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如何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來源:文萃谷 1.96W

心理環境是指對人的心理髮揮着實際影響的社會生活環境,包括對人產生影響的一切人、事、物。幼兒園作為羣體式的保育和教育機構,其心理環境包括了幼兒生活、學習和遊戲的全部空間,特別是幼兒的學習、活動及生活的氣氛,幼兒園的人際關係及風氣等,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的和諧發展。”因此,研究幼兒園心理環境的意義就在於有效地掌握影響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各種環境因素,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利用和控制這些因素,使之有利於教職員工積極性的發揮,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以保證幼兒園發展目標的實現。

幼兒園如何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心理環境作為幼兒園環境的一部分,對幼兒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響,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將會促進幼兒健康的發展,反之則會阻礙幼兒的健康成長。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應如何為幼兒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心理環境呢?幼兒的一日生活大都是在幼兒園這個環境中度過的,他們每天都在和周圍的環境進行着交互作用,所以教師應在整體的日常生活中給幼兒一個温馨、和諧的氛圍。幼兒園心理環境的創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展開:

(1)教師要具備正確的職業觀、教育觀和兒童觀

教師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幼兒有真摯的愛,無時無刻地關心幼兒,充分地與幼兒進行溝通,知道和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並讓幼兒知道和理解教師的一些想法,讓幼兒在老師的關心和愛護下,健康快樂地成長。在如今的幼兒園中,確實存在着這樣的情況:有些教師對乖巧伶俐的幼兒十分偏愛,出口閉口總是在全班面前進行表揚或在別的幼兒面前説一些諸如“你看他多乖,看他多能幹”之類的話,而對於一些調皮或反應能力差的幼兒,教師則會怒目相對或是一味地橫加指責,有時甚至不理不睬。教師的這種態度會直接傷害到幼兒的自尊心,會使有些幼兒更加拘束,不自在,甚至產生自卑的心理。所以教師應平等地給每個幼兒充分的愛和關懷,要更加去幫助那些表現差的`後進幼兒。

(2)尊重和滿足幼兒的生理需要。

幼兒的生理需要如進食、排泄、睡眠等基本的生理需要是否被滿足,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影響班級的心理氣氛,反映出師生關係的質量。據“六省市幼教機構教育評價研究”結果顯示,43%的城市幼兒家長報告他們的孩子在園內有喝水少的問題,46%的家長報告孩子有憋便的現象。有的幼兒大、小便解在褲子裏了,也不敢告訴老師。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一方面是恐懼老師那種怕髒、怕麻煩的表情,另一方面是害怕老師的訓斥及同伴的嘲笑。而懼怕教師的心理就會形成幼兒膽小、怯弱的不良個性,影響其心理健康。為了尊重和滿足幼兒的生理需要,幼兒園可把進餐活動的氣氛,以及幼兒是否缺水、如廁的自由,有無憋尿、憋便的情況及老師是否訓斥孩子,作為創設良好心理環境的基本指標;而教師可從改變廁所環境、營造就餐和諧氛圍及温馨睡眠環境入手,教會幼兒如廁技能(如穿脱褲子,擦屁股等)、進餐技能,提醒幼兒喝水、上廁所,友善對待尿褲子的孩子,併為其保守祕密,使幼兒感到輕鬆和愉快。

(3)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必須“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物質環境在要求上應該具有安全、舒適、衞生、實用等特點,環境佈置應做到綠化、美化、淨化、兒童化和教育化。園內設備和材料應豐富多彩,能滿足不同幼兒的不同需要和多種需要。活動室作為幼兒在園的主要生活空間,應寬敞明亮,佈置上要體現立體化、平衡化和動態化,即地面、牆面與空間都要充分用來提供教育信息,各種知識之間、知識與技能之間、教師動手與幼兒動手之間要相對均衡,環境佈置的內容要隨教學內容、季節特點的變化而變化。只有保證了良好的物質環境,才有了創設良好心理環境的基礎。幼兒通過在這種良好的物質環境中生存、活動,才能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和愉悦的情緒,才能讓他們在強烈的求知慾下,在自由的探索中主動去發現周圍世界的奧祕。

總之,教師為幼兒創設一個和諧、安全、輕鬆的心理環境,對幼兒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善於設身處地地體驗孩子們的所作所為,耐心細緻地觀察、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以真誠、熱愛和關懷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幼兒,關心每一個幼兒,理解每一個幼兒,盡我們所能地為幼兒提供一個理想的成長環境,使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勇敢地面對未來的每一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