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推薦

來源:文萃谷 2.33W

蒙古也就是由原來的部落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其民族的風俗習慣具有鮮明的民族烙印。以下是小編為你推薦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推薦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推薦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飲食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主要生產方式。以奶和肉類食品為主,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遼寧遼西的蒙古族比較早地從事農耕生產,所以在飲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傳統食俗,還有一些東蒙地區獨特的美食。如全羊湯、“手把羊肉”、蒙族餡餅、喇嘛糕等。

所謂的`全羊湯,就是將新鮮的羊肉配以羊的心肝肺肚腸等下水,切成條狀,一起放入水中煮熟,然後放上各種佐料食用。味道鮮美可口,頗受人們的喜愛。全羊湯原是蒙古族人民的特色飲食,現在已成為遼西阜新地區待客的一種美食,尤其是在農曆“立秋”這天,人們大都會食用,俗稱“搶秋膘”。

“手把羊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之一。做“手把羊肉”必須選用膘肥肉嫩的羊,就地宰殺,剝皮入鍋,放入佐料,進行蒸煮,色、香、味俱佳,是蒙古族待客的美味佳餚。因為不用筷子,而直接用手,所以叫做手把肉。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服飾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蒙古袍是蒙古族男女老幼都愛穿的長袍,是在長期的遊牧生活中形成的獨特衣着裝飾。蒙古族婦女頭上的裝飾品,用寶石、金銀等製成,多在節慶宴會上或探親訪友時使用,平時則用彩色長綢纏繞。蒙古袍兩袖長而寬大,下端左右不分衩,領子較高,大襟右釘釦;領口、袖口、衣邊常用花邊鑲飾。男袍多為藍色、棕色;女袍多為紅色、綠色、紫色。

穿蒙古袍必備腰帶和馬靴,這樣的裝束使男子漢顯得強悍瀟灑;女子則顯得身材苗條、矯劍蒙古靴有布靴、皮靴之分。布靴,美觀別緻、柔軟輕便;皮靴,挺括光潔,結實耐穿。騎馬時可以保護踝部、禦寒;墜馬時自然脱靴,可以保證人身安全。生活在遼寧的蒙古族人日常生活中並不經常穿着民族服裝,但是在大型的節慶集會上,或是婚慶典禮上,蒙古族同胞就穿上絢麗多彩的民族服裝,以示隆重。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民居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滿語將家或屋稱為“博”,因為詣音,所以後來叫成了“蒙古包”。蒙古族將自己的住房稱為“格爾”;漢族人稱蒙古包為“穹廬”或“氈房”等。

蒙古包結構簡單,拆裝方便,搬運輕便,十分適合蒙古族遊牧生活。蒙古包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轉場放牧的牧民居住和使用。遼寧的蒙古族人現在大多數居住在與漢族或滿族人相似的磚木結構的房屋,但是在室內的裝飾上卻有着明顯的民族特色。

  蒙古族的風俗習慣▏蒙古族奶茶文化

蒙古族的喝茶習慣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時候茶葉從中原傳入到蒙古地區。蒙古人在熬製茶葉時,發現茶葉有苦澀的味道,偶然間在煮茶的時候加入牛奶。在飲用時發現牛奶沒有了原本的腥味,茶葉也沒有原本的苦澀,從此蒙古老少都喜歡在煮茶時加入牛奶。飲茶,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一件事。蒙古族民間有句俗語説:“可以三日無飯,不可一日無茶。”可見過去,蒙古人喜歡喝奶茶。奶茶用磚茶和牛奶煮成。一般做法是,先把磚茶砸碎放在水中煮。茶燒開後,加人鮮奶,再燒開後,除殘茶裝人壺中飲用。喜鹹的加適量鹽,喜甜的加適量糖。

20世紀,清政府推行“移民實邊”後,有些黃河流域的漢民進入草原,有些地區成了半農半牧區,蒙漢雜居區。由於飲食習慣變了,奶食少了,人們開始習慣於喝沏茶,也稱“清飲”。蒙古人用茶素有早茶、午茶、晚茶之分。習於喝早茶的人,清晨伊始,第一件必操之務便是料理茶事。把一個大鐵壺吊在灶坑門上,用樹枝明火把水燒得滾開,將茶沏上,喝個痛快,然後才開始安排其他事項。他們説,不喝早茶心裏乾巴,早飯也不愛吃。

用午茶者多老年人,但是,有用午茶習慣的青年、中年人,他們似乎有了茶癮,午間不喝茶,沒精神,午後幹活也沒勁兒。這也像到了飯時必須用餐一樣。

東北地區蒙古族人用茶更多的是晚茶。每天晚飯後,無分尊卑貧富,都要喝上一通熱茶。蒙古草原一向是歌的原野。解放初,凡有套馬杆子的人家,牆上多掛着四絃琴,歌手更是遍及平民百姓家。茶過三盞,琴音一起,便有民歌相隨。拉到唱到奔放迭宕之時,一家男女老少聲情融匯,韻致和諧,場面極為動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