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鄉社會實踐內容及心得體會(通用7篇)

來源:文萃谷 7.78K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下鄉社會實踐內容及心得體會(通用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下鄉社會實踐內容及心得體會(通用7篇)

三下鄉社會實踐內容及心得體會1

20xx年在這驕陽似火的七月,“三下鄉”的鐘聲在我院已經敲響。18日—22日,是我們炫夏“暑期三下鄉”築夢實踐隊奔赴xx五華縣xx鎮xx村三下鄉活動的時間,我們捨棄享受暑假的快樂時光,決心背起行囊,和隊友踏上征程,去“三下鄉”,深入農村,體驗生活,再苦再累也甘願,畢竟這是次難得的機會,爭取在這短暫的時光中能成長起來,增多見識,學一些書本學不到的東西。短暫的幾天下鄉活動,讓我獲益良多,它時刻銘刻在我心中,成為我以後人生道路中的一股默默的力量。

此次三下鄉活動我們出發前一個月開始我們就進行了分工。從前期的準備工作、活動方案的策劃、一直到踏上征程並順利完成任務,無不凝聚着我們團隊隊員的心血。出發前我們準別了很多的材料,包括去那裏進行普法宣傳用到的問卷,及其他用品等等。我們的前期準備,雖然有時挺辛苦的,但我們樂在其中。終於,在18日這個天上午,我們背起了行囊踏上了三下鄉之路,當然這要感謝兩位隨行帶隊老師親自駕車送我們到達目的地。

這次活動,我們每天的安排都十分緊湊,每天都過得十分充實,每天都有着新的任務,有當地的村幹部邀請我們參加了座談會,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xx村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及當地村民的總體家庭情況,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村幹部們像我們講述了xx村20xx年8月15日所遭受百年一遇的洪災時當時的情況,及村幹部們如何應對處理。這不禁讓我佩服他們的勇氣,他們對村民的負責任對自己工作的認真無不值得我學習。

除此之外我們還了解到xx村有不少的留守兒童,整個村子大部分的年輕人在外面打工,我們真心希望國家能夠重視農民工留守兒童受教育問題。接下來的日子我們走訪了xx村的貧困户,還在xx國小進行了義教,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遊戲,唱歌跳舞,還在鎮上進行了法律知識問卷調查,派發法律知識傳單。之後我們接受了xx鎮鎮長的邀請,參加了座談會,瞭解了xx鎮的大概發展並向鎮長提出了我們的問題等等......

每天晚上我們的隊員還會進行交流,把一天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都提出,然後我們大家一起解決,也説一些遇到的趣事,一些大家印象深刻的經歷,把白天的勞累在無憂無慮的聊天當中忘卻,讓我們的團隊能時刻都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對待每天的工作。當然每天飽滿的精神開始於我們的早餐,所以這要歸功於我們的華哥,每天不辭辛苦幫我們買早餐,不管好吃與否都是華哥對我們的關心。另外當我們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華哥也會指出並給予指導,而我們的輔導老師貓哥更是辛苦,這一年來一直盡心教導及培養我們。

三下鄉這段時間,我們要自己動手做飯炒菜,小夥伴們都忙得不亦樂乎的。從買菜到洗菜切菜、煮飯炒菜、收拾桌子、洗碗,小夥伴們都努力的做好自己應該做的,雖然有時會累但是品嚐着大家一起合作做好的飯菜,是滿滿的開心,不僅是成員之間,連老師們也會和我們一起下廚做飯,讓大家的關係越來越親近。 在這次“三下鄉”,我還懂得了怎樣關心別人,怎樣團結互助。我們每位隊員都能相互的關心着對方,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有人鼓勵我去戰勝它。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裏想的是“我們是一個隊團隊”,一個也不能少,這次是我第一次或許也是最後一次參加“暑期三下鄉”活動,我們都很珍惜着這短短的8天時間。每天我都覺得自己過得非常的充實,非常的快樂和愉快。總有一家的氣息纏繞在我的身邊温暖着我,給我動力讓我前進。這次也是我參加過的時間最長的一次集體活動,也是最有意義的一次,它讓我學習到我缺少的東西,得到了鍛鍊,使我變得更加成熟,給予了我人生回憶留下了美好的金色的一段。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只要你願意去嘗試和經歷,並坦然的接受過程的酸甜苦辣和結果的成敗得失,人生就會很精彩。三下鄉雖然結束了。通過這次活動我也更加堅信:意氣奮發的我們經得住暴風雨的洗禮,象牙塔裏的我們並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年輕的我們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仍會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總之,這個暑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豐富而有意義的,一些心得和體會讓人感到興奮,但卻決不僅僅用興奮就能描述的,因為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收穫。“三下鄉”活動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

這次“暑期三下鄉”活動,正是因為有了我們每一位隊員的的支持和幫助,此次“三下鄉”活動才得以圓滿完成!從這次活動中,我學到了很多,它將是我人生中一筆無法磨滅的財富,我鍛鍊了自己,也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我學會了奉獻,怎樣幫助別人。

三下鄉社會實踐內容及心得體會2

一直以來都很喜歡一句話:如果分別是註定的,那麼,相見不如懷念,這次從惠州下鄉回來,這種感覺再次強烈地泛起。

下鄉的環境在預料之中也在預料之外,開始兩天特別難熬,行李還沒搬下車就打電話回家抱怨説我想直接打包行李回家!雜草叢生的操場,破舊的教室,殘破的宿舍,凹凸不平的木板牀,更令人難以忍受的是廁所和洗澡房,一切一切,進入眼簾的都是那麼陌生,那麼令人難以忍受。

在心裏不斷地告訴自己:我們是來下鄉的,九天的時間很快就會過去了。硬着頭皮把宿舍整理乾淨,把席子和蚊帳掛了上去。第一天晚上或許是太累了,睡得很好,一覺無夢到天明。

第一天上課非常不幸運,原來排在我前面的課被沖掉了,所以第一節就是我的課了。之前也沒有意識到我第一天就有課,更別説第一天第一節就是我的課了,手足無措加上準備不足,第一節課講得語無倫次,深受打擊,下了講台就不想再上去,以至於第三天的課不敢上,找小青幫我把課換到了第五天敗感中度過。

第二天一早,我去到教學樓的第一件就是去3班看看。不知道為什麼,這一次走進3班的感覺完全不一樣,不知道是我先熱情起來還是學生先熱情起來,當我再次走出3班的時候,我的心理只有一個想法——這是一班非常可愛的孩子。也是從這一天開始,毫無預警地,我發現我喜歡上了3班。這份感情來得很突然,連我自己都覺得很奇怪,但是整個人都很興奮,心中只有一個想法——我要把三班帶好。也是從第二天開始,我慢慢在探索着一個班主任應該怎麼做(其實現在還是不懂),作為一個老師應該怎麼跟學生相處。

第三天對我來説是一個特別鼓勵的.日子。之前發下去讓學生寫的留言本收上來了,看了學生的留言,整個人興奮了一整天,趕緊連夜回覆了他們的留言,該鼓勵的鼓勵了,該安慰的安慰了,覺得自己真的有了做老師的感覺。

第四天有我的課,這是繼第一天那節失敗的課之後的我第一次重新站上講台。因為有了上一次課的陰影,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心情從前一天開始緊張,特別是想到要去傳説中男生有點搗蛋的1班上課,緊張到有點胃抽筋的感覺。感覺時間過得特別慢,潦草地吃完了早餐,又在心中過了一遍要講的內容,終於等到了第一節下課,為了讓自己的心情輕鬆一點,我還沒上課就先去到了1班的教室,想先和那班孩子交流熟悉一下。1班孩子表現的熱情有點出乎意料,我一去到教室,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讓我簽名,一陣忙活下來,倒把我心中的緊張磨去了一半,當上課玲響的時候,全班已經有一半學生知道了我的名字,接下來的自我介紹就顯得順理成章了。一節課下來,我被汗水泡過了,但是心裏很高興,因為我知道自己終於上了一節成功的課。感覺整節課,學生都很認真的聽,積極地迴應着我,笑聲不斷,那幾個傳説中的搗蛋男生其實也只是廢話多了一點,一個兩個都被我拉上講台來示範動作。當我在掌聲中走下講台的時候,我告訴自己,我不用再害怕走上講台了。

因為之前和小青換了課,在2班的兩節課都在第五天上,第五天也是在下鄉這麼多天中最鬱悶的一天之一,發生了一些非常考驗我耐性的事情。在二班同樣是上交際禮儀,但是2班的男生顯然比1班的男生含蓄的多,而我在找同學上來示範動作的時候,又很不幸地挑了一個最害羞的男生來提問。我威逼利誘都無法把這個小男生請起來,到最後,他更是很有個性地把頭一甩,説:“我不上,我就是不上!”有一瞬間,我呆在那裏反應不過來,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全班同學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我和他身上,我當時哭的念頭都有了。呆滯過後,腦中冒出了一個念頭,於是我輕輕地拍了一拍他的肩膀對全班同學説:“看來這位同學非常有個性,讓我們以掌聲支持一下他的個性好嗎?”全班同學都非常配合地鼓起了掌,掌聲化解了大家的尷尬。雖然心裏還是有些彆扭,畢竟是第一次上課被人頂撞,但還是硬撐着臉上有些僵硬的微笑上完了整節課。

第七天在3班上最後一節課,在自己帶的班上課總是感覺特別愜意。第一天不僅課上得很爛,作為三班的班主任也很失職,面對一班陌生的孩子,完全不知道應該跟他們説什麼,第一天每次進入教室幾乎都是落慌而逃。在這一天,我極度懷疑自己究竟適不合適合當一個老師。第一天在極度的挫,看着每一張熟悉的臉,隨意叫着每一個脱口而出的名字,總是感覺特別舒服,在3班的講台跌倒,又在3班的講台上完美結束,至此終於完全擺脱第一天的失敗陰影。

時間過得很快,眨眼已經到了第九天——分別的日子。在上午的師生交流會上,好傢伙,一開始就給我們來一首《祝你一路順風》,不僅女生哭得稀里嘩啦的,男生的眼睛也像兔子一樣紅起來,看得我們心裏特別難受,心裏也想哭,但是又要憋着不能哭。後來看情況不對勁,我們幾個隊員趕緊轉移話題,朝着搞笑方向發展。留言、簽名、送紀念品……師生交流會的時間被一再延長,每個人都不忍離去。特別讓我感到欣慰的是,一個被我嚴厲批評過的男生(也是唯一一個)在師生交流會上拉着我的手不肯放。突然領悟到,只要是真心對他們好,思想彙報專題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他們都能領悟。

下午,當我們在整理行裝的時候,一大半學生自發過來給我們送行,每個人都避諱着分別的字眼,但分別的時刻無法躲避,當班車緩緩駛離博羅公莊第一中學,一羣拼命揮手的身影漸漸模糊,我知道一份永遠的懷念將深埋在心中。

三下鄉社會實踐內容及心得體會3

為期七天的暑期社會實踐轉眼即逝,突然覺得有些失落,彷彿有什麼東西從心裏慢慢的離去,我知道這意味着我更加的成熟。

這次的三下鄉和以往的不同,我們沒有深入農村的去體會那份艱辛,可是在進入社區為人們服務的同時我一樣感受到了那種付出的快樂和充實。我們去每家每户分發健康調查問卷、幫助居民維修小家電、去幼兒園和小朋友做遊戲…

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去株洲市敬老院:剛進敬老院的大門,我們就受到了敬老院院長的熱烈歡迎,院長把我們帶進老人們的客廳,讓我們和老人們見面。老人們見到我們都很開心,我們也很激動。我們進入到老人的圈子裏與他們面對面的交流,深入到他們的內心世界以及日常生活。老人們主要和我們聊他們的生活現狀,衣食住行,還和我們説他們心中的煩惱與生活中的不幸。我們為老人提供了一個説話的機會,讓老人有了傾聽的對象,把心中的不愉快發泄出來。就像馬麗華老師説的一樣,老人家不需要我們做其他什麼,只要陪他們説説話談談心就好了!在聊天的同時,我們為老人們進行才藝表演。通過隊員們的各種才藝表演,包括唱紅歌,説相聲,讓敬老院的老人家們看到我們這一代人的活力,調動現場氣氛。最後,我們和老人們合影留戀,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敬老院。

在三下鄉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困難,特別是在發放健康宣傳知識和進行健康知識問卷調查的時候,因為現在街上很多發放小廣告的,所以居民對於我們的健康資料沒有特別重視,加上天氣炎熱大家一般都在家裏很少出來,所以在健康宣傳這裏沒有取得應得的效果,其實,在這次三下鄉中,最想説的的就是感謝。感謝隊友,在我遇到困難時默默的支持着;感謝老師,一直在我們身邊無微不至的關心着;更感謝學校,給我這次機會,讓我更進一步的完善自我。

三下鄉社會實踐內容及心得體會4

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流光短暫 受益頗多

“美好的時光總是彌足珍貴,短暫的經歷總是耐人尋味。”結束了xx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反覆回想,回眸來徑,一頁頁翻開那一路上用滿腔熱情、歡歌笑語鋪就的永遠不會成為歷史的點點滴滴,無一不值得我們去留戀和銘記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這次為期六天的漫長而又短暫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流過了汗水,嘗過了辛酸。但我們也深切體會到了那十村八寨的彝族孩子們帶給我們的徐徐飛昇、無窮無盡的歡笑以及對那些貧困的彝鄉孩子溢滿心扉的沉甸甸的同情和感動。

然而,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在布拖縣的那些日子,我們的隊伍雖然由於長途乘車,使得一個個面目憔悴、疲憊不堪。但是我們xx學院總隊那一個個品學兼優、德才兼備的優秀志願者們依然用一顆顆美麗誠懇的心靈、用一幅幅甜蜜動人的笑容來貼心關愛山上那些苦不堪言的彝族孩子,潛心教導山上對生活一片茫然的彝族同胞,為他們宣傳禁毒防艾的知識信息,講解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科學、衞生、文化知識,講得農民朋友喜洋洋、樂融融。最後還給那些彝族孩子們贈送文具盒、筆、書包等各種學習用具,和他們一起同歌共舞、玩弄遊戲,玩得孩子們笑顏橫生、神魂跌倒。遙遙的站立在那一方與天空相距不遠了的只有土豆、燕麥和蕎麥的彝家山寨,看志願者們和彝族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我彷彿看到了彩虹的腳印就在我們的不遠處縷縷生香。這一刻,我目睹到的不是我時常聽來刺耳、看來心傷的那些強者對弱者的無限欺凌和富者對窮者的無盡的指責、歧視和排斥,而是一概地對那些貧窮落後的彝族孩子們以親切的交流問候,殷切的教導指明和無邊無際的深沉的關愛與呵護。

我常常這樣想,要是我身邊那些一個個光坐着指責和譏笑我們少數民族和農民的人都把他那指責和譏笑的言辭轉化為無限的關愛、呵護和幫扶,那就好的無與倫比了。

彝族是一個有着古老文化和悠久歷史的優秀民族,同時也是一個受奴隸社會束縛最長久的民族之一。彝民族的社會發展從奴隸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一步跨千年。所以在我看來,彝族同胞的很多壞俗、陋習以及他們對未來生活追求的茫然與無知,都是值得我們理解和同情的。然而我們的志願者服務隊也深深的去理解和同情山上的彝族農民並誠誠懇懇的向彝族農民和學生問寒問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志願者服務隊是根本性的服務了彝鄉,服務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了新農村建設的,尤其在民族團結、共同富裕的理念上做出了突出貢獻。

到7月14日那天,xx學院的各級領導和老師也在夏院長的牽頭之下來到了布拖縣,他們一一為彝鄉的孩子們獻愛心,送祝福,他們滿懷激情的關愛我們的彝族孩子,他們滿懷期望的開導我們彝民族的未來發展。此時此刻,我不再想用一個平凡的志願者的身份去接受山上那些彝族農民朋友的感恩,而是想用一顆烙上彝族印的赤子之心去和布拖的彝族父老鄉親一起手牽手、心連心,攜手同心,共同感激夏院長等xx學院的各位領導和老師以及他們倡導之下的xx學院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志願者服務隊,就讓我們用最真的心唱一首酒歌獻給你們吧:

春風送君來山寨

彝家兒女心歡暢

手捧美酒敬賓朋

喝下這杯是一家

一杯敬你是問候

家人是否都安康

二杯敬你是

一順百順喜洋洋

人生有緣來相聚

千杯萬盞情意長

瞬間美好是永遠

酒香伴君到天涯

美麗的旋律在心中熊熊燃燒,跳動的音符在山裏且走且遠,謝謝你們帶給彝寨、彝鄉、彝人的温馨的撫慰。相信有了你們的理解、同情、關愛、呵護、支持、鼓勵和幫扶,我們的布拖縣會早日告別毒品、告別艾滋、告別貧寒,走上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康莊大道,相信彝族農民會早日適應新世紀、適應新生活,會在新的環境中計生存、謀發展。雖然還只是一隻稚嫩的小鳥,但透過他堅強的性格和強大的生命力,我們似乎看到了一隻躍躍欲飛的山鷹。

多麼希望這個崇尚鷹的民族能早一些揮動他那鷹的臂膀,飛出大山、飛向遠方、飛向太陽。

這次的社會實踐是我第一次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這讓我心潮澎湃,感慨甚多,所以我希望這只是我參加社會實踐的一個開始,而不是結束,我也期待能有更多的實踐機會,讓我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自我,提高自我。雖然只有短短六天,但收穫頗多,感慨萬千,相信這是我在學校其他任何活動中都無法汲取和收穫的一筆不小的財富,讓我此生受益。

三下鄉社會實踐內容及心得體會5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經過大學的洗禮,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裏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骨朵,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它不僅能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還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今年暑假我參加了我係組織的法律援助中心成員社會實踐活動,這是學校課堂教育向外的一種延伸。通過這次與司法局的交流實踐,鍛鍊了我的意志,增長了我的見識,促進了我的全面發展,使課本理論知識更好的同實際相合。

這次與司法局的實踐交流給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瞭解基層,更深入的瞭解司法局的工作職能的機會。它主要負責指導管理人民調解工作,參與調解疑難、複雜民間糾紛;組織開展對社區服刑人員的管理、教育幫助;指導管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組織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組織開展基層依法治理工作,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協助基層政府處理社會矛盾糾紛;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完成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交辦的維護社會穩定的有關工作。在同司法工作者的談心交流實踐中,我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深刻理解了“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內涵,提高了我的思想覺悟。

我與司法局多次上訪拆遷户,講解拆遷事宜,做羣眾的思想工作,疑難解惑。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非常多,有的居民因有事外出,造成了聯繫上的不便,我們得通過多渠道聯繫屋主或他們的近親屬;有的避我們如瘟神,拒絕與我們交談,更有甚者一開口就謾罵;有的在講解中同意拆遷,可臨到簽約時又反悔……但是我們還是積極與他們溝通,講解拆遷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利益,使他們清楚認識其中的影響、實惠,也促進我們完成工作任務。每一次的上訪我們都會針對居民的情況,實際問題寫一份工作總結或入户情況調查表,向上反映居民的情況、意見,分析他們不願拆遷的具體原因、困難,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解決。“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半個月的實踐活動中,頭頂烈日的奔波,汗水淋濕了我們的衣褲,淚水模糊了我們的眼睛,但是它增加我的社會經驗,提高實踐能力,豐富假期生活。

有的時候在局裏幫忙整理材料,寫會議記錄,文件通知等材料工作,因為司法工作與自身專業聯繫比較緊密,在實踐中我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水平,理論知識與實踐環節相互補充,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同時,提高了我的溝通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加強了我的抗壓能力,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使我明白了知識的積累對今後的成長、成才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必須改變自己在學習中散漫的態度,端正思想,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做一個“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

實踐的過程就像是一個孩子在成長、鍛鍊過程,跌跌撞撞,且歌且行。儘管每天都要為了當天的任務而焦頭爛額,為明日的工作做着準備,但我們有付出、有收穫、有快樂、有感動。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經歷過痛苦的雕琢,怎能有一顆堅毅勇敢的內心?沒有經歷過挫折的錘鍊,怎能承擔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在大學的第一個暑期實踐活動結束了,可是我還是沉醉在自己暑假社會實踐的收穫中。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我係始終把社會實踐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來抓,要求學生走進社區、走進農村、走進企業,瞭解國情、瞭解社情、瞭解民情,提高黨員意識、提高思想素質、提高實踐能力,以我所學,回報社會,並廣泛動員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強化社會實踐經歷,積極引導學生在豐富生動的.社會實踐中提高自身素質,增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激勵廣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真,卓有成效的完成組織任務。 作為當代中國的大學生,應該不再只是被動的等待別人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而是應該主動的去了解自己要做什麼,然後全力以赴的去完成。所以在大學期間我們應該多與社會接觸,多瞭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多瞭解將會面對的種種問題,對以後的發展和繼續深造都是非常非常有益處的。實踐是我們大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運用所學知識實踐自我的最好途徑。親身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飛躍,增強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認識社會,瞭解社會,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還需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用知識武裝自己,用書本充實自己,為以後服務社會打下更堅固的基礎。 儘管月的實踐生活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悟到了很多東西,而這些東西也將讓我終身社會實踐的時間不長,可它使我認識到:人的一生中,校園並不是永遠的學校,真正的學校只有一個,那就是社會。

半個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情感,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體現,為將來打下堅實基礎。我會不斷實踐,在實踐中鍛鍊,在實踐中得真知。

三下鄉社會實踐內容及心得體會6

今年七月十九號,我參加了由Xx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組織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的營隊名稱是“揚青春風采、促進位趕超”。我們營隊這次下去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宣傳Xx湖生態經濟建設;同時做好關於土地流轉、勞動力流轉和“三農”問題的問卷調查;通過座談等形式,瞭解鄉鎮基層黨建現狀及存在的困難;瞭解大學生村幹部以及“三支一扶”人員的工作情況;依靠多種渠道,獲取“環Xx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相關信息與數據;深入農村、走進農户、貼近農民,做到了解農民疾苦,真實的反映農村的現狀,呼籲社會給予“留守老人”“留守兒童”足夠的關注。

在為期一個星期的下鄉過程中,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是關於“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我覺得自己瞭解到許多在課堂上無法瞭解到的事情,個人的心境也有了一些變化,或者説是有了一些提高。

這幾天,我們每天都會下到不同的村子,去做一些調查問卷,和村民們進行交流溝通。我從小就很喜歡和別人溝通,我一直覺得和不同的人溝通,透過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是世界。在村裏的時候,我最多的就是和老人閒話家常,可以説每個隊員應該最多的就是和老人溝通,這並不是我們有多喜歡和老人聊天,而是偌大的村裏,幾乎沒有什麼年輕人,年輕力壯的大都出去打工了。

村裏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現象非常嚴重。這個情況在下鄉之前,我們也是有做數據調查的工作的,多少是有些瞭解的,但是冰冷的數字總是不及真實的畫面更令人震撼。七八十歲的老漢,帶着五六歲的孩童一起生活,這個畫面沒有給我温馨的家的感覺,倒是莫名的衍生出一種苦澀。

在我眼裏,人的一生有兩個時間段是最温馨最幸福的。一個是童年,而另一個則是晚年。在天真爛漫的童年裏,可以無所事事,可以無所顧忌的去做一些你想做的……當然我並不是鼓勵小孩子做什麼壞事,只是覺得在孩童時代,總是可以放開的去玩耍,去嬉鬧,因為在這個時候,你的父母會一直在你身後保護你。他們為孩子撐起了一片廣闊的天。而在一個人的晚年,是在經歷過了年輕時的風風雨雨,風光也好,落魄也好,晚年算是人生最後的避風港,兒女就是屋檐,理應為自己的父母遮風擋雨,讓他們安心,安享晚年。

遺憾的是,在鄉下的這一個星期以來,我一直以來認為理所當然的觀念動搖了,沒有父母在身邊的童年,如何能夠天真爛漫呢;沒有兒女在身旁的晚年,如何能夠安心享受呢?

現今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永遠都是一個非常重要,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孩子的啟蒙老師一般都是他們的父母,可是長期在外打工,甚少歸家的父母,又如何啟蒙教育自己的小孩呢?孩子的童年一直混跡在和他們隔了一代的老人中間,或多或少地被一些比較老的觀念圍繞着,我想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子不教,父之過。父母難道不應該負起這個責任嗎?

而對於村裏那龐大的空巢老人的陣容,我更是辛酸。家有一老是個寶,但目前農村的狀況,就是家有一老是根草,不僅沒有在年老時享到兒女的福,還要替兒女照顧一堆小孩。當然,不可否認很多老人都是喜歡照顧小孩的,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很願意在自身精力很有限的情況下把照顧孩子再一次的當成一份事業啊?也沒有哪個孩子只想得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一般來説都是更渴望父母的愛吧!

在外面打工的兒女也很辛苦,我也是為人兒女,也是懂得那份心情的。想多賺一些錢,給自己的父母和小孩更好的生活環境。這是一份大家都有的孝心。但是否想到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世界上充滿了未知,你永遠不知道你在下一秒會失去些什麼。也許有一天,你終於發達了,你富有了,你衣錦還鄉了,風光無限,你要來更好的履行你愛父母愛子女的義務了。可是父母已經變得太老了,老得再也無法和你好好説話,再也無法享受你給的一切……子女也已經長大了,早已不是想在你懷裏撒嬌的孩童了,他們也獨立了,對你也只是陌生多過親暱。終於,你有錢了,可是卻再也買不回父母的時間,和孩子的童年。有些東西就是這樣,錯過了,失去了,就再也不會擁有了。

三下鄉社會實踐內容及心得體會7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歲月真的是一把殺豬刀,十天的時間就像劍般穿梭,越是到了離別,越是感慨,越是傷感。我們還沒來得及再多教他們一個拼音、一個單詞、一個句子;我們還沒來得及再多教他們一首歌、一支舞、一個手語、一個手工;我們還沒來得及多教他們一個數學符號、一個英文單詞、一個地理名詞;我們還沒來得及多告訴他們一個道理,還沒來得及多帶一份歡樂給他們,但是,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成長的日子就沒了。時間過得太快,十天的支教活動時間趁我們不注意時便就偷偷溜走了,回憶還不夠,歡樂還未滿。只是點點滴滴都成為了最珍貴、最美好的回憶。

儘管十天時間太少,但是心得和體會卻由於這十天的經歷和回憶而填滿心間!

離別氣息在悄無聲息中瀰漫,離歌前奏曲已響起。在支教實踐活動第八天的日子裏,課程全部上完後,支教內容就結束了,第二天是支教成果展示的日子,文藝匯演結束後,我們夢之橋社會實踐隊的支教活動將全部結束,這意味着我們就要和白石國小還有白石國小的孩子們説再見了。

第八天,是我上的第二節語文課,也是我最後一節的語文課。那天我給五年級孩子上最後一節語文課。相比之下,我發現,五年級的孩子比較懂事,比較聽話,他們並沒有像前些天二年級的孩子那樣課上吵吵鬧鬧,那天那節課也上得順暢一點。不過,五年級的孩子並不知道這節語文課是他們的最後一節語文課,他們還並不是那麼清楚我們即將要告別,即將説再見。

最後一節語文課上課前我很認真備課,既準備了成語積累,又準備了成語接龍,還有歇後語、猜字謎,最後還準備了一首詩歌送給他們——《夢想起航》。我希望他們就像詩歌裏所表達的一樣——“夢想起航”,開啟他們的夢想,也像我們社會實踐隊的隊名一樣,“夢之橋”——通過夢想的橋樑達到成功的彼岸。祝福這些孩子們,希望這十天的支教活動他們收穫知識,收穫快樂,收穫成長。他們有所收穫,便是我們夢之橋實踐隊這次實踐活動的最大收穫,也是我們這次活動的意義所在。

離歌前奏曲已慢慢地輕聲地響起,那時我在想:希望我們擁有一個“happy ending”,希望夢之橋社會實踐隊取得圓滿成功!

回想起第七天,那是夢之橋社會實踐隊在茂名白石國小的第七天,活動期數已過半。儘管離別的氣息在慢慢靠近,但仍擋不了各種精彩在各個小組乃至整個隊伍上演。離歌即將奏響,精彩卻未間斷。第七天7月15日支教活動的上課內容將全部結束,所有課程安排到15號便截止,16號將是學生的文藝匯演,同時也是實踐隊活動在白石國小的最後一天。隨着匯演的日子慢慢臨近,學生和小老師進入了為文藝匯演緊張籌備地狀態當中。文藝匯演的節目包括了朗誦、唱歌、手語、跳舞、走秀等節目。那是一場精彩紛呈的演出,每個人都拿出十二萬分精神準備節目,平時除了上課,其它課餘時間就都用來為文藝匯演的成功舉辦而努力!那就是我們夢之橋社會實踐隊的精神!

作為新聞小組成員,我平常的任務就是記錄和報道支教小組的上課情況,只是一個每天跟着支教小組上下課的跟隨員兼報道員。第八天,自己做了一回“主角”,成了走上講台的那個人。上課前的心情無法言喻,激動、期待、興奮、緊張。作為每天記錄上課情況的新聞成員,我固然對他們的上課情況瞭如指掌,知道他們上課調皮、吵鬧、不安分。所以,上課前我在想,我該用什麼方式去上課才能讓他們聽話呢?我該用什麼方式去上課才能讓他們安靜下來呢?我該用什麼方式去上課才能讓他們真正學到知識呢?我苦思冥想,把課備得可以説是完美無瑕。但結果告訴我,紙上談兵終歸是紙上談兵,儘管把課備得多充分,到了實戰場地的教室,事實就並非想象那樣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孩子們今天上課依舊是那麼吵、那麼鬧。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真正體會到了國小老師的辛苦、國小老師的偉大!我才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國小老師當年那種面對調皮國小生不聽話、不安分的無奈與失落的情緒。此刻,只有自己真正地站上了講台,才能感受得如此深刻。當初懷着一顆奉獻的心來支教,現在,我一直在問自己,我能給他們什麼?

我能給予他們知識,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翱翔;我能給予他們關愛,讓他們孤獨的心靈得到關注;我能給予他們快樂,讓他們的童年多一份美好的回憶。但是,上了二年級的語文課後,我擔心我所希望給予他們的這些,真的可以做到嗎?我認認真真的思考,我所想給予的,他們都能收到嗎?我希望他們都能收到,我希望他們都能有所收穫,不僅是知識也包括快樂和成長,這樣,他們有所收穫也就是我們這次活動的收穫。二年級的課堂依舊是亂哄哄的,當我和他們講完第二部分字猜謎並要求他們回家考考父母時,他們安靜了下來,他們沉默了,那是那堂課最安靜的時刻,我頓時有點傻了眼,我預想中他們的回答並不該是這樣的。那一刻我頓時醒悟後覺得對他們很愧疚。他們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爸爸媽媽長年累月不在家,他們怎能完成我的要求呢?

我能給予他們什麼?首先是關愛,儘管他們調皮、儘管他們不聽話、但是,沒有父母在身邊,我們需要的是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和關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