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開學第一課實景課堂:走進江蘇鎮江見識農業“黑科技”節目介紹

來源:文萃谷 8.03K

《2023開學第一課》以“強國復興有我”為主題,從傳統文化、文明探源、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國防教育、科技創新、“一帶一路”等方面,全景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3年開學第一課實景課堂:走進江蘇鎮江見識農業“黑科技”節目介紹,歡迎大家收藏和閲讀

2023年開學第一課實景課堂:走進江蘇鎮江見識農業“黑科技”節目介紹

開學第一課實景課堂:走進江蘇鎮江見識農業“黑科技”節目介紹 1

江蘇兩位紮根鄉土、致力於鄉村振興的“鄉村築夢人”——82歲的全國脱貧攻堅楷模、農技專家趙亞夫和出生於1982年的江蘇潤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魏巧亮相節目,以奮鬥者的第一視角講述新時代奮鬥故事,呈現偉大奮鬥精神,鼓舞廣大青少年博學篤行,投身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徵程。

結合專業知識,魏巧和孫振中在機械化作業的基礎上,發展數字農業。作為全國第一批“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示範單位,永興農機機械化專業合作社目前擁有各類農業機械300台套,日作業能力達5000畝;建有鎮江單體規模最大的糧食烘乾中心,單次烘乾裝機量1500噸。

邀請來自句容實驗國小和鎮江新區平昌國小的.學生們,將“實景課堂”設置在句容戴莊白沙村和鎮江新區潤果農場。趙亞夫講述傳統農業中的生態循環,魏巧介紹科技大田上的新農裝備。同學們認真聽故事、快樂下農田,感受鄉村振興的歷程和農業技術的飛速發展。全國中國小生也將通過節目認識鎮江,共上這堂主題鮮明、生動有趣的“開學第一課”。

開學第一課實景課堂:走進江蘇鎮江見識農業“黑科技”節目介紹 2

2023年《開學第一課》9月1日晚八點播出,每一年的《開學第一課》都給我們帶來不少的感想感悟,我們也準時收看,學習他們的精神,充實自己。

節目中學生們跟隨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馬方舟一起尋找“神奇物種”。武夷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地區,植物種類繁多,也是珍稀、特有野生動植物的基因庫,還不斷有新物種持續被發現。

我國唯一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國家公園

“鳥的天堂”“蛇的王國”“昆蟲的世界”,哪座國家公園有這麼多美譽?原來是武夷山國家公園!不僅有數千種野生動物生活在這裏,還有新物種不斷被發現。而從閩越文明到朱子足跡,千百年來孕育着獨特的人文景觀,又讓武夷山國家公園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延續着中華文化的生命力。

茶樹旁邊為何套種大豆

在武夷山生態茶園示範基地,為什麼蟲子愛吃大豆,不吃茶葉呢?原來是因為大豆葉子比較甘甜,更招蟲子喜愛。更重要的是,大豆還能為茶樹提供一種天然食品叫作氮,就不用給茶樹施化肥了。如今,這種“茶豆油菜套作”的綠色生態模式,在武夷山已建起累計面積過萬畝。

長着大象鼻子一樣的甲蟲

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我們能找到六千多種昆蟲,但你永遠無法叫醒一隻“裝死”的'昆蟲!當它回到安全的自然環境中時自己就會“活”過來。細瞧一下,它竟然像大象一樣有着一個長長的鼻子!因此得名象甲蟲!

原來這種金龜子是國家II級保護野生動物

陽彩臂金龜,是我國已知金龜子裏面最大的個體之一,比大拇指還要大。如此珍稀的昆蟲,曾差點再也見不到。近年來,科研人員在武夷山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發現了它!這也意味着武夷山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地提升。

以一片青葉,邁向金山銀山;用科技賦能,延續自然味道;你對大自然好,大自然也會回饋你的……強國復興有我,我們應該一起愛護大自然,共同守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開學第一課實景課堂:走進江蘇鎮江見識農業“黑科技”節目介紹 3

新學期來了,在每年的9月1日晚上8點,央視都會播放《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每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都不一樣,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強國復興有我”。

説到這個強國,我相信大部分同學都知道,只有國家強大起來,我們才能過得幸福美好的生活。過去就是因為封建社會的腐敗,國家不夠強大,才會被其他列強所欺負,我們不忘國恥,努力學習,爭取把祖國建設成富強的國家,才能夠在世界人民面前昂首挺胸。

節目首先由主持人闡述了祖國在近些年來所取得的成就,比如我們的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了商業首飛,宇航員多次在太空實現會師......我們所取得這些成就,都在全世界面前展示了祖國的強大。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更加要努力學習,學習先進的技術,將來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建設祖國當中,未來是我們的,祖國現在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前輩們所打下的根基,我們要不斷地取得突破,為祖國創造出更多奇蹟。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讓我印象最深刻就是節目帶領我們進入到了一個實景課堂,來到了江蘇鎮江,帶我們認識了一位叫魏巧的80後“新農人”,她和丈夫分別辭去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大學的工作,回到了家鄉,在家鄉兩萬多畝的農田上,成為國內最早一批數字化農田種植的探索者,他們探索出一條數字化引領的現代農業管理模式。她帶領同學們走進了她的農田,她説現在都是靠機械化作業了。看到這裏,我不得不佩服她這種創新的意識,能夠利用信息化,機械化來改變傳統的工作方式,使成果大大增加。眾所周知,我們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複內容這一,只有農民富起來了,我國的.人民才能過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社會在進步,時代也在變遷,我們能否把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上,就要靠我們這一代人不斷努力,不斷取得進步。所以,我們作為學生,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不斷創新,才能像節目中的80後“新農人”魏巧一樣,靠自己聰穎的頭腦再加上一雙手,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帶領祖國走向美好的未來。

開學第一課實景課堂:走進江蘇鎮江見識農業“黑科技”節目介紹 4

通過觀看2023年開學第一課《強國復興有我》,我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的壯麗景象和堅強奮鬥精神。這一節目採用了全國探訪,各地接力的方式,讓我們跟隨着科學家們的腳步,學生們的視角,見識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復興,讓我們對中國發展有了全新的瞭解。

在這堂課上,我們見識到了國家富強,脱貧攻堅的重要歷程。在節目中,農技專家趙亞夫,用現代科技為鄉村賦能,64年紮根農村一線,服務農民,幫助農民脱貧致富,帶領莊村創新發展,實現生物多樣性農業,讓一個貧困村莊建設成為現代化全國文明村,30多年來,他帶領的亞夫團隊,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幫助農民脱貧致富。從吃不飽到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這這種不怕苦不怕艱辛,勇於迎難而上,為建設祖國奉獻自我的精神,是我們所需要學習而傳承的。

從種植水稻開始,到探索一條綠色發展道路,科學實現生物多樣性農業,實現大自然物種跟物種之間相生相剋,相互制約又相互利用,做到大自然生命共同體。我們傳承古人的'智慧,再利用科學技術創新突破,實現如今吃得飽吃得好的盛世局面。我們作為學生,都是衝刺實現現代化的主力軍,只要我們能夠肯吃苦,肯堅持,一定能夠把農業搞好,實現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實現小康社會。

今天我們享受着前任的栽樹,明天我們作為接班人,有義務有責任有當擔去奮鬥,去實現我們的中國夢。心中懷着強國復興的理想,努力學習創新,為建造美好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