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反思(通用19篇)

來源:文萃谷 3.01W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那麼如何更好開展課堂教學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課堂教學反思,歡迎閲讀!

課堂教學反思(通用19篇)

課堂教學反思 篇1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是活生生的、尋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教學反思是新課程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它既是教師教學常規工作的一項工作要素,更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步驟,還是教師真心研究教學、真心謀求進步、真心對待學生的一面鏡子,也是教學管理過程中必須關注特別是積極引導與評價的必要環節。

教學反思對教師而言,不在於寫些什麼,而在於想不想、想些什麼,特別是想到何種程度。落實到教案上是為了對所想內容的強化與記憶以及對備下一課或調整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的提醒。

那麼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進行反思呢?本人認為,教師的教學反思應分為“教學前的反思、教學中的反思、教學後的反思”三個階段。

一、教學前的反思,可以使教學成為自覺的實踐。

教學前的反思是一種有準備的反思,實際就是備課階段進行反思,它有助於發展教師的智慧技能,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過去經驗與教訓反思的基礎上。

教學前的反思主要是提出問題,並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具體操作步驟是:

1、在教師個人分析的基礎上概括並歸納出一系列問題;

2、教師通過理論學習、總結經驗等途徑提出情境問題的解決策略,進行備課。

3、通過學習、反思,將課例中的問題具體化;

4、設計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案,融入教案。

二、教學中的反思,可以使教學高質量地進行。

教學過程中的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實際就是一種教學機智。它是在教學過程中及時、主動地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教學方案和教學策略。課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否合理,還需要經過課堂教學實踐的驗證。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反思,主要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如: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時,出現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難?如何機智地處理這些問題?當學生不能按計劃回答問題時,該如何調整原先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定式,而是一個變量,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立刻進行簡短的反思,給生成的問題騰出空間;要學會傾聽學生的見解,善於抓住機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並根據課堂上的具體情況,適時調整教學策略,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同時,要觀察、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學到了什麼、遇到什麼問題、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過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反思,才能有效調整教學行為,挖掘和拓展課堂資源,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

三、教學後的反思,可以使教學經驗理論化。

教學後的反思,可提高教師教學教研的水平, 教師應該重視課後的總結、反思,哪怕是一個淺顯的問題,也應該認真推敲;在解決問題時,不能只停留在能給出幾種解法的層面上,而應該從規律上、本質上去找解法;在課堂教學中,哪些教學環節沒有按計劃施行?為什麼?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出現了令人驚喜的“亮點”,這個“亮點”的產生原因是什麼,教學設計方案是否還能優化。細節代表着經驗,成長源於靈感。課堂中常常會因為一些偶發之間而產生靈感,教師應該通過反思,捕捉這些“火花”,日積月累,既有利於探索教育教學的規律,也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反思可以使以後的課堂教學更有效,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着地追求。以“記”促“思”,以“思”促“教”。這樣每天實踐一點、反思一點,日積月累,我們的專業素質就能得以成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科研型,學者型的教師。

課堂教學反思 篇2

在教《zcs》中,我能體現課改新理念,靈活駕馭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較充分的發揮。

主要有如下幾個優點:

一、善於創設情境,使拼音教學情境化、生活化。

1、一開始,我用歌曲導入法。播放歌曲,與學生邊歌邊舞,在美妙的歌聲中走進拼音王國。

2、我能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於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3、我能通過遊戲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用火柴棒和紅線擺一擺字母,記憶字形。做遊戲“摘蘋果”,蘋果背面注有音節或字,讀對了蘋果就是他的。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都得到了昇華。

二、善於使用激勵手段,使課堂氣氛輕鬆、和諧、愉悦。

教師要想得到兒童方面的生動活潑的反響,歸根到底取決於他對兒童的態度。課堂上,我熱情的語言不離口,如:“你真棒!太厲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個向他們豎起的大拇指,一個個鼓勵、讚賞的近乎誇張的表情,時時撞擊着學生無拘無束的心靈。

此外,音節的拼讀比較枯燥,我就採用奪紅旗比賽,比一比哪一小組奪的紅旗比較多。學生的競爭意識立刻得到了張揚。

三、注重引導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1、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學生會編“像個2字Z、Z、Z,像個半圓C、C、C……”

2、在教學第一組音節的拼讀之後,我讓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我課前發下去的音節卡片,一起學着拼讀第二組音節。雖然,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很強,但他們的合作意識開始了萌芽。

課堂教學反思 篇3

因為喜歡它,自然也願意講授它吧! ——題記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個學期的教學就要完成了。當教學到第六單元第一課的時候,我被文章那一段段精美的文字所折服。這篇文章的題目是《碧螺春》,不要説文章之中關於採摘、製作和品嚐的情景的那三段優美文字的描繪,也不要説那一組組四字詞語的羅列,單説文章中那簡單的幾句過渡句,就令我折服。想象着文中作者高超的寫法魅力,文中所描繪的一個個絢麗的畫面,真如在仙境雲遊一般。令我心馳神往,久久不能忘懷。

當我細心的品讀着課文之後,更對文中作者關於碧螺春色、香、味、形俱佳的喜愛之情和對勤勞、聰明的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所吸引。在細研文本之後,我開始了本課的教學,我主要抓住文中重點語句,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朗讀感悟語言文字,從而體會到課文的精髓。語文課,如果沒有朗讀,就沒有了味道;尤其這麼精美的文章,真是不讀為快。

中國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茶文化的興趣,課堂上我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方法讀,始終把“朗讀”貫穿與整個教學之中。想方設法引導學生一遍又一遍地去接觸課文的語言。從導入新課時的朗讀開始,初讀時的自由朗讀到精讀時的感情朗讀……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讀出了文字所描繪的形象,讀出了文字的內涵,讀出了文字所藴涵的情感,加深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課文中有一段介紹了製作碧螺春的方法,學生對這一段的熱情大大超處了我的想象,在處理這段內容時,我讓學生自己先了解碧螺春製作的方法以及過程,在初步瞭解基礎上,再次感悟,能夠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再一次讀時,我有目的的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感受,很多學生都能夠體會,茶手能夠將茶葉製作的幹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能夠到達這樣的境界,師傅的手藝肯定了得。作者説茶手“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葉如同一條青龍上下翻飛,煞是好看。”我讓學生左手和右手做一樣的動作,學生在自己的動手中體會了茶手高超的技藝,也理解了碧螺春為何稱“工藝茶”了。

文中最後一小節中提到:有位外國詩人在品茶之餘,還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湯裏,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我在引導學生朗讀,談談感受的基礎上,讓學生也來為碧螺春寫一句廣告宣傳語。有了前面的教學做鋪墊,學生已經從心底深深地愛上了碧螺春,因此他們都躍躍欲試,他們時而凝神沉思,而時斟字酌句…… 那份認真的勁頭不溢言表,學生寫出的句子雖然不是很精美,但從中可以容易的看到學生對碧螺春的那份喜愛之情,早已經易於言表。

這麼優美的文章,我講授後和同組老師交談的時候,他們也和我有同樣的感受。真正的好文章,大家都是喜歡的。不光老師愛教,學生更喜歡學。趁熱打鐵,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的基礎上,課下很容易就把文章的三個段落會背了。文章的講述雖然結束了,但學生似乎還有説不完的話,我覺得還沒有讓學生把文章讀透,真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學完這樣的美文,自己覺得駕馭課堂的能力有所提高了,因為喜歡它自然也願意講授它吧!只可惜的是三個重點自然段的朗讀還是指導得不到位,在指導朗讀方面還需學習、提高。我希望編教材的老師,多選些老師和學生喜歡的文章,那樣會有更多的孩子愛上文學的。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會更加精彩的。

課堂教學反思 篇4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本文在盼——繪——頌的抒情中描繪了心中的春,與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風格上有較大的變化。在教學設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紀實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春》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本文在盼——繪——頌的抒情中描繪了心中的春,與朱先生的其他散文相比風格上有較大的變化。

在教學設想中,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背影》、紀實散文,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字方面來説文中多音字多。如:漲、散、藏、和、暈等。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有大量的雅詞。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如:比喻共用了八處之多。從段落佈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後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功春,表現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於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個人認為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有何處、為何美。調動聽、説、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鍊、提高能力。

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兩課時:一是品讀課;一是背讀課.意在使學生學有所得.得到一種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了在起初的教學設計中的一些問題:一、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於急功近利,過於粗糙。如能做以下的調整、細化則更好,學生所得則更多、更深,分四人小組,每組自由選寫草、花、風、雨、人的圖景來進行品讀活動效果更好。二、在進行問題設計時,有幾句話表述不夠嚴密,使學生的思路發生了偏斜。不易於課堂練習的進行。所以在設計時一定要細心。三、品讀活動中的理解活動,兩個問題的設計偏難。

在教學過程中 , 存在一下一些問題:

一、對時間分配不夠合理,擔心教學內容完不成,有些前緊後鬆,許多還可以深入理解的內容不夠透徹。

二、課上對課文的朗讀還不夠充分,朗讀課文的形式比較單一,在品讀活動中,把整文交給學生去品詞、品句、品段的處理過於粗略。還要採取單人讀、小組讀、男生讀、女聲讀及自由朗讀的形式,在讀中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這次,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巧妙地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這些方面的反思知識自己的淺薄的認識,不當之處還請領導和老師們批評指正。

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寫景抒情的經典散文。 翻到這課書,我好像見到了久違的老朋友,既熟悉又親切。我又一次帶領學生感受作者清新優美的語言,欣賞大地春回的動人景象,體會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

在教學設想中,我首先理清了本文的內涵:本文是一篇由妙詞、佳句、錦段構成的美文。從詞的角度講,文中語言使用準確而妥貼,很值得學生去體會和積累。從句方面講,文中大量使用了修辭,如比喻、擬人、排比等。從段落佈局講,各段落之間安排整齊有序。如:最後三段用三個比喻句來歌功春,表現出春的新、美、力。單獨成段構思巧妙。對於這類文學性文章的學習,本人認為應上文學欣賞課:讓學生學會欣賞至關重要。用品、背寫來體會、感悟其美及美有何處、為何美。調動聽、説、讀、寫各種能力來學習,同時在學習中鍛鍊、提高能力,得到一種欣賞文學的方法。

課堂教學反思 篇5

古詩《春曉》是眾所熟識的名詩,在學習之前我就估計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堂上讓學生自讀自學後,檢查發現其實好多根本讀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跟着老師念一句理解一句,那也是不大可能的。怎麼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課堂上的那一刻,我心裏着急起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啟發。

一、交給學生識字的主動權

在學生自讀後,請他們説説: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對於充當“小老師”的角色一向很感興趣,各抒己見我相機讓學生組詞,説説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這些難字。跟着我又問:哪個字告訴我們詩寫的是什麼季節?哪個字告訴你不明白意思?“曉”是什麼意思?“不覺曉”呢?學生不明白的詩句意思我讓他們用符號標出來,再次閲讀詩句,猜測詩意。

二、從表演啟發詩的大意

只有讓學生體會到詩的大意,才能接着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才不會在讀的時候毫無表情地念。因此當學生能讀出詩人所寫是春天這個季節的所受所見所想,我讓學生看着我,邊觀察邊跟着演一演,學生的興致高漲,(我以睡得不想醒來的表情為開頭,跟着表演了看到窗外地上的落花,知道下了一夜的春雨,配上白話的詩意解釋),通過這樣直觀的演和説,學生對詩意有了大概的瞭解。接下來我就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再讀古詩,並激發他們自行創編動作加以表演讀,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剛才我還擔心他們讀不懂詩呢,而現在卻能把詩讀得又有表情又有動作,聲情並茂。我相信他們對這首詩也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印象了。

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活力和潛力,我知道課堂小主人們的主動權一旦充分給予,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十分濃厚,我也相信對每一個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和新的嘗試,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課堂教學反思 篇6

古詩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語文材料的精華,所以應當從小激發學生閲讀古詩的興趣,使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完善品格。當然,文言文畢竟是一種與現今實際使用的語言相去甚遠的古代書面語,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的整個教案設計就從激趣入手,初讀領會詩意,再緊扣“詩眼”,誦讀感悟,最後拓展延伸。

開課時的激趣,從同學們會背的課外古詩入手,當有同學背到杜甫的詩時,我板書《春雨》,然後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杜甫的資料。通過介紹,學生們進一步瞭解了杜甫的生平以及他在中國古代文學創作上的地位。這樣的開課,完全是把主動權還給了學生,讓學生通過課外查找資料、課外閲讀,培養了他們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然後在課堂上進行大膽的展示,使學生體會到自學的快樂。

在初讀全詩的基礎上,抓住重點字、詞,藉助插圖和學生生活經驗,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提示,逐句誦讀領會,再聯想全詩大意。

在誦讀感悟這個環節,我提示學生:“同學們已經初步讀懂了《春雨》這首詩,覺得詩中描寫的是什麼樣的一場雨?”在學生找準“詩眼”“好雨”之後,我順勢引導:“這是一場好雨,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在學生體會到春雨之“好”後,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爭取把春雨“好”的特點讀出來。讓他們在讀書中思考、在班級中展示自我,從而培養他們對文言文的語感,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

新課標特別強調新教材的人文性,那麼這就需要老師不僅要教會學生課本知識,還應補充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我結合學生前面補充的資料,讓學生誦讀描寫春天的古詩,讓學生通過讀、感悟、交流來理解它。這節課課堂氣氛高漲,更重要的是學生把誦讀積累與情意薰陶結合起來,在活潑、流暢的教學過程中傳遞初學古詩的有效方法。

課堂教學反思 篇7

《春雨》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前四句,圍繞“好雨”讚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時無聲地滋潤着萬物的生長。這首詩孩子們基本上都能背誦了,通過預習,詩意也基本掌握,所以在教學時我主要抓住“好”字,體會春雨好在哪裏,然後展開説話訓練。春雨好在哪裏呢?春雨好在下得及時,好像知道什麼季節最需要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來了。這時我就問孩子們:“哪些東西需要春雨啊?

他們會説些什麼呢?”孩子們就七嘴八舌地説了起來:“種子需要春雨,它説:春雨快點下吧,我要發芽!”麥苗説:“春雨快點下吧,我要快快長高!”小樹説:“春雨快點下吧,我要長出綠葉!”春筍説:“春雨快點下吧,我要鑽出泥土。”……春雨好在哪裏呢?春雨在晚上,隨着春風悄悄地來,無聲無息。春雨啊春雨,你是怎麼想的?你為什麼要在晚上來,你為什麼沒有一點聲音呢?在老師的引領下,孩子們站在春雨的角度回答我:“因為人們工作了一天,已經很累了,我可不能影響人們睡覺啊!所以我不發出聲響。”“因為白天孩子們要上學,大人要上班,我不能影響他們出行,所以我才在晚上下的。”多麼善解人意的春雨,多麼善解人意的孩子啊!春雨好在哪裏呢?春雨好在能滋潤萬物。這時候我請孩子們進行角色表演,想想你是什麼?

你得到了春雨的滋潤,會變得怎麼樣?你會怎樣感謝春雨呢?孩子們有的説:“我是春筍,我要感謝春雨,讓我喝足了水,才有力氣衝破泥土,掀翻石塊,從泥土裏鑽出來,看到了一個美麗的春天。”

有的説:“我是花朵,是春雨滋潤了我,我才會美麗地開放,所以我要感謝他。”有的説:“我是小樹,冬天的時候,我就剩下光禿禿的枝幹,非常難看。現在春雨滋潤了我,我才重新長出了綠葉,變得漂亮起來,我要感謝春雨。”這堂課我抓住詩眼“好雨”,讓學生走近春雨,感受春雨的“好”,同時也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課堂教學反思 篇8

《春雨》這首詩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原題為《春夜喜雨》。課文節選了其中的前四句。一、二兩句寫春雨發生的時令,傳達讚美之情。三、四句描寫了春雨的特徵。古詩詞節奏鮮明,音律和諧,對於國小生來説,琅琅上口。比較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同時存在着理解和感悟的難題。雖然有的同學早就能夠背誦下來,但他們真的理解詩意嗎?答案並不肯定。怎麼在這堂課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下面就結合自身的課堂談談我的體會:

一、讓學生自主地識字。

在初讀古詩之後,我讓孩子們説説:你想提醒大家讀好哪個字?學生就説出了生、當、聲要讀翹舌音,不能念成平舌音,潛是三拼音節。於是我又讓學生説説能用什麼辦法很快記住潛,學生馬上想到可以運用加一加的方法來記憶,即用三點水加替即為潛。那隨呢,學生都談了自己的高見。

二、從生活情感中體會詩的情感

只有當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才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背誦。於是我問學生:當春天來了,你發現春雨有什麼特點嗎?你自己有什麼體會嗎?這時學生的話可多了,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感受説出來,有的説,春雨細細的,讓你感覺不到他的存在;有的説春雨是密密的,春雨中,我們來到屋外,覺得特別舒服。於是我相機地引導學生談談春雨的作用,讓學生想象春雨來時,大自然是怎樣的一番景象,於是教室裏熱鬧極了,有的比動作,有的拿畫筆畫了起來有的盡情地説道,小草在雨水的滋潤下,長得更生機勃勃了。春雨中的桃花顯得更紅更豔了……

在學生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情感後,我及時地引導他們説説詩人在看到雨後清晨的美景時的心情,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春天的喜愛。通過對學生的一番引導,當我們再次朗讀起詩時,我感覺到了學生把詩人、把自己對春天的喜愛讀了出來,這時我想他們不再僅僅是會讀會背詩句了,更體會到了春天的美麗景色。

課堂教學反思 篇9

《春聯》是一篇知識性很強的説明文,課文用精練的語言,生動地説明了春聯的作用,內容以及特點.在課文的精讀階段,我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反覆品讀語言文字,激發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重點突現三方面的特點:

一 重視學生的自主感悟,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活動的設計還是應該圍繞他們而開展.在導入課文後,我就放手讓學生們自由地朗讀全文,讓他們自主地學習課文,分析課文時也以學生的思路為線索,機遇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對春聯內容的理解,也以他們的自讀自悟為主.

二重視教法,由扶到放。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對學生來説很重要.在分析春聯內容的時候,我選擇兩條春聯重點品讀,着重分析,另外的兩條則由學生同桌合作學習,再以彙報學習成果的形式交流.實踐表明,學生能很好地自主學習,他們也品嚐到了自主學習成功的快樂!

三 以文為本,以讀促析。語文是一篇知識性很強的文章,但在教學時仍要圍繞課本而進行,領略文中語言文字的無窮奧祕,對學生進行程度不同的,有針對性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對仗""聲律美"這些內容較為煩瑣,那麼就以學生的朗讀感悟為主,以讀促析,以讀促悟。

課堂教學反思 篇10

《白鵝》一課是四年級第三單元第一課,在這課中作者重點表現的是白鵝的特點——高傲,文章從四個方面去表現:姿態、叫聲、步態、吃相。文章運用反語表達自己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同時體現出白鵝的有趣。為了更好的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課,我在同年級不同班級執教了三次,有不同的感受。

讓學生學好一篇課文,個人認為首先要讓孩子們把字詞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我重點要學生自己在文中找出生字詞,並且採用各種方法讓學生熟記。然後回到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為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打好基礎。個人認為,語文教學,語言文字是基礎,基礎部打牢固,再漂亮的房子也建不起來。

通過研讀教材,發現課文寫的生動有趣,特別是語言文字的運用很生動,我希望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孩子們能積累更多的詞彙,學習作者運用反語的表達方式,學習一種新的表達方式。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也就是課文的理解運用的教學,我把學生學習目標定位為:瞭解白鵝的特點,其次,通過朗讀,讀出白鵝的有趣。最後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性和幽默性。課堂主要分四個環節:一導入、二整體把握文本、三、朗讀指導、四、課外延伸。

第一次嘗試,我沒有見學生,只是給語文老師説了聲,要求孩子們把課文讀熟,在教學中,我努力地引導學生理解,朗讀,希望讀出味道來,把學生的讀作為課堂的亮點,讓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個飛躍,指導怎樣讀出感情,讀出味道。特別在讀鵝的步態一段時,有的孩子讀的繪聲繪色。感覺效果還不錯。對文中“三眼一板”“淨角”等詞語的理解運用了一段視頻,給學生直觀的認識,課件的使用時有效地。在學習白鵝叫聲這段,訓練了學生説話,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張揚個性,站在白鵝的立場,大膽表達出當時的心情,充滿了趣味性,發展了學生語言。不足之處,時間把握不好,按照教學設計,內容只完成了一半,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學生沒有進行第一課時的學習,對句子讀錯的特別多,因為這篇課文比較長,詞句比較難,生僻字比較多。在糾正錯詞錯句上花費了大量時間。二是本堂課設計了“三讀”,一讓學生自由讀,説説白鵝給你什麼印象,二讀,找出從哪幾個方面寫白鵝的特點。三讀,找出覺得有趣的地方。僅僅這三遍通讀課文,就花費了三分之一的時間。其實,一讀和二讀並不需要學生讀兩遍,兩個問題的答案在文中很容易找到。

經過一次嘗試,我把三讀改為了兩讀。第二次嘗試,我先給學生上好第一課時的內容,在第二課時的學習中,按着教學設計,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i,學生讀的也比較到位,根據學生的學情,學生提出自己覺得有興趣的地方,我們就指導朗讀這部分內容,體現白鵝的特點表現在四個方面,學生只對其中三個感興趣,我們也只指導了三個部分,所以應當説教學也有缺陷,還有部分內容沒講到。

在三次嘗試之前,我把表現白鵝的特點的四個方面,劃分時間,確定出重點講的段落,句子。進行第三次嘗試,在這次嘗試中,教學各個環節比較順暢,學生朗讀比較到位,對詞句的理解也比較透徹。表面看上去效果還不錯。

反思:我們的課堂需要一個真實的課堂,一個有效地課堂,如果每節課都花大量的時間是“做課”,那不叫有效,我們需要原生態的、實在的課堂,這就需要老師對教材的研讀要深,對學生的學情瞭解要透,對文本的把握要準。我們語文老師要經常研究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教語文,到底要教給孩子們什麼?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的語文教學要教給孩子字詞(會認、會寫、會用)、句子(會理解、能體會)。通過一篇篇課文的例子,給學生一個影子,讓他們也會寫,會讀,會表達。僅僅一堂課時遠遠不能達到學好語文的目的的,學語文是一個長期積累運用的過程。真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能像古人一樣,出口成章,滿嘴之乎者也,一派文人風範。那我們的語文才學到家了!中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需要細細領會,學生要領會,教學生的老師更要如此!

課堂教學反思 篇11

《草原》是一篇文質兼美,情工作室上傳的:憑藉教材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感濃郁的文章。老舍先生第一次來到草原,為那裏的美麗風光所陶醉,被熱情的蒙古人民感動。不但描繪了草原的風景如畫,而且抒發了自己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教學中我注意了憑藉教材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激發表達慾望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感情薰陶,獲得思想啟迪。課上,我首先以一首《敕勒歌》引入,學生在吟誦古詩中,激起了解草原的興趣。接着,我範讀了全篇課文,在範讀中學生認真傾聽,有了自己的感受,各個急於表達,並不由自主地也讀起了課文。從而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為深入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多種形式朗讀,大膽想象,樂於表達

課文是學生學習的版本,它應該屬於作者的感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貼近作者的感受,應該進行各種形式的讀,在讀中給學生創造草原意境的氣氛。我設計了個人讀、小組讀、默讀、集體讀等等讀書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走進課文,從而真正理解課文。再選一名同學朗讀,大家閉目傾聽,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頭腦中形成一副副畫面後,他們爭先恐後地述説自己的想象,樂於表達的閘門一打開,猶如奔騰的河水,學生的想象力令我折服與欣喜。

三、培養語感,準確表達

語文教學就是讓學生學習用詞的準確、精練、貼切。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具體情景理解詞義、句意。如,我出示簡易的草原圖與中國畫後,學生輕鬆地理解了“渲染”和“墨線勾勒”;聯繫生活經驗感悟“一碧千里”“並不茫茫”,並從中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生活,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適時仿照作者的比喻手法,進行仿寫練習。學生既領悟了草原羊羣的美,又練習了準確、生動的表達。

四、尊重主體,自由表達

通過小組交流、全班討論,學生對草原的認識逐漸清晰深刻後,我鼓勵學生儘可能的發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別人的看法,從而使思維更廣闊,認識更深刻,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時也促進了全員參與,提高表達能力。如“你來到草原後會幹寫什麼?”學生興奮之情溢於笑臉之上“我要痛痛快快的跑幾圈”“我要無拘無束地縱情高歌”“我要騎上駿馬自由奔馳”……

五、迴歸現實、創意表達

當學生真正領略了草原的美麗後,我以向蒙古小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方式來練習表達。靜靜地想一二分鐘後,小手高高地舉起來,自豪之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其中不乏精彩的語句,更多的是流露出對家鄉的喜愛。

我欣慰,學生的表達能力有了提高;我驚喜,他們筆下也會生花;我慚愧,他們的潛力以前挖掘得不夠,給予他們表達的機會不夠。

本課不足之處:

如果課上以錄音配樂朗讀,會更使學生入情入境;如果以課件真實地再現內蒙古草原的風光,會讓學生有更切身的深刻感受,激起對草原的渴望與熱愛之情。

課上有的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還不到位,個別學生顯得膽量不足,需要為其增加鍛鍊的機會,並糾正表達時有語病的學生。

課堂教學反思 篇12

1.在教學模式上,注重體驗和實踐。

我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讓學生通過體驗和實踐進行學習,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和語用環境,使學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緒中,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形成語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2.在語言教學上,注重語感和語音語調基礎。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本課brother,sister,的發音,讓學生反覆聽,反覆模仿,練習的[th]的發音。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境中進行訓練,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句子,真正的做到注重語感和語調。

3.在情感態度方面,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使學生在可理解的和具有實際意義的語言環境中接觸英語和學習完整的語言。必須通過學習主體的積極體驗、參與、實踐,以及主動地嘗試與創造,獲得認知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國小英語課程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出發,遵循語言學習規律,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通過聽做、説唱、玩演、讀寫和視聽等多種活動方式,達到培養興趣、形成語感和提高交流能力的目的。

4.在教學總體目標上,注重興趣和成就感。

國小生學習英語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一個好的呈現,可以吸收國小生的興趣,讓他們在國小英語教學應採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強烈願望,使他們喜歡學、樂於學。而學習興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習的效果,取決於他們能否獲得成就感。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激勵的方式,如獎品激勵、任務激勵、榮譽激勵、信任激勵和情感激勵等,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體驗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

課堂教學反思 篇13

《假如》本課人文性比較強,借“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低年級孩子對大自然、小動物等充滿着無言的愛,在他們內心裏世界萬物都是美好的象徵,真善美是他們的全部。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抓住以下幾點來進行:

1、朗讀感悟:通過範讀、自由讀、指名讀、賽讀等讓學生體會課文的感情基調,以讀代講;

2、指導學習方法“由於這首小詩前三節結構相似,我採取了由扶(總結學習方法)到半扶到全放的教學方法,這樣既突破教學難點,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讓學生體驗到自學的樂趣。

3、採取故事激趣的教學方法,在第一課時開始,我就激起孩子的興趣,給他們進了《神筆馬良》的故事,使學生對馬良對神筆有了一定的理解,又對神筆產生幻想,從而自然把他們引入課文。

4、課後讓學生又嚐到了做小詩人的快樂,我讓他們接着小作者的寫法,續寫文章,這樣,不但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課堂教學反思 篇14

教育環境,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合作、生生互動合作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合作。這種多項互動合作是學生學習過程自主性發揮的獨特表現。因此,在教學中,嘗試讓學生在“找果子”到“贈果子”的趣味教學環節中,實現教學的多向互動合作,體會學習的快樂,延伸學習的意義。

一、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老師的主導性

作為二年級的孩子,他們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起一年級來説是長一些,但是好動、無意注意佔主導仍然是他們注意力的主要特徵。而老師從始至終都通過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的有意注意被老師的教學牢牢吸引住了。比如:開課時,用學生熟悉的猜謎語,就吸引了孩子們,使他們對這節課的學習充滿了興趣。抓住了孩子們的興趣,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看着孩子們對謎語的濃厚興趣,老師順勢就引出了課題。又如在鞏固生字新詞時,讓學生玩魔方,學生的勁頭十足,認識的小朋友搶到並迅速讀出來,帶動不熟練的小朋友跟着他念,使每位小朋友都積極參與並有所提高,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玩。

二、“認、讀、説”三者結合,追求學生個性自主發展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長期以來,課堂教學的價值往往定位在更多更快地完成人類科學文化遺產的傳遞與積累上。今天,我們的教學應充分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情境與活動,使學生有機會從自己熟悉的事物中瞭解相關的問題,滲透語文知識的同時瞭解簡單的科學知識。重視朗讀與識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充分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打破老師教閲讀的思路,樹立學生讀書的意識,尊重學生的想法,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以體現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並調動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本課中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如揭示課題後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在小小組裏自由讀課文,三件不同衣服這裏分組讀,指名讀等,小組擺水的變化這裏通過説,並用課文中的話説説水的變化。使每個學生對文本產生不同的感受,獲得發展。

課堂教學反思 篇15

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都是班級授課制,學生坐在教室裏學,老師站在講台上教。這種方式有它的優點──排除了許多不必要的干擾,讓學生較認真地學;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有問題能及時作答,有困難能及時點撥。但也有缺點——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對於學習內容,他們只能通過語言文字、錄像、圖片等來了解,缺乏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其實,新教材中有不少課文可以利用校園、大自然的資源來進行教學活動。如:有關植物的、季節的、自然現象的等等。我們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真切地體驗事物,進行觀察、比較、討論,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影子》這篇課文簡單易懂、有趣。上這一課時剛好風和日麗,所以,一上課,我就把學生帶到運動場上,並給他們佈置了一個任務:觀察自己和同學的影子,看看它們出現在哪,像什麼?學生在運動場上愉快地玩啊,看啊!瞧,他們一會兒蹲下,一會兒站起來,一會兒做動作,有時幾個小夥伴又在一起討論交流……孩子們是在玩語文呢!最後,我利用一點時間讓學生暢談自己的發現,許多學生都瞭解了不少有關影子的知識,並且在回教室的路上,大部分學生已經把課文背出來了。大自然真是一個大課堂啊!

其實,只要我們的教學方式靈活地改變一下,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反思 篇16

《租船》這一課是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是讓學生靈活運用餘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悦。

在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説説對春天的理解和體會,並在其中插入了“驚蟄”這個節氣,增加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而後通過創設同學們郊遊需要租船的情境來引出課題,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時,先讓學生説一説從情境圖中得到了什麼數學信息,然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之前,先讓學生理解“至少”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你是怎樣想的?最後在剩餘 1 個人的情況下,不着急給出答案,而讓學生充分的説出各自的結論,在意見出現分歧的時候,再引導學生結合實際想一想,得出給剩餘的 1 個人需要再增加一條船,進而引出在這種情況下餘數要進一。 在解決最多可以劃幾時的問題時,也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理解剩餘的 1 元錢不夠坐 1 小時,故而餘數要捨去的道理。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學生理解比較到位。

在練習過程中,我發現有部分孩子不會考慮實際因素,遇到這種問題有出現把所有的餘數都捨去,不懂得根據實際問題去進行分析,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較弱。另外一種情況是在格式上出現各種問題,比如:如果需要進一的在算式的結果上就直接進一了,還有忘記寫單位名稱以及寫錯的,或者是寫一個單位名稱丟一個的……我覺得可能在例題的時候,我沒有對書寫格式多加強調,並且沒有回到具體的情境中讓孩子進行充分理解。關於答語是本學期要訓練學生寫的,在這點,有的孩子養成習慣比較困難,會忘記寫,需要老師及時的提醒。

課堂教學反思 篇17

思想品德課本來是一門理論性比較強的學科,我們應該結合現實問題和解決問題來引導學生,不僅是依靠理論的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目的。而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端正其學習態度、激發其學習興趣,説到底就是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吸引力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也是檢驗思想品德課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技能的重要方面,更是檢驗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所做的一些嘗試,這樣做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又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發展了智力,培養了能力,提高了學習成績。

一、精心備課、備學生,做好課前準備

我課前首先思考:學生在不同的情況下,一般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之中;當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針對不同的學生,我應採取什麼樣的方式予以幫助,並能收到實效,同時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行為究竟可能會給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應怎樣設計教學方案呢?經過思考,最後再設計好教學的課件,事實證明效果很好。

二、向四十五分鐘課堂要效率。

教學質量的好壞主要來自於課堂四十五鐘的效率。為此我作了三個方面的嘗試。首先我自己堅持課外多閲讀,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課堂上將一些小故事、小遊戲、漫畫、視頻、歌曲穿插在教學中,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由於學生的學習習慣差,我上課時經常會提醒督促學生做好筆記,這樣學生就不容易思想開小差;最後,重視課堂小結,明確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哪些知識是要求掌握的,有哪些知識是重點,這使得學生對一節課所學有個整體的把握,加深學生對本課的理解和記憶。

三、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在討論問題時可能會有些學生説一些與課堂無關的問題,這時就是考驗教師教育藝術和對課堂的駕馭能力的時候了。作為教師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正處於成長時期的學生由於各方面都不成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批評教育。成功的批評教育若陽光,若春雨,滋潤學生的心田;反之,則若風暴,輕易吹滅學生心中的火苗。

作為教師,要有效地批評學生,首先,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特別是在學生不聽規勸的時候,千萬不要説過火的話,更不能有過激的行為。因為 老師的訓斥、諷刺或挖苦,都可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的進步,至 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其次,不要馬上逼學生作出反應。教師在批評學生時,是 希望學生能迅速承認錯誤,立即改正,並保證不再重犯。

很多學生在老師的逼 訓下,可能會立即做出順從的意願,表面承認其錯誤,但適得其反,內心總是 不樂意的。應該留給學生一個思考正誤的時間。使其從內心對自己的行為作出 判斷。正確的批評,應該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分析犯錯誤的原因。使其從內 心得出自己行為的錯誤,從而避免從犯類似的錯誤。同時,應注意場合,在教 室當眾批評學生,會讓學生覺得沒面子,下不了台,而產生逆反心理;在辦公 室批評學生,面對眾多教師,會給學生造成緊張情緒,達不到預期效果。

四、在巧妙設疑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教學實質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地提出問題,有了疑問,學生就會積極思考,這時教師就承擔着授業、解惑的責任了。先讓學生感到“山重水複疑無路”,通過引導,激勵學生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當學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時,他們的創造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要鼓勵學生質疑,向教師提問題,要學要問,學問學問,有問才有學,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而不是單純的被動的思考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質疑和學生提問,不僅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會增強教學效果。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自身的認識情況,通過質疑來讓學生思考問題,允許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恰恰是這些問題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所謂方法和學習需求,解決好這些問題正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教育點,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調整講課程序,引導學生在解決自身問題的同時,把握好教材的內容。

陶行知先生説:“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教師教學要善於設疑,巧妙設疑,要聯繫學生實際,去啟發喚醒,鼓勵學生參與質疑,幫助學生分析,觀察想象,還要抓住時機,提出一些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來激活學生思維,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為此我設計“出謀劃策”、“我的地盤,我做主”活動,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要生動、活潑

由於思想品德課的理論性較強,考得比較靈活,所以在教完本課的知識點時我會要求學生進行一定的默記。但有的國中生仍不減好動、愛玩的特性,好勝心、自尊心也強,往往只有一小部分意志力強的同學,能自覺主動地去記、去背;而大一部分同學則不專心,記不住。我便採取一系列活潑有趣的遊戲的方式,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使之感興趣,願意去背。一會兒我點名讓學生回答;一會兒我讓會的同學提問別的同學,這種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緊張而愉快地教學方式,既鍛鍊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真正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此外,我還把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採取點名回答、舉手回答、搶答等方法,展開競賽,同學們踴躍參加,表現出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有人説:“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再好的教學總有它不足的地方,總有須待進一步改進、進一步優化的地方。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 “不追求平平淡淡的完美,而追求有突破性的遺憾 ”就是這個道理。在教案書寫和課件的製作中,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課後對教案和課件,我會認真的回顧並進行診斷,開出教與學的“病歷”,並且對這些“病理”進行分析、交流,最後發現並提出解決教學“病理”的對策。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和總結,提高了我的教學水平,總之,我的課堂教學課通過採取各種方式進行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課堂教學反思 篇18

這節語文課上的是鄭振鐸的名篇《燕子》。

讀到第二節的時候,有一位學生問我:老師,為什麼燕子來臨會給春天增添許多生趣?我沒有直接回答,示意他們繼續讀書然後告訴我。孩子們開始讀書了。一會兒,許多孩子舉起了手,我選擇了一位很外向的孩子小迪。他笑嘻嘻地站起來,沒有回答我的問題,而是轉向大家,高聲説:你們喜歡小燕子嗎?我以為他在喚起同學的經驗,暗暗為這個孩子叫好。

沒想到的是,竟有好多的孩子大聲説:不喜歡!我還是沒有説什麼,反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沒有理由把自己的或者課本上的思想強加給別人,哪怕強加給的是孩子。

我示意他叫那些説不喜歡的孩子起來説説原因。幾個孩子舉了手,其中有一位是很少舉手的孩子小偉。而小迪就恰恰選擇了坐在他附近的小偉。一向不敢高聲語的小偉竟會有這麼驚人的舉動。我暗暗高興。

小偉也是語出驚人:我以為是《環珠格格》裏的小燕子呢。

班級裏的笑聲大家可以想象得出。小迪笑得尤其燦爛!

原來是有預謀的!

會飛的小燕子,我喜歡。看到大家的表現,小偉忙不迭地補充説。孩子們幸災樂禍地看着我。

課是沒法上下去了。

我心裏那個氣呀!這不是成心和我搗蛋嗎?但,我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情緒。説:我們就以小燕子和小燕子為話題,説不喜歡的理由、談喜歡的原因。學生的興趣又一次點燃了。説小燕子的,説到了國旗事件、潑糞事件,甚至説到了當今走紅的星星們怎樣摔話筒、耍脾氣、作秀、偷税漏税等;説小燕子的,説到了春天的美麗,燕子的輕盈、活潑,甚至説到了鄭振鐸有一雙美麗的眼睛和容易被感動的心靈,接着又圍繞怎樣擁有一雙美麗的眼睛進行討論......

不知不覺一節課就下來了。

課堂是孩子的,除了正確引導,我能説什麼呢?

課堂教學反思 篇19

進入21世紀,中華大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隨着改革步伐的逐漸深入,一些問題也相繼出現,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尤為突出。新舊觀念發生劇烈碰撞,教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出現。在這種形勢下,不僅學生,甚至連許多教師都明顯感到不適應,課堂教學中自然也就暴露出一些問題。如教師沒有真正樹立起服務學生、服務學習的思想,對組織學生學習的本質理解不到位;教學中缺乏師生互動,不能靈活變動;不能展示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思維過程;學生學習活動中探究性學習時間安排偏少;對合作學習的本質——高度結構化的學習缺乏深刻的認識,只簡單停留在課堂分組討論上;教師收集、製作資源能力低下,導致地理課程資源相對缺乏;對地理課程標準把握不準確,等同於過去的教學大綱。

為此,我認為在國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中應着重處理好以下幾種關係:

一、處理好新教學理念與傳統教學觀的關係

新課程強調課堂教學的本質是教師組織學生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環境,發揮平等中首席的作用。從以教材為主走向以學生髮展為主;從以講授為主走向以指導學習、回答疑問為主;從統一走向分散,這是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因此,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屏棄陳舊的教學模式,努力構建新型的師生關係,把握每一個學生髮展的契機。要參透新課程理念,挖掘新教材內藴涵的深層次的功能,不能就事論事,按部就班,錯失“動態生成”的施教良機。

二、處理好教師和學生角色轉換的關係

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的核心是學生的主體參與,上課是師生一起分享理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而再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這必然使得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因此,在國中地理教學中要屏棄強制性的統一思想、統一語言、統一行動,淡化教師權威,允許多元思想並存。與學生真正建立一種彼此接納、彼此敞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着精神交流與人格碰撞的新型師生關係——師生平等的民主關係。

三、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關係

新課程課堂教學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即讓有閲讀能力的學生充分利用教材、書刊、網絡等,實現自主學習,實現在教師指導下的自我學習。在設計教學活動中,縮減統一講解,增加學生的討論、實驗、觀察及自主探究等等,培養學生個性發展。合作教學強調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合作交流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本質觀。因此,國中地理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營造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學氛圍,創設通過合作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以幫助學生樹立起合作學習小組,為學生提供多種合作學習的方式方法,增加學生間的互動時間和形式等;或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讓學生主動提出課堂合作學習的形式,自由選擇合作學習的方法和手段,在“共生共進”的合作觀念下,實現師——生、生——生的共同成長。

四、處理好學習活動與地理雙基的關係

新課程倡導讓學生從自己的直接經驗中學習,讓學生在活動中、在實驗操作或深入生活實際的過程中學習,或者是從他人的經驗中通過再發現來學習。實踐證明,只有在夯實“雙基”的基礎上,學生才能有條件地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自由發展。因此,在國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融於有趣的活動中,真正實現在“做”中學,在“樂”中學。

五、處理好研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關係

傳統的國中地理課堂教學,學生們主要是在“聽”中學和在“看”中學。即學生聽教師講解,看教師提供的教具、圖片或音像,在聽或看後思考、記憶,這是接受性學習。新課程倡導研究性學習,即教師暫不把現成的結論給學生,而是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討;進而自己發現問題、自我思考問題、自行解決問題。和以前相比,更加註重過程。實踐證明,不管是重結論輕過程,還是重過程輕結論都是不正確的;只有將兩者有機地統一起來才合乎課改的觀念。在學生經歷了研究性學習這一學習方式,還沒有得出規律性認識時,需要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性必要的演示和講授。兩種學習方式缺一不可,不能走極端。

六、處理好創設寬鬆氛圍與學生自律的關係

新課程要求教師給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但所謂的“寬鬆”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而不是無組織無紀律的。課堂上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開放性的課堂教學中做到收放有度,成分利用自己的調控能力,將課堂調控藝術與學生自律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課堂教學演繹到最佳狀態。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鍼對性指導。隨時監控合作學習的進程和質量,幫助學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律作用,及時提醒學生自覺遵守學習紀律,調整學習狀態,以飽和的學習熱情投入到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多交流、討論有價值的或有意義的話題,達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亂”的效果。

七、處理好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的關係

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及學習能力,是國中地理教師備課時設計教學的主要出發點。從這個角度説,所謂的備課,實際上就是備學生,就是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所謂的教學設計,就是為不同的學生設計出符合他們需要的學習計劃、學習方式和學習進度。教學設計應該只是一個教學構想,而不是一份施工藍圖。即使教師深入調查,也無法完全弄清所有學生的情況。所以,新課程的教案應該是動態性的,靈活多變的。在國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改變甚至完全拋開事先寫好的教學設計,根據學生的實際問題,憑藉已有的經驗,在構想的基礎上展開教學活動。課後要及時反思和總結,進而修訂和完善教案。

八、處理好教材與教學的關係

新課程認為教材是引導學生認知發展、人格構建的文化中介,亦即“教材是範例” 、“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 、“教材是師生髮展的平台” 。要求教師應主動參與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設計,由“教教材”轉向“用教材” 。用教材促進學生髮展,教會學會學習,發展情感,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學習能力。因此,國中地理教師可以從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着眼,整合教材、教具、圖書、資料、網絡、教師自身、學生等各種教學資源,以及教師的創造性和學生的創造性。對地理教材做出富有針對性的設計,進行創造性的實施。從周圍地理環境和教材中優選整合教學策略,優選整合教學資源,從激發學生超越於知識之上的智慧、靈感、激情和創造性發面,來改善和優化整個教學流程。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在教學體制發生重大變革的今天,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儘快轉變教學觀念,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