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彙報材料範文

來源:文萃谷 1.8W

一篇合格的文章有很多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彙報模板。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彙報怎麼樣寫才簡潔明瞭呢?那麼,下面是小編給你介紹的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彙報,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彙報材料範文
  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彙報材料一

近年來,xx市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實施“文化興市”戰略的重要內容放到重要位置,依託文化資源優勢,積極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產業政策,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推進全市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現將安陽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及今後的工作思路彙報如下:

一、xx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

xx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甲骨文的故鄉、《周易》的發源地。既有以殷墟、甲骨文、周易為代表的古代文化,又有以紅旗渠等為代表的現代文化;既有風光旖旎的自然山水文化,又有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民間文化,豐厚的文化底藴、豐富的文化資源為安陽市發展文化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xx市以建設文化大市和文化強市為目標,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積極開拓文化市場,狠抓文化產業發展,逐步建成了以市區為主、輻射全市各縣(市)的文化服務網絡,初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文化產業羣體。

文化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十五”以來,xx市加快文化設施建設步伐,先後建設了林州市“三館”、滑縣文化娛樂中心等一批基礎文化設施。截止~年,全市文化系統國辦文化機構總數達到115個,其中,公共圖書館7個,羣藝館1個、文化館15個,影劇院13家,鄉鎮文化站92個,文化藝術表演團體14個。在建設完善縣(市)級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的基礎上,XX年,正式啟動了安陽市圖書館、博物館建設項目。“兩館”項目佔地102畝,建築面積45000平方米,總投資2。5億元,預計~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年3月,為配合殷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啟動了殷墟博物館工程。該工程將於今年8月底建成完工。目前,我市正在籌建和建設的文化基礎設施還有中國文字博物館、大型雕塑《商魂》等。中國文字博物館選址在我市洹河北岸,佔地面積約300畝,建築面積為3萬平方米,總投資5億元(其中2億元用於文物徵集)。建設工期3—5年,分三期建設。大型青銅雕塑《商魂》是突出展現殷商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觀,選址在殷墟附近的殷墟路和紗廠路交叉處,總投資XX萬元,該雕塑長26米,寬14米,高8米,設計方案~年獲聯合國世界和平藝術展金獎,目前該項目正在規劃和籌建中。

文化產業體系初步建立。近年來,隨着文化市場的日益發展,xx市的文化市場體系初步建立,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形成了以演出業、音像業、影視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遊業和藝術教育業為主體的文化產業羣體。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着全市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娛樂市場趨向持續高速發展態勢,已經成為安陽市市場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文化企業和單位不僅豐富、活躍了全市廣大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促進安陽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擴大就業、涵養税源等方面也作出了積極貢獻,成為全市新的經濟增長點。截止~年,全市共有各類文化經營單位515家。其中,歌舞娛樂場所33家,網吧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333家,音像製品出租及零售106家,電子遊戲5家,演藝場所5家,枱球廳16家,溜冰場3家,保齡球館2家,ktv量販9家,綜合性娛樂場所3家。年營業收入為3650萬元,上交營業税260餘萬元。

  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彙報材料二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很高興來到××這塊美麗的土地,看到這麼漂亮的城市,與這麼多的同志交流文化產業發展思路。下面,根據會議安排,我就文化產業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如何正確認識當代文化產業

文化產業是一個新的概念,按照傳統觀念,文化是上層建築,產業是經濟基礎,把文化與產業這兩個詞放在一起,混淆了我們通常理解的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目前在國際上對文化產業這個詞的由來有多種觀點,而國內關於文化產業的研究,通常做法是先定義。但是文化產業是引進的概念,世界各國對文化產業的定義各不相同,雖然有一些相同的基礎特徵,但外在表述方式上不一樣,特別是歸入文化產業的產業門類各不相同。就國際經驗而言,沒有通常所説的文化產業,每個國家都有着不同的分類。當前,最關鍵的是要認識當代文化產業的由來。認識了基本由來,就知道如何去思考什麼是文化產業,就可以用分析、判斷的方法來思考我們發展文化產業所面臨的問題。我們要拋開不同的概念,拋開不同的行業分類,用正確的方法來分析我們所面臨的形勢。比如説,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下,要正確認識文化產業,關鍵是要掌握方法。研究文化產業的方法其實就是兩句話:“經濟文化化,文化經濟化”,只有經過這兩個過程,才最後產生了文化產業,也就是説只有通過文化和經濟,文化和市場,文化和產業的高度融合,才產生了文化產業這個概念。這就是我們認識文化產業的基本邏輯和基本思路。

第一,經濟文化化。實際上就是指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產業發展的基本邏輯和發展趨勢。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就是從經濟走向文化的過程。我們經常用一、二、三產業來區分我們目前的產業結構,每一年的國民經濟統計報表,在宏觀經濟裏面,我們都可看到一、二、三產的比例,它標識了發展階段的基本指標。實際上從國際近20年的發展趨勢看,產業不斷升級、速度越來越快,成了明顯的發展趨勢,三次產業的劃分已經遠遠不夠,我已經把它定義到了第五產業,即我們通常理解的第三產業之後,出現了第四、第五產業。第一個發展階段即農業發展階段,在市場經濟、工業革命發生以前,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占主導地位。經濟學家認為,農業是直接依賴自然資源進行生產的行業,如農林水牧。在這個發展階段上,絕大多數居民從事生產勞動,大多住在農村,城市化水平很低。第二個發展階段即工業化發展階段,我們把它叫做製造業的發展階段。這個階段也是根據經濟學家的分類,它不是直接對資源生產的過程,而是對資源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生產過程,這包括冶金、紡織、化工、機械、電力、建材、食品,屬於製造業的範疇。第二產業是在工業革命以後逐漸形成的。工業革命造成的結果是主要的勞動力進入了工業生產部門,大部分人口從農村進入城市,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現在一般認為,我們國家整體上處於第二產業發展後期。我們的城市化率約為40,第二產業比重較大,三次產業按比重排序為二、三、一。第三個發展階段是以服務業為基礎的階段。現在一般有幾種分類方式,有的把商業、飲食業、城市公共管理、教育、旅遊文化服務等歸入第三產業,有的除了一、二產業之外都歸入第三產業。應當説,第三產業跟製造業有着巨大的差別,產業中心或者主要生產部門是由有形產業的生產轉向無形的服務業生產,這是第三產業的基本標誌。第三產業進入了無形的服務業,國民經濟主要來源是無形服務業,主要人口從事服務勞動,城市化水平相比工業化階段進一步提升。我國處在第三產業發展比較迅速的階段,但水平仍然較低。目前,全國第三產業發展比重約佔gdp的34,這個水平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目前我國人均gdp約為1300美元,從經濟學上分析,超過人均gdp1000美元的國家,三產比重應該大大超過34,也就是説,我們的三產比重太低。我國從“八五”開始,就提出了加快第三產業發展,但到目前為止,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目標並沒有得到實現。第四個發展階段是以知識型服務業為基礎的階段。20世紀70、80年代,在發達國家興起了新技術革命,其中有一個最主要的發展領域被稱作新興信息服務業。隨着新興信息服務業的崛起及一系列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重大的發展趨勢,在傳統的第三產業(服務業)中,出現了腦力和體力勞動的區分。人們發現,在第三產業中,腦力勞動的比重越來越大。到了90年代,知識經濟成為特別引人注目的詞彙,主要原因就是oecd(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由發達國家組成),連續發佈了幾個報告,在第一個報告裏,提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它的依據就是在oecd所屬的24個發達國家中,以知識為基礎的服務業已佔國民經濟總量的70,在這些國家服務部門裏,70已是腦力勞動,而且絕大多數從事信息服務業,oecd根據這樣一個統計數字分析,提出發達國家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在9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一大批研究人員提出了“構建國家創新體系,推進國家科技發展”的新戰略構想。第五個階段是以藝術、文化知識服務業為基礎的階段。即我們所説的文化產業。20世紀90年代,包括歐美髮達國家研究人員發現,隨着數字化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在知識性的服務業裏面,服務於精神文化需求的部門發展得越來越快。一些社會學家、未來學家對這一發展階段進行了新的定義,其中有一個丹麥的未來學家認為,人類在經歷狩獵、農業、工業和信息社會後,將進入一個以關注夢想、歷險、精神和情感生活為特徵的夢幻社會;還有一種説法,知識經濟後,人類社會就要進入體驗經濟。所謂知識經濟,或者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並不是説,這個知識只是指向自然科學知識,實際上,知識經濟範圍很廣,主要是指人文和文化知識。也就是説,文化成為了產業開發的'資源,只有開發了文化資源,生產了文化產品,才能滿足整個社會精神文化和心理需求。未來社會將會越來越向滿足心理需求發展,整個產業發展的最快步幅是在知識產業。以上五個發展階段,是越來越走向文化。經濟學家認為,經濟越來越走向下游化,直接滿足需求的產業門類越來越大,中間加工這塊越來越小,且滿足直接消費中文化因素越來越大。也就是説越是下游化,越是文化化。如現在服裝沒有品牌,餐飲沒有主題,就吸引不了顧客,就沒有市場。很多日常消費越來越具有文化消費的含義,甚至城郊的農業都已經走向了觀光農業。從以上可以看出,經濟越來越走向下游,越來越走向滿足精神需求,這就是經濟文化化。

  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彙報材料三

近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我鄉文化建設在上級各部門和鄉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致力於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把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努力貫徹落實文化藝術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文化市場不斷繁榮,鄉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和文化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一、基本情況

(一)高度重視,措施到位,文化建設環境良好

鄉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文化中心由副鄉長直接分管,崗位職責、財務財產管理、檔案管理等規章制度建立健全,並一一落到實處。鄉文化站業務用房因修建政府大院被拆遷,於 鄉黨委政府劃撥土地重建文化站, 10月建設完工並投入使用。文化崗位現有3人(大專學歷),工資和業務金費得到落實,列入財政預算。每年用於文化站業務金費3萬餘元。文化中心活動正常。目前,有6個村委會建立了村級文化活動室,活動開展正常,羣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二)底藴深厚,隊伍龐大,文化建設陣地廣泛

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從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出發,依託彝、壯族傳統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深厚底藴,切實加大了對文化陣地的建設,使文化陣地由平面的、單一的向立體式多樣化轉變。每年農村的文化活動主要是在各種節慶日、紀念日,由鄉文化站通過協辦等方式,組織開展民間文藝演出及棋、球類比賽等。上級宣傳、文化等部門組織開展 “文化下鄉”活動,活動形式多為慰問演出、電影公映、送書下鄉等,基本解決了老百姓看電影、看戲、看書、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問題。目前,全鄉14個村委會共有文化室6個、農村文化户14户、文藝演出隊5支;文化愛好者隊伍也十分龐大,全鄉有羣眾文化業餘骨幹1200餘人,文藝演出隊、文化室、文化户工作開展情況良好,在不斷繁榮文化事業的同時,也開闢了文化經費給養的新途徑。

(三)結合實際,創新載體,推進文化建設健康發展

一是加大彝壯鄉民間文化的蒐集整理力度和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力度。把挖掘彝壯族原生態小調演唱形式作為民間文化蒐集的重點,使原生態小調大放異彩,走出民間,走上舞台。

二是推進廣場文化的發展。建設集文化、體育、休閒為一體的娛樂陣地,搭建展示文化風情的平台,為全鄉人民提供文化活動場所,豐富羣眾文化生活。

三是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堅決加大對網吧、圖書市場的管理力度,清除文化垃圾,淨化文化事業,為鄉文化市場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雖然我鄉文化建設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但由於受自身環境、場地簡陋、經費緊缺等方面的因素制約,工作開展難度大,特別是以文補文方面,沒有固定資金收入,給今後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礙,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農村文化建設仍然面臨着諸多突出問題,具體情況是:

(一)專業人才緊缺

我鄉文化站編制為6人,但在編的僅3人,由於缺乏專業文化人員的指導,農村從事文化工作的人員年齡偏大,知識老化,專業化水平低,而且素質參差不齊,農村文藝後備人才相當缺乏,農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下一頁更多精彩“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彙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