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計》教學片斷

來源:文萃谷 7.7K

《草帽計》是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智謀”中的一篇主體課文。本文講述的是在長征途中,賀龍同志在上有敵機的轟炸,後有追兵的情況下,設下計策,迷惑敵軍,不發一槍一彈,讓敵軍自相殘殺,取得戰鬥勝利的故事。這篇課文脈絡清楚,對事情過程描寫得生動形象。全文運用了很多成語,增強了語言的吸引力和表達效果。

《草帽計》教學片斷

講解本課伊始,我運用預設的大語文觀教學,拋出問題:“‘戰士們都稱讚賀龍同志神機妙算,那麼賀龍究竟神在哪裏,妙在哪裏呢?’請同學們認真閲讀課文,把有關的語句找出來。”

學生閲讀課文後發言到:

生:賀龍同志神在:面對天氣的炎熱,面對敵人的上下夾擊,賀龍不僅沒有慌張,反而充分利用地形特點和敵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計。

生:賀龍在上有敵機、下有追兵的情況下,沉着冷靜、及時應變

生:妙在——敵人的一舉一動都在賀龍的掌控之中,讓狂妄的敵人步步走進了他設下的圈套,而醜態百出。

師:賀龍同志正是利用天氣、地形以及敵人的心理,巧妙地設下草帽計,請君入甕、以敵克敵,使紅軍化險為夷。

(學生的發言提醒了我,課文正是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寫了敵我雙方的情況啊!於是我改變了教學預設。)

師:你能認真讀讀課文,分別畫出描寫“紅軍扔草帽”和“白軍搶草帽”的場面嗎?

生(很快就找出來了):紅軍扔草帽的場面——賀龍同志一聲令下,戰士們就把草帽統統扔在路旁,頓時道路兩旁都是紅軍的草帽。白軍搶草帽的場面——匪軍官見紅軍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得意忘形,認為紅軍是丟盔棄甲、狼狽而逃,也不去阻攔當兵的搶草帽。

師:説得很好。那麼,這兩處描寫作者採用了什麼手法?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呢?

(學生在我的鼓勵下,學習很來勁,學得很投入。)

生:這兩處的描寫,作者採用了對比的手法。從側面反襯賀龍同志的神機妙算。

師:再讀讀這兩個場面,説説你有什麼體會呢?

生(踴躍發言):儘管紅軍戰士們對賀龍的命令“莫名其妙”,但當賀龍一聲令下,大家都是“絕對服從”,這就從一個側面説明了紅軍紀律嚴明,和後面的白軍的渙散、“一窩蜂地搶草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生:匪軍官的無知愚蠢,反襯了賀龍的神機妙算。

生:從“統統”可以看出戰士們對自己的指揮員絕對信任,按照命令去做定會勝利。

生:從“得意忘形”充分體現了匪軍官自高自大的心態,而“哈哈大笑”則表現賀龍胸有成竹、聰明智慧和樂觀向上的精神。

師:課文中除了該處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外,請同學們再認真讀讀課文,還有沒有運用對比手法來寫的句子。

生(一會兒,就有多名同學舉手發言):有,就是紅軍戰士扔草帽前後的想法。通過對比反襯賀龍同志的聰明智慧及戰士們對賀龍同志的敬佩。

就在學生興趣盎然、 暢所欲言時,清脆的下課鈴響了。同學們愕然,都怪時間過得太快了,“唉,這節課怎麼這麼快呀?”·“嗯,真的是太快了。”……我想學生責怪時間過得太快,是因為他們覺得課上得開心有趣,有話可説,有感可發。

教後記:

下課後,我深深地被學生的精彩發言激動着,也許這就是課堂中的教學相長和生成,我慶幸被我捕捉了。我把它寫下來,與大家共同切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體。” 新課標強調課堂是一個不斷生成的教學,它更多地關注課堂生成的新問題、新內容、新方法、新過程,更多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個性化的生命活動。它不僅要看教師“教”得怎樣,更要看學生“學”得怎樣,甚至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來看教師是怎樣教的。由此可見,在新課程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要為課堂生成營造空間,給學生搭建一個個展示個性的舞台。本課時就這樣圍繞“對比”來深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通過比較紅軍扔草帽和白軍搶草帽的場面,體會紅軍戰士雖然面對賀龍的命令莫名其妙,仍然一切行動聽從指揮的嚴明軍紀和敵人面對紅軍扔掉的草帽,麻痺大意,醜態百出的愚蠢;通過比較紅軍扔草帽前後的想法,感受賀龍同志豐富的鬥爭經驗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