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飲食注意事項

來源:文萃谷 9.31K

重陽節已經接近深秋了,此時應該注重秋季養生的一些東西。那麼關於重陽節養生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aa,希望大家喜歡。

重陽節飲食注意事項

  重陽節飲食注意事項

● 注重心理靜養,避免緊張節奏。許多往日很想做的事情因工作忙而一直耽擱着,離退休後時間屬於自己了,何樂而不為呢?!

● 保證充足睡眠。

● 加強鬆散運動,不要過量過激運動。

● 控制熱量攝入,老年人尤其不可酗酒膏粱,饕餮大餐。

● 不要今此藥、明彼藥,不要希冀以補藥補品達到長壽。

● 根據自己的文化程度和愛好,可以潑墨書畫,琴劍拳。亦可種花養鳥,拆裝修理。

● 不愠不怒,多管"閒事",善於助人。

● 恪守"九少九多"。 若此,福壽自至

  重陽節吃什麼好

菊花酒

在重陽節,人們飲象徵吉樣、祛災免禍的菊花酒。釀製菊花酒,早在漢魏以後就很盛行。由於菊花有散熱祛風、降火解毒的作用,所以菊花酒被譽為"治頭風、明耳目、去痿痺、消百病"的藥酒。

九月,正是菊花盛開時令,又有"菊月"之稱。吃菊花飲菊花酒,同重陽節一樣,被賦予吉祥、長壽的寓意。 時至今日,每逢重陽節到來,無論南方還是北方,人們親朋邀集,結伴呼從,登高賞菊,宴飲大賀吉樣,盡情歡樂。

吃牛肉

全國各地重陽節也有吃牛肉的習俗。作為温性食品老年人在秋季食用正當時。營養師告訴大家,新鮮的牛羊肉為温性食品,在秋季食用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滿足人們“貼秋膘”過寒冬的願望。

吃蟹

在我國的一些地方重陽節有吃蟹的習俗。中秋剛過,北方的蟹正是肥碩之時。

  重陽節習俗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裏,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説,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敍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