旅遊產業發展情況彙報

來源:文萃谷 7.12K

洛陽曆史文化厚重,山水風光秀麗,旅遊資源豐富,發展旅遊業優勢得天獨厚。近年來,我市充分發揮旅遊資源優勢,強力實施“旅遊強市”戰略,旅遊業實現了持續、快速、健康增長。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旅遊產業發展情況彙報

一、洛陽旅遊業現狀

(一)基本狀況。洛陽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歷史人文景觀眾多:龍門石窟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石刻藝術寶庫,中國四大石窟和全省僅有的三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白馬寺是佛教傳入我國後興辦的第一座官辦寺院。關林是國內唯一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建築遺存。北部邙山遺存有東周以來諸朝皇陵為主的中國最大的古墓葬羣和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館。天子駕六博物館、漢光武帝陵、龍馬負圖寺、千唐志齋、王鐸故居、白居易墓、狄仁傑墓等眾多文物遺址不勝枚舉。沿洛河自東向西依次分佈着夏都斟鄩、商都西亳、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和周王城五大都城遺址,史稱“五都薈洛”。

洛陽山川秀美,自然景觀獨具特色,北有黃河及小浪底-西霞院風景區、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西有世界地質公園黛眉山和國家森林公園花果山、神靈寨;南有“北國第一溶洞”雞冠洞和國家森林公園白雲山、龍峪灣、天池山,“北國水鄉”重渡溝,以及木札嶺、老君山、陸渾水庫、伏牛山滑雪場等風景名勝。長達20多公里的洛浦公園宛如一幅丹青長卷鑲嵌在城市中心。面積達3000多畝的隋唐城遺址植物園,與城市周圍的周山、龍門山、小浪底、上清宮等森林公園相互拱衞,構成了巨大的城市生態網絡

洛陽牡丹國色天香,名甲天下,現有各類牡丹觀賞園11個,種植和觀賞面積達到3萬多畝。洛陽從1983年起,每年舉辦集旅遊、文化、經貿活動於一體的牡丹花會,至今己歷28屆,是全國著名旅遊節會活動之一。

近年來,我市着力抓好旅遊目的地建設、旅遊產品和市場開發、旅遊產業規模擴張、旅遊經濟效益提升工作,努力使旅遊業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從政府主導向市場化運作、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從旅遊城市向城市旅遊轉變。

“十一五”期間,全市共接待遊客2.27億人次,年均增長20.96 %。其中接待入境遊客159.62萬人次,年均增長19.43%;接待國內旅遊人數2.25億人次,年均增長20.97%;旅遊總收入億1114.4億元,年均增長21.61%。2017年,我市旅遊創匯1.17億美元,年均增長21 %,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今年1—8月份,全市接待遊客總人數4079.54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35%;旅遊總收入202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接待入境遊客31.32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3.97%;旅遊創匯9044.34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67%;接待國內遊客4104.1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2.67%。國內旅遊收入195.6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5%。旅遊景區(點)接待遊客3018.86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5.36%,旅遊景區(點)門票收入5269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62%。

(二)產業規模。目前,全市共有旅行社95家,其中具備出境資質的旅行社10家,導遊員3331人;星級飯店80家(其中待評13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9家,三星級32家;旅遊景區(點)62家,其中5A級景區1家、4A級景區14家、3A級景區10家;旅遊汽車公司6家,旅遊車輛1800台;旅遊商品生產(銷售)企業301家,旅遊商品39大類、2000多個品種;有龍門、小浪底西霞院、漢魏故城、隋唐遺址四個文化旅遊產業園區和龍門、交通、航空、餐飲四個旅遊集團;旅遊專業村4個,特色旅遊村鎮29個;旅遊直接從業人員7萬人,間接從業人員36萬人。

1

(三)重大旅遊在建項目。

1.欒川生態旅遊產業園區。總投資10億元,包括伏牛山欒川遊客服務中心項目、伏牛山世界地質廣場項目、老君山景區深度開發項目、九龍山温泉深度開發項目、伏牛山滑雪場升級改造及室內滑雪項目等。

2.龍門文化旅遊區修復改造提升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包括龍門石窟環境研究保護展示中心工程、園區規劃編制和申請意大利貸款建設龍門石窟保護修復中心項目。

3.偃師玄奘故里文化旅遊區擴建工程。總投資10億元,包括休水河河道治理工程,停車場、玄奘故居、西行廣場、玄奘寺建設工程,景區內部植物景觀綠化工程,景區大門(含遊客服務中心)工程,古村落改造工程,玄奘浮雕牆和地雕工程等。

4.嵩縣白雲山5A級景區提升工程,總投資1000萬元。

《旅遊產業發展情況彙報》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