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優秀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4.56K

善於反思,善於總結的人一定是不斷進步的人,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喜歡的可以收藏一下!瞭解更多詳情資訊,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玩出了名堂》優秀教學反思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一

在上這一課時,我想孩子們很是感興趣,試想:都是八九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並不是很簡單。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以“玩”為線索,以“名堂”為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我想方設法地創造機會,大膽地讓學生表現自己,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如課文的導入時的談話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同學們都喜歡玩,你是怎樣看待這件事的?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基於孩子思想過於嚴謹,所以看法都相對單一。

而在課文理解方面,因為內容不是很深奧,所以放手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閲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閲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閲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閲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閲讀與理解。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該如何去把握?所以在指導方面,我比較注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學生對列文虎克的磨鏡片的恆心讚賞,就讓他們讀出讚賞的語氣,學生對列文虎克很欽佩,就讓他們讀出欽佩的語氣,在讀中悟、在悟中讀,學生的朗讀能力得以提升。

當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後,我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閲讀小資料,進一步領會許多發明和創造都是“玩”出來的,鼓勵孩子們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交流自己日常的玩中有沒有發現,讓學生迴歸生活,孩子們暢所欲言,此時我安排學生進行小練筆,把自己玩的過程寫一寫。課後發現多數學生基本能把玩的過程寫出來並有所收穫。

總之一句話,課堂應該是屬於學生的課堂,老師的任務是做好引導者的角色。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過去老師主動的“教”為學生主動的“學”,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徵,立足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開掘與培養,讓學生在學生中掌握、認識和發現知識,並在深入地探究中獲取學習的樂趣,養成敢於嘗試、追根問底的科學精神,而學生自主與合作意識,也將會因為我們探究的逐漸深入而相得益彰。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二

第四單元的課文都是孩子們樂意去學,去讀的,所以上起課來非常順利,今天學習《玩出了名堂》,一節課下來感覺熱熱鬧鬧,學生對課文內容掌握也很順利,但我有一種感覺:學生學到了多少?

閲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閲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閲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閲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閲讀與理解。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尊重個性,那又如何照顧全體呢?該如何去把握?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個性閲讀的意義還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而我在實際操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以致在理解課文前半部分時氣氛比較沉悶。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思想產生碰撞,自然會產生一些個人體驗。當然,學生的個性閲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對於體驗中的侷限性,我不應輕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讓學生意識到“與其重複一句正確的話,還不如試着説一句錯誤的話”。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放開與收攏之間有着一定的關聯,在實踐教學中我還需要歷練。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三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寫的是列文虎克玩文放大鏡玩出名堂的事情。

在教學中,我從“玩”字入手,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瞭解本課中的“名堂”是指列文虎克的新發現。這節課學生參與熱情很高,特別是一些男孩子對這樣的科學知識學得很有興趣,並能通過自己閲讀,學懂課文。而我在教學時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列文虎克玩放大鏡而發明了顯微鏡從而發現了微生物。當課後我與教研組的老師聊起時,才知道原來顯微鏡不是他發明的,是一個叫詹森的眼鏡製造匠人於 1590 年前後發明的。怪不得課文中只提到他“做成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沒有提到“發明”。看來是我在備課時,太粗心,沒有對文本進行仔細咀嚼。我又查閲了資料,原來列文虎克不是無意磨鏡片,而是由於買不起放大鏡,偷學了磨鏡片的技術。回去研究後才製成了簡單的顯微鏡,並且在後來又製成了當時世界上放大倍數最高的顯微鏡。回到課堂,我向學生道了歉,並糾正了這個知識性錯誤。

看來對於每一篇課文我還需要咀嚼得更細一點,把教材摸得更透一些。我又回想起了我讀師範時,老師教給我們的:“備課時,備教材和備學生很重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