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養生方法

來源:文萃谷 5.35K

春天如何養生?

四季的養生方法

春天是陽長陰消的開始,所以應該養陽。春天主生髮,萬物生髮,肝氣內應,養生之道在於以養肝為主,原則是:生而勿殺,以使志生。養神志以欣欣向榮。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是傷了肝氣,就會降低適應夏天的能力。所以《黃帝內經》提出:春三月要夜卧早起,披髮緩行,廣步於庭(到庭院中散步),以使志生(使志氣生髮)。

夏天如何養生?

夏天是陽長陰消的極期,夏天主長,萬物茂盛,心氣內應,養生應以養心為主。要使氣得泄(當汗出就汗出),因為夏天屬陽,陽主外,所以汗多。逆之則傷心,秋天就會得痰證(呼吸方面的病),那麼就會降低了適應秋天的能力,所謂奉收者少。正如《黃帝內經》所説:夏三月要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不要怕陽光),使志無怒(心情要愉快),使氣得泄(不要閉汗),若所愛在外(多到户外活動)。

秋天如何養生?

秋天是陰長陽消的`時候,所以要養陰為主。秋天主收,萬物收斂,肺氣內應,養生應以養肺為主。收斂神氣,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完谷不化的腹瀉),奉藏者少(降低了適應冬天的能力)。所以《黃帝內經》説:秋三月,要早卧早起,與雞俱興(與雞一起作息),使志安寧,收斂神氣。

冬天如何養生?

冬天,大地收藏,萬物皆伏,腎氣內應而主藏,養生應以養腎為主,逆之則傷腎,春天會生痿病。奉生者少(降低了適應春天的能力)。所以《黃帝內經》説:冬三月,萬物閉藏,水冰地凍,無擾乎陽(不要耗散陽氣),要讓神氣內守,要避寒就温,少出汗。必待日光(多曬太陽)。

中醫養生學説來源於中國古代道家的哲學思想——法於自然,返樸歸真。道教鼻祖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之道,乃老子思想體系的核心。

《道德經》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認為和。”

《淮南子·原道》雲:“道生一,一生二”,這裏“一”指宇宙間氣的總稱,“二”即指陰陽。

《內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陰陽者,天地之道也。”

《妙真經》雲:“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養生者,慎勿失道;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道”相當於現代哲學術語中的“自然法”或“自然規律”。它説明宇宙萬物的演變,包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所以必須循道。人類進化是在順應自然,改造自然中才懂得循道,而且將養生與循道,兩者應如何“相守”與“相保”,相互聯繫,相互為用,二者不可偏廢的道理,早就告誡世人。

最早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記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超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這就是古人的養生法則。

養生方法很多,着眼點各異,但殊途同歸。大致分以下幾類:

中醫養生方法

調神養生

精神樂觀,則氣舒神旺;精神抑鬱,則氣結神頹;喜怒不節,則氣耗神消。故清心寡慾可使心氣平和、血脈流暢、精神安定,雖有大驚猝恐而不能為害。調神之法,參禪入定,或心有所恃,或絃歌自娛,或山林探幽,以氣度從容,心思安定,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則神調。

吐納養生

即今之氣功。氣功之要,一是靜心,靜而不思,若能無外無我,可以養神而致長壽。二是以意引氣,以氣行周身,通達經絡,包括通任督、通小週天、通大周天等各種方法,達到養氣養神、經脈流暢,保健強身。

導引養生

又稱為練形養生。導引吐納,自古即用於描述氣功及形體強身,未有細緻確定的區分。這裏則專指以形體動作為主導方法的養生,所謂“主導”,是因為這種方法本身也要求有呼吸動作的配合。這類養生術有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極拳以及被動的推拿等。

食餌養生

通過調節食物的品質、數量、進食規律,以及迴避有害的食物以養生,也包括餌藥養生(古稱神仙服餌),其內容包括食性、食養、食療、食節、飲食禁忌及藥養等。

保精養生

精氣神為人之三寶,精化氣,氣生神,故精又為人之動力源泉。保精之法,開源節流。節流有二:一是養神,神安不亂,精不妄耗,清靜無為,恬愉自保。二是節房室,古人將男女好合、房事傷精看得很重,認為精生有限,而性慾無節則過耗,將致疾短壽。開源即促精生長、吸引採補。前者有食餌、藥物、修煉等法可以試行,後者則主要與房中術有關。

環境養生

人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環境的影響,因而對水土氣候、地形地貌、森林植被等均有所選擇。古人主張在高爽、幽靜、向陽、背風、水清、林秀、草芳之處結廬修養,故多選擇名山大川、幽雅清靜之處。現實生活中只要達到適宜也就可以

四季養生

順應陰陽氣化是四季養生的奧祕。四季養生的關鍵在於順應陰陽氣化。人為什麼要順應陰陽氣化養生呢?因為天、地、人是一個整體,人與天、地是相應的。什麼相應?陰陽氣化相應。所以,要順應陰陽氣化養生,就必須知道陰陽氣化的規律。

人的五臟和四季氣化是完全相通的,具體是:

春(風)氣通於肝。

夏(火)氣通於心。

長夏(濕)氣通於脾。

秋(燥)氣通於肺。

冬(寒)氣通於腎。

所以中醫學的經典鉅著《黃帝內經》早已指出四季養生的方法,而這些方法也是遵循四季陰陽消長的規律進行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