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春節的家鄉作文四篇

來源:文萃谷 1.15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的家鄉作文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春節的家鄉作文四篇

春節的家鄉作文 篇1

按照老規矩,我家鄉湖南婁底的人們從臘月起就開始準備過年。

在大家眼裏,吃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環。臘月初八,人們都開始殺年豬,掛臘肉、臘雞、臘鴨、幹牛肉,像要過冬的動物一樣儲備食物。

臘月二十三起,開始有了炮聲,春節的熱鬧氣氛也傳播開來。

我家鄉有一句俗語:“二十七殺醃雞,二十八打餈粑,二十九家家有”。這講的也是春節前準備的景象,在我看來,做餈粑是很有趣的一件事。餈粑的原材料是糯米,先用水浸泡一個晚上,第二天拿出來蒸熟,便可開始打了。先在地上放一個石臼,用我們家鄉話叫“刷兜框”,有兩個人每人拿一個實木做的“粑棰”,兩個人雙手持棰,交替着打,兩人嘴裏喊着“一,二”的號子,小孩子也在一旁圍觀加油,好不熱鬧。打爛之後,由姑娘們來完成完善工序,她們將餈粑放入有圖案的硬板中——上面大多刻着“萬事如意”“恭喜發財”等字樣。將硬板使勁往下壓,餈粑便做好了。

到了除夕,炮聲更響了,人們臉上的笑容多了,熱鬧的氣氛也更濃了。在夜晚到來前,我們要做一種我家鄉獨有的食物——丸子,這丸子分兩種,一種是“雪花丸子”,先搓一個肉團,再放進一個裝滿米的盤子裏,旋轉盤子,肉團便沾滿了“雪花”;另一種則是“炸丸子”,做法是直接搓一個肉團,並將它放進滾燙的油鍋中炸。這兩種丸子風味不同,前者香糯可口,後者則外脆裏嫩,一咬下去肉汁濺出。我更偏愛於炸丸子,我總是在大人不注意時偷偷拿幾顆,到了真正吃飯時,炸丸子總是少了很多。每當吃到這種食物時,獨屬於我家鄉的味道便縈繞在鼻尖,口中的幸福感直達心間。吃着年夜飯,看了春晚過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祭祖。先在家門口請“天地菩薩”,再到家裏面擺起“三鮮酒禮”,目的是保佑來年“人興財旺,五穀豐登”,在爺爺奶奶説完一些晦澀難懂的話語之後,就開始放炮,然後開始吃“守歲飯”,吃完後便睡覺了。

正月七年級早晨,大家都早早起來,穿上新衣。我們家鄉有個規定,大年七年級早晨必須在六點前吃完開年飯,放完開年炮——炮至少要有一萬響。之後便是拜年,“七年級崽,八年級郎,九年級初四拜姑媽”,這句俗語的意思是:七年級是兒女給父母拜年,八年級丈夫給丈母孃拜年,九年級初四給其他親戚拜年。於是,每天外出拜年的人不同,留在家裏等其他人拜年的人也不同。

我們家鄉七年級到初五要舞龍,小龍13人舞,大龍15人舞,每人手中抓一根木棍將“龍”舉起,舞出各式花樣,龍的樣子栩栩如生。關於這舞龍,還有件趣事,在我爺爺年輕時,他在橡膠廠裏當廠長,到了過年的時候,橡膠廠請人來舞龍助興。我們家鄉舞龍有個規矩,舞龍時有人在旁邊放炮,炮聲不停,舞龍不停。舞龍時,橡膠廠的員工們在一旁放炮,廠裏儲備的炮放完了,再去外面買炮放。圍觀的員工們看得不亦樂乎,舞龍的人舞得苦不堪言,有些人都快堅持不住了。一旁的一個老大爺見狀,連忙將身上的馬褂脱下,草草地往腰上一系,便去接替堅持不住的人。但舞着舞着,老大爺腰上的馬褂居然掉了下來,老大爺的腳被馬褂絆住了。這一絆,可就壞嘍!只見舞龍的人如同多米諾骨牌般接連倒下,全場鬨堂大笑。

到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節,唯一的活動就是吃元宵。這一天也算是春節的終結,這一天炮聲漸漸消散,春節的氣氛也逐漸散去,但家鄉春節的熱鬧還停留在心裏,久久不能散去。

我喜歡這種熱鬧的感覺,這是我留戀的感覺。

春節的家鄉作文 篇2

家鄉的'春節,很多風俗和外地一樣,但是又有獨特的味道。請家堂,到現在我都搞不明白請家堂是什麼意思,但是每年請家堂時,不管有什麼事情都得去和大伯二伯一起去奶奶家,奶奶家裏有一個八仙桌,上面放着很多貢品,牆中間放着一幅家堂畫軸,有很多人還有幾道門,中軸兩邊有副對聯,有的是“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有的是一個家族的輩分字組成的吉祥對聯,到了時候,就迎神拜佛,然後去門外把紙錢分成十三份,大概是給我的十三位祖先送的紙錢,奶奶嘴裏説着什麼,然後放鞭炮,整個過程大人不許我們小孩亂説話,傳統祥和。貼春聯,這個大多數地區都有,在集市上精挑細選了幾幅對聯,回來就貼在牆上,每次貼春聯都是我和哥哥完成,忙完家裏,再去哥哥家,聽媽媽説貼春聯喜氣。

貼福,正門上都得貼福,而且是倒福,兒童總是天真的説,“到了,到了,福到了”,據説是乾隆時期傳下來的習俗,然後貼車上,農用車上貼了福,就不能開動了,直等到正月十三才能動,這樣車也有福了。年夜飯。在春節的時候,一家人要團圓,無論你身在何方,在春節期間,一定要趕回家。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高高興興的吃個年夜飯。年夜飯一般都會有餃子,餃子多為素餡,白菜豆腐,寓意發財有福,好吃極了。孩子們狼吞虎嚥,大人們談笑風生,老人們互相聊起家長裏短來,不時傳出幾陣笑聲,飯桌上的氣氛和諧融洽。沒有往日東奔西走打工的辛勞,取而代之的是歡快愉悦。春節吃餃子,在北方很普遍,家家吃餃子,先給財神供上,等財神吃完了,我們才能吃,晚上吃完餃子,還要到午夜再吃,七年級二後就開始吃肉餡餃子了。放鞭炮。這是必有的,傍晚要燃放,十二點後拜祖先、辭舊歲再燃放。

天一黑,抬出個小桌子,上面放着貢品,必須有盤雞、整魚、大方肉、豆腐等和酒,幾個小凳子,擺得整整齊齊的,燒香供神,然後,院子裏放一掛鞭炮,門外放一掛鞭炮,然後燒起玉米杆,玉米杆跟朝下站着燃燒然後倒向家門方向,寓意新的一年過得好財源廣進,朝外倒是鄉親們忌諱的,然後用杆子灰把大門圍個半圓,寓意邪魔不侵、趨吉避凶。然後一家團圓等到零點,這段時間總有春節聯歡晚會的伴隨,春節聯歡晚會是中國最大的節目。當新的一年即將來臨時,倒計時開始,每家每户在同一時間放鞭炮,噼裏啪啦,噼裏啪啦,熱鬧非凡。拜神佛。新年第一天,第一件是就是拜神佛,鄉里鄰居一起到山上去,拜神佛的人真不少,玉皇大帝前的香鼎插滿了煙,到山頭,走八十八個台階,到最頂的房間,便是玉皇大帝,邊上是太上老君和托塔天王,拜十叩,然後下二十二個台階,先去左邊觀音菩薩那,然後右邊泰山奶奶那,按順序來,不能亂,然後放鞭炮。走親戚,挨家挨户的來回跑。今天看舅舅,明天看姑姑,後天去看阿姨。所以,春節也是一個忙碌的節日。走親戚是孩子們所喜歡的,大人們並不是很喜歡。

早早地,小孩子們便梳洗打扮,整裝待發,爸爸媽媽帶着孩子們來到親戚家。親朋聚會其實就是小孩子的天地,他們三五成羣的這兒走走,哪兒逛逛,不把家裏鬧得雞犬不寧是不會罷休的。到了飯點,小孩子們也都玩累了,各自坐到爸爸媽媽身邊。一上菜,小孩子們便開心極了,因為有好多好吃的菜,什麼排骨啊、燒雞啊、燒鴨啊,看上去美味極了。房間內菜香四溢,小朋友們便敞開肚皮來吃,直到一個個的肚子都鼓鼓漲漲的他們才肯停止。小朋友們喜歡春節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會有壓歲錢,走親戚的時候,長輩會給晚輩壓歲錢,儘管家長百般推辭,但是壓歲錢最終還是會到小朋友的手中。小朋友們是很樂意的,因為有了錢,就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了。對孩子來説春節真是一個歡樂的節日,在春節裏可以欣賞美麗的煙花,可以肆無忌憚的玩耍,可以無憂無慮的吃喝,還可以得到壓歲錢,真是一舉多得啊!春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俗語説:“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春節是春天的開始,春節預示着新年的來臨,是充滿喜悦的節日。我喜歡家鄉的春節,喜歡那愉悦、融洽的氛圍,我喜歡家鄉的一切。

春節的家鄉作文 篇3

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到來了,全國人民為歡歡喜喜過大年開始忙碌,買年貨、貼春聯、貼門神、放鞭炮、掃塵、洗浴、祭祖、守歲、拜年等各種各樣的活動都開始了。

我的家鄉貴州把春節稱為“客家年”,家家户户都要殺豬,由於殺豬是力氣活,少不了村民之間的互相幫忙,殺豬的人家要請幫忙的村民吃飯,一來二往就形成了吃“刨湯飯”或“殺豬飯”的風俗。由於豬肉放久了會變質,所以就會醃製大部分豬肉,把豬肉塊穿個洞用繩子穿起來,然後搭個小棚把肉掛在裏面,燒火用煙燻,就成了燻肉,這樣的肉不僅可以放的久,而且口感極佳。

燻肉的吃法有很多,可以蒸、炒,也可以燉,還有很多吃法。但是我認為蒸更好,能把燻肉的薰香味和肉香味完全蒸出來,雖然燻肉的味道很香,但是我不喜歡吃,因為它太油膩了。

吃完了,就要玩了,怎麼玩呢?當然是爬山了。人們都喜歡爬山,有的還比賽呢。有時幾個村民興起,會扯着嗓子在山上吼山歌,只要有人唱,就有人和,還有別的村民跟着起鬨,可見一羣羣人圍在一起,可聽一曲曲悠揚的山歌迴盪。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春節的家鄉作文 篇4

按照家鄉過年的習俗,春節在正月初旬就開始了,家鄉的春節。俗話説: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這是一年裏最冷的時候。一到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在臘八的前一天姥姥就將大白雲豆提前泡在水盆裏;把白蓮子用熱水漲發,再去掉綠色芯。到了第二天,豆子就變得又圓又大了。熬粥時把白雲豆先下入煮20分鐘。,然後再放些大米、糯米、麥仁、葛仙米、小棗、飯豆和栗子。這不是粥,彷彿是在展示一年的收成。 作文網

這之後,街上便有小販擺攤賣東西了,各種蔬菜,各式各樣的玩具,顏色各異的衣服和形狀大小都不同的各色爆竹、煙火。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在男孩子看來,最能吸引他們眼球的,莫過於那些爆竹、煙火了。 作文網

正月二十三的小年似乎就是春節的前奏。在這一天,全家上下都要打掃房子。小年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説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説壞話。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麼的都預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大街上也掛起了紅燈籠。按照姥姥的話説,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要切出來,省得在正月七年級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了我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願動一動。

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這一天,還要守歲,除了比較小的孩子,人們都是徹夜不眠。傳説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羣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裏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中學生作文《家鄉的春節》。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現在的除夕,人們一般都在家看春節聯歡晚會。晚會結束後,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也隨着到來了。這時各家都燃放起了煙花、爆竹。整個小鎮沉浸在無限的歡樂之中了。

正月七年級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早上,整個小鎮都顯得格外寧靜。到了中午,人們就開始相繼走訪拜年了。拜年一般從家裏先開始。七年級的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一些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也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俗傳正月七年級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姥姥總是大年夜將屋子掃除乾淨,年七年級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到了正月初五姥姥和姨媽們要“送窮”,聽她們説:“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元宵剛一上市,就被人們搶購一空。春節的熱浪再次掀起了一個高潮。春節雖然很熱鬧,但是月光卻不夠明亮,在元宵節的這天晚上,月亮像一輪月盤,嵌在黑色的天幕上。樸實的大地被月光照的紅火而美麗。吃過團圓飯後,大家便一起出去賞燈,大街上的燈有的紅,有的黃。形狀也都不一樣。

轉瞬間,又到了殘燈末廟。春節也在這一天結束了。大人們又去忙自己的工作,小孩子也都去上學了。家鄉的春節雖不是過得那麼繁華,氣派。但卻使久別的家人重逢到了一起,使老人的臉上堆滿了笑容,使孩子的心裏樂開了一朵朵幸福、快樂的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