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伏天的養生小妙招

來源:文萃谷 1.89W

二十四節氣中的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温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2023年三伏天的養生小妙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收藏和閲讀

2023年三伏天的養生小妙招

2023年三伏天的養生小妙招

一、補充水分

三伏天想要養生,補水是重中之重。水是人體中必須的一種養分,人體時刻需要水的滋潤。

特別是在三伏天期間,不做什麼大的運動也會出一身汗,人體中缺少水分,就會產生口渴的感覺。所以,切記,夏季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要學會主動喝水,補充水分。其中白開水和淡淡的茶水是比較好的選擇。

二、温水洗澡

在夏季,很多人會選擇用涼水洗澡,這個方法雖説會給身體迅速降温,但是卻會給身體帶來一些健康方面的危害。

相關專家表示,天氣熱的情況下最好要洗温水澡,水温最好在35℃—37℃為最佳。這個温度比皮膚温度高,卻比體温低,很適合消暑散熱。

三、羊湯勤喝

對於伏天喝羊湯,有“伏天一碗羊肉湯,一個夏天不用看醫生”的説法。

夏季適量的喝一些羊湯,可以起到強身健體、滋陰補氣的效果。而且,夏季吃點羊肉,能夠補充營養,還可以排出身體中的毒素。

四、祛濕排毒

入伏後,氣温升高,降水量增大,悶熱潮濕的伏天,人體還容易被濕邪侵襲,導致人體濕熱重,出現頭髮油膩,皮膚暗黃粗糙,大腹便便,人沒有精神,萎靡不振......看起來滿身都是毛病。

抓住三伏天這段時間,可以排除身體中秋冬天積攢的一些濕毒。

建議可以自制一杯蒲公英馬齒莧茶,能夠清熱解暑、健脾祛濕,很好地幫助身體改善各種不適症狀。

三伏天適合進行哪些活動?

1)游泳:水的散熱能力比空氣高15倍,游泳時人體舒展、體温恆定、不易中暑。

2)釣魚:垂釣需要腦、手、眼配合,靜、意、動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熱。

3)太極拳:打太極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進五臟六腑之間血液流動,有助於振奮精神,但運動宜安排在涼爽的早晨或傍晚,並適當補水。

4)靜坐:端坐、閉目、吞津、叩齒不但能迅速達到心氣平和,還能活血通絡。方法:兩臂自然下垂,放腿上,雙目微閉,調勻呼吸,待口中津液較多時將其吞嚥,連續3次以上,上下叩齒10-15次起到養心安神、固齒健脾的功效。

5)熱水泡腳:伏天后出現的四肢乏力、渾身痠軟、汗出過多、粘膩不爽、口味寡淡、腹脹不消化等症狀,根本原因是濕邪過重,而對付濕邪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熱水泡腳,可以起到健脾、除濕、通經、利水的功效,若在水中加入威靈仙(除濕)20克,蒼朮(通經)15克,白朮(健脾)15克,效果更佳。

三伏天的飲食五寶

1.蓮子

入伏後多吃蓮子可祛火,熱天心臟最脆弱,暑熱逼人,易煩躁、傷心。蓮子芯的味道雖苦,但可清心火,還有降血壓作用,適宜體質虛弱、心慌、失眠多夢的人食用。但大便乾結、腹脹者,最好少吃。

2.綠豆

綠豆性涼、味甘,有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的功效。對於因三伏日曬導致的皮膚瘙癢或出現紅疹的人,吃綠豆可緩解症狀。但需注意的是,有四肢乏力、腹瀉等症狀的老人、兒童則不宜食用。

3.生薑

俗話説:“冬吃蘿蔔夏吃薑”,姜具有温補的作用,三伏天可以多吃點姜,補補陽氣。生薑性辛温,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各種功效。三伏天也是喝薑茶的最佳時機。生薑4片,大棗4枚,紅糖適量,同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一杯温胃散寒的姜棗茶就沏好了。薑茶一年四季都可以喝,盛夏也是最適宜喝薑茶的季節。

4.西瓜

我國民間有一句諺語:“熱天吃西瓜,不用把藥抓。”西瓜性寒,味甘,歸心、胃、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煩的功效。因此,盛夏時節,應多吃些西瓜,特別是從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內高温環境下工作的人。

5.綠茶

三伏天午後,喝杯綠茶,不僅清熱消暑,還能解毒、止渴。喝綠茶具有堅固牙齒、保護毛細血管及提神作用。另外,大量出汗後喝綠茶可以幫助身體補充流失的鉀元素,提高耐熱能力。需注意,綠茶性偏寒,胃不好的人喝容易脹氣。

三伏天不能做的事

一、頸椎最怕吹

天氣熱自然很多家庭都長時間開着空調,頸椎對着空調吹,周圍的軟組織會產生病變,形成肌肉和皮下組織的慢性炎症,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痠痛等後果。建議室內空調温度不要低於25攝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對着空調。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調節,可以在肩上搭個披肩,晚上洗個熱水澡。

二、喝水最怕快

由於氣温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100~150毫升,身體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貪涼,10度以上的温水對身體最好。

三、眼睛最怕曬

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專家提醒,眼睛喜涼怕熱,不注意防曬,很容易提前老化,並引發各類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外出,最好戴上太陽鏡、帽子或打遮陽傘。太陽鏡顏色以茶色、淡綠色防紫外線效果最佳;可以多吃點養眼的食物,比如桂圓、山藥、胡蘿蔔、紅棗等;夏天細菌繁殖快,儘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臉,可減少眼睛疾病。

四、晨練最怕早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園去晨練。清晨,植物經過一夜的新陳代謝,吸收氧氣,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樹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濃度增高。研究表明,夏季早晨6點前,燒煤和汽車尾氣排放等產生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等各種有害物質在空氣中聚集較多,正是污染的高峯期,呼吸了這些污濁的空氣對人體會產生有害的影響。因此,夏季晨練時間不宜早於6點。

五、家裏最怕灰

夏天悶熱、濕度大,使得灰塵更容易附着在空氣裏,進入人的皮膚和體內。由於肉眼很難發現,人們常常疏於清理,它們長期漂浮在空氣中,並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為空氣中塵蟎及黴菌孢子的棲身地。這些髒東西會趁機進入呼吸系統,進而引發哮喘、鼻炎等多種疾病。建議夏天應增加清潔的次數,兩三天打掃一次。

六、腸胃最怕涼

夏天,冰淇淋、冷飲、冰凍水果,吃起來那叫個爽!但夏季也是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專家建議,這個季節少吃太涼的東西,尤其早晨起牀時和晚上臨睡前。為了及時給腸胃保暖,吃涼拌食物時,不妨加點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殺菌。

如何應對入伏天的高温天氣

注意補水

高温天氣下,人體容易失水,因此要多喝水,每天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量。可以選擇清涼飲品、水果等來補充水分。

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温環境中

儘量減少户外活動時間,特別是在炎熱的中午時段。如果需要外出,記得塗抹防曬霜,戴上遮陽帽和太陽鏡,以減少紫外線的傷害。

注意飲食調理

入伏天氣炎熱,容易引起食慾不振。可以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避免暴飲暴食和油膩食物,保持飲食的均衡和營養。

適當鍛鍊

儘量選擇清晨或傍晚時段進行户外運動,避免在高温時段過度運動。可以選擇室內運動或者涼爽的地方進行適度的運動,保持身體的健康與活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