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來源:文萃谷 5.93K

看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觀後感範文(通用5篇)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觀後感1

孩子的成長,是一扇窗扣開另一扇窗,是一朵花催動另一朵花,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是一代人成就另一代人。讓孩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到更廣闊的風景,去走更光明的坦途,成功的找尋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題記

淺談一些與孩子們相處的細節,或有片面或是觀點不一致處,也望海涵。

我並非全職母親,但從孩子出生到成長,我的參與不曾缺席,小到洗尿布母乳餵養,大到親子陪伴,儘自己所能親力親為,只緣因我親手將你們帶到這個世界,睜眼看這大千世界,我願意也有責任成為孩子們的堅強的後盾。如家庭教育促進法所言,踐行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勵。

今日,我已為父母,依稀記得兒時,我曾渴望大人能傾聽、理解、包容,犯錯誤時第一時間不是責問我,而是問問我緣由;有奇思妙想時不以大人自己的閲歷來否認我或是告訴我等你長大你就明白了;閒暇之時能陪我一起玩玩我的遊戲,而不是沉浸在大人自己的工作中。兒時的渴望,因為懂得,所以理解,或是因社會情況的不同,解決温飽與豐盈精神的不同時期的需求,我的父母輩們忙着建設從無到有的祖國,對我們少了一些陪伴與溝通。如今祖國富強,全面小康,衣食住行不缺,要求我們這新一代父母們,在解決基本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給予孩子們更多我們兒時所缺乏的精神上的養育。我們這一代也是在上一代的勤勞之上,看到了更遠的風景,領悟了更新的知識,得到了更好的成長,這也要求我們對於孩子的陪伴和養育要帶着我們這個時代鮮明的承上啟下特色,去補充,去充盈之前的教育理念。

記憶很深的一次是,送大兒子去素養教育班的間隙去接小女兒幼兒園放學,車開到一半被老師告知,孩子中間下課以後不曾回來上課,簡而言之“您的孩子不見了”,載着小女兒去教育機構的路上焦灼煎熬着我的內心,等到了素養培訓機構,從六樓跑到了一樓,樓上樓下都找遍了,依舊沒有找到大兒子,那時候我的內心是蒼茫的,心是劇痛的,無數孩子被拐賣的慘相輪番在我腦海裏如同電影一樣一幕幕閃現,第一次體驗到什麼叫從腳底心一直拔涼,涼透到頭頂心,理智戰勝了驚恐,我選擇第一時間報了警,然後通知機構動用廣播尋人,趕到監控室查閲監控。幸運的是,十分鐘以後任課老師給我打電話,因另一個孩子的指引,我的孩子找到了,在辦公室等我。從一樓監控室到六樓老師辦公室,我一開始的心情是憤怒的,想質問他“知不知道媽媽有多忙,一邊帶着妹妹一邊還要找尋你,知不知道媽媽有多心焦,萬一你不見了,媽媽就是哭瞎了一雙眼也無處找你,知不知道媽媽有多自責,應該時時刻刻守着你,不讓你失蹤。”

而當我踱步自樓梯拾級而上時,作為一個母親的天生直覺,讓我深呼吸,壓制住自己的滿腔情緒,調整好自己的心情,輕拍自己的臉頰,讓焦躁的表情換上微笑,我相信孩子,他一定有他的原因他的理由,他不是一個無理且不明事理的孩子。我輕輕地走到孩子面前,低下身來,與孩子目光平視,詢問他怎麼了。

起先因他天性靦腆,不願意表達,不肯説。我便詢問他“是否是老師批評你了?”搖頭。“是否是同學欺負你了?”搖頭。“是否是有什麼傷心事?”換來的還是搖頭。心中的怒火有些慢慢升騰,我深吸了一口氣,調整一下語氣,告訴他“媽媽在,發生了什麼事,媽媽永遠支持你”。

這時候,有一陣水汽瀰漫了他的雙眼,雙眼有些微紅,他説“你猜。”“寶貝,媽媽猜不到,但是不管是什麼,媽媽都能理解你。”他這才唯唯諾諾地説:“我把昨天新買的保温杯放在了非常隱蔽的地方(綠植花盆裏),可是不見了,我一直在找它,樓上樓下找,找不到它,我明明放在這裏的,怎麼會不見了呢?”。哦,是這樣一個小小的原因,但是它對於我的孩子來説卻是一個大大的理由,作為孩子的後盾,站在他的角度,我覺得我應該支持他,不因價值高低來衡量事情輕重,這對於孩子來説是一件非常寶貴的東西。當即我對孩子説,“不如我們去監控室查一下吧,來看看它到底去了哪裏?”後來查了監控才發現是保潔處理了。我非常慶幸自己沒有因為心急一上來質問他為什麼失蹤或把他暴打一頓,我也很慶幸我並沒有因為這是一件芝麻大的小事而忽略他以為的“大事”。

事後我也不忘告訴他,“寶貝,你於我而言,比保温杯之於你更珍貴,如果媽媽找不到你,那心焦比你找不到保温杯更甚百倍,我的難過和傷心也和你找不到保温杯一樣,下次不管如何,不要讓媽媽找不着你”。這一刻孩子點了點頭,鄭重其事告訴我,“媽媽,我明白了,這次是我讓你擔心了”。

我小時候沒少挨父母的揍,我不支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用打罵來教育孩子,因為對於家長來説打罵的效果最快,且最省力,它可以讓最不乖的孩子馬上禁聲,但是這噤若寒蟬的,是恐懼,不是成長,不是明理。無論我們怎麼打罵孩子,孩子都會在事後抱着我們的腿,因為他們依賴我們,正因為這一份依賴,使得打罵大行其道、屢試不爽。在親子關係中,作為絕對主導權的父母,在孩子年幼時,應該把他當一個“成年人”一樣來尊重,尊重他的想法,理解他的心情,平等的交流,想他所想,思其所思。不以事小而不屑,不以事大而專權。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我卻感恩我的孩子們,是他們讓我初嘗為人父母的喜悦,是他們讓我明白自己父母的不易,也是他們讓我從急躁變為平和,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何嘗不是在進行自我的蜕變與成長呢?感謝孩子們,不因我是新手媽媽缺乏經驗而埋汰我,無論我做什麼都義無反顧的愛着我,感謝命運讓我們成就這一世的情緣,此刻,我也如你們愛我一樣的愛着你們。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觀後感2

在這個內卷的時代,正當父母們無比焦慮,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甚至過度關注學習,各種興趣班成了一座座大山正要壓垮孩子們時,繼雙減政策後,《家庭教育促進法》應運而生,讓我們家長及時“懸崖勒馬”,深刻反思什麼對於孩子才是最重要的,什麼才是我們家長應該去做的,我們不該本末倒置,而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良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學校教育以知識技能為主,家庭教育更應該深耕這些方面。

在我看來,不能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因為我曾有一段讓我追悔莫及的親身經歷。三年前,我大女兒正面對着會考的考驗,為了能讓她考上一好的高中,我給她報了一個考前衝刺班,本想讓她沖沖刺,沒想到正是因為這一舉動讓一切都適得其反。在她考前,我帶她去補辦班上課,雖然她嘴上並沒有説什麼,但作為她的母親,我知道其實她心裏是有點怨言的;作為她的母親,我不想讓她後悔,想讓她取得更好的成績。結果考得一塌糊塗,因為給她壓力太大了,到了會考反而沒法正常發揮了,她整個人都處於一種壓抑的狀態,腦子裏想的不是題目改怎麼解了,而是如果我這次考得不好怎麼辦。當我看到會考分數出來時,我真心意識到我錯了,不應該這樣對一個即將要面臨會考的孩子施加這麼大的壓力。其實我作為家長在這個時候就應該關心她,使她的心情不要有什麼壓力,要讓她輕鬆上陣,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績。這次教訓讓我深深體會到:過猶不及,不如順其自然、言傳身教!所以我現在也不會給孩子強加大人的意志,不管做什麼我都會取決她們自己的意見再決定。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目的之一是引導全社會應當注重家教家風的建設,家風家教是給孩子們最大的遺產,是孩子們終身受益的資產。

告訴我們的孩子我們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和平的國家,教育孩子們愛黨、愛國、愛人民、愛集體、愛社會主義,樹立維護國家統一的觀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家國情懷。

告訴我們的孩子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崇德向善、尊老愛幼、熱愛家庭、勤儉節約、團結互助、誠信友愛、遵紀守法……。

作為父母,我們也應該去關注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保證營養均衡,堅持科學運動,睡眠充足,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才是成為國之棟樑的根本。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是他們,他們擁有自己的人生,不應該復刻我們父母的夢想,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去適應未來的社會,健康獨立的生活。

我們常説,養孩子就像種樹,但種樹只有滿滿的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空氣,水和陽光,這是必不可少的養料,我認為養育孩子還應注入以下養料:

根植內心的善良。

曾看到過一個很有愛的小視頻,廣東梅州幼兒園的一名小朋友,在看到懷孕的老師靠牆休息時,忙拿了一個小板凳遞給老師坐,老師直言感動又暖心,

去年,四川樂山突降暴雨,路面出現大量積水,一名騎車經過積水路段的國小生見狀停了下來。開始彎腰掏清堵塞在井蓋上的垃圾,這一舉動被路過的市民上傳到網上後,網友們紛紛為女孩點贊。

小小的孩子,大大的能量,都説世上沒有天使,其實天使一直在人間,它是每個人心底最純粹的善念,是發自內心卻又不動聲色的表達,而這些孩子,便是對善良最温暖的解答。

外化於行的修養。

還記得鄭州有個小男孩,站在公交車門外很有禮貌地跟司機師傅説“我媽媽懷孕了,走得慢,叔叔請等一下”,這個小男孩對駕駛員敬了個少先隊禮,還拿了兩個橙子給送給駕駛員。楊師傅表示這是自己吃到的最甜的橙子,人民日報點讚道“照顧懷孕的媽媽,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這樣的少年,真棒”。

真正的教養,往往是不經意間流露在行為舉止中的言傳身教的榜樣的力量,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的財富。

腳踏實地的勤勞。

疫情期間,一位小女孩在滷菜攤位下上網課的照片,父母忙於生計,小女孩堅持勤奮學習,全家人各自在自己的領域勤奮努力,多麼美好!

自由滑雪冠軍谷愛凌,冬奧會期間刷爆整個網絡,殊不知光鮮的成績背後,是其母親和愛凌日復一日的堅持,每週一次單趟車程4小時,來回車程八小時,就是為了專業的滑雪場和專業的教練。

所有優秀孩子的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支持、用心和並肩往前的堅持和自律,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堅持努力的希望,父母的陪伴也從未缺席。

不懼挫折的樂觀。

我們需要叫會孩子擁有感知幸福的能力,這樣的孩子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能找到生活裏的光。

言出必行的擔當。

曾子殺豬的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曾子言出必行的舉動,早早為孩子的一生,奠定了一塊叫做誠信的基石。

我們常説,孩子是家庭教育的縮影,也是父母的鏡子。如果對孩子的愛是土壤,那麼善良,修養、自律、誠信、樂觀就是讓孩子茁壯成長的必備養料。

成長路漫漫,與其讓孩子與父母都在焦慮中度過,不如順其自然!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觀後感3

教書的是老師,但是育人的一定是父母。家庭是一所沒有課程表和永不放假的學校。父母是一個沒有教科書和永不退休的老師。

——題記

人生第一任老師是父母,父母也是我們一生的老師。母親給孩子的教育是根的教育!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行為如此惡劣,因為人格教育已經缺少的太多了!這個社會沒有責任和義務去迎合任何人,我們要讓孩子懂得,除了媽媽的愛,還要經的住別人的白眼。所以,孩子的教育我們絕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引領者。孩子教育的成敗,我們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孝為根本,善待家人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傳承。俗話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正如我的奶奶,已經癱瘓在牀五個年頭了。這些年來,媽媽一直無微不至着照顧着奶奶的生活起居。媽媽經常會跟我們説:“奶奶是她的媽,照顧她是應該的。……”

在母親言行影響下,我也會經常去奶奶身邊陪陪她,跟她説説話,為她做點事兒。

孩子們在我們的影響下,也學會了孝敬和陪伴,會去太奶奶房間坐坐,和太奶奶分享好吃的,會不時的叫聲太奶奶,問她有什麼需要沒有。

在給太奶奶端水餵飯這事上,兩孩子都做的很好,很會照顧人。經常的,兒子會主動跟我們説:“今天太奶奶的晚飯,他來喂。”然後女兒就會着急的搶着説:”那太奶奶飯後喝的水我來喂!”

現如今,奶奶已吃的很少了,身體也變得越來越虛弱。望着她瘦骨如柴的身影,我的心裏,眼裏總會酸酸的。我會跟孩子們感慨:“要珍惜太奶奶在的日子,她的精神已經一天不如一天了,生命也已經是過一天少一天了。”此時兒子就會懂事的迴應:“這就是所謂的‘子欲養而親不待’吧”。

以身作則,培養習慣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每天清晨,我會早起,聽老師講課,做養身操,誦讀經典。晚上,我會寫感恩日誌,把一天中孩子們的成長進步和自己的收穫感悟記錄下來。我會制定計劃表,把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情最先完成。

在我長達四年的學習和堅持下,兒子已然能明白媽媽的用心,養成了自主學習習慣,更加懂得珍惜時間,明白管理好時間的重要性!每天放學後,兒子都會把時間安排的很好,他一貫執行的是,先寫完作業,如果時間還早再去活動!在雙休和寒暑假,兒子也會制定出自己的計劃表,合理安排好學習、娛樂、做家務、運動、遊嬉的時間。

女兒也是從小就知道了“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做固定的事”。每天晚上,她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跟我一起誦讀經典。每天放學,她都先安排自己學習英語,完成任務再去玩。做到了重要的事情最先做!

放大格局,學會轉念

“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學會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不足,不嘮叨、不挑剔、不指責,不拿他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引導孩子只和自己比,和昨天比,當孩子大大方方的承認並改正自己的錯誤時,就是進步,就要給他點贊!

每當我管不住孩子們時,我就會開善眼,閉惡口,以閉嘴閉嘴再閉嘴,微笑微笑再微笑面對;當我看到他們不如我意時,我就會選擇走開,去做自己的事,不看,不關注,給大家多點空間,放過自己和孩子。

我會時常提醒自己,孩子們很優秀,我要多點耐心和細心,學會包容、理解、傾聽他們的心聲,給他們自主空間。所以不管是進入青春期的兒子,還是才幼兒園的女兒,我都給予尊重和信任,給他們充分的民主權,絕不強勢、一意孤行的去決定。

當我們一起去購物時,我會讓孩子們自己去識別物品的好壞,選擇自己中意的;當我們一起出遊時,我會讓孩子們制定出遊計劃,選擇行動路線;當小寶一定要爬高時,我不會阻止,我會守護在她身邊,提醒她注意安全,當她不小心跌倒摔痛時,我會給她抱抱以安慰,並告訴她:“別怕,痛過了,我們繼續往前走。”當我們遇事需要商量時,我會徵求孩子們的意見,讓他們各抒己見。此時兒子就會取笑我説:“別人家的都是媽寶孩,怎麼到你這裏就是孩寶媽了呢!”我就會笑笑説:“誰讓你們比媽媽智慧,有主見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庭教育,傳承着一個國家與民族的魂和根,作為父母,任重而道遠。

此刻發願,做智慧父母,為孩子打造一個終生學習型家庭,用真愛真心,陪伴着、薰陶着、包融着、影響着、讚美着、欣賞着孩子成長的一路風景,以己身做榜樣,成就孩子一生大格局。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觀後感4

在這個春暖花開的季節,安吉路新天地實驗學校下發了《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規章制度供學生家長學習。熟讀幾遍後,感慨萬千,真的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家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上面是下了極大的功夫和心思,多年以來不停地在完善對兒童以及青少年的各個方面的保護和培育。

《家庭教育促進法》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父母或者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在我孩提時,我的父母或者我身邊的所有長輩都會覺得孩子教育是學校的事,教書育人是老師的工作,孩子秉性頑劣在學校調皮搗蛋時,父母説得最多的話就是“老師,小孩如果在學校不聽話你就儘管打吧,再不行往死裏打都成……”每每此時,我都能看到老師無奈地笑笑,還有同學一臉的漠然。

我的女兒7週歲不到,還在上一年級,自從她出生以來,我一直盡力相陪。在這短短的幾年陪伴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意識到,父母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家庭才是樹立她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啟蒙場所,兒童教育,耽誤不得。她會模仿父母的講話語氣,她會觀察父母解決問題的辦法從中再去思考面對問題她該如何處理,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時,該如何化解情緒。我們往往説父母是孩子的老師,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孩子何嘗不是父母的另一個老師呢?孩子的行為表現其實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經常會從她的日常生活做事中去發現自己的很多不足,這讓我去思考我是否真的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我一直崇尚“做自己”,生而自由,不受拘束,情緒自由釋放,堅持自我是我一直來的生活態度。但當我有時跟孩子爸爸爭論某件事情而不由自主提高音量驚嚇到女兒時,引起我重新思考:爭論的這個觀點的正確性是否很有必要。有過幾次碰撞後,再考慮到對女兒的影響,我的情緒上慢慢地緩和了許多,不是大事,沒必要非爭論出個誰對誰錯來。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並不是一個講理的地方。

由此,我非常關心我女兒從小的情緒是否平和,如果出現不良情緒時,該怎麼去化解。首先在生活中,絕大時候都是秩序性事件,比如説,她想吃零食,身體狀態非常良好,我會帶她去買一些新鮮的現做的麪包、水果、堅果,告訴她這些是樹上生長出來的或者現做出來的,裏面沒有添加任何防腐劑,所以可以吃。我們引導式地告訴她其它帶密封包裝的零食都是人工做出來的,並不乾淨。當然,她有時也會忍不住想吃棒棒糖,我們就一個月讓她吃1-2次,並不完全遏制,因為孩子的教育過程應該”堵不如疏“。但當她如果有咳嗽或者上火時,她就要知道那幾天所有零食都要杜絕了,因為身體健康是第一要位。所以很多時候她提的要求,她會先想一想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的要求,父母的拒絕並不會給她帶來任何不快。

其次,儘量不要給她施加超過她能力範圍的壓力。我希望女兒有點抗壓能力,但同時,我儘量想讓她的生活輕鬆些。女兒上學期開始的數學口算並不太好,曾經有個晚上,我無意中得知她數學口算小測驗有一排半沒做完,差不多是班裏剩下最多沒做的孩子了。那天晚上,我心急火燎地給她補口算速度,一個晚上的時間,效果並不斐然。我有點惱羞成怒地説了她一頓,她委屈地直掉眼淚。晚上,看着她睡着後臉上還掛着的淚痕,心裏想着:其實這段時間我也疏忽了提醒她在口算上的練習,而現在我卻拿着”父母“的令箭來隨意責罵女兒,不由一陣懊悔。

第二天早上,我鄭重地向她道歉,並且告訴她,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並沒有很多經驗,如果以後哪裏做得有不對的地方,她也可以提出她的想法,我願意同她一起進步,她開心地點點頭。從那以後,我經常督促她做口算,她的速度也開始有了明顯的變化。

記得上學期臨近期末的一天早上,跟往常一樣,我送她去上學,一邊走一邊聊天,我恭喜她學期快要結束了,對她這個學期的學習生活非常滿意,有挫折,有進步,最後收穫的是開心。我們計劃着最後一天上完課後,一起去吃大餐。但真的到了那天,她放學出來,依舊很開心地告訴我:“媽媽,剛剛數學的.魔法加減秀我還有一排半還沒做完。”我當時站在那裏,感覺整個人都在發暈,難道我們練習了一個月,又回到了當初的模樣?突然,轉念一想,不管發生什麼,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履行吃大餐的承諾。我趕緊調整自己的情緒,帶她到最喜歡的餐館,點了她最喜歡的冰激凌。回家後,我的心情依然不能平靜,隨後給數學老師發了個信息:因為這次加減秀成績可能拖班級後腿而表示歉意,並表態寒假期間我們會加強練習,爭取下學期開學達到滿意的成績。數學老師很快回復了我的消息,並告知我:女兒最近進步很大,不是一排半沒做出來,而是一排的一半沒做完。我現在還能回想起我當時的心有餘悸,不是慶幸女兒只是一排的一半沒做出來,而是慶幸我當時聽到女兒説一排半沒做完時我並沒有把不好的情緒流露出來,而忽略了對她的承諾和理解。

至此,我們很順利地開始了一年級下學期的生活,我能感受到女兒無拘無束地在知識的海洋裏徜徉,她的學習狀態和精神狀態越來越好。那天天氣很好,我接她放學回來,她看着夕陽説道:“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們倆彼此對視着,不由地哈哈大笑起來。

弗洛伊德説“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我深以為然,未成年人教育是件任重道遠的任務,需要幾代人的心血去共同付出及完善,可喜的是隨着我們當代父母對教育重視程度的加深,大家逐漸意識到家庭教育才是第一主體,這也是為國家制定《家庭教育促進法》打下了堅實的意識形態基礎,為後期的全國推廣和普法工作開展做了堅實的鋪墊。社會在前進,國家在發展,如何繼續保持我國民富國強的高速發展呢?只有家長們充分認識到,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兒童才是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因此家庭教育,家長先行,刻不容緩。

家庭教育促進法家長觀後感5

“原生家庭”這個詞近年來很流行,誠然現在網絡上也有對“原生家庭”過度誇大解讀的現象,但是不可否認“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性格、行為習慣、個人素養等很多方面都有着深遠的影響。2022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實施,作為一名國小生的父母,我和爸爸也是第一時間認真學習了文件,獲益良多。現根據文件內容,結合我們家庭實際教育情況分享幾點學習心得。

一、尊重差異,根據年齡和個性特點進行科學引導

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我們應該尊重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不應該用大人的眼光來審視孩子的學習接受程度和能力。舉個小例子,女兒還挺小的時候,為了鍛鍊她的動手能力,我們買了很多剪紙。大人眼中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剪紙,教起來卻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效果不佳。挺長一段時間後,某天驚奇地發現,女兒拿出了早被束之高閣的剪紙,一個人在那剪得津津有味,無論是剪刀的運用,還是剪紙作品,都比之前有了質的飛躍,但這中間也沒人教過。類似的小驚喜在女兒成長過程中比比皆是。所以對於根據孩子的年齡來科學引導學習的內容我頗有感觸,相對於超前學習,我認為每門功課紮實的預習複習更為重要。適時的預習,可以讓孩子對知識有提前的感知,帶着問題去聽課;紮實的複習,可以查漏補缺,夯實基礎。

另外,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的知識能力、情商智商都有差別,父母不應該老是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孩子比較。我們對女兒的要求是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與昨天比,只要有進步就應給予肯定和鼓勵。給孩子設定的奮鬥目標也要是孩子目前看得見,夠得着,跳一跳就能摘桃子,這樣才會更有動力。

二、相互促進,父母與子女共同成長

養兒育女之路,也是父母自我完善的修行之路。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低年級的孩子學習習慣各方面還沒有成型,更需要家長的引導和陪伴。我們女兒一開始讀背古詩我們都是一起讀,一起背的,你給我過關,我給你過關,是一種共同的、平等的學習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她就會觀察你是怎麼學習的,先是模仿,然後慢慢就變成了她自己的學習方式。同時,對於低年級的孩,家長還可以採用一些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愛上學習,例如可以讓他當小老師,以“過家家”的方式將日常所學的知識教給父母,平時開展一些家庭古詩PK大賽,口算搶答遊戲等,增強孩子的學習興趣。孩子不會按照父母想的那樣長大,而是會按照父母本身的樣子長大。所以,為人父母,少要求一點孩子,多要求一下自己,相互促進,與孩子共同成長很重要。

三、嚴慈相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杜布森博士曾在《勇於管教》中説:“如果懸崖邊上設有欄杆,那麼人就敢靠着欄杆往下看,因為不會害怕摔下去;如果沒有欄杆,大家在離懸崖很遠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別説站在懸崖邊緣往下看了,欄杆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會有安全感,相反,沒有界限的孩子沒有安全感,因為他不知道尺度在哪裏。”所以我們要懂得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告訴孩子先做該做的,再做想做的,然後温柔而堅定地執行。“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養成習慣,把“他律”內化為性格中的“自律”。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嚴慈相濟”很重要,我們既要有原則又不過分苛求,引導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四、吃好每一餐,睡好每一覺,運動每一天

吃好、睡好、運動好。説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做到也不容易。我們家女兒的飲食起居都是老人在操心,從出生到現在,一日三餐從未落下,早餐更是變着花樣準備。睡覺,在我們家排第一位,每天8點半基本就會安排孩子入睡,因為只有充足的睡眠,才會有充足的精力學習。每天放學後,我們都會先帶女兒跳繩,打羽毛球或跑步等。之所以選擇堅持打羽毛球,也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受挫能力,作為一項即時受挫的運動,能讓孩子正確看待自己的失敗,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失敗,培養不屈不撓的頑強個性。運動的過程也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是什麼事情都是由不會到會,不能因為害怕就拒絕嘗試。

五、共同參與,分工合作,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是孩子温暖的港灣,温馨和睦的家庭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源泉,家庭氛圍的好壞直接影響着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孩子是父母雙方共同的責任,父母應該共同參與,分工合作,拒絕任何形式的“喪偶式”教育,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也能多站在孩子角度理解她,以平等的身份尊重她。父母一致的教育理念,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無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每一個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長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讓我們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樹立優良的家風傳統,共促未成年人優質健康成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