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術説課稿範文

來源:文萃谷 2.88W

説課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交流形式,教學美術,上課之前備好説課稿,下面是的美術説課稿資料,歡迎閲讀

人教版美術説課稿範文

  美術説課稿篇1

葫蘆娃説課稿

一、説教材

《葫蘆娃》是三年級藝術教材上冊最後一個單元《童話王國》中的最後一課,分析教本與教參,上面的要求很簡單,第一要求學生能感受和體驗動畫片中葫蘆娃熱愛生命、團結勇敢、不怕挫折、不懼邪惡的頑強精神。第二就是製作頭飾,進行戲劇表演。教本上也沒有太多關於美術方面的內容,只有幾張小朋友的照片和一張中國畫。在教參中點到葫蘆娃七種顏色,然而利用三原色紅、黃、藍調出橙、綠、青、紫四種顏色,我覺得作為美術課這一點很重要。至於學生作業,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只做一個頭飾似乎是簡單了點。因此,我教材要求和學生特點,對教學目標進行了調整。

二、説教學目標

1、在親身體驗中加深對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認識。

2、通過欣賞各種民間葫蘆工藝品,讓學生體會到中國民間藝術的豐富多樣性。

3、以葫蘆為雛形,利用彩泥工具用拼接和裝飾的方法創作一個葫蘆藝術品。

4、能感受和體驗動畫片體現的熱愛生命、團結勇敢、不怕挫折、不懼邪惡的頑強精神。

三、説教學重、難點

重點:1、根據紅、黃、藍三原色調出橙、綠、青、紫。

2、 通過想像,創作葫蘆藝術品。

難點:1、 用黃色與藍色調出青色與綠的區別。

2、 團結協作創造富有想像力的作品。

四、説教法學法

在整節課的教學環節設計中,我沒有把上述目標零碎地、機械地展開,而是把“葫蘆娃”的故事情境貫之課尾,我主要通過創設情境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有趣的各種活動中積極主動地學,潛移默化地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五、説教學過程

我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大部分

1、七彩的葫蘆娃(葫蘆娃的色彩)

2、團結的葫蘆娃(葫蘆娃的精神)

3、神奇的寶葫蘆(欣賞和創作)

在第一部分中,主要是解決色彩問題。我設計了“請葫蘆”的遊戲來進行調色練習,設計此情景是把枯燥的調色練習生動化,情趣化,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下投入學習。加上課件學生學得就更加直觀形象了,第一個難點也在這裏得以功破,橙色、紫色很容易調,青色學生有點弄不清,有這樣一句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從表面意思理解,青色肯定是出於藍色,那調出青色與綠色的區別在哪呢?我分別在青葫蘆和綠葫蘆上面用一點黃和兩點藍,兩點黃和一點藍出示,學生一看就可得知,調色過程中,黃色多加點就是綠色了,藍色多加點就是青色了。

最後用自編的兒歌來結束第一部分教學。

“我是色彩小主人, 紅橙黃綠青藍紫, 七種色彩任我調!”

讓學生先在心裏想一想葫蘆娃的故事,感受團結勇敢、不怕邪惡的力量。然後我節取了三小段原影片,有“七心合一”和“七色葫蘆山”,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再次感受這其中的情感。隨後我進行總結,讓他們想一想在自己身邊有沒有團結起來解決困難的事,學生就講了,有運動會上團結拔河的小朋友,勞動中不怕困難啊等。在講述中學生體會到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就是欣賞與創作了。

首先,我用Flash一個神奇的寶葫蘆,光彩四射,學生很想知道里面是什麼,這就調動了學生欣賞作品的積極主動性了。寶葫蘆慢慢的打開,為我們帶來了一段美妙的音樂,這就是葫蘆絲演奏出來的,學生了解了葫蘆可以做成工藝品。

其次,欣賞了這麼多大量的工藝品,也是為解決第二個難點作輔助的,有了參照想像會更豐富。

在學生創作時,我沒有用《葫蘆娃》歌曲作為背景音樂,考慮音樂課學生會一直唱,都太熟了,也許會動力不夠強,我選擇了一首《眾人划槳開大船》,“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這些歌詞都是很振奮人心的。學生在這樣的音樂中會更有創意。隨後全班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了葫蘆展板上,班級就成了一個美麗的葫蘆世界。此時我為他們總結到,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就會創造出許多美麗的東西,只要我們一條心,再大的因難也不怕。課的結束我送上五個大字“團結力量大!”在評價過程中,我採用了自評和組評相結合的方式,讓孩子們體驗到製作成功的樂趣,成為課堂的主人。

最後,在課堂中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在學的過程中體驗美術帶來的樂趣,是我每一節課的目標,為着這個目標我在不斷努力!我在這堂課中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函待改進。

評:

首先,我覺得王丹鳳老師這節課是很成功的,她給我的感覺就是:輕鬆。整堂課下來 ,我始終沉浸在這愉快的教學環境中。我覺得王丹鳳老師自身的素質、基本功非常紮實,她的教態比較的自然,講課的聲調很能吸引住學生注意力。不論從備課,還是從教具準備來看,王丹鳳老師她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她能夠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並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於觀察的習慣,感受利用各種材料來製作所帶來的形式美感,學習製作方法,培養能力為目標,做到教學目標明確在課堂上。王丹鳳老師以她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讓人感到親切、自然。在這樣一個輕鬆、活潑的情境中,學生樂於嘗試,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美術的知識和技能,並獲得了豐富多彩的體驗,品嚐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我覺得王丹鳳老師有一點做的比較好的,就是讓學生採用“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來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當然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教師只注重整體而忽略了學生個人感受,使個別學生剛顯得比較緊張,不敢發言。同時在捏一捏的活動中可以多花點時間,讓學生有多點思考的時間。這樣有利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善於思考的能力。總之,這節課很成功,上的很好。

  美術説課稿篇2

國小美術《亮眼睛》説課稿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國小二年級美術教材的內容,是一節關於眼睛的造型表現課。兒童對於眼睛很熟悉,但平時並不會很積極、有意的觀察和了解,本課則是要讓學生深入的來了解觀察眼睛的特點,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並瞭解自然界中動物各種各樣的眼睛,讓學生進一步瞭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課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有着密切的聯繫,對於眼睛的一些科學知識,需要讓學生有一定的瞭解,但教學重點在於對眼睛的形狀、特徵、色彩、內涵等美術方面的刻畫。

本課的目標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重瞭解、研究表達人類的眼睛,第二課時則進一步瞭解動物的眼睛。在這裏我將以第一課時作為我的説課內容。二、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瞭解人類眼睛的特徵,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對眼睛的形狀、顏色、特徵和神態的刻畫。

教學難點:用不同方法來表達亮眼睛以及表達眼睛的情感意義。三、 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而對於眼睛,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因而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可以引導學生對同學、老師眼睛進行觀察、討論和研究,從而發現身邊世界的精彩和神奇,並通過欣賞課件出示的大量精彩圖片,打開學生的眼界和思維空間,促進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表達。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和組織學生自己學習、自主發現,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培養自學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四、 學法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自控能力差,要讓他們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課中我設想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觀察,自己討論、研究出眼睛的不同形狀和特點,讓學生的每一次觀察,都有收穫,都能得到肯定,使他們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我讓學生在發現過程中再進行一次次的小練習,使學生的發現得到鞏固和形象表現。在本課的學習中,我運用了多次的觀察、比較、總結、創作環節,幫助學生學會觀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畫,從而使學生能更為大膽自由的進行表現。五、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課堂氣氛,我設計以猜謎的形式導入:“上邊毛,下邊毛,中間有顆黑葡萄”,小朋友們一般都能很快猜出謎底——眼睛。這樣立即引起了他們對眼睛的注意。然後我讓小朋友們閉上眼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沒有眼睛,你會是怎樣的心情?小朋友們會説是痛苦傷心的。由此來教育小朋友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讓自己的眼睛保持明亮,並導入新課。

(二)新授:

首先,我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小鏡子,細心觀察一下:眼睛有那些部分組成?小朋友們會説有眼珠、睫毛等。由此我出示眼睛的結構圖片,小結眼睛的基本構造,使學生對眼睛的結構形成簡單但正確的認識。

接下來,我進一步提問:你知道眼睛是怎麼看見事物的呢?這樣提問目的'是要引發學生的好奇和思考,然後,我以“聽聽科學家是怎麼説的”來簡單的講解這方面的科學知識,並用課件出示眼睛成像原理的圖片,使孩子們能更加直觀的認識和理解。

接下來,我請小朋友們互相觀察同學的眼睛,説説有什麼不同之處,(這樣互相觀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圖片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更貼近生活)學生會發現眼睛有大小的不同,形狀的不同等,這時用課件出示圖片,使學生們進一步瞭解眼睛形狀的不同,此外不同性別、年齡、種族的人眼睛有着更多的不同。

在初步瞭解了眼睛的結構、外形、色彩後,我出示幾幅簡潔的範作,請學生用同樣簡潔的方法畫一畫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眼睛。這個小練習的目的是鞏固之前學習的眼睛的構造和外形特點。進行作品展評的時候,評價重點在於表現的眼睛是否結構正確、特點突出。

(三)深入

我神祕的告訴小朋友們:“你知道嗎,眼睛在不同的情況下會發生許多變化哦”,學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調動起來,這時課件出示各種表情圖片,“看看,他們的眼睛發生了什麼變化?”學生立即恍然大悟,原來是在不同表情下人的眼睛會發生變化。接下來再詳細的分析幾種表情下的眼睛變化。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我設計了一個成語表演遊戲,出示如“眉開眼笑”“目瞪口呆”“怒目圓睜”“虎視眈眈”等成語,請學生進行表演,讓其他學生注意觀察表演者眼睛發生的變化。接下來,再請學生畫一畫不同表情的眼睛,並進行展示評價。

(四)欣賞構思

在畫過有表情的眼睛以後,請學生欣賞《錯誤的鏡子》《爸爸很辛苦》以及用橡皮泥製作、彩紙剪貼、電腦繪畫、廢舊材料組合的一些關於眼睛的美術作品,使學生了解更多表現眼睛的方法和形式,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構思,思考自己打算畫一個怎樣有趣、獨特的眼睛,想用什麼形式來表現等。並請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

(五)作業評價

學生進行關於眼睛的造型表現,可大膽選擇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教師鼓勵學生大膽的想像,創作內容上可以新穎、多樣、別具一格,並提醒學生可以將前兩次作業的內容融合進現在的創作。

作業展評時,為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把問的權利和評的權利都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大膽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創作意圖、對別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六)總結

最後,教師進行課堂總結,並請小朋友們課後收集有關動物眼睛的圖片和資料,為下一節課做好鋪墊。

  美術説課稿篇3

《色彩心理》説課稿範文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選取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高級中學美術課本》(試用)第三章《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部分內容。這一章包括形體、明暗、色彩、空間和肌理共五部分,我從中選取色彩這一節加以擴展,成為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回顧色彩的基礎知識,然後通過遊戲,讓學生體會色彩心理的作用,並聯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採用Authorware製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

2、教學目標:

美術欣賞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色彩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養學生對色彩的實際運用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競爭和發展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1)常見色的心理效應

(2)常見色的色彩聯想

教學難點:常見色的心理效應

二、説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在傳統的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習慣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講典故、説故事、聊趣聞,逗得學生哈哈大笑。但學生終究處於被動灌輸的地位,他們不會主動去體會藝術作品的魅力、不能將課堂中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一節課下來,除了大笑外,別無收穫。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展——情感昇華

互動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遊戲,讓學生通過遊戲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每參予一個遊戲,都會思考完成遊戲的辦法,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後在遊戲中體驗,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繫實際,自由發揮,對討論結果探究驗證,最後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教師從學生遇到的問題入手,引出學習任務,然後啟發學生進行討論,對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後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於平等的地位。在設計遊戲時要注意遊戲的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一、愉快教學的內涵和作用

愉快教學,簡單地説,就是在教與學的活動中讓學生愉快地學習、思考,在愉快中獲得知識,在愉快中鍛 煉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在愉快中培養學生當學習的主人。關於“愉快教學”,古今中外不少有見識的教育理 論家都有過許多精闢的論述,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説過:“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樂之者”。這裏所説的“好”與“樂”就是一種興趣,一種愉悦的心理,一種力求認識和創造的傾向。古羅 馬文藝理論家賀拉斯在《詩藝》中提出“寓教於樂”理論,它深刻地揭示了“教”與“樂”的辯證關係:教寓 樂中,樂為教存。它不但對文學創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且對文化教育乃至其他工作都有很大的啟迪。周恩 來在談到關於文化教育時,就曾強調“寓教於樂”,要求在無窮的樂趣中藴入深刻的教益,以獲得最佳的教育 效果。可見,有關愉快教學自古有之,而且已是全世界都倡導的一種教學藝術。

現代教育心理研究也表明,興趣與學習的關係非常密切,只要有興趣,學生就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乏味之 事。通過教師的愉快教學,學生無需有意識的努力就能保持專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學習興趣,日久天長,學生 就會逐漸形成對學習的“持久興趣”。持久興趣愈濃,學習動機就愈強,努力程度也會愈高,從而徹底消除學 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焦慮感和疲倦感,在愉快的感受中做學習的主人,滿懷信心地進娶向上。

二、國中美術課的特點及實施愉快教學的必要性。

國中美術課是義務教育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 育的重要途徑。通過美術教學,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培養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 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科學實驗也已證明,學習美術能使右半腦得到鍛鍊,這對於促進人的智力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個受到良好美術教育的學生,觀察事物就比較敏鋭、細緻、準確、完整,對形狀的區別、明暗的判斷、空間 的理解、色彩的分辨能力都較高。它對從事社會職業,比如工業、農業、教育、軍事和科學研究等都有極大的 好處,對於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挖掘人類的潛力都具有深遠的意義。但長期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 都是實行應試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美術教育的重要性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為了改變這種狀態,除有關部 門切實抓好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外,美術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方法上也要積極進行改革,努力探索美術 教學的新路子,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國中美術教學中實施愉快教學是十分必要的。

三、國中美術愉快教學的具體措施

美術課的愉快教學,就是要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採用學生喜愛的靈活多樣 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中學到知識,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國中美術教學工 作,圍繞着美術課的愉快教學,在實踐中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討和嘗試。

(一)教師的教態應親切自然, 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

教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外部表情與內在氣質的形象反映,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情緒有着直接或間接 的影響。好的教態,學生會感到親切、輕鬆、愉快,有利於提高學習的興趣。教師面帶微笑,和顏悦色,會給 學生愉快的暗示,學生會從中受到感染。許多優秀的教師都懂得微笑的意義,他們即使在十分疲憊或身體不適 的情況下,也總是面帶微笑地走進教室,因為他們懂得,學生會從老師的微笑裏感到關心、愛護、理解和友誼 。同時學生也會從教師的愉快感中受到鼓勵,激發起愛老師,愛這門課的相應情感,所以,在學生面前,老師 應永遠是親切自然的。即使是對待差生,老師的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話,一個暗示 的動作,有時比嚴厲的批評更能讓學生接受,使學生從中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愛護和關懷,從而使學生能 自覺改正缺點,避免產生師生間的對立情緒,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應始終保護良好的心理狀態,促進師 生在認識與情感兩方面的溝通,變一切消極狀態為積極狀態,師生共同創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氣氛。只有這樣, 才有利於老師自始至終貫徹積極主動性原則,使學生在愉悦的氣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運用電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

美術是視覺藝術,需要通過視覺來獲取信息,這就必須強化直觀教學。傳統的教學方法常常使教學陷於枯 燥乏味,如將現代化的電化教學手段引入美術課堂,使教學媒體多樣化,就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來參與 感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實施愉快教學,增強教學效果。例如,上《圖案基椽—寫生變化》一課 ,在講解“變化”的幾種方法過程中,我同時在投影上用彩筆畫出簡化的魚、兔子,幾何化的松鼠、青蛙,誇 張的小豬、梅花等,這些簡練的圖案激發起學生的極大興趣。每畫完一個圖案,學生們就不由自主地説出“鬆 鼠!”、“青蛙!”、“小豬!”等等,課堂上充滿了歡樂的氣氛。講添加法時,在魚身上添加蓮花,在梅花 上添加喜鵲,再問學生有什麼寓意?學生經過思考,可回答出“連年有餘”、“喜上眉梢”的寓意。這樣,學 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不但掌握了“變化”的幾種方法,而且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及創造力有了進一步的 提高,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在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時,通常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同步演示法,即老師邊講邊輔導,此法 直觀性很強,很適合水彩畫的教學。但由於學生的繪畫水平各不相同,老師“斷斷續續”地示範、講解、輔導 ,畫得快的同學想“開快車”,而畫得慢的同學又因跟不上而顯得手忙腳亂。針對這種情況,我先把這幅畫的 作畫過程拍錄好,並配上優美的音樂及解説,在進行同步演示前先放錄像給學生看,讓學生先看到了這幅畫的 作畫全過程,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這樣,畫得既好又快的同學就可胸有成竹地作畫,心裏沒底的同學也可跟 着老師的示範慢慢進行。這樣,既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手段,又面向全體學生,使教學在張弛有致的和諧節奏中 進行,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情景。

電化教學融形、色、光、聲為一體,刺激學生的感官,是一種在一般課堂上難以達到的高功效的教學手段 ,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學效率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很值得推廣。

(三)重視導課和結課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成功的一節課,從開始就應引人入勝,讓學生的精力很快集中並對新課產生興趣,因此對新課的導入應作 精心的設計。導課是一種教學藝術,它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進行創造性的 設計。

例如,在上《色彩與感情》一課時,我從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因穿衣服的顏色而左右她一天情緒的幾個 生動例子導入,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為新課的展開作好了輔墊。

上《標誌設計》一課時,正值香港迴歸之際,我在課前先製作好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徽圖案,上課開始時 即把圖案亮出,逐個提問:這是什麼標誌?它是怎樣設計的?它有什麼深刻含義?學生髮言踴躍,興致很高, 導入新課的同時,滲透了愛國主義的教育。

又比如上《水彩風景畫——桂林山水》一課,先問學生是否遊覽過灕江?遊覽灕江有什麼感受?然後放《 桂林山水》的風光錄像片,讓學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使他們知道,原來自己就生活在這人間仙境裏。再問: 作為桂林人,難道你不想把自己的家鄉美景描繪成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這樣的導入使得學生躍躍欲試,同時增 強了學生熱愛家鄉的真摯感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