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中元節有什麼習俗

來源:文萃谷 2.41W

在廣西,中元節一般提前一天,也就是在農曆七月十四過,又叫“七月半”“七月節”。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廣西中元節有什麼習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廣西中元節有什麼習俗

  中元節廣西的習俗揭祕

在廣西,中元節一般提前一天,也就是在農曆七月十四過,又叫“七月半”“七月節”。傳説,以前廣西老百姓也在農曆七月十五過節。到宋朝末年,南方戰亂,廣西老百姓正準備過中元節,聽聞元軍大舉進攻嶺南,為避戰亂,只好提前一天過節了。後來便一直延續下來。

在廣西,中元節是個重大節日。這一天,很多單位都會“人性化”地提前幾個小時下班,讓員工回家過節。在包括南寧在內的許多地方的壯家,中元節是僅次於春節的重大節日,無論家境如何,都要割肉宰鴨、隆重祭拜祖宗的。

陽山人以七月十四日為目連節,多殺鴨祭祖,當日路無行人,名為“躲鬼”。壯族民間傳説,人死後靈魂會到天上去,由天上管着;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間探親。於是,每年到了七月初七,姑娘們過完乞巧節之後,家家都忙於籌辦給祖宗祭拜的活動。

中元節的過法因地而異,最具普遍性的是:農曆七月十三之前,家家户户都搞大掃除,注意言行禮節,備好供品,一是表達對祖宗的敬重,二是展現子孫的治家本事;七月初八開始“接祖”,七月十二以前要把祖宗接回家,一日三餐點香供祭;七月十四、十五(有的地方是七月十三至十六),全家停止一切農事,置辦豐盛的祭品,舉行祭拜儀式、聚餐等。

七月十四,第一次祭拜時,往往是半夜起牀,天矇矇亮全家就開始聚餐了。七月十五日為“送祖”日,當晚要把所有的紙供品燒化,以示送給祖先帶回去享用。七月十六日走親戚,嫁出去的女兒,這天都要拖兒帶女回孃家。因此,有的民俗學家將壯族“中元節”稱作壯族“團聚節”,也稱“姐妹節”。

中元節依舊。不過,人們已不信鬼神,僅以祭祀禮儀,表示對逝者的緬懷,求的大多是親人團聚,共同祈盼的是家庭的和睦,民族的團圓。一位在埌西菜市選購五色紙鞋等祭祀貢品的劉奶奶告訴記者,中元節買些貢品燒,是為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祈求家人健康平安。一家老小也可以趁過節的機會吃頓團圓飯,這在平時是很難得的。

  中元節的傳説

第一種説法:

道教最主要的為修行記説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脱。"閻羅王於每年農曆七月七年級,打開鬼門關,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陽間來享受人們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關鬼門之前,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陰間。

第二種説法: 傳説地藏菩薩,也就是人們常説的[閻王爺],他的母親去世後來到陰朝地府,被關在牢房裏少不得受十八層地獄的種種折磨,地藏菩薩是個孝順的兒子,看到母親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這天竟恂私情,讓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門打開放他母親出來,誰知這一開牢門不要緊,牢房中的小鬼們蜂擁而出跑到人間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亂竄”之説。那些跑回家鄉的鬼紛紛向家人索要錢財以便回去用來生活和打通關節希望早日託生。後來人們把這一天就定為[鬼節]. 鬼節這天,人們要燒紙錢,擺供品祭奠故去親人的亡靈。

第三種説法:佛教盂蘭盆節起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經》(由印度傳入的佛理)。目蓮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犍蓮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給他的母親,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嚥。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請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説:"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在這一天,盆羅百味,供巷僧眾,功德無量,可以憑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蓮遵佛旨意,於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其母,其母親終得食物。"這便是台灣普渡拜"好兄弟"的由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