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困惑作文

來源:文萃谷 1.05W

不再困惑作文1

人生路上,失敗、挫折總是會不可避免的發生在我們身上。有時,我們會困惑,有時,我們會沮喪。但我們不應喪失希望。因為總有一些事情會使我們不再困惑,總有一些事情會使我們感動。

不再困惑作文

那是八年級的期末考試頒獎典禮。我面色沉重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默默地等待着成績單的降臨。老師緩緩地走到我身邊,遞給我一張紅卡片,然後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嘴脣動了一下,可並沒有説什麼。然後又轉身離開。我知道那意味着什麼。我輕輕地打開卡片,望着最後的名次——17,我笑了,是苦笑。我默默地回到家中,媽媽一見到我回來,趕緊笑着臉迎上來,問道:“這次考的怎樣啊?乖乖。“我面無臉色將成績單遞給她,然後轉身離去,只留下一個蒼白的背影。

放下書包,靜靜的躺在牀上,腦海中思緒萬千,心中閃過一絲困惑:不就是這次考差了點嗎?老師用得着這樣看我?心中多了一份怨恨,一份悲涼。

夏天的天空就像一張善變的臉,剛才還是陽光明媚,現在卻又烏雲蔽天。頑皮的風也起來助興。無聊的我在牀上翻來覆去無事做,於是便索興坐了起來,看大自然的清新。驀然,在眼前的一口小方塘中長出了一朵蓮花,它是那麼嬌小,彷彿一場雨過後,她就會折斷。我不禁為她捏了一把汗。雨點如冰雹似的兇猛落下,似乎想要洞穿大地。風也不甘示弱,呼嘯着吹向地面,大有掀翻一切的氣勢。

蓮花在雨中無助地搖擺着,一會兒被風吹落下幾片花瓣,一會兒又被吹得兩邊倒。可她始終不忍低下高傲的頭。一陣狂風暴雨之後,我驚奇地發現:蓮花並沒有倒下,反而更多了一份清新、秀麗,同時也多了一份堅強與挺拔。面對着池塘中飄落的幾片花瓣,我不禁感歎蓮花生命力的頑強!欣賞着蓮花的美麗,我的心中又釋然:人生中不可能不經歷失敗,失敗就如同這場雨,有的人不會像蓮花一樣,雖然會有些痛,但仍要勇敢面對,只有這樣,才會更加出色。

想到這裏,先前的困惑便一點點的褪去,原來那失去的自信與陽光也一點點的被找回。心中也不再是充滿着怨恨與悲傷,更多的是樂觀與堅強。

蓮花,只有經歷風雨的洗禮,才會更加嬌豔;只有經歷風雨的洗禮,才不會在迷戀花的美麗;只有經歷風雨的洗禮,才會更加堅強,更加挺立。

人,只有通過失敗的陰影,才會更加堅強;只有通過失敗的陰影,才會更加充實;只有通過失敗的陰影,才會不再困惑,勇敢向前。

不再困惑作文2

陪伴很温暖,它意味着在這個世界上有人願意把最美好的東西給你,那就是時間。當然陪伴也是一個很平常的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後陪伴就成為了一種習慣。”就像夫妻之間的陪伴,父母對孩子的陪伴,而在敍事者,這是另一種精神陪伴。

王維審老師説從人治到經驗管理,再到人性的迴歸,他的成長路徑就是源於忘我的閲讀、堅持不懈的寫作以及直抵靈魂的反思與追問。他説:“讀書,讓教育不斷豐盈。”從進入敍事者一路走來,我最深的感受是讀書還可以照亮生命。可以讓身心俱疲的我們找一隅安放心靈的故鄉。而教師寫作的意義,王維審老師在《做一個不再困惑的教師》中是這麼歸納的:一是可以去掉教師身上的匠氣、俗氣,二是可以讓教師的心靈變得澄明清澈,三是可以讓教師對自我有一種靜謐的梳理與關照,四是可以讓教師靈魂深處最豐饒的部分得以深度開墾。

如果説閲讀可以照亮生命,寫作使心靈變得澄明、清澈,那麼反思無疑是對靈魂的一種追問。這種追問,“是一種自覺的尋找,向更深處漫溯的.尋找。”通過不斷的反思和追問,“不斷進行闡釋性思考和批叛性反思,讓教育教學時刻充滿活力和激情。”如何讀,寫什麼,怎樣思?王維審老師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眾多一線教師的困惑,在《做一個不再困惑的教師》中一一作了詳細的闡述。面對“教育之道”,雖然每個教師有不同的經歷和個性,教不同的學科和學段,針對不同的學生和問題,每個人選擇的方式方法、策略技巧也會不大相同,但最終都將歸向教育之道。有些“道”雖不可照搬照抄,卻可以給我們一些智慧的啟迪。

王維審老師在《做一個不再困惑的老師》中,從成為好老師的第一步開始,親切自然地娓娓道來,教我們如何讀,怎樣寫,怎樣堅守自己成長的方向,告訴我們“無法與體制對抗,也沒有時間等待體制的完善,但我們完全可以在體制下加入一些自己的東西,用為師的智慧、專業和勇氣,抵擋那些紛沓而來的傾軋,為那些純真的孩子贏得一個緩衝地帶,讓他們有可能觸碰到教育的柔軟。”而我們可以“有抬高一釐米的權力”,做一個簡單的老師。在本書的第三章:用什麼樣的眼晴看學生,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時教育需要轉個彎,看似山窮水盡疑無路處,又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比如在《蹲成蘑菇》一文中,一個年輕班主任説他遇到了一個説什麼道理都“油鹽不進”的學生,問王老師該如何處理,王老師就很認真地在QQ上給那個年輕班主任講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個精神病人把自己當成一隻蘑菇,整天撐把傘蹲在牆角,不吃也不喝。心理醫生卻想了一個辦法,和那個精神病人一樣撐把傘蹲在他旁邊。病人奇怪地問:你是誰呀?醫生説他也是一隻蘑菇,之後醫生站起來在房間走動,吃漢堡,並告訴精神病人蘑菇可以動,也可以吃東西,幾星期後,雖然那個精神病人還覺得自己是蘑菇,但他卻能正常生活了。王老師舉這個事例就是要告訴我們:如果你想改變一個人,最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你自己:遇到蘑菇就蹲成蘑菇,遇到白楊就站成白楊,這才是為師之道。

王老師説我們教育培養的是社會人,我們不可能讓學生一輩子生活在教師的影子裏,我們給予學生的最適合的教育就是把學生培養成一個獨立、自信,具有極強的社會適應性,時時都能夠信任自己的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不是拯救人,而是發展人;教育不是推動人,而是引領人。教育其實還有另一種力量:迴歸的課堂,安靜的閲讀,親情的温暖,這些質樸的東西會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勇氣,回到寧靜,心無旁騖,開始最本真的教育,到那時,我們一定會有不同的感觸,一定能夠更清晰地看待自己,並找到從教書匠走向教育家的道路。

從教書匠到教育家,我不敢奢望。但兩者之間要跨越的二萬五千里長徵,我們可以走走,至少這段征程中會有不一樣的迷人風景,是我們以前未曾涉足過的。畢竟做為一個教師,我們不僅要有贈人玫瑰的能力,還要有感受手留餘香的能力,這也是教師幸福的本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