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孤立的解決方法

來源:文萃谷 3.12W

每個有問題的孩子後面,其實都有家長的責任,這是社會心理學的一個重要論斷。而且孩子的社交習慣往往也是父母社交行為的折射。比如,“這孩子隨他爸爸,比較內向”,這實際上證明了家長平日待人接物對孩子的影響。除此以外,孩子還很容易因為一些“小特徵”就被孤立或者認為自己受到孤立了:

孩子被孤立的解決方法

*最容易受到孤立的是壞習慣,比如動不動就喜歡哭,打人、罵人,向別人吐痰等,或者遇事只知道向老師打小報告。有類似壞習慣的孩子,往往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他們玩。

*比較羞怯和容易退縮的孩子。當孩子自己玩得很投入的時候,他們不會注意到邊上還有人可憐巴巴地看着他們,也不會主動去拉一個“很少有往來”的孩子加入他們的遊戲。因此,那些性格內向,不會主動去融入一個羣體的孩子,往往玩伴比較少。

*缺乏交往技巧的'孩子也比較容易被孤立。在希望加入別人的遊戲時,有些孩子會找到“給他們遞上一個正缺少的工具”等機會順勢加入,而有些孩子永遠只會站在邊上看。

*學習成績特別不好的孩子也容易被孤立。國小階段,孩子們往往傾向於以老師的標準作為自己的標準。老師在課內、課外對於成績不好的孩子的訓斥、冷淡甚至一個不耐煩的表情或眼神,都會讓周圍的小朋友認為,那個人或那幾個人是不好的。老師當時的言行也許是“恨鐵不成鋼”的不經意流露,但久而久之,那些“壞孩子”就會被班上其他學生孤立。

兒童心理學認為,“自我中心”是兒童早期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孩子約在兩至三歲的時候,發展到自我中心階段。他們往往從“自我”角度來進行行為選擇和活動設計,而不考慮他人。如果沒有得到足夠的機會親身參與到社交中以逐漸瞭解“自我”與“他人”的關係,就無法學會採用正確方式向別人説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而哭鬧、打人等這類“不成熟”的交往方式,只能讓別的孩子遠離他們。

還有幼兒園“老師遊戲孩子”的原因。每個幼兒園都會組織孩子游戲。不得不提的是,現在普遍存在一種“老師遊戲孩子”的現象。這種遊戲活動往往完全由老師主導,孩子必須一切都依照老師的指令來,只能執行,鮮有體驗。由於缺乏應有的教育理念和適當方式,這種本應讓孩子習得與他人互動的實踐機會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甚至還可以在幼兒園裏看到老師在組織遊戲時,有孩子歎道“又要遊戲了”!對於孩子們來説,他們真正的遊戲只在一天裏下課後在操場上撒歡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的時間。

  專家建議:

1、父母要多花時間陪孩子,多和孩子説話聊天,一是在家庭裏創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同時也是幫孩子分析和正確對待他與同學的矛盾。

2、多帶孩子去參加各種活動,定期舉行朋友家庭聚會是個好主意,創造機會讓孩子多接觸同齡人,讓他在親身實踐中習得人際交往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同時也通過家長為孩子樹立榜樣。

3、不要因為孩子還是一年級、二年級,就認為他們的“小自私”、“小倔強”、“不懂事”可以理解和縱容。好的行為和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是靠平時的“雞毛蒜皮”積累起來的。

4、對於教師可能存在的不恰當處理方法,家長應當主動找老師溝通,避免對孩子產生更大傷害。因為老師對每一位孩子都是有感情的,但老師考慮的不單單是一個孩子,而是班集體中的每一位成員。家長的意見對老師來説也是必需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5、當孩子與他人交往時,有了點滴的進步,要及時鼓勵孩子的行為!適當的時候,更可以大大地嘉獎一番。相反,倘若孩子的舉動影響到了周邊的小朋友,一定要及時地制止,找機會與孩子溝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