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教學在地理課堂中的引用範文

來源:文萃谷 1.64W

隨着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電化教學手段不斷進入課堂,使地理教學更加形象、生動。但是;地理課的內容豐富多樣,地理課堂應是多變的。有些知識多媒體手段反而達不到很好效果。再説電化教學手段就目前而言,日常教學中很難普及,不一定每一堂課都採用電化教學,尤其我們學校硬件設施還比較薄弱,電化教學還不普及,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還是主要的。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加強對板圖及板畫的利用不可忽視。

《三板》教學在地理課堂中的引用範文

一、地理板圖板畫非常形象,富有趣味性

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有利於調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可隨教師的筆觸和語言而轉移,激發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也有利於教師開展教學雙邊活動。比如有些國家、地區的圖形可以適當誇張、簡化成各種實物形象。如我們中國的形狀象一隻昂首闊步的雄雞,台灣、海南是兩隻雞腳;我們湖南的輪廓則可以模擬成一顆人頭;意大利的圖形可以模擬成一隻高跟長筒靴子,西西里島是一個足球(穿着高跟鞋踢足球一一意大利的足球水平很高)。……教學中運用地理事物的形象性,能夠豐富學生的形象知識,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二、地理板圖板畫能夠以最簡單的筆觸概括地、直觀地反映地理事物

有利於學生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徵,把複雜的地理事物形象鮮明地表現出來,突出教學重點,也便於學生利用圖形來理解問題,掌握知識。例如:在講新疆的地形時,利用板圖把新疆的“三山夾兩盆”的主要地形特徵形象可以直觀地表示出來,並利用圖形跟學生分析新疆的地形對氣候、地貌、農牧業生產的影響,可以更直觀地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因果關係。

三、地理板圖板畫運用比較靈活

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自行設計,也可以把文字變為圖形,還可以把複雜的圖形簡化成略圖,從而彌補地理掛圖、地圖冊和課本插圖內容繁多,重點不突出的缺陷。例如:在講中國鐵路分佈時,針對中國的鐵路繁多成網絡的特點,找出主要的鐵路幹線(東西方向和南北方向),在黑板上先畫出東西方向的三條鐵路幹線(京包一包蘭線、隴海一蘭新線、滬杭一浙贛一湘黔一貴昆線),再畫出五條南北方向的鐵路幹線(京滬線、京廣線、京九線、太焦一焦枝一枝柳線、寶成一成昆線),在畫南北幹線時,與東西幹線的交通樞紐同時標出。並要求學生跟着畫,教師邊講邊畫,畫完講完。一幅簡單明瞭的中國鐵路分佈圖躍然黑板上。這樣講課,既有效的節省了講課時間,又使教學內容重點鮮明,達到化難為易,精講多練的目的。學生在看、畫、聽的過程中思想集中,精神振奮,記憶效果好,學到的知識要比聽老師單調的講課學到的知識要深刻、牢同。

四、以圖解文、圖文融合:

把文字轉化為圖象,因為圖象信息比文字信息容易直接記憶與展現,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除了運用各種現成的圖象外,還應結合教材創造性將文字轉化成圖象進行教學,使文圖象化、直觀化。例如:在講長江時,教師在黑板上用藍色粉筆畫出(粗線條)長江干流圖後,就邊講邊填它的發源地、注入的海洋、全長、依此流經的行政單位的簡稱、支流、上中下游等,儘量使每一知識點的出現都在圖上落實,以圖解文,圖文融合,使教學內容鮮明、簡練,重點突出。

五、體現“三板”教學設計美:

在地理教學中,佈局合理、搭配協調的板書、板圖、板畫能很好地配合語言藝術,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動覺記憶,使新的興奮點不斷和持續地出現,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如:我在講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佈時,以亞歐大陸為例,用彩筆描繪了不同緯度帶中的不同自然景觀,結果,卻收到了讓學生通過生動、形象、清晰的畫面,一目瞭然地區分開大陸東西兩岸不同氣候類型的地區分佈,收到一般常規教學難以達到的效果。如:講解因海拔升高氣温減低,易成雲致雨。這樣通過簡潔的線條,形象生動的揭示了地理事物的形成和發展規律,學生在動態的認識過程中,最容易形成表象,產生動態聯想,有利於對地理事物的整體認識。長此以往,發現學生作業中的字體、圖表等卻規範的多了。當然,這絕非某種單一因素的作用,然而,教師平時對版面的精心設計無疑也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品質,對糾正他們那種草率行事、不拘小節的陋習起到了應有作用。

總之,引用三板教學法,它能使地理知識和原理的學習由抽象變具體,由零亂變系統,由複雜變簡單,更重要的是它有助於教師改變滿堂罐或過多板書的呆板教法,還填補了電化教學的不足。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動覺記憶,使新的興奮點不斷和持續地出現,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