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

來源:文萃谷 1.35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蹟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範事蹟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性書面材料。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事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

他用13年的努力把原來只有120多名學生、76名教師,瀕臨倒閉的職教中心建設成為在校生5300多人、專任教師286人的國家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

xx,遼寧省平建縣職業教育中心校長,高級講師,朝陽市人大代表。1997年上任以來,他倔強地選擇職業教育,用滿腔熱情擁抱他鐘愛的事業,規劃願景,着眼未來,實施科學而嚴格的管理,倡導“團結、向上、忠誠、奉獻”的平建職教精神,樹立“師生偕行、勵志弘進”的良好校風,用他的執着和睿智帶領自己的團隊書寫了平建職業教育的傳奇:20xx年學校易址新建,20xx年全面投入使用,20xx年被評為省級標準化職教中心,20xx年晉升國家重點中等職業學校,20xx年被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目前,學校已經由13年前只有120多名學生、76名教師、瀕臨倒閉的狀況,迅速成長為國家中職示範校、遼寧職教的旗幟、朝陽教育的窗口、平建發展的名片。學校快速崛起的背後印證的是他成熟的育人理念。

一、堅忍負重,夯實平建職教基礎

面對社會的歧視、家長的懷疑、教師的懈怠、學生的放棄、校園的破敗、資金的匱乏……xx果敢地提出了“條件保證、環境薰陶、精神引領、教師示範”的辦學理念。在這一理念指引下,他抓住校風、師資、條件這三個束縛學校發展的關鍵要素,以扭轉風氣、樹立形象為目的,實施科學管理。建章立制,以嚴謹的作風營造良好的校風。他始終堅持原則,堅持正義,逐漸被教師認可。在學生管理上,他堅持秉公辦事,不送人情,不給面子。因為學校管理,他得罪的人無數,有同學、有親屬、也有領導。學校開除的學生中有街頭混混,有教師子女,有幹部子弟,有自己的弟弟……他的叔叔因為他開除弟弟打電話痛罵他時,他默默無語,眼含熱淚;街頭混混到家裏砸玻璃、摔電話、撕衣服,他面無懼色,正氣凜然。雖然他鐵面無私,使親情淡了、友情薄了、感情淺了,但他擁有了全校教師的信任,擁有了源源不斷的職教學子,擁有了他鐘愛的職教事業。他的無私無畏徹底扭轉了學校的學風、教風,形成了“師生偕行、勵志弘進”的良好校風。

有了良好的校風為基礎,他開始大手筆設計學校建設。項目總投資9800萬元,校園佔地200畝,建築面積7萬多平方米,硬化、綠化、美化面積5萬多平方米,配套完成了48個專業實習、實訓室和4個實訓車間,設備總價值達2300多萬元。學校建設期間,資金匱乏,他去縣、跑市、赴省,積極爭取各級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為使學校建設達到標準和如期完工,他無論晴雨、不分節假,一直堅守在工地。硬是在缺資金、無經驗等情況下帶領平建職教人把學校建設成平建教育系統中一道靚麗的風景,實現了平建職業教育的“多校合一”。由於費神勞心,工程結束後,他的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夜裏經常失眠,人明顯又黑又瘦,與實際年齡極不相稱,歲月在他的臉上寫下了道道痕跡,在他的頭上染上了厚重的白霜。身體垮了,本應該休息一段時間,但看到“多校合一”後,校內的混亂局面,看到學校搬遷後的百廢待興、雜亂無章,他放棄了休息,放棄了治病,堅持帶病上班。抓統一、抓管理、抓教學、抓建設,硬是在人心渙散、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用一年時間將學校建設成了省級標準化職教中心。蒼老的背後透出的是欣慰的笑容。

通過多年的努力,學校的條件好了,風氣正了,人氣旺了,辦學規模逐年擴大,自20xx年起,學校年招生人數始終位列全省第一。學校的發展為遼寧省職教中心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xx多次在遼寧省教育廳組織的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做典型發言,特別是20xx年8月31日,全省職教中心校長聯席會議在平建召開,學校建設工作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會後,中等職業學校和政府主管領導組成的參觀考察團接連不斷。他的育人理念在指引平建職教發展的同時,在遼寧職教的發展過程中也起到了典範作用。

二、科學運營,實現學校全面發展

xx科學確立了“強化學校文化建設,打造精神特區”的全員育人理念,進行有效的隊伍建設。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他竭力把學生作為學校的名片去雕琢,形成了以提高學生職業素養為目的,以“全員、全程、全方位實施管理”為核心,以“一年成型,二年成人,三年成才”為主線,以愛為根本的規範化、科學化、立體式、階梯式的德育模式。他始終站在職業教育改革的制高點,用職業教育的前瞻意識引領課堂教學改革,在教學改革中指導全體教師編制了內容更符合企業要求、更貼近學生實際的校本教材,形成了國規教材與校本教材相融合、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相適應、基礎平台與專業化方向相銜接、具有平建職教中心特色的課程體系。

在模式創新中總結確立了專業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相銜接、實習崗位與所學崗位羣相對接、職業素養的形成與企業用人標準相吻合的具有平建職教中心特色的實習、實訓新機制。他研究制定了完備的《實習實訓管理制度》,建立了“校內一年級有實習日,二年級有實習周或實習月,三年級有校內外結合的頂崗實習”的長效實訓機制。各專業實習實訓開出率均達98%以上,所有設備實現了安全、高效利用。實現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成功的學生培養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平建職教中心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意志品質、行為習慣和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在朝陽市首屈一指,學生優秀的綜合素質贏得了用人單位的廣泛讚譽,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9.1%,對口就業率達到93.6%,就業穩定率達到92.9%。

在教師管理工作中,他堅持“管住心、凝成神、塑造魂”,通過規劃學校願景,讓教師對學校充滿希望;通過學校文化建設,讓教師有精神之魂;通過誠心用人,讓教師有用武之地;通過各級培訓,讓教師有先進理念。逐步將對教師的制度化管理內化為精神文化管理,形成了一支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2

一、教育應該是充滿愛的教育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眾多老師在論述問題時喜歡運用的引證,我也對此深信不疑,教育應該是充滿愛的教育。教師應把自己的愛傾注於每一個學生,無論他是成績好的,還是成績差的;無論他的家庭是富豪子弟,還是貧窮家的孩子;無論他是愛惹事的學生,還是守紀律的學生;也無論學生外表長得美,還是長得醜。他們都應得到平等的教育,都應得到同樣多的愛。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不是主張“有教無類”嗎?他認為每一個人不論地位高低與貴賤都得到同樣的教育,都應得到愛的教育。尤其是家庭貧困的孩子,長得醜的孩子,老師更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更多的愛。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在他的教育理論中主張“要向學生提出要求首先必須尊重、信任、愛護每一個學生。”他提出:“真正尊重學生又以熱愛學生為前提,沒有愛很難談到教育。”市優秀老師的先進事蹟,就是對這一理論的最好詮釋。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教師用愛為學生撐起一片藍天。這充分體現了有愛才是真正的教育,有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性的教育,有愛教育才興盛,有愛教育才充滿生機活力。

二、教育需要有高度任心和無私奉獻精神的教師隊伍國家興旺在教育,教育的發展在教師。

所以教師肩負着國家興旺的重大責任。這就要求我們的每一個老師對教育有高度的責任感,要有無麼奉獻的精神,懂得責任重於泰山,對待自己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懂得責任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要熱愛教師這一行業,要當校如家,要愛生如子女。我市的優秀教師就是對教育有着高度責任心和無私奉獻的典範。他卻衝在教育的最前線,以身作責。他們這行為就是對黨的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就是對教育有着高度的責任感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們這種精神真是值得每個老師學習的榜樣。

三、教育的發展需要知識豐富和不斷鑽研的廣大教師隊伍教育需要廣大的知識豐富,業務精湛,有良好教師職業道德的老師隊伍。

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乃至一桶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池乃至一江滔滔不絕的有源之活水。形勢在發展,時代在變遷,知識更替快如日轉。如果老師還死守着原有的那灘污水,還在以那灘死水裏感到自豪時,他那灘水早已乾涸,早已被社會淘汰了。古人説得好:“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我們老師要與時俱進,知識要不斷地更新,有時老師要比還學生“潮”,要比學生還“時髦”,要比學生還“酷”。先知者才可為人師。不然你那陳舊的知識只能教出迂腐的學生,如今電腦的時代,學生了解的知識快而多,如果你都比不上學生懂得多,他們一定不信服你,還可能説你已經“OUT”了。所以教師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給自己充電,要做活老學到老的有心人。時代的要求我們老師要從一個教書匠型的老師向一個專家型的教師轉變。因此,我們不但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要向書本學,要向同事學,要向教育專家學。並在教學中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總結,不斷地鑽研,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總結教學成果和教學經驗。才使自己逐漸地從一個教書匠裏走出來,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專家型老師。

最後,我呼籲,廣大老師要積極地向優秀教師們學習,學習他們那種愛生如子的高尚品德,學習他們那種對教育有着高度責任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習他們那種永不知足的學習和鑽研精神,由此,我們的學校定能成為孩子們嚮往的樂園,我們的孩子定能綻放更為豔麗的花朵,我們的教育事業定能取得更為輝煌的業績!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3

學生都喜歡叫他“小白”。

他就是餘杭區高級中學英語教師白福慶。

白老師所帶班級班風樸素,成績出色,大學聯考成績優異。至今已培養近10位學生進入清華、北大學習。但白福慶並不滿足於此。他一直想在自己的教學中尋找一種平衡,既讓學生在大學聯考中出成績,又幫助他們更全面發展。在日常教學和管理中,白老師不會因為學生的一些頑皮疏忽而責備求全,相反,能先聽學生講,再提出自己的建議。很多時候,白老師都會記得給學生們留着一面“塗鴉牆”。因為人總是在錯誤中學習,在錯誤中成長。不剝脱他們成長機會,就要寬容面對他們的不足,微笑地引領他們,“欣賞”他們的“破壞力”。

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白老師努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思考和表達的能力;引導學生追求高效學習方法,合理安排時間;引導學生積極關注社會發展,國際事務;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

在英語教學上,白老師努力做到語言知識和人文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即學到語言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又浸潤文化,啟迪心智。

20xx年,白福慶老師被評為杭州市第九屆教壇新秀,之後陸續獲得區師德優秀教師、區優秀班主任等稱號;20xx年被評為區學科帶頭人。但這些榮譽在白老師的學生心中也許並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白老師永遠可以成為學生心中的那個可以為他們指引方向的“小白”。

最新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4

xx,xx年xx月生,xx年xx月畢業於xx學院化學系,國中化學教師,曾擔任兩年生化實驗室管理員,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是教師中的楷模。幾年多來,她懷着追求教學改革美好未來的一顆赤誠之心,在努力地學習着,默默地實踐着,不敢有半點懈怠。要想把改革工作做好,自身必須加強學習。在這幾年中,她上網查閲了大量有關課改的資料,學習杜郎口、洋思的先進理念,觀摩課改名校的課堂實錄,多次外出學習培訓,真正領會了課改的實質,從根本上轉變了觀念。

一、教學上不斷創新,取得豐碩成果

左老師擔任國中化學課程教學已有五年時間,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對所教學科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從不滿足於原有教學經驗,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由“啟發式教學方式”到“探究性教學方式”,由“學生被動接受”到“學生主動鑽研”,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善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以思促能,授課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深受學生歡迎。同時狠抓落實,對每次考試成績顯著進步的同學大力表揚,對退步顯著的同學耐心幫助尋找原因,樹立信心,爭取趕上。x年至x年連續三年會考成績都名列前茅。

二、讓學生喜歡上化學教師

教師與所教的學科知識有一定的連帶關係。如果學生喜歡上某位教師,那門學科的教學質量就會明顯提高。假如學生不喜歡某位教師,那麼,學生就與那位教師不配合,教學效果就自然低下了。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面前樹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學生。左老師能夠認真備好每堂課,課後還不斷的進行充電工作。其次,她轉變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新課程教學要求教師與學生平等、共同開展合作學習,因此,要創設和諧、民主的教學課堂。讓學生喜歡化學,它有很多獨特的魅力。學生剛學化學時,常常被化學實驗的各種現象所吸引,因此,在國中化學教學中,左老師利用各種實驗讓學生喜歡化學,比如燒不壞的手帕、魔棒點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學與學生的生活進行緊密聯繫。事實證明,學生對於聯繫生活的知識最感興趣,比如怎樣進行滅火、胃酸的治療、水污染的防止、鐵製物的防鏽等。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聚焦策略生成高效課堂的根本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

當前的教材重視學生的探究能力的發展,左老師善於打破了傳統的知識結構體現,很多以談話的方式出現,因為對每個話題的探索,需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識,這樣的優點能便於拓展學生的思維,但對學生的思考化學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挑戰。這就需要

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有序思維能力進行必要的培養。左老師善於讓學生掌握對於一個化學問題思考從哪裏入手,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化學學習中,無論是實驗現象的描述,還是化學的有關計算,以及化學實驗的操作步驟,都有一定的順序,學生在探究化學問題、討論問題的時候,也有一定的順序,通常是沿着從表到裏、由遠到近的方式進行思考。比如,描述物質性質的時候,先描述物理性質,然後描述物質的化學性質,而進行化學計算的時候,總是先書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然後代量計算和化學實驗儀器的裝配,通常是從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學習,總是先假設,再設計探究方案,最後進行實驗驗證。因此,在國中化學教學中,她經常性地對學生進行化學有序思維的培養,讓學生會學習。比如,某種氣體,它的密度比空氣大,很難溶於水,收集這種氣體有哪些方法,請你畫出收集的裝置圖。學生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後,會很快解答出來的。如果學生僅靠死記硬背,這樣的問題是答不出的。

四、要想課堂變得高效,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做老師的課堂上營造能夠給所有的學生以自信的氛圍,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對自己有自信心。在這樣課堂裏,學生感到輕鬆、活躍、精力充沛。學生間彼此聆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不僅能提高其學習效果,亦可修養其人格品質。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4

鄭丹娜,女,1973年11月出生,北京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國小教師。

鄭丹娜説“成績的好壞只是暫時的,但心靈不健康卻會毀掉孩子的現在和終生。”所以,她用心呵護每一朵小花的成長,她所做的一切工作,其目標指向首先是孩子們的心靈。她在班裏掛起“心情晴雨表”,在第一時間內瞭解學生的心情,以便發現問題及時疏導。

1998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鄭丹娜和每位學生建立了悄悄話的交流本。從此,小小的本子幫助她走進孩子們的情感世界,有機會感受孩子們的喜怒哀樂。讀着學生們的悄悄話,鄭丹娜自己也變成了小孩子。她鼓勵孩子們走出教室,發現大自然的奧祕;她引導孩子學會寬容,體會善待他人的樂趣;她勸慰孩子體諒父母,用溝通消除誤解;她也會悄悄地告訴孩子,老師也有犯錯的時候,請你諒解。

鄭丹娜堅持和家長的“電話聯繫”。每晚坐在燈下,梳理學生一天的情況,主動給一位家長打個電話,與家長溝通時,鄭丹娜要求自己不指責、不抱怨。每次電話溝通少則十幾分鍾,多則一個小時。溝通中她勸慰望子成龍的父母;她提供解決問題的策略;她用孩子的進步,幫家長洗去一天的疲憊;她用自己的真誠,架設家校溝通的心橋。對此,家人給了她很大的支持,專門為她開闢了“溝通專線”。鄭丹娜的家校聯繫還涉及到網絡,開闢了“飛信”、“博客”等新的方式,這“升級版”的悄悄話成為了她和家長的又一座心橋。

鄭丹娜從來沒請過病事假。生病了,她利用暑假匆匆安排了自己的腹腔手術。開學以後她克服身體的許多不適,提前回到學校;她的小孩生病住院,白天她按時給學生上課,晚上住在醫院陪護,等孩子睡熟就在走廊的燈光下備課,雖然十分艱苦,但是一個多月,她沒有耽誤學生的一節課,沒有錯判一份作業;寒假裏,她的學生鎖骨骨折,疼的天天哭,鄭丹娜得到消息後,顧不得雪天路滑,騎車前去探望她。

家長開放日後,下課了,家長們卻坐在鄭丹娜的語文課堂上,久久不肯離開,他們説:“上鄭老師的語文課,真是一種享受。”作為語文老師,她不斷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她鼓勵學生參加區孫敬修杯故事比賽,22人報名,22都獲得獎勵,其中有3名一等獎,13名二等獎。王僉和田然兩名同學,還獲得了北京市一等獎。悄悄話不僅為對學生的教育助了一臂之力,還為打開學生的寫作之門營建了一間又一間的素材庫。學生能寫、愛寫,他們的作文分別刊登於《東方少年》、《國小生個性化作文》等雜誌。鄭丹娜的一位學生,在全國國小生技能大賽中,朗誦了與老師對話的中的一段“悄悄話”,奪得第一名。

鄭丹娜的教育理念“全接納、慢引導”已逐漸形成,並得到專家的首肯。她的“全接納”強調個“全”字,接納所有的孩子,因為他們都是學生;接納孩子所有的感受,因為感受無罪。在全接納的基礎上就有了“慢引導”。因為孩子是成長中的人,所以她允許他們犯錯誤,再慢慢的,通過耐心地引導,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她用全接納的態度,聆聽孩子們心靈的聲音;用慢引導的方式,幫助孩子們揚起成長的風帆。其間,她的第二本專著《走進心靈》已成稿。鄭丹娜在教委、學區、學校等領導的幫助下,還建立了“班主任工作室”,她用自己的力量,影響了更多的班主任。她利用業餘時間,組織老師進行班主任“沙龍研討”;用自己的實踐經驗,給全區的新班主任做培訓;她還組織全區一年級組長、青年優秀班主任的研討會。

她先後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師、北京市十佳班主任、首都勞動獎章、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班主任等榮譽。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5

陳老師,現任運河國小教學副主任兼六年級語文教師。工作x年間,虛心學習,鋭意進取,潛心研究教育教學,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自20xx年首都師範大學畢業至今,陳老師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用耐心和智慧成為學生成長路上最好的陪伴者。作為班主任,陳老師的為師之道是“做智慧型教師”。當學生受到挫折,感到迷茫時,她送去温暖和夢想;當學生學做人,學做事時,她送去幫助和期望……將心比心,她把自己看成學生,體會着他們的喜怒哀樂;她把自己當做長者,牽起孩子的手去感受陽光。 x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中獲得“通州區優秀班主任”、“北京市紫金盃優秀班主任”“青年崗位能手”等光榮稱號,而陳老師最珍愛的一份榮譽卻是一位六年級畢業生自己繪的一副畫——一條彩色的紙帶精心地綁着一個小畫軸。打開來,畫面唯美精緻,更令人心生温暖的是那兩行工整娟秀的小字:“在我們絕望的時候,您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在我們迷茫無助的時候,您給我們指明瞭方向”。學生們喜愛她,敬佩她,感謝她,她卻總説:“我要感謝孩子們,是孩子們讓我明白,每個人都該學會成長。”

學生們喜愛陳老師不僅僅因為她是位良好的陪伴者,更是因為她的語文課堂讓人受益匪淺。“學習型教師”是陳老師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的方向,她是個善於反思的人,勤於反思每節課的得失,力爭完善教學方法;她是個積極進取的人,不斷髮現問題總結經驗,以求為學生帶來最優質的課堂教學服務。她曾在通州區第幾屆“春華杯”課堂教學評優中取得一等獎第一名、在北京市青年教師課堂觀摩中獲得第一名、在北京市的習作和古詩文研討中上展示課,她師從北京市基教研中心國小語文辦公室主任張立軍老師,她深深地認識到新一代教師使命的重大,明確了對於學生道德垂範、情感培育、知識傳授、學法引導,乃至人生啟迪的重要。

從班主任到學校的教學副主任,陳老師的每一步都走得紮實而踏實。她將提升學校語文教學質量為己任,精心組織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研討活動。“研究型教師”是推動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近一年的語文教師教學研討活動中,她帶領老師們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關注學生在趣味中進行學習;在中年級的教學中關注習作的指導和段落的教學;在高年級的教學中關注閲讀化繁為簡,增大閲讀的空間。在活動中,陳老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不同年段的老師一起研究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方法。在她的帶動下,老師們覺得教學是一件實實在在的事,研討是一種真真切切的需要。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6

吳邵萍,女,1965年1月生,江蘇省南京市人,大學文化程度,南京市北京東路國小附屬幼兒園園長,中學高級教師,1983年7月畢業分配到南京市北京東路國小附屬幼兒園開始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先後擔任音樂、語言、科學、美術、體育等各學科教師、年級組長、副園長、園長。27年來,她刻苦鑽研,勤學苦練,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把所有的愛全部傾注在幼兒身上,把所有的情全部灑在幼教事業上,結出了累累碩果,取得了顯着成績。她曾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市十佳青年教師稱號”、“首屆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南京市第二屆學科帶頭人”、“南京市名教師”、“玄武區首屆、第二屆、第三屆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稱號。她主編了兩本書,參與編寫了9本書;在省以上刊物公開發表論文72篇,其中在國家級刊物發表6篇;參加省以上研討會獲獎論文10篇,其中獲全國獎6篇。

一、“愛”,是她勇於攀登的不竭動力

1、愛孩子賽媽媽。吳邵萍同志就是因為喜歡孩子才選擇了教師職業。她27年來始終立足於幼教第一線,遵循教育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對孩子一視同仁,無私奉獻,促進每位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發展。她常説,孩子的心靈最純潔,每個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師應該熱愛每個孩子,愛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師要將愛心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不僅是這樣説,而且也是這樣做。1983年,她剛踏上工作崗位時,班上有一位姓時的小朋友,因年齡小,每天哭着不肯上幼兒園,睡午覺就做惡夢驚醒。她就象慈母一樣,每天早上從家長手中熱情地抱過孩子轉移其注意力,並和他共同遊戲增進感情。午睡時撫摸陪伴直至睡着,孩子夢醒時常常大哭,她就長時間地抱着他在園內轉悠,為了不讓哭聲影響到其他孩子的午睡,她就長時間抱着孩子。儘管胳膊很酸,但她從不厭煩,直到孩子再次入睡。就這樣整整過了一個月,這位小朋友終於能愉快地入園了。那時,她班上還有位姓餘的孩子,説話不清,各項能力明顯低於其它兒童,連園領導都認為此幼兒“無可救藥”了,而她不灰心,總是充滿希望並耐心細緻地輔導她,和家長密切聯繫,採取一致的教育計劃,通過三年的努力,她也達到同齡幼兒的水平。

2、愛園勝愛家。27年來,她從未因家庭原因而影響工作。1997年,正值幼兒園創建南京市市級示範園時,她的父親因車禍住院。白天,她在園兢兢業業的工作。夜晚,她還在醫院一邊陪伴昏迷不醒的父親,一邊翻閲整理幼教資料,準備第二天的工作。她父親住院近一年直至去世,她從未請過一次假。在工作中,她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從不叫苦叫累。平日總是起早貪黑,早到遲走。在她的眼裏,幼兒園勝似自已的家,園裏建設比家還重要。

3、愛同事似姐妹。由於園裏年輕人較多,作為青年人的領頭人,吳邵萍時時處處事事愛護她們、關心她們。在創建江蘇省省級示範性幼兒園過程中,青年教師每天加班到深夜,為了她們的安全,吳邵萍每天“打的”挨個將她們安全送回家。然後,自己才回家。這段時間,吳邵萍總是要到深夜1、2點鐘才最後一個回到家。

二、“學”,是她刻苦鑽研的永恆追求

好學、勤學是吳邵萍的摯愛追求。她始終認為學習使人前進,學習是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在她身上真正體現了終身學習的理念。27年來,她從未間斷過學習,從一箇中師畢業生一直學到大專、本科、研究生課程班,自理近萬元的學費。為了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的機會,她總是利用假期參加各種教育研究的前沿科學培訓活動,從未完整地休息過一個寒暑假。1999年暑假,她的痔瘡剛開完刀兩天,當她得知有一個全國音樂心理學學習時,立即報名前往,一連7天下來,影響了傷口的恢復,又到醫院進行了第二次手術,在家休息10天后,又去參加全國音樂教育研究培訓,這次為了不影響傷口的恢復,每天聽完報告後,她就痛苦地趴在宿舍的牀上,一直堅持到學習結束。平時,抓緊點滴時間,博覽羣書。自加壓力,自定讀書計劃,每月讀10本雜誌、每季讀完1—2本理論書籍。收集整理了30本資料冊,做了多本學習筆記。目前,她讀完了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家庭教育、課程理論、親子教育等各類理論書籍近百本,學習促使她飛速的成長,成為本領域的領跑者,成為一名智慧型園長。

三、“研”,是她開拓創新的重要法寶

做一個研究型、專家型教師,一直是吳邵萍追求的目標。因此,吳邵萍受聘擔任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九五”規劃專項課題《早期兒童音樂教學法的心理研究》科研基地負責人,擔任《中國早期兒童音樂舞蹈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的實驗基地負責人,是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幼兒教育特約研究員、南京市第五屆幼教專業委員會理事、南京市教學研究室學科教學視導員、玄武區教育科學研究學術委員會委員、玄武區國小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主任委員。

她鑽研、善研,始終致力於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和科學探索,潛心於課題研究。“八五”期間,她參加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許卓婭領導的國家級研究課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改革》;“九五”期間,她不僅參與了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許卓婭領導的“九五”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早期兒童教學的心理學研究》和江蘇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建構中國早期兒童音樂教育的理論及實踐體系的研究》兩個課題的實踐研究,她個人還獨立承擔了江蘇省教育學會科研課題、南京市“九五”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幼兒園創造性韻律活動設計與指導》的研究;“十五”期間,她獨立申報、負責並完成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立項課題《幼兒園開放性課程的建構》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踐兩個緯度來探索幼兒園是否需要、是否能夠及如何建構自己的園本課程展開全方位的研究,重視從理論的高度上提煉、昇華自己的豐富實踐經驗。同時,她還參加了南京師範大學虞永平博導負責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生活化遊戲化的幼兒園課程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張俊教授的《後現代主義的幼兒科學教育研究》的課題研究,參加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五‘教育部重點課題《基礎教育課程開發與推進的比較研究》子課題《區域性多元遊戲課程開發與推進的研究》。她在幼兒音樂教育改革上進行大膽實踐與研究,《幼兒創造性韻律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研究》、《幼兒園舞蹈欣賞教學初探》《舞蹈欣賞教學》、《開放的幼兒音樂教育》、《以素質教育為指導,開展大班合唱教學的實驗研究》等多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刊物。《學前教育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幼兒教育》,多篇論文獲國家級、省級論文評審一、二等獎,形成了具有個人獨特見解的幼兒音樂教育思想和方法;“十一五”期間,她獨立主持了江蘇省教育科學重點規劃課題《實現良性多維互動,促共同體和諧發展》的研究。她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進行鑽研,展開系統研究,有效解決了一些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前沿問題。經過五年的研究和探索,《幼兒園開放性課程的建構》課題得到了江蘇省課題規劃專家組的一致好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大大提升了教師的研究水平與綜合素養,特別是對教育實踐活動的反思能力,有了長足的發展。她出版了研究成果《開放性課程在行動》專着,主編了《託班課程》上、下冊。這些研究成果的出版,為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對幼兒的觀察、分析、評價提供了直接的參照和支持,為教師設計展開課程設計和教學提供了範本。

四、“傳”,是她盡心履職的真情流露

長期以來,吳邵萍主動做好傳、幫、帶。無論是園內還是園外,她認為每一位幼兒教師都是我們事業發展的力量,培養他們是自己應盡的責任,因此,她總是不厭其煩,毫無保留,全心全意地幫助所有幼教同行。她承擔了南京師範大學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實習指導工作,她對待這些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心,實習工作耐心細緻地指導,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不厭其煩地接受每位學生的訪談、問卷等課題研究工作。

對園內的青年教師,她更注重言傳身教,在平日工作中,她有良好的師德修養,嚴謹的工作作風。不僅下班指導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活動,課後還與她們逐一反饋和互動,同時還定期上示範課給全園教師觀摩。她指導青年教師嚴格細緻。既有理論上整體框架的指導,又有操作過程中具體環節的指導。從不放過每個細小的教學環節。如教具演示,收放順序都一一指導到位。在她的指導下,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在她的帶動下,每個教師個個有特長,園裏教師個個被邀請在全國各地上示範課,在全國各類研討會上觀摩研究課。這些做法和經驗,經常吸引全國各地的同行到該園跟班學習。該園的辦園水平和先進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專家和同行的廣泛認同和充分肯定。

她重視發揮特級教師的示範作用,每學年對玄武區園長、市青優開放示範課,她每學期都上多節示範課和舉辦講座。還承擔了市區的帶徒任務,她總是竭盡所能地給予他們幫助和指導。目前,她已培養了1名特級教師、1名南京市名教師特級教師候選人、2名南京市學科帶頭人和多名南京市優秀青年教師。更為可貴的是,南京市內無論哪個區、哪所幼兒園,只要找到她,她都及時前往指導,並毫無保留地傳授她的教科研成果。在國內,經常到深圳、温州、澳門、大連、杭州、河南、廣州、南寧等地,為全國性、全省性及各市開設的培訓班講課,每場講座,聽眾均在1000人以上。近五年,她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講課近100多場,為幼兒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長期以來,吳邵萍一直努力使自己成為先進教育思想的實踐者,科學育人的示範者,青年教師的引領者。吳邵萍同志是我們全市中國小教師學習的榜樣,吳邵萍同志的先進事蹟必將感染和激勵廣大教育工作者投身教育事業,奉獻教師崗位。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7

鄭丹娜在教低年級時,為了在第一時間內瞭解學生的心情狀況,以便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在班裏掛起了“心情晴雨表”。每天早晨,老師拿着心情表,第一個站到門口,親切地問候每一個孩子:“今天你的心情好嗎?”根據孩子的回答,老師在笑臉或哭臉上打“√”。當孩子們逐漸熟悉了心情表的填寫方法後,每週選一位值日班長代替老師的工作。“值日班長的介入,使老師對學生的關心,變成了孩子們之間的互相關心,增進同學之間的友好關係。”鄭丹娜説。

在鄭丹娜眼中,老師要像孩子一樣去體諒孩子,關注孩子、幫助孩子。“老師要做孩子心靈的點燈人。生活在愛的世界裏,孩子們的心裏才會充滿陽光。”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8

通過學習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我發現這些楷模他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每個人都結合新時代新要求,圍繞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把初心浸潤在每一項工作之中,把使命付之於每一個行動之上。

不忘初心,時時不忘。始終把為中國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作為一名黨員,要時時不忘初心、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置頂位置。每個黨員都要有“我將無我,為了”的崇高境界,把初心浸潤在每一項工作之中;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何種條件,我們的'一切工作都致力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的.根本利益。榜樣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時刻不忘,才能在新時代善作善成、一往無前,贏得光明未來;也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要忘記來時的路。

牢記使命,事事牢記。在具體工作中,每個人的職位有高低,分工有不同,但不管是誰,只要是黨員,就得按黨員的標準守初心、擔使命,把使命付之於每一個行動之上。

抓好落實,就是當擔使命。為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每一個黨員同志都要以身邊的榜樣為榜樣,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做好本職工作,對照自己的差距,抓好工作的落實,做好的公僕,心繫、心繫中華民族,把初心浸潤在每一項工作之中,把使命付之在每一個行動之上,時時不忘初心、事事牢記使命。擔當是一種胸襟,也是一種能力,我們要學習榜樣的覺悟、榜樣的修養、榜樣的作風、榜樣的精神,來增強自己的才幹、提高自己的本領,提升勇於當擔的底氣,擁有善於擔當的能力。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9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而伴着這種事業具備高尚的教師道德,素質,這才是我們心靈的歸宿。那麼,怎樣才能做一名好老師呢?在我校組織學習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黃金蓮同志的先進事蹟”後,我個人認為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俗話説:“教學是一個良心活兒!”這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師德的重要性。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師德高尚的老師會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學生,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師德高尚的老師,會時時處處默默耕耘,無私奉獻,像蠟燭一樣,無怨無悔。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校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績,那是因為我們有一支過硬的領導班子,更離不開教師們辛勤的付出。我們隨處可以看到,我們學校的教師無時無刻不在起着示範作用,以他們執着的精神,豐富的教學經驗為學校發揮着光和熱。作為一名老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學生。

第二,關愛每位學生。作為一名教師,應關心愛護每位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更不能諷刺、挖苦、歧視學生。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學生幼小的心靈,須用循循善誘的良藥來醫治。 每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尤其是那些家庭有過特殊變故的學生容易形成特別性格,這就要求教師以誠相待,熱情鼓勵,耐心幫助,用師愛的温情去融化他們“心中的艱冰”,讓他們在愉快的情感體驗中接受教育。

第三,為人師表。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外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師者為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

陳朝財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0

樸航瑛,女,朝鮮族,1967年11月出生,中學一級教師,吉林省汪清縣天橋嶺林業中學教師。她29歲時就患了癌症,但兩次大手術、8次化療帶來的身體創傷沒有擊垮她,相反她以驚人的毅力堅守着三尺講台,把滿腔母愛獻給了無數她喜愛的學生,換來了學生們發自內心的尊敬與純真的愛戴。她信奉“把簡單的事做好,把平凡的事做好,讓每個孩子快樂成長”的育人理念,在學校緊缺班主任和數學教師的情況下,轉教數學並擔任班主任,帶病一絲不苟地忘我工作,並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她開創了主題家長會模式,與學生家長和科任教師一起形成教育合力,一起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和價值觀。曾獲得省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身已缺 志彌堅 我以我血吐芳華

19xx年,樸航瑛被檢查出癌症,一個月內連做了2次大手術、連續幾年做了8次化療,為此她喪失了懷孕生子的能力。面對還不知病情的女兒,父母不得不強顏歡笑,揹着她以淚洗面,忍受着心靈煎熬。在驚恐、悲傷、絕望中度日如年。第二次手術回來後,在她還懷着憧憬當媽媽的美好願望時,卻無意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永遠失去了做母親的權利,她僅有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看着終於控制不住淚水的父母,一個月內經歷兩次大手術都未掉過一滴淚的她抱着媽媽痛哭、哀求:“爸爸、媽媽,救救我!我不想死,我才只有29歲呀,我真的捨不得就這樣離開你們呀!”一向嚴肅的爸爸老淚縱橫:“堅強些!女兒,我們一定能挺過去的!”

是的,正是家人的愛讓樸航瑛戰勝了病魔,並且堅強地活了下來。生命的長度變短了,隨時有可能消逝,如何讓生命更有厚度?她想起印度詩人泰戈爾説過: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羣星了。“是啊,我沒有自己的孩子,但我可以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我要把母親般的愛播撒給更多的孩子。”正是這個信念支撐着她,在休養後又重新登上講台。

因為是林區學校,學校師源相當緊缺,在學校緊缺班主任和數學老師的情況下,校長信任樸航瑛,讓她改教數學並擔任班主任;她毅然挑起重擔,這個消息不亞於一枚重磅炸彈,立即掀起了學生調班的熱浪。有個學生還未報到,就在家長的強烈要求下調到了別的班;個別家長聽説要擔任她女兒的班主任,也到校長那哭鬧;分到她班成績第二名的學生還未報到就轉到了延吉;有的人甚至給領導發短信:一個朝鮮族老師,怎麼能教漢語的數學?一個身患過絕症的老師又怎麼能擔任班主任工作?這不是天方夜譚嗎?同事們也善意地説:“20多歲的人了,改科,一切從頭開始,還擔任班主任工作,你能扛下來嗎?單單是教學這一塊你就得比別人多付出多少呀,更何況你的身體能承受得住嗎?”這一切都壓得她想到過放棄。方校長找她談心:“正因為你很鑽,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所以才安排你擔任這項工作。我相信你的能力!有什麼困難咱倆一起扛。”歐陽副校長也語重心長地對她説:“你難呀,但頭三腳一定要踢好。”是呀,當班主任難!從語文改教數學難!家長的質疑更難!面對着家長的質疑、朋友的擔憂、學生的外流、調班、家長的哭鬧,這一切,讓健康的人都難以承受,更何況經歷了絕症折磨過的她。但在領導鼓勵下,很快調整了心態。不能走別人的老路,應有創新。她又憑着一股“不服輸”的勁兒,用平常心對待班級的狀況,默默承受調班、轉學,家長的質疑等狀況帶來的壓力;一絲不苟地忘我工作,視生如子、嚴格的要求、耐心的輔導,培養優秀的人才。失去了作為母親資格的她,把她的母愛又一次在學生中得到了釋放。走出了泥濘,取得了成績。

忍病痛還做麥田守望者 讓責任行走在學生心之涯

樸航瑛的班裏有一個女學生寄宿在姑姑家,因與姑姑鬧矛盾而離家出走。樸航瑛聽説後,冒雨騎摩托車來到4公里外的女孩姨媽家把她送回了姑姑家,並作孩子姑姑的思想工作,給她的家斷了這件家務事。在九年級時,這個女孩厭學,在她的工作下,終於使孩子重返校園。畢業前這女孩的眼睛腫大、疼痛、大清早就來到了她家(因為姑姑家孩子因腦腫瘤去了北京)説病情,樸老師帶她來到了醫院,得知眼部囊腫破裂,做主讓大夫給做了手術。之後又買了些好菜和水果陪她在家吃。

當學生李某的爺爺奶奶因親人去逝去山東奔喪,苦於孩子無法照顧,打電話給樸航瑛,她欣然擔任了照顧學生起居的任務。有幾個學生的父母在外工作,有父母開店顧不上孩子的,還有留守在老人家成績有些偏科的,她就利用晚上時間,無償的看着學生寫作業,檢查作業,有時學生的練習冊完不成,把他們領到家中,給他們做些好吃的,讓他們做作業,從而感化學生。每年的中秋她都將留守學生聚在家。

班主任既要抓教學,又要抓班級管理,由於這幾年心力交瘁,樸航瑛手術多年的刀口又發炎了,傷口撕心裂肺般地疼痛,醫生建議她休息,朋友、同事也都勸她休息。20xx年6月,正值九年級複習關鍵時期,樸航瑛怎麼能捨得丟下班級的孩子們呢。她説:“不能為了我的一時,而誤了孩子們的一生呀!”她選擇了忍着疼痛上課,上課時豆大的汗珠從她臉上掉下來,手扶講桌,生怕自己支撐不住,學生不忍心看下去。癌症雖然使她失去了做母親的資格,但學生就是她的孩子,學生就是她的一切。望着他們懂事的雙眼,樸航瑛更不能休。傷口每天都要處置一次,那種巨痛難以忍受,但她都咬牙挺了下來,就這樣,她每天拖着虛弱的身體來往於醫院、學校之間。持續治療了一個月的時間,沒有休息一天,也沒有耽誤一節課。學生被她的舉動感染了。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者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對孩子們深沉的愛,兼有父母親暱的温存和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

當幼稚的學生做出有悖於常理的事時,樸航瑛給予學生寬容,送給學生一輪明月,喚醒學生的良知。她班有一個性格孤僻、舉止出格的學生,語文基礎相當薄弱,一首詩也幾乎沒有幾個字能寫對。對於這樣的孩子,該怎樣面對?是放棄,是呵斥?有一次,語文考試成績下來了,這個女生面對着很低的成績,用桌板直拍頭,邊哭喊着,尖叫着,換來了同學的不滿和呵斥。平時同學就很排斥她,因她的舉止,都説她怪。班長上辦公室找樸航瑛。樸航瑛走進教室,把她叫來出來,先肯定了她的用功和老師的關注,告訴她不能以這種形式發泄,“人生多有不如意的事,當面笑,背後流淚,不能太看重分數,應重過程,尋找原因,多給自己心理暗示。人生的路還長,不能這點都受不了。老師這輩子順過嗎?有些事不是靠哭鬧能解決的。當我們面對許多不如意的事,只是調整心態,跟別人鬥,不如跟自己鬥,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素養”。樸航瑛又找到這位學生的家長,説了此事,希望這幾天避免跟孩子發生衝突,不要讓孩子因學習而想不開而出現不愉快的事情,畢竟孩子不是靠學習這一條唯一的出路,健康、快樂的心態是最重要的。這種觀點得到了學生家長的理解。

在樸航瑛的幫助下,這名學生成績有了一些起色。樸航瑛經常鼓勵她,在學生面前也非常認可她的能幹、值日工作的細心到位,使她在學生中的威信逐漸提高。在一次指導學生朗誦時,發現這位學生的聲音很甜,就讓她朗誦了一段詞。可當要上台之前,這位學生又説:“老師我要不行了,我害怕,我要暈過去了。”同學們一片譁然,但穩定情緒後,她又上台表演了,而且表演比較成功。

一次主題班會上,樸航瑛又讓這位學生表演了一個小節目。她表演得很出色,後來讓她主持了兩次有關挫折的主題家長會,使她在家長和同學中得到了認可。在這位學生遇到困難時,樸航瑛勸慰她:“人生就像你主持的挫折主題家長會中《你也在井裏嗎》的故事,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裏,會有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中擺脱困境的祕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了上面。”在樸航瑛的鼓勵下,這位學生挺過來了,心靈沒有留下陰影,也增強了自信。樸航瑛讓她代表班級參加了四人組小合唱比賽,結果贏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至今在許多地方樸航瑛給予了比她別人更多的關注。樸航瑛曾對這名學生和另一個女孩説:“你們跟老師一樣,自身形象沒有那麼優秀,但不要太在意你的弱勢,多發揚自身的優勢,讓別人因你的優勢而忽略你的劣勢,要善良、正直、友善、無論何時何地都在帶上自己的思想陽光、你的個性微笑。”

樸航瑛常説:“作為教師,不要放棄弱小者,因為每一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每一棵草都有泛綠的時候,要用愛去寬容他們,呵護他們,賦予他們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麗的春天。”

拼搏的三年帶給樸航瑛的是有益的成績,但更多是留給了太多的回憶。她同屆的一位班主任曾調侃地對她説:“你説,小樸,你今天的成績是你成就了你的學生,還是學生成就了你呢?”她回答説:“二者兼有吧,因為我和孩子一同成長,是學生的精彩成就了我,不是説老師最自豪的是教出來讓自己崇拜的學生嗎?”

責任與良知 讓朝鮮族教師聽來了漢族女孩的深情呼喚

樸航瑛的學生很幸運,因為他們不僅有親生的漢族父母,還多了一位朝鮮族媽媽。走進天橋嶺林業中學,老師們都説,樸航瑛班上的學生特別有禮貌、有教養,見人點頭問老師好,有的孩子動不動就給你鞠躬。原來,這緣於樸航瑛平常有意識地對孩子們進行朝鮮族傳統禮儀教育。例如,見到長輩要鞠躬,長輩面前不插話,長輩不説話孩子不能先端起飯碗等。時間一長,某些朝鮮族風俗習慣竟在孩子們身上不時閃現。一位學生家長説:“自家孩子原來如同潑皮猴子,這一陣子像換了個人似的,彬彬有禮,鬧得俺們兩口子心裏直嘀咕,這孩子別是出了什麼毛病吧。”樸航瑛聽了,卻是會心一笑。

班級一名學生在作文裏深情地寫道:“樸老師為了我參加全國英奧大賽,把自己心愛的電腦奉獻了出來。半個月來我每天利用晚上時間佔有老師的電腦在網上收集資料。有一次,電腦系統升級,家裏的電腦一律不能上網。老師就帶我上網吧一起去收集資料。有一次,我的腳不注意崴了,樸老師就親自騎着摩托車接送了我幾回。時間緊時,樸老師就派她的愛人用摩托車接送我。別的同學羨慕我説,你除了有個親媽,還有位朝鮮族媽媽呢!”

已經考上延邊二中的馮某,提起他的朝鮮族——樸媽媽仍然如數家珍。她清楚地記得,兩年前會考,她臨上車前,樸媽媽硬塞給她一大包零食。考上延邊二中的他來到了樸媽媽家,從衣袋裏拿出了成績單,説:“老師我沒給您買什麼東西,我想成績單應是給您最好的禮物吧!”樸航瑛看到離校的孩子仍然沒有忘記自己,高興地請孩子們上飯店吃飯,一起聊天,傾聽他們的煩惱,給他們鼓勁兒。20xx年1月,馮金同學又忍不住想念起她的樸老師,發短信説:“樸媽媽,最近沒和您聯繫,但我沒有忘記您,我在努力學習,為天林中學爭光,我的心您懂的。”話語間,朝漢民族師生就這樣心手相連。

師生、家校情感齊互動 母愛綿長無絕期

樸航瑛注重開展情感提升、互動式、有意義的主題家長會模式,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七年級階段的四次主題家長會都是感恩教育系列:《暴走媽媽陳玉蓉》的視頻,鄒越教授的《讓生命充滿愛》的視頻、《感動中國田世國捐腎救母》的視頻等。因為活動主題豐富,家長會得到了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為更好地開展德育教育找到了切入點,使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和社會形成合力。在八年級時,樸航瑛開展的四次主題家長會是挫折、磨難教育系列:《受過挫折的陽光更美》、《笑傲挫折、笑對人生》。

20xx年年末,樸航瑛因病在黑龍江省住院治療。由於帶的是九年級畢業班,她惦記班級,完全沒有治癒就要求出院。校長關心她,讓她不要繼續帶班了。但她還是放不下這個班,回家休養了幾日,又繼續接任了班主任工作,在她的心裏,再苦再累也要把心愛的這批學生教到畢業。

在吉林省教育信息網上,刊載了描述樸航瑛事蹟的一段話:“癌症雖然使我失去了做母親的資格,但學生就是我的孩子,學生就是我的一切。”這些話語質樸無華,透射出一位與病魔與死神搏鬥取得“完勝”之後,悟透人生真諦,從而把無盡母愛全部轉投到學生身上的心靈感悟。

這位在許多孩子眼裏“個子不高,但濃縮的都是精華;聲音很甜,至少有四個加號;思想很前衞,電腦很精通,與學生交談沒有什麼代溝”的班主任,給別人的感覺是樂觀、坦然、豁達。説起學生的成長經歷,樸航瑛如數家珍,兩眼放射出母愛的光芒。她的情感式德育活動、她的注重情感提升、互動式主題班會,給學校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們以莫大的啟迪。在會場播放的視頻裏,在那間完全屬於她和孩子們的天地裏,放滿了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的鮮花,展現着一位教師的博大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界。

是的,因為樸航瑛相信,愛不會付之東流。她更相信老師平淡的生活並不平凡:因為三尺講台是她永遠眷戀的絢麗舞台。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1

xx擔任棗莊東方國際學校校長以來,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大膽創新,鋭意進取,探索出了一整套學校管理的成功經驗。

xx先後被評為國家級骨幹教師、山東省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山東省教育學會先進工作者、山東省骨幹校長、棗莊市優秀校長、棗莊市勞動模範、棗莊市先進工作者、棗莊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棗莊市教學改革先進個人、棗莊市教學能手、棗莊市骨幹教師、嶧城區首批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xx年12月,個人專著《教苑掇英》由齊魯音像出版社出版;x年12月,主持編寫的《仁愛英語會考專項突破情景交際》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其先進事蹟分別在棗莊市電視台“新世紀、新勞模”、“十佳教師風采”、“人大代表風采”等欄目中播放,並先後刊登在《齊魯晚報》、《棗莊日報》、和《棗莊市社會科學人才名錄》上。

在擔任校長期間,李長忠校長提出了“為每個學生創造美好未來”的辦學理念,制訂了“名師立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和諧理校”的治校方針,明確了“抓管理、保平安、創特色、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安全、管理、質量”三大目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近年來,學校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文化內涵不斷豐富,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社會影響不斷擴大。會考成績優秀率、合格率連續三年保持全市領先位置。棗莊東方國際學校也先後被評為山東省優秀辦學單位、棗莊市精神文明單位、棗莊市教學示範學校、棗莊市校本培訓示範學校、棗莊市科普工作先進單位、嶧城區平安校園。

一、創新管理模式,走名師立校之路

學校實行崗位目標責任制和行政領導級部幫包制,制訂處室、級部、班級等《標杆管理細則》,實行崗位津貼發放等級制度。

學校實行九年一貫制學校運行機制。把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德育、教學、教科研工作及科技、文體等活動都統一起來整體規劃,系統制定九年培養目標,組織分步實施,分段落實;研究新形勢下教師等級工資分配辦法,拉大績效工資分配差距,體現優教優酬;建立了學校內部教師跨級部交流制度,促進了學校教師對外正常化交流;嚴格教師職評和聘任程序,做到公開、公正,充分發揮職評槓桿的激勵導向作用。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增強行政執行力。領導做到“五個一”:即在教學上教好一門學科;在教學管理上聯繫一個級部;在教研活動上作好一次講座;在業務指導上每年幫扶一名教師;在學生管理上每週座談一名學生。規範領導班子成員的行政行為和工作行為,做到遵章守紀、民主決策、公開透明,不xx。組織廣大教職工對領導班子成員的工作實績進行公正評議。

充分發揮服務、管理、指導職能。學校明確處室目標要求,不斷加強學習,改進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做教育理論和教育理念的先進代表,做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人,做各項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實行領導幹部常規巡查制度

認真做好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堅持集體培訓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原則,廣泛開展形勢政策教育和師德修養教育。全體教師從自身待遇的不斷改善中,體驗教師職業的幸福感、自豪感,從家長期待的目光中,增強質量提高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加強後備幹部培養。學校提供各種條件,為思想好、業務上進的教師鋪就成功之路,使他們成為名師、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對省市區命名的名師、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學校大張旗鼓的宣傳,並鼓勵他們保持榮譽,不斷進取。認真開展“雙爭雙創”活動,即:爭當優秀教師,創造一流業績;爭當教育育人先進單位,創設人才工作一流環境。努力創造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從教環境。開展好三個層面的理論學習活動。一是組織骨幹教師參加省市級課改培訓。二是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區級寒暑假培訓。三是組織好學校內部的業務培訓。開展好兩類“四課”活動。一類是教師全員參與的“聽課、評課、説課、悟課”活動;二類是教師執教的“優質課、研討課、示範課、達標課”活動。

建立“十佳班主任”、“十佳教師”評選制度,建立教師科研成果獎勵制度。抓實教師讀書工程。學校配備教育圖書,訂購報刊雜誌,創建教工閲覽室,開放電子備課室,開闢讀書論壇,開展讀書比賽活動;每位教師都制定了個人專業成長計劃,確定研讀書目,做好讀書筆記,寫好讀後感,做研究型、創新型教師。

二、創新教學模式,走科研興校之路

學校開展兩項研究,確保教學不走彎路。在教師中學校開展了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結合“學、查、糾”活動,學習理論,學習先進單位的典型材料,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確立的“學、議、導、練、結五步教學法”,並在全校進行了應用實踐,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學生中學校開展了有效學習研究,學校根據生源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制定了符合棗莊東方國際學校實際的《學生學習常規》,形成了預習→上課→複習→作業的學習流程,從課前小預備、學具準備到課中參與,再到課後作業、筆記整理、及時複習等均做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重點利用每週班會時間學習《學生應養成的十六種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生活、學習品質。

實施三項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一是開足開齊各年級的音、體、美、微課,落實兩個大課間、一個活動課,把健康還給學生;二是增設實踐活動課,減少課外作業量,真正把時間還給學生;三是開展生活教育,學校開展生活教育,把起牀、洗刷、吃飯、洗澡等都列入教育內容,把各種能力還給學生;

開展“四清運動”,實現教學質量的大面積豐收。教學工作不可能不追求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決不意味着降低教學質量,質量的標準和要求是更高更全面。學校實行教學過程精細化管理,開展教學內容“月月清、週週清、天天清、課課清”的四清活動,爭取全體學生成績大面積提高;每次考試後,認真做好質量分析,及時實施矯正教學。各班級在每次考試後,對照學生的試卷,考試後開展查失分活動。認真分析、總結、糾錯、補習、然後補考,為每位學生制定努力的目標,特別關注班級內會考目標生的成績走向趨勢。同時切實注意低分學生,想方設法大幅度降低低分率,決不放棄任何一位低分學生。

做好五個挖潛,求解教學質量的最大值。

①在尖子生上挖潛。針對學校尖子生單科競賽強,綜合能力不高的現狀,加強尖子生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為他們專門配備資料,專門配備自修室,配備弱科輔導教師,盡最大可能發揮他們的潛能,確保了取得優異成績。

②在邊緣生上挖潛。一是給邊緣生樹立信心。邊緣生普遍信心不足,要給邊緣生鼓勁、打氣,樹立邊緣生必勝的信心。二是加強邊緣生的學習指導、輔導。課堂上重點提問邊緣生,自習課、課後重點輔導邊緣生,找邊緣生談心,解決思想疑慮。三是進一步落實邊緣生承包責任制,包學習、包思想、包升學等。

③在細微之處挖潛。在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各個環節上我們加強了挖潛。比如刪去課堂教學中的無效環節、自習鈴聲響不能快速靜下來等,在細微之處見功夫,求效益,在落實上挖潛。

④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挖潛。學生非智力因素很多,如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心理品質等。

⑤在學生答題策略及應試技巧上挖潛。如語文作文、英語閲讀理解、文科論述、理科計算題要抓兩頭帶中間等。

上好“六節課”,努力打造有效課堂。在全體教師中開展“六節課”活動。普聽課:第2、3周進行全校任課教師普聽課,促教師、學生及早進入新學期教學狀態;推門課:瞭解掌握教師、學生的教學、學習常態,進行有效的監督、監控,檢查與指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效率、學生學習效果;示範課:進行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獻課活動;評優課:開展校內評優課,評選校級優秀課,進行表彰;研究課:適時組織學科教學研究課,人人蔘與互動,研究、探索學科教學模式;達標課:結合市區教研室開展新課程達標活動,教師爭上達標課。

三、創新育人模式,走質量強校之路

學校實行九年一貫制“一體化”德育教育模式。按照九年義務教育的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心理特點、年齡結構和成長規律,確定相對穩定的德育內容和要求,分學段實施教育,形成目標遞進層次,使德育工作縱向有序。結合班團隊活動、思品課、社會實踐和各學科滲透德育教育,使之橫向結合,形成最佳的教育合力。學校強化各階段德育重點,國小狠抓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國中狠抓道德品質教育。學校定期開展“向不文明行為告別”、“校園無紙片”、“愛護公物”“節約水電”等活動,抓好學生愛校尊師的教育,抓好學生參與學生管理的工作。樹立各類標兵,使全校學生各自都有目標,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做優心理健康教育,凸現德育工作特色。學校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認真做好學生心理諮詢和疏導工作。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有針對性地對不同年級學生開設心理講座,同時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和心理健康教育專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工作。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探究,注重經驗的積累,成果的彙編,積極開展好相關課題的研究,提升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層次,使之成為我校德育的一個亮點。

學校加大對班主任的培訓和管理力度。以級部為單位定期召開班主任例會,交流班級管理經驗,探討班級管理工作的方法,完善班級量化考核和班主任考核制度。用競爭機制激活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全力打造一支適應時代、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

突出教學的中心地位,強化“質量強校”意識。學校明確提出教師考核以質量論英雄、求發展、謀生存。學校嚴格執行課程方案,開齊開足課程;有學生實踐基地和校外教育基地,制訂校外教育計劃。成立了各類興趣小組,國小部舞蹈班、書法班;國中部音樂、美術、體育輔導;高中部的音美專業班、體育班,使特長充分發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實施信心教育。通過信心教育引領教育成功的信心。我們開發了信心教育系列誓詞,如大型集會誓詞、跑操誓詞、學習誓詞、生活誓詞等,呼喊誓詞驚天動地,做起來腳踏實地,激勵了學生的幹勁,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宣誓已經成為東國際學校的亮麗風景線。

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建立班主任家訪制度,聘請“五老”校外輔導員,到敬老院獻愛心活動,學校召開學生家長代表座談會,成立學生家長委員會,舉辦第二屆家庭教育報告會和心理健康教育報告會。多種渠道建立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立交橋,確保信息暢通。

建立學校安全保障體系。學校牢固樹立安全第一,安全服務於質量,質量服從安全的觀念。學校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安全工作管理網絡,實行安全工作目標責任制,做到了安全人人抓,人人抓安全,保證廣大師生和學校財產的安全。

四、創新服務模式,走和諧理校之路

學校採取了八項措施:一是在師生中認真開展“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活動,充分提高廣大師生的自律意識、和諧意識,從我做起,樹立我與學校共興衰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二是注重校園環境和文化建設。切實搞好校園綠化、美化等校園風貌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三是堅持每學期開好一次教工大會,廣泛徵集教師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促進學校管理科學化、民主化,切實維護教師權益,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四是開展“師生談心、書信交流”活動,每月進行一次“學情調查”,溝通師生心靈,解決教與學的困惑。五是建立“家長接待日”和“校長信箱”,虛心聽取家長及社會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六是堅持每期開好兩次家長會,構築家校聯手育人的橋樑,着眼學生的和諧健康成長。七是開展對學生進行文明道德教育、賞識教育和激勵教育,使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八是關愛留守兒童,學校健全檔案,老師對留守兒童要多看一眼、多問一聲、多幫一把,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獻身於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也是李長忠校長奮鬥在教育戰線上的座右銘。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二十幾年的風雨滄桑,李校長依然心性不變。他始終站在教育這一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守望著那個甜美的夢,譜寫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偉大的樂章。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2

於20xx年5月成立的浦東新區特殊教育學校,除了接收聽障、智障孩子外,又接受了一個“全國第一”的任務:招收腦癱孩子入學進行集中教育,此舉開創了全國的先河。

從學校籌建時被調入的周美琴,成為中國腦癱教育的前行探路者。六年級小施説,因為痙攣站不穩,自己的世界就是家中幾間斗室,仰望蒼白的天花板。周美琴説:“這些孩子應該讀書識字,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成為一個完整意義上的社會人。”

不過,腦癱學生集中教育這條路並不容易走。與其他身體殘障的孩子相比,周美琴所要面對的腦癱孩子更加特殊:由於運動神經受損,很多孩子連坐穩都困難,口齒不清、表達模糊。而且,有些孩子智力發育落後於同齡人,有些孩子則只是運動困難,智力與同齡人並無差異。差異如此大的學生羣體到底如何集中教學呢?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周美琴邊做邊悟、邊摸索邊實踐。文化知識是正常人謀生的手段,但對每位肢體功能障礙的腦癱孩子及家長來説,功能性障礙康復可能更為重要,於是她大膽提出“醫教結合”理念,從專業康復理療學院引進8位專職治療師,讓“康復訓練”與“文化學習”並重,為腦癱學生的康復發展指明瞭方向。

周美琴帶領着她的團隊根據實際情況改革課程、改變教學方法、不斷調整教學模式。語數學科根據不同學習能力實行走班制、肢體康復課全部實行一對一訓練、其他學科則採取集體教學、分層教學、個別教學及送教上門等形式……

在這條漫長的探索之路上,周美琴牽掛着她的每一位腦癱學生,當她發現每天一節肢體康復課遠不能滿足孩子需求,她又帶領老師們研製康復與課堂教學整合的訓練方法,使學生們聽課、康復兩不誤;為了減輕雙職工家長每天要趕回家為孩子準備午餐的後顧之憂,她又大膽地把烹飪課程納入七—九年級的教學中;為了讓每位學生能更科學、更具針對性地康復,她把專業醫生引入學校,率先在上海實行“醫生駐校”制度……多感官訓練室裏,有測試學生嗅覺、觸覺,味覺等,提高他們感知覺靈感度的訓練項目;沙療室裏,每天都能見到孩子們光腳在沙灘上行走,按摩穴位;還有運動療法室、水療室、作業療法室、社會情景模擬室……孩子們在老師和康復師的指導下,選擇適應自己的康復項目,滿足了不同學生的教育康復需求。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3

翻開楊淩示範區推廣基地分佈圖,不難發現,從三秦大地到西部邊陲,從戈壁沙漠到青藏高原,處處彰顯着楊凌的農業科技含量和示範推廣的成果。在黃淮麥區,江蘇徐州、河南長葛等地種植的“楊凌小麥”穗大粒飽、連年豐收;在陝北高原,“楊凌玉米”個頭碩大、種植廣泛……

去年秋收時節,榆林市定邊縣堆子樑鎮營盤樑村的玉米喜獲豐收,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自從種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薛吉全教授團隊培育的‘陝單609’‘陝單650’‘陝單636’玉米新品種逐年增產,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提及這幾年的收成,玉米種植大户高海寬喜不自勝。

種植面積從20畝到630畝,畝均種植密度由4000株增加至5500株,每畝產量也從700公斤提高至1000餘公斤,年純收入40萬元,高海寬不僅自己嚐到了良種的甜頭,還帶動周邊農户種植近20萬畝。

成果轉化推廣是農業提質增效的關鍵舉措。楊淩示範區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研優勢、育種技術、示範推廣等優勢,充分發揮國家(楊凌)農業技術轉移中心和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作用,把楊凌農業科技成果送到了千家萬户。

“楊淩示範區持續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體系融合,在推進區校融合、一體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區域協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王徵兵説。

不僅如此,楊凌還圍繞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旱區農業發展等重大戰略需求,不斷做大做強農業科技示範推廣文章,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新經驗、新模式,尤其是圍繞科技成果轉化難問題,探索形成了大學試驗站、產業鏈、農科培訓等“六種推廣模式”,打通了農業科技推廣的“最後一公里”。

25年來,楊凌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2700項,並在全國18個省(區、市)建成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350個,年示範推廣面積1億畝,推廣效益達到235億元。同時,圍繞國家脱貧攻堅戰略,充分發揮楊凌農科教優勢,探索形成了“建設農業科技示範推廣基地、做給農民看,開展農業科技培訓、教會農民幹,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參與、帶着農民幹”的科技扶貧工作模式,數以億計的農民從中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楊凌農高會已成功舉辦28屆,躋身全國5A級農業綜合展會序列並獲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中國馳名商標,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農業展會品牌,為我國西部地區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搭建了重要平台。

“楊淩示範區探索形成了多種示範推廣路徑,科技成果得到快速轉化示範,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展旱區特色農業脱貧攻堅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立會説。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4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初心是什麼?我認為就是教書育人,把孩子教好,讓孩子們能夠健康的成長。如何踐行這一初心,作為一名紮根基層的一線教師,首先是教會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即先成人後成才。國小生是一張白紙,將來會怎樣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在這張白紙上書寫或濃墨重彩,或清新飄逸、或穩紮穩打,或......

孩子進入校園時我們就開始了創作:從坐姿、書寫姿勢到語言的組織、數感的建立數學思維的開啟;到禮儀:對家長的、對長輩的、對朋友的禮貌;吃飯時、外出時、在公共場合時的禮節;到學習:學會正確的榮辱觀、學會明辨是非、學會思考、學會閲讀、學會動手動腦、學會計算、學會書寫;到心靈的成長無不是老師的引導和陪伴。當今社會的發展新的問題隨之而來,教師這一角色正發生着改變:不光是引導者,而且是心理調節師,還是父母。之所以有這樣的轉換,是因為留守兒童的產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更高的師德和更高尚的情操,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甚至超過自己的孩子來培養塑造。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事蹟15

王振義院士為人師表,師德高尚,待人謙和,甘為人梯。每次都堅持把自己的學生列為論文的第一、第二作者,而把自己排在最後,甚至不參加署名,目的是讓年輕的研究骨幹承擔更大責任。在事業頂峯期,1996年,當選工程院院士的第二年,王振義教授將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的位置交給了42歲的陳竺。“人生就像拋物線,有峯頂,也會衰退,一旦進入下降趨勢,就要及早地退,讓更有能力的人來幹。”20xx年開始試行通過教學查房形式進行疑難病例討論,延續至今。這是20xx年他自創的特殊查房方式,即每週一由學生提交臨牀上遇到的疑難病例,形成“考卷”,他利用一週時間搜索全球最新文獻,思考、分析後“答卷”,並在每週四與大家一起探討。如今,95歲高齡的他仍然堅持每週四的“開卷考試”。十多年來,“開卷考試””就以如此實實在在的方式幫助一位位患者,也豐富着臨牀醫生的見聞與學識。

“解決患者的問題”,這是王振義院士一生不懈探索醫學創新的動力來源,也是他始終“停不下腳步”的原因。他常説這樣一段話:“愛國,首先就要愛自己的事業,我這一輩子看好了一種病,而我最遺憾的是隻看了這一種病,還有很多病沒有攻克,病人需要我們,祖國需要我們,我們每個人都要不斷學習和創新,更好地為病人服務,為祖國奮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