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婚禮習俗有什麼

來源:文萃谷 1.89W

陝西(shaanxi),簡稱“ 陝”或“ 秦”,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單位之一,省會古都 西安。陝西婚禮習俗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陝西婚禮習俗有什麼

  陝西婚禮習俗

在結婚前不可避免的是要先訂婚,想必各地也都如此吧。在雙方父母選定良辰吉日後,結婚的序幕就該拉開了。

婚禮的前一天,男方父母要去女方家送禮。據説有雙節蓮藕(象徵並蒂蓮,祝福新人永結同心之意)送給未來的兒媳婦。

第二天,婚禮的主角們該上場了。那一天,堵門是比可不少的,送親的和接親的都鬧在一起了,當男方接親的撞開門將堵門第一關攻克後,那麼第二關就是新郎喝酸甜苦辣湯,此湯由四碗湯四種味道組成,新郎要不皺眉頭的喝下去(這有風俗在裏面也自然有女方整治新郎官)。

新郎新娘各吃一個荷包蛋,由於女主角是送親的保護對象當然就不會受到送親的在荷包蛋裏擱鹽或者芥末之類的東西了,當然在吃的時候大家都會給予祝福,這時大家都會看到新郎官皺着眉頭吃擱鹽或芥末的荷包蛋的哭笑不得的樣子了。第二關便是找鞋。女方送親的事先將新娘子的紅禮鞋藏起來,如果新郎官及他們接親的人找不到鞋子的話,可就不能抱走我們美麗的新娘,如執意要抱走的話,女方送親的會趁亂鎖上大門。對於沒有鑰匙的男方來説,抱着即將要成為嬌妻的新娘子而沒辦法離開新娘家,這還怎麼結婚啊!

新郎官經過千辛萬苦好不容易找到鞋子那麼就恭喜了,可以抱着新娘歸了。從新娘家門口到婚車前,新郎可得一直抱着新娘啊。(所以建議以後要結婚的未來的新郎們早早的鍛鍊好身體,到時好有力氣將自己的老婆抱回家啊!哈哈~~~~)

到了男方家後,還有一道程序,那就是掛門簾(這個習俗陝西關中平原和陝南山區都有。)如新房門上沒有掛門簾的話,不好意思,新郎你還得抱着新娘等,等着大家把門簾給你們掛上了才能進去。要求掛門簾的人並沒有什麼講究,一般找弟妹輩的來掛就是了。

接下來就是婚禮了,各地千篇一律,雖內容有所不同,但中間大的環節形式都是差不多的,這個就不用多説。

一般關中地區尤其城市裏結婚用一天時間即可,簡單、方便。如在農村的話,禮數或許會更多些。(參加表姐婚禮總結出來帶有關中特色的説説而已。)

接着説説陝南山區結婚的一些習俗(主要以我家鄉的婚禮習俗來説.)

這結婚一般要花費三、四天時間。這三、四天裏也各有各的名稱。

第一天,那是女方家的時間。女方家要備酒席邀請自家的親朋好友。此席稱之為“花圓酒”,意為女方嫁女。宴席中女方父母被年齡稍長與他們的親朋好友用鮮豔的紅印泥塗個大紅臉寓為紅紅火火,當然有大家祝福加整治,圖的就是開心嘛,自然女方父母不會生氣嘍。當天晚上,就是女方父母同“總管”(瞭解風俗習慣及婚禮禮數的親戚或朋友)商議第二天結婚的注意事項。

當第二天新郎來接新娘時,自然先被女方家的小孩子堵門要紅包,然後是吃甜酒湯圓,取甜甜蜜蜜,圓滿之意。見到新娘後,新郎要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紅皮箱裏的紅禮鞋,親手為新娘穿上,接着由新娘的弟弟將新娘背出女方家門口,在門口要鋪一張大紅紙(因為在此時新娘還不能腳沾地),讓新娘踩在紅紙上交給新郎官,這時新郎就可以抱着新娘上花車了。在這段時間裏新娘不能回頭看孃家一眼(據説這樣不吉利。)當花車接新娘走時,要按原路返回,此為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到男方家後,在親朋好友的祝福聲中,男方會派人端上一盆清水讓新娘洗手,而新娘會給這個送水的人一個大大的紅包的。這天的婚宴就是正席,即男方家娶兒媳婦。

第三天由男方家準備宴席邀請女方父母及為女方家送親的人(俗稱“尚親”)。此席名為“圓歡席”,取其團圓、歡樂之意。為的是雙方父母及親朋好友在一起歡歡樂樂,彼此多些認識、瞭解。

第四天是新娘回孃家。早上有尚親的人到新郎家接新郎和新娘回孃家,在太陽快落山只前,要將這對新婚夫婦送回去。(這為避什麼,現在還不清楚,尚為了解到。)

  陝北的春節習俗

陝北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是紅紅火火。

黃土地的百姓重視過節,一年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不過,人們最注重的還是春節。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把歡樂、希望全都寄附於過年。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忙起來了。説忙,實際上忙的是婦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樣樣活兒都要婆姨們親手操作。推上碾子壓糕面,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擀雜麪,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過年了,全家老老少少、裏裏外外,都要換新衣服。再窮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在這裏還有這樣一種習俗,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這裏,我還看到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到十二歲為止。

除夕到了,萬事俱備,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淨院落。打醋炭,是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裏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為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夜幕降臨,老年人總是虔誠地敬神點香燒紙,領着好奇的孫子們叩頭。大孩子忙着放炮、點火塔塔。細心的婆姨在門邊放上炭塊和冰塊,在門後立個擀杖和刀斧,據説,這是鎮邪的`,在這裏叫“守歲”。除夕之夜人們總是睡得很晚。一般家裏都徹夜不熄燈,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鍋裏放些吃食,這叫“照鍋”,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這夜睡不着覺,一個人靜靜地踏黑爬上山頂,面向東方瞭望,這叫“品天”。據老人説,從曉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莊稼的豐歉、村寨的吉凶。究竟靈不靈,誰也不去深究。正月七年級,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牀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着開門大吉。接着,老人們便忙着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這裏叫“問強健”,小輩見了長輩都要“問強健”,像“爺爺強健啦!”“奶奶強健啦!”長者便回答“娃娃乖着哩!”意思是誇孩子健康進步。這種拜年禮俗,不僅限於孩子,就是已娶妻養子的漢子,見了長輩也是如此。

  陝西的剪紙文化

陝西剪紙,專家們稱之為“活化石”,它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造型紋樣,如魚身人面,獅身人首,與漢畫像所相似的“牛耕圖”等。傳承了中華民族陰陽哲學思想與生殖繁衍崇拜的觀念。如陝北剪紙中的“鷹踏兔”、“蛇盤兔”、“鷺鷥銜魚”、“魚戲蓮”、“蛙、鹿、魚、鳥”等。陝西剪紙形式多樣,一是單色剪紙,二是色紙拼貼剪紙,三是點彩剪紙,四是滲染剪紙,五是紙塑窗花,六是剪紙薰樣。陝北以單色剪紙為主,造型簡潔質樸、注重誇張變形,傳承着古老的審美情趣和造型觀念。在內容上多以動物花草為主。據説孔聖人教化天下,唯獨遺漏了陝北,陝北人的性情不像關中人那麼中庸,創造性極強,喜怒哀樂表現的淋漓痛快。在陝北的靖邊、安邊、定邊,人們你三邊剪紙,剪紙變成了另一種風格,纖細入微,小巧玲瓏,小中見大,刻畫精到。打出的“樂樂”細如針尖,剪出的線細如髮絲,既不同延安綏德剪紙粗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寫實。據考證,三邊原是邊關重鎮,朝廷常派南方將領在此地鎮守,他們帶着家眷在這裏生活,也帶來了水鄉的民間文化,與當地古拙的民間藝術待以結合,產生了獨特的三邊剪紙。

今天剪紙的形式變得多樣起來,單色、點彩、拼貼、紙塑等多種形式相互運用,內容上以戲曲人物為主,花鳥動物中常常加進象徵文化符號的琴書畫,八寶等,有濃烈的中原文化特徵。庫淑蘭是旬邑縣民間拼貼剪紙的高手,今年八十多歲,陝西省文化廳命名的剪紙藝術大師。她把拼貼剪紙發展到極致,使專家學者驚歎不已,台灣漢聲為庫淑蘭出版了大型專輯畫冊。中央電視台、陝西電視台拍攝專題片進行報導。合陽縣羅佔花老人創作的紙塑剪紙,人物的造型採自於戲劇,把戲劇人物的一招一式刻畫的栩栩如生。渭北的單色剪紙受其皮影造型的影響,而西府的單色剪紙受木板年畫影響,可以看出中原文化深厚的底藴。

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户拜年,在這裏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户,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