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有什麼風俗禁忌

來源:文萃谷 8.47K

一年有二十四個節氣,大暑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個節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暑的風俗禁忌,希望大家喜歡!

大暑有什麼風俗禁忌

  大暑節氣的風俗

送大暑船

大暑送“大暑船”的風俗活動,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幾百年的歷史。據説在清同治年間,此地常有病疫流行,大暑時節病疫就更為嚴重,人們以為是五位凶神所致,於是在江邊建了五聖廟,在大暑節這一天,用特製的木船將供品送至椒江口外,以送走瘟疫,以此祝福人們五穀豐登,生活安康。

頒冰儀式

由於酷熱氣候,在以大暑為代表的三伏天內,人們以安居靜養為主。為了消暑,還發明瞭種種民俗,在古代尤為昌盛。古有伏日頒冰之儀式,即伏日將頭年臘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們消暑。史料記載其‘清冷可聽,亦太平之音響也’。至晚清,北京仍有賜冰之舉。從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門例有賜冰,按照官員等級不同發放‘冰票’,人們憑藉冰票自行領取。”

賞荷花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稱“荷月”,六月二十四日,相傳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間有賞荷花的習俗。江蘇常熟、通州、吳縣等地,是著名的觀荷之處,觀荷納涼,遊船眾多,景象頗為壯觀。《吳郡記)中載:“荷花蕩在葑門之外,每年六月二十四日,遊人最盛,畫舫雲集,露韓則千花競笑,舉袂則乳雲出峽,揮扇則星流月映,聞歌則雷輥濤趨,蘇人遊治之盛,至是而極矣。”《內觀日疏》稱六月二十四日為觀蓮節,女子採了蓮花送給丈夫,就如同以蓮子相贈。表達綿綿情意。

  大暑飲食習俗的禁忌

一、忌用冷飲降温

大暑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為旺盛的時候,除了暑熱之氣,還會兼夾濕濁之氣,人們為了解暑往往還會飲用大量啤酒等飲料以解暑,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胃腸不適,進而導致腹瀉。

二、忌大量飲水

應該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

三、忌吃大量油膩食物

應該少吃油膩食物,以適應夏季胃腸的消化功能。

四、忌吃辛辣食物

夏天腸胃吸收消化能力較弱,吃辛辣食物雖然可以開胃,但卻不能多吃,否則會傷及脾胃。

  夏至節氣習俗講究

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於端午節。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以祈求消災年豐。除了祭祀外,朝廷還用歌舞禮樂的方式,祈祝國泰民安。到了宋代,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而遼代時婦女則互贈粉脂囊,用來除去身上的汗漬味。

朝廷對夏至如此重視,民間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農民則忙着祭祀神靈,名曰“祭天”,以祈求風調雨順。這祭天也南北有別,北方人多求雨,以防乾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時至今日,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忌諱剃頭理髮

這是在清朝時期的`一項習俗禁忌。據《清嘉錄》記載,“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也就是是説,在夏至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要按時起居,不準口出誑語罵人,當然也不要剃頭理髮。據説,夏至日剃頭理髮會破運。

夏至最忌有雷雨

在民間,尤其對於農民來説,是最忌怕在夏至日這天有雷雨天氣。民諺稱:“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這對於靠天吃飯的農家人來説,無論是乾旱還是伏熱,都是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舊時,人們希望在夏至裏別打雷、別下雨。

夏至麪條不可缺

中國有句俗語叫“冬至餃子夏至面”,講的是人們在過冬至和夏至不可或缺的兩種食物:餃子和麪條。麪條是北方人的至愛。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麪,而麪條都要過涼水,俗稱“涼水面”,用來消夏避伏。只是與現代不同的事,在古代人們都是用自家新收的小麥磨成的麪粉製成。而在北京地區,則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説法。

麥粥餛飩齊上陣

北方人夏至日吃麪食,而無錫人則在夏至這天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諺説:“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而麥粥不僅是清香宜人、健脾養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緩解人們“苦夏”時的食慾不振,同時還可祛濕利尿,是夏至節不可多得的美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