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

來源:文萃谷 1.2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蹟吧,事蹟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蹟為主要內容,以敍事為主要表達方式。那麼相關的事蹟到底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1

近年來,郭佰濤同志緊緊圍繞工作職責,做好事務管理工作,發揮職能作用,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創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堅持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該同志始終把加強黨務學習作為提高素質和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認真學習,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切實提高了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為做好各項工作打下了堅實的思想保障。

二、求真務實,開創工作局面

他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主動,積極勤勉,協助推進工作作風建設,貫徹落實工作作風整頓工作的各項要求,提升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保證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充分發揮辦公室“承上啟下、溝通內外、協調左右、聯繫四方”作用。及時取得彙報、協調、落實,相關處室的暢通聯繫,經常到相關處室走訪,請教問題,掌握信息,抓住上級工作重點,指導工作。加強內部協調,管理內部事務,做好政務接待工作,在接待工作中本着嚴謹、節儉、周到、熱情的原則,圓滿完成了各項政務接待任務,較好地展示了我院良好形象。發揚團隊精神,形成工作合力,完成政務、車輛、事務綜合管理等工作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三、做好會務與接待工作

他堅持立足本職,嚴謹務實。聚焦主責主業,協助院領導及各相關處室組織召開了全院工作會議、國際漢麻等系列重大會議活動;接待了國家、省市重要領導調研指導工作,年均對接考察調研任務近40次;協助院領導組織召開了院黨組會、院長辦公會及領導幹部座談會百餘次,協助相關部門召開學術研討會、工作協調會、工作部署會及其他會議活動五十餘次,能夠做到事前謀劃,周密部署,主動服務,確保了各項活動井然有序開展。

四、做好信訪和車輛管理工作

他圍繞辦公室工作,突出服務職責,牢固樹立為領導服務的超前意識,正確貫徹領導的工作部署,當好辦公室主任參謀和助手。認真接待羣眾來信來訪,對羣眾反映的問題及時登記,對來訪者和信訪人員的各類訴求做了大量耐心細緻的工作,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將矛盾分類化解,使每次反映的問題都能得到圓滿答覆,推動問題解決,維護我院職工合法權益。加強車輛管理工作,明確了機關車隊用於機要通信、應急保障、業務調研、公務接待、會議活動等公務活動的用車範圍,提高運行效率,節約運行成本,增強服務保障能力,結合《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機關市區內公務出行費用報銷管理暫行辦法》,完善了機關公務用車管理制度,切實保障公務出行用車,嚴禁公車私用。在機關車隊在人員緊缺、車輛老舊嚴重的情況下,統籌安排車輛使用,為機關公務用車提供服務保障。

五、廉潔自律情況

任現職以來,該同志嚴格遵守黨紀黨規,不斷增強法制觀念,履職盡責、務實擔當,常思人民的養育之恩,常想集體的扶助之恩,常念組織的.培養之恩,在思想上築起拒腐防變的鋼鐵長城。他自覺遵守《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研讀《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省委“九項規定”和院“十不準”要求,廉潔自律,馳而不息抵制“四風”。他始終堅持“一心只為做好事”的工作信念,在默默工作和無私奉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三是力爭做表率,嚴格自律,清正廉潔,一心為公,珍惜黨和人民給予的榮譽和權力,為同志們帶好頭、做好榜樣,以實際行動維護機關辦公室的形象。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2

1986年,周東紅進入涇縣宣紙廠做撈紙工。由於技術不熟練,他每天起早貪黑進行練習,虛心向撈紙廠的老師傅們學習,漸漸掌握了技術。他還給自己制定了比每天要求的工作量再多50%的目標,常常凌晨1點起牀,一天工作時間超過17個小時,手也因為長期浸泡在水中脱皮潰爛。他做這一切,只為精益求精,提高自己產出的品質。

功夫不負有心人,周東紅的技術不斷提升,能穩定控制不同品種紙張的分量,正品率達到99%,還被抽去撈制古藝宣、乾隆貢宣以及大國工匠等高檔宣紙。

在自我提升的同時,周東紅也將宣紙傳統制作這一非遺技藝的傳承放在心上。他悉心培養徒弟,將經驗傾囊相授,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傳承人。

他還為撈紙技術的'革新獻計獻策,在製作一種名為“扎花”的宣紙時,他幾乎住在了廠裏,沒日沒夜地進行試驗,不僅夢裏都在撈紙,連生病打針時也不忘翻閲相關材料。在周東紅眼裏,復原傳統宣紙製作手藝,守護中國宣紙文化是隻能趕而不能等的大急事。

儘管被譽為“大國工匠”,周東紅卻説自己對“工匠”一詞並不熟悉。他笑稱:

“我只知道始終如一的專注、一絲不苟和精益求精。每天忙碌的目的也很單純。只想讓這門已經存在了千年的傳統工藝一直傳下去。”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3

身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淮海工業集團量具鉗工、中國兵器首席技師、“三晉工匠”的周建民,從業39年來共完成1.6萬餘套專用量具,沒有出現一次質量問題。他製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機器設備,全憑眼看、耳聽和手感,就能使量具達到微米級精度。而今,他的任務就是將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

“帶徒弟是一個技術分享的過程,是快樂的。教徒弟能夠促使師傅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師傅的成功。”多年來,在該集團工會組織開展的師帶徒活動中,周建民總是毫無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憑藉特殊的帶徒體系,成為大家爭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組、不同工種的職工紛紛想要拜他為師。

嚴要求、敢放手。在帶徒弟的.過程中,周建民是出了名的嚴格。量具是產品的“先行官”。周建民所在班組生產的專用量規,大多用來檢測軍工零件是否符合標準,所以對量規的精度要求極高。“量規的精度最高可達頭髮絲的六十分之一,比繡花還細。”周建民説,雖然對徒弟要求嚴格,但也要讓他們放手去幹活。周建民在教授一些理論知識後,會讓每一個“新手小白”儘快上手實踐,大膽嘗試。

一人一冊一方案。周建民會根據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問題,因人而異,制訂出適合其實際的目標,並將自己多年來歸納、總結出的“三要訣加工法”“冷熱配合法”“基準轉換法”等生產中的絕技絕活、先進操作法編寫成冊發給每一個徒弟,幫助他們在工作中少走彎路,快速成長為公司生產的骨幹力量。

20xx年,周建民的徒弟劉希以優異的成績入選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山西集訓隊,但高強度的訓練讓他有點吃不消,想要放棄集訓。周建民看出了劉希的心思,説了一句讓劉希至今難忘的話:“天道酬勤。”師傅的這句話一直激勵着劉希。最終,在此次大賽中他取得個人第五名的成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4

“學技術是其次,學做人是首位,幹活要憑良心。”胡雙錢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這也是他技工生涯的註腳。

胡雙錢是高級技師,一位堅守航空事業35年、加工數十萬飛機零件無一差錯的普通鉗工。對質量的堅守,已經是融入血液的習慣。他心裏清楚,一次差錯可能就意味着無可估量的損失甚至以生命為代價。他用自己總結歸納的“對比複查法”和“反向驗證法”,在飛機零件製造崗位上創造了35年零差錯的紀錄,連續十二年被公司評為“質量信得過崗位”,並授予產品免檢榮譽證書。

不僅無差錯,還特別能攻堅。在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和大型客機項目的研製和試飛階段,設計定型及各項試驗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特製件,這些零件無法進行大批量、規模化生產,鉗工是進行零件加工最直接的手段。胡雙錢幾十年的積累和沉澱開始發揮作用。他攻堅克難,創新工作方法,圓滿完成了ARJ21—700飛機起落架鈦合金作動筒接頭特製件制孔、C919大型客機項目平尾零件制孔等各種特製件的加工工作。胡雙錢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稱號。

一定要把我們自己的裝備製造業搞上去,一定要把大飛機搞上去。已經55歲的胡雙錢現在最大的願望是:“最好再幹10年、20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3

張冬偉是個80後,但手裏的活兒卻讓老師傅們豎起大拇指。他是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總裝二部圍護系統車間電焊二組班組長、高級技師,主要從事LNG(液化天然氣)船圍護系統的焊接工作。雖然年紀不大,卻已是個明星工人,所獲獎勵無數:20xx年度中央企業職業技能大賽焊工比賽銅獎、20xx年第二十屆中國焊接博覽會優秀焊工表演賽一等獎,是當今世界最先進、建造難度最大的45000噸集裝箱滾裝船的建造骨幹工人。

LNG船是國際上公認的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船舶。作為LNG船核心的圍護系統,焊接是重中之重。圍護系統使用的殷瓦大部分為0。7mm厚,殷瓦焊接猶如在鋼板上“繡花”,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耐心和責任心要求非常高。面對肩上的重擔,張冬偉不斷地磨練自己的心性,培養專注度,潛心研究焊接工藝。為了攻破技術難關,他與技術人員放棄休息時間,日夜埋頭圖紙堆中,潛心鑽研技術突破。最終,他主持的實驗取得成功,得到專利方的認可,並用於LNG船實船生產,收到良好成效。

張冬偉特別注意經驗的積累總結,國內沒有現成的作業標準,他就不斷摸索完善各類焊接工藝,先後參與編寫了多部作業指導書,為提高LNG船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

張冬偉,是中國廣大“造船工匠”的傑出代表,他用自己火紅的青春譜寫了一曲執着於國家海洋裝備建設的奉獻之歌。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5

徐立平,男,1968年出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航天發動機固體燃料藥面整形組組長,國家高級技師、航天特級技師。

自1987年入廠,徐立平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固體燃料發動機是戰略戰術導彈裝備的心臟,也是發射載人飛船火箭的關鍵部件。它的。製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發動機固體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體燃料,也就是火藥,極其危險,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

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火藥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藥面精度與設計不符,發動機點火之後,火藥不能按照預定走向燃燒,發動機就很可能偏離軌道,甚至爆炸。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這讓他的師傅都望塵莫及。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6

袁媛,女,1982年出生,於20xx年進入農業科學院信息中心工作,20xx年任職於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辦公室。15年來,袁媛同志始終懷揣一顆熱忱的“匠心”,一步一個腳印的勤懇奮鬥在每一個崗位上。多年來,她始終把思想政治學習擺在突出位置,吃苦耐勞、勤勤懇懇、敢説實話的精神和能辦實事的優良品質,工作作風嚴謹,能夠嚴守黨的紀律,自覺遵守廉政準則的各項規定,在工作中嚴格按規矩辦事,積極樂觀、踏實肯幹,對待工作盡心盡力。

辦公室工作千頭萬緒、紛繁複雜,要保證政令暢通,面面俱到,需要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袁媛同志始終將“勤、慎”作為自己工作的標準牢記心中。積極主動,認真負責做好各項工作,加班加點,隨叫隨到是辦公室文件工作的常態,只要工作需要,她一定在第一時間趕到單位。在處理日常繁雜工作中,她認真思考,在文件管理方面,她精益求精、以心“護文”的職責使命,嚴把辦文環節,確保全院公文的準確、規範、嚴謹;接收各級來文數十萬餘件,發送各類通知近萬餘件,將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貫穿於文件保密、簽收、登記、簽發、傳閲、歸檔、督辦、落實等環節,使我院公文運作工作多年來無延誤、無遺漏。多年來,嚴把文件運轉“時”“度”“效”三要素,對全院重點工作事項,尤其是對省領導批示、院領導批示,把握聞令而動求“時”、通權答變求“度”、走深走時求“效”,進行了“點對點”“一對一”式督辦落實,累計開展督辦事項千餘次,真正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音。在服務管理方面,堅持“嚴謹、高效、規範”的原則,始終堅持規範化,堅持“小事不小”的`原則,有序開展網絡信訪疏導工作;加強統籌協調,保障處裏常態化工作有條不紊。

袁媛同志除了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對待同事熱心幫忙,多次被評為院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並獲得“三個好把式”的榮譽稱號。獲得了領導的認可與廣大同事們的好評,面對大家給予的認可,她懷揣一顆感恩的心,勤奮鑽研。始終以歸零的心態認真學習,用心琢磨、悉心對待“新時代、新形勢”下的“三服務”工作。堅持匠風,精益求精。把高標準要求自己,用力用心做好每一項服務工作。力爭辦文辦成精品、辦會辦成樣板、辦事辦得圓滿,為全院科研管理工作做好最有利的保障!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7

1980年,從小熱愛飛機的胡雙錢進入上海飛機制造公司,被分配到了鉗工工段。這對原本學習扳鉚工的胡雙錢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專業不對口意味着他要付更多的時間和努力,才能熟練掌握這一技藝。

然而,他沒有抱怨,而是懷着只要能實現造飛機的夢想,堅決服從分配,在鉗工崗位上一做就是三十多年,經他手生產的零件被安裝在上千架飛機上,實現了“零差錯”的記錄。

“每個零件都關係着乘客的生命安全。確保質量,是我最大的職責。”核准、劃線、鑽導孔、打光……憑藉着高度的責任意識,胡雙錢在無數個日日夜夜重複着這樣的機械動作,近乎苛責地要求自己,只為不出一絲差錯。

一次,他在給飛機擰螺絲時走了神,晚上回想工作時總覺得心裏不踏實,於是在凌晨三點騎自行車趕到單位,反覆確認,才放下心來。從此,胡雙錢給自己定了個規矩,每做完一步,都要認真看幾秒再進入下一道程序:“再忙也不缺這幾秒,質量最重要!”

堅守崗位,精益求精,是匠人的職業道德;而心繫祖國航空事業,不斷探索技藝提升,更是大國工匠的風範。劃線是鉗工作業最基礎的`步驟,為了提升精細度,胡雙錢發明了“對比檢查法”和“反向驗證法”,雖然增加了工作量,但卻給零件加工增加了複查的機會,為加工的準確和質量打下基礎。

雖然榮譽加身,胡雙錢仍選擇默默奉獻在飛機制造一線,用匠人本心成為無可替代的航空“手藝人”。談及未來,胡雙錢最大的願望是:“最好再幹10年,20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8

王懷奇,新查莊公司維修工區大班班長。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努力學習業務,刻苦鑽研,開拓創新,多次獲得公司“先進工作者”稱號,是集團公司“崗位帶頭人”,本崗位的技術能手。

電氣設備的特點是更新換代特別快,特別是20xx年35KV變電所原來用過的過流繼電器、時間繼電器為淘汰產品,改為微機保護裝置,微機保護裝置接線與原來設備接線相對應,廠家來的設計圖紙與實際不相符,王懷奇同志帶領供電組人員認真研究,攻克難關,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順利完成任務,得到領導一致好評。

公司先後對井下-500泵房、-350泵房、-550泵房和-250泵房進行水泵自動化排水改造,自動化排水是煤礦質量標準化的要求,能實現無人值守、節省人力,水泵自動化改造是項比較複雜的工程,新設備與原來的控制設備實現對接,王懷奇同志對廠家提供圖紙仔細研究,與圖紙不符的提出合理化建議進行改造,確保自動化排水系統施工正常進行。

由於北風機開採煤柱面,北風機不能正常使用,中央風機原來2×110KW軸流式風機改為2×500KW兩台軸流式風機,風機對礦井意義非同一般,本次施工時間緊、任務重,施工難度大,本次施工機械部分由外包工程隊施工,供電部分由供電組施工。接到任務後,王懷奇同志帶領供電組人員研究施工方案,敷設電纜,研究圖紙接線,經過共同努力,按質按量完成任務,通過礦組織驗收,為礦節約資金5萬餘元。20xx年以來,他大修KJZ-400開關11台,節約資金5.5萬元。對35KV變電所串電阻選線裝置,解決了6KV線路接地故障難查找的`問題。對礦內充填站進行供電改造,確保了充電站安裝工作的順利完成。

自集團公司開展“大學習大提升”活動後,王懷奇同志把研究問題作為創建學習型企業的必要環節,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切實解決安全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他根據全礦產量高,供電負荷大的實際情況,加大了對主提升、供電設備的檢查檢修力度,發現問題及時採取措施處理,不讓設備帶病運行,確保全礦提升、供電、排水設備的正常運行。

王懷奇同志不但自己努力學習、刻苦鑽研,還言傳身教,把自己所學傳授給徒弟和其他同志,他的徒弟吳永鋒現任供電組組長,熟悉全礦供電系統,不僅能獨立處理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能團結帶領供電組全體員工完成各項任務,提前考慮採區供電,為生產接續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他努力提高現有員工隊伍整體素質,把學習培訓作為提升素質能力的有效載體,努力培養鍛鍊一批專業技術水平高的專業領軍人物和崗位工種帶頭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王懷奇同志只是公司無數機電維修工的一個縮影,在他身上體現了機電維修工努力學習、刻苦鑽研、積極創新的意志品質和紮實務實、樂於奉獻的工作作風,相信在他這種精神帶動下,公司的機電維修工作會開展地更好。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9

潘衡,中鹽安徽紅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維保總公司電焊工高級技師。參加工作29年來,他用一顆赤誠的愛崗敬業之心為公司各種設備及壓力容器的日常維修、維護揮灑着辛勤的汗水,同時也練就了精湛的焊接技術本領。他多次代表公司參加省石化系統及合肥市舉辦的焊接技術大賽並取得驕人的成績,並先後榮獲“全國技術能手”、“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江淮工匠標兵”、“安徽省職工技術狀元”、“合肥市職工技術能手”、合肥市“廬州工匠標兵”等稱號。

29年來,憑着對焊接技術的熱愛和高度敬業精神,潘衡不畏寒暑、潛心鑽研,從一名普通的學徒工逐步成長為一名技術過硬的焊工、高級技師,匠心凝聚。他用心解決實際工作中的技術難題,帶領團隊對公司關鍵設備壓力容器、管道等進行及時返修、焊補,讓這些價值不菲的設備發揮最大的作用,累計維修設備近億元,節約費用達千萬元。

他精湛的`技術和務實奉獻的精神得到了領導和同志們的敬佩,被譽為設備“守護神”。20xx年,在公司工會的支持下,他領頭成立了“潘衡勞模創新工作室”。在立足傳統優良技術手段傳承的同時,他不斷研究新材料新技術和產品創新發明,讓焊接維修工作更安全更高效更環保。這一年,他先後攻克了鎳材、鈦材等特種材料的焊接難題,並與工作室的同事們一起參與了一種新型量子泵的製作、安裝,完成了一種户外鈦板焊接氬氣保護罩的製作,且成功申請了專利。“潘衡勞模創新工作室”在公司打造三個高地(人才高地、創新高地、創效高地)戰略目標的引領下,積極探索,帶人育人,創造新的操作技術方法,培養出了一支技術過硬的團隊。

多年來,潘衡及潘衡勞模工作室開展技師培訓、案例講座、現場帶教等超600人次,培養出技師8名,高級工15人,多功能工人100多名。在20xx年合肥市職業技能大賽焊工比賽中,他帶領的團隊取得優異成績,多人取得技師職業資格和技術能手稱號。20xx年,“潘衡勞模創新工作室”繼續砥礪前行,開展了《降低逆變直流焊機的損壞率》QC課題,通過長達半年的努力,最終將公司逆變直流焊機從季度最高損壞率41.2%降到了11.8%,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大幅度地降低了維保費用。20xx年,潘衡帶領工作室成員潛心研究,1月至6月就已提交三項實用新型專利——《卧式換熱器管束安裝方法》、《卧式U型管換熱器管束拆除方法》、《鋼管水壓試驗器》,目前取得了申請受理函,預計在年末三項專利都可取得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潘衡以開拓進取、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深深紮根在工作一線,為企業的發展奉獻青春與汗水,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的中國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10

徐立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自1987年入廠以來,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

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髮也掉了大半。28年來,他冒着巨大的危險雕刻火藥,被人們譽為“大國工匠”。

在無比艱難的兩個多月裏,徐立平和隊友們挖出了300多千克藥,且成功排除發動機故障,而他由於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工作結束後雙腿幾乎無法行走。

像這樣危險的任務,徐立平已不記得完成多少次了。為了杜絕安全隱患,徐立平發明設計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為“立平刀”。

28年過去了,徐立平已不再年輕,同時進廠的工友們都已離開或調換崗位,只有徐立平一直堅守,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説:“危險的崗位總得有人去幹吶!”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11

李建國——從事烹飪工作40年,在創新機關食堂烹飪技藝技法和節能降耗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幹一行,愛一行”,留心大鍋菜烹飪方法的.探索和總結,組織編寫了《熱菜卷》、《涼菜卷》、《自助餐副食卷》等中國大鍋菜系列圖書,收錄656道菜譜。在注意菜餚烹飪中色、香、味的同時,還特別強調了菜的營養,把大鍋菜做出“小炒”的滋味來。注重節能減排,對大鍋灶進行設計改造,節能效果達到37.6%,每年節約燃氣近1000立方米。曾榮獲中國烹飪大師、國家機關首屆烹飪金牌、北京市有突出貢獻高技能人才等榮譽稱號。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12

劉湘賓參加工作40多年,在精密加工事業部數控組當了22年的組長,他所帶領的團隊主要承擔着國家防務裝備慣導系統關鍵件、重要件的精密超精密車銑加工任務,加工的慣性導航產品參加了40餘次國家防務裝備、重點工程、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大型飛行試驗任務,圓滿完成長征系列火箭導航產品關鍵零件、衞星、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重要部件生產任務。

他率領團隊在行業內首次實現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打通該型號研製的關鍵瓶頸。研究成果可推廣應用於航空、船舶等重要部件的硬脆材料精密加工,為我國新型防務裝備、衞星研製生產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他還通過持續創新改進工藝方法,開展了大量試驗,成功將陶瓷類產品的.加工合格率提高到95.5%以上,加工效率提升3倍以上。

劉湘賓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先後完成“半球動壓馬達柔性製造系統改造”等管理創新、技術創新18項;累計提出合理化建議100餘條,涉及生產管理、工藝技術、減本降耗、安全生產等多方面內容,並依據此合理化建議優化工藝50餘項;22項攻關成果和研究課題解決了公司最關鍵最迫切的。技能難題,創造直接經濟效益百餘萬元。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13

洪家光始終秉持航發人“國家利益至上”價值觀,以實幹踐行初心,在生產一線創新進取、勇攀高峯。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其性能、壽命和安全性取決於葉片的精度,他潛心研究葉片磨削加工的各個環節,自主研發出解決葉片磨削專用的高精度金剛石滾輪工具製造技術,經生產單位應用後,葉片加工質量和合格率得到了提升,助推了航空發動機自主研製的技術進步。憑藉該項技術,他榮獲20xx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在工作崗位上,他先後完成了200多項技術革新,解決了300多個生產難題,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飛機打造出了強勁的“中國心”。

他以國家級“洪家光技能大師工作室”和省級“洪家光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平台,先後為行業內外20xx餘人(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親授的'13名徒弟均成為生產骨幹,其中1人獲“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第一名。他先後完成工具技術創新和攻關項目84項,個人擁有8項國家專利,團隊擁有30多項國家專利,助推航空發動機製造技術水平提升,積極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動力夢”貢獻力量。

作為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楷模,他多次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項。20xx年11月24日,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洪家光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宣讀倡議書。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14

徐立平,男,1968年出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航天發動機固體燃料藥面整形組組長,國家高級技師、航天特級技師。

自1987年入廠,徐立平一直為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固體燃料發動機是戰略戰術導彈裝備的心臟,也是發射載人飛船火箭的關鍵部件。它的製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發動機固體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體燃料,也就是火藥,極其危險,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會引起燃燒,甚至爆炸。

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火藥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藥面精度與設計不符,發動機點火之後,火藥不能按照預定走向燃燒,發動機就很可能偏離軌道,甚至爆炸。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這讓他的師傅都望塵莫及。

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蹟15

孟劍鋒是北京工美集團的一名鏨刻工藝師,他用純銀精雕細琢鏨刻的“和美”純銀絲巾,在去年北京APEC會議上,作為國禮之一贈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從業二十年來,他追求極致,對作品負責,對口碑負責,對自己的良心負責,將誠實勞動內化於心,這是大國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國製造的品質保障。

純手工國禮出自我手

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和夫人的國禮中有一件看起來是草藤編織的果盤,裏面有一條柔軟的銀色絲巾,絲巾上的圖案清晰自然,賞心悦目。為了分別作出果盤的粗糙感和絲巾的光感,孟劍鋒反覆琢磨、試驗,親手製作了近30把鏨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鏡下做了5天。

追求極致超越自己

追求極致,這是孟劍鋒給自己提的標準。支撐果盤還需要4箇中國結作為托兒,工藝標準並沒有規定它們必須是手工加工。技師們準備用機械鑄造出來,再焊接到果盤上,但是,鑄造出來的銀絲上有砂眼,儘管極其微小,孟劍鋒心裏卻怎麼也過不去這道坎。在他心目中,沒有瑕疵,並且是純手工,這才配得上做國禮。

如今,已經是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的孟劍鋒,對自己還有更高的要求,他覺得要幹好工藝美術這行還應該懂繪畫,現在有時間就和愛人一起出去寫生、練素描。孟劍鋒説,有一天,他一定會拿出一個像樣的繪畫作品,就像做鏨刻那樣,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極致。

北京APEC會議上,我國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孟師傅在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才打造出的“絲巾”。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