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軾的作文八篇

來源:文萃谷 1.41W

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下面是關於蘇軾的作文八篇的內容,歡迎閲讀

關於蘇軾的作文八篇

【篇一:我眼中的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沉睡了幾百年的蘇軾,拖着疲憊的身軀,從書中緩緩向我走來。

蘇軾他一襲布衣,頭戴斗笠,腳踏木屐,手持竹節,躬耕於東邊的山坡上,難怪號稱東坡居士。可這麼一位叱吒文壇的風雲人物,命運卻是如此坎坷淒涼,不由讓讀着蘇軾詩詞的我內心湧出陣陣辛酸。

我眼中的蘇軾是仕途失意之人。人生幾次被貶,甚至差點慘遭殺害。最後被貶黃州,黃州是個令人自生自滅的地方。我真為蘇軾的遭遇憤憤不平,難道他無與倫比的才氣,也成了被禍害的理由?我想蘇軾也是不明白的,為什麼他自己一心為國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黃州的命運。在當時,縱有多少豪情壯志,又能與誰訴説呢?只能寄情於詩表達情懷。“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上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在今天讀來我感受到一種別樣傷情的豪邁。

我眼中的蘇軾是浪沙淘不盡的詞人。也許他坎坷的經歷,成就了他文學的偉大。他的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他的詩和黃庭堅並稱“蘇黃”他的詞和辛棄疾並稱“蘇辛”。我無法想象中國文學史少了蘇東坡會是怎樣一番情景,一定會黯然失色的。

我眼中的蘇軾是傷心寂寞之人。在他三十四歲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離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對他的打擊是多麼的大。他只能在夢中見到久別的妻子,夢中相見,也只能是“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

朦朧中,我看到他的身影漸漸遠去……遠去……

【篇二:我眼中的蘇軾】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首《水調歌頭》如扇古色的大門,我輕推大門,彷彿走進了蘇軾內心的世界。

我曾思索用何詞來形容蘇軾,是獨賞明月的孤寂,是貶謫後的樂觀,是遊赤壁的闊達,還是對亡妻的忠貞?我無法用一兩個詞來描述這位偉人在我心中的崇高,因為他多情,沒有哪個獨立的詞彙可以包容他的一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被貶官,身在異鄉,仰望着八月十五的月亮,獨自一人喝酒,只能對明月訴説心願。寂寞,孤獨陪着他,淒冷的月光灑向其肩。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他是樂觀的。異鄉思念着父親和弟弟,用樂觀來開脱自我,用樂觀的心態面臨着孤獨寂寞。月會變得,人也會分開的,一切只是世間的正常變化,何必要哀歎呢?我讚頌蘇軾的樂觀,看淡世間的分分合合,笑對苦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他深情悼念亡妻,十年已過,他卻沒有忘記妻子。樸素的詩句,流露了深沉之感,他重情義,時間也無法抹去他對妻子的愛與思念。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他的感慨是無盡的愁,烏台詩案的童在他心中留下太深的疤痕,但他希冀自己的人生只是南柯一夢,過往的馬蹄聲告訴他,這是事實,悲痛之餘,用一樽美酒祭拜亙古長空的明月。

在我心中,蘇軾是多情的,是傳奇的。他是古代的學者;他才華橫溢,才一直懷才不遇;他不畏挫折,歷經坎坷;他樂觀豁達,鑄成了壯麗詩篇。

風雨一聲,坎坷一生,豁達一生。

【篇三:我眼中的蘇軾作文】

蘇軾説:“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其實他就是豪傑。

當年那個意氣風發的書生,如今立於皇帝身旁。曾經稚嫩的臉上刻滿時間的歷練,只有那凌厲的眼神不曾改變,只是那躍於紙上的豪氣化為一手的力量,為天下蒼生造福,成為他唯一的信念。他鏗鏘有力的奏摺,直言不諱的進諫,妙語連珠的回答,令皇帝耳目一新,令天下為之一振。蘇軾,迎來皇帝的寵愛,百姓的愛戴,仕途的輝煌,是當之無愧的一代豪傑。他胸懷抱負,心似江濤澎湃,欲大有作為。於是,那時的他便成為“弄潮兒”,光環圍繞。

蘇軾説:“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再亮的光環也被“烏台詩案”吞噬,他被一貶再貶,經不起這般折騰,也經不起落差的打擊,蘇軾怕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當出言不遜遇上巧言令色,當蘇軾遇到小人,蘇軾被拋棄了,如離羣的鴻雁,他甚至感到了死亡的威脅。驚恐不安,心如死水,蕩不起一點漣漪,於是,鬱悶中的蘇軾折射給世人的是灰黑的模糊的影。

蘇軾説:“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衣任平生。”

如果蘇軾僅是仕途順暢,那麼,隨着朝代顛覆,他僅成為歷史政客。如果蘇軾被貶後就一直鬱悶,那世間只多了一隻蜉蝣。可是,蘇軾卻以其豁達成就了永遠的楷模。這時的蘇軾應該想通了一個問題:快樂之道,不在於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在於喜歡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於是,便有了澤被後世的蘇堤,有了被人津津樂道的東坡肉,蘇軾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自勉,將三州江土改姓蘇。那穿芒鞋,執竹杖,戴蓑笠的老翁也將文學史開闢了新天地,搖身一變成為經典,實乃“文學之大幸”!這時的蘇軾,輕裝上陣,心如一泓清泉,倒映着那樸素的清新,平凡的偉大。

蘇軾一生,心境三變,人生三轉。

【篇四:我眼中的蘇軾】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彷彿是一扇古銅色的門。我推門而入,彷彿看到蘇軾站在時空虛空的另一頭向我掂須微笑。

一首《念奴嬌》,將豪放派詩詞藝術推至了頂端。蘇軾泛遊赤壁,留下的是兩篇名賦與一首懷古之詩詞。讀《赤壁賦》,讀到“歎吾生只須臾”兩句,忍不住啟脣輕誦。當時呈現在東坡面前的應是怎樣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概遁着千年貫穿古今的線索而來,在我面前停格,打動的是自古而來千萬的文人墨客。在《後赤壁賦》中上下頡頏翻飛的黒雁,不僅入了蘇軾的夢,更是讓我心頭一悸。若不是蘇東坡,北飛的雁兒又怎會名垂千古?蘇軾善文,更善感概啊。

若只是獷野豪放與蕩氣迴腸,蘇軾這千年前的男子並不會傾了我的心。你不會不知那悲愴悽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深情的悼亡詞,是東坡為亡妻王弗所作。那描繪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毛筆,寫起舊人描眉的動作,竟如此深入骨髓。且看那“小軒窗,正梳粧”,那“那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都是無法離世的痛楚與哀愁。遒勁的風吹過荒山野嶺,吹過王弗安眠的地方,你可聽到蘇軾哽咽中唸誦的詞句“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在蘇軾的一生中,烏台詩案是他征途日漸消沉,文技每況愈上的轉折點。黃州,一個淒涼的城,囚住了蘇軾的形,卻囚不住他的神。他自比孤鵬,在梧桐樹枝頭飛過,哀鳴,憤懣不平。“誰見幽人獨往來”,東坡不憂亦不惱,甘做幽人,獨來獨往,“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權貴,氣節讓他不肯擇木而棲。“缺月掛梳桐”他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明月鬆間照”時,他把酒臨風。任長廊上的清風貫穿春秋,蘇軾不覺苦悶,有詞足矣。

蘇軾,他是古代的學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潔的氣節。千年後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筆鋒間如痴如醉。哪怕今後閲文無數,蘇東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無可取代的,我堅定!

【篇五:我眼中的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題西林壁》我們早已能倒背如流,而對它的作者蘇軾卻又不甚瞭解,因為他的性格像廬山一般複雜多樣,人生經歷也是起起伏伏。

蘇軾受其父親蘇洵的影響,從小便飽讀詩書,在政治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當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執政,大刀闊斧地進行變革之時,蘇軾卻“不識時務”地站出來唱反調,認為新法損害了百姓的利益,結果自然是被貶到地方去當了個小官。過了幾年,宋神宗駕崩,哲宗即位,西太后聽政,舊黨的司馬光重歸宰相之位,蘇軾又被召回京城。本來蘇軾應該對司馬光感激涕零,沒想到他竟又看不慣舊黨將新法全部推翻,於是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又觸怒了保守勢力,再度被貶。雖然政治上屢屢失意,然而蘇軾卻很樂觀曠達,在窮鄉僻壤依然能夠苦中作樂,於是就有了在黃州時與黃庭堅、佛印唱和交往的佳話,被貶惠州時欣然作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外放杭州時又搗鼓出了東坡肉,至今仍名揚天下。

這樣的閒情逸致並沒有消泯蘇軾的雄心壯志,他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抒發了自己渴望像周瑜那樣展示才華、建功立業的豪情,而那時正是他人生的最低谷,儘管如此,他仍然位卑不敢忘憂國。在他晚年,雄心不減,“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矢志報國的強烈願望躍然紙上,令人為之動容。在地方任職期間,蘇軾也時時把民生疾苦掛在心間,在任杭州太守時,他帶領百姓疏浚了西湖,並用挖上的湖泥,建造了一條長堤,後人為表感激之情,稱之為“蘇堤”。

豪放超逸的蘇軾也有柔情的一面。他與妻子王弗感情極深,在其去世十年後,仍念念不忘,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詞句,沉痛而又抑鬱;在丙辰中秋,望着天上一輪皎潔的圓月,他不禁想起了與自己遠隔千里的弟弟子由,留下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名句。

細讀蘇軾,蘇軾的形象漸漸變得鮮活與豐滿,但以我有限的水平,又怎能將其寫盡呢?

【篇六:和蘇軾相遇】

陽光明媚的早晨,我在西湖邊散步,忽然聽見有人在吟詩:“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我見此人,其貌甚偉,便應聲而道:“此詩不就是蘇軾蘇老先生的大作《飲湖上初晴後雨》麼?”那位先生大驚,走過來對我説:“小夥子,你怎麼知道我這首新作的名字,我可還沒發表呢!”我聽此人這麼一説,心中滿是疑惑:難道他就是大文豪蘇東坡?於是,我環顧四周,路人都穿着寬袖大袍,遠遠望去,杭州城上插着宋朝的旗幟。我恍然大悟,原來我穿越時空隧道,來到了宋朝,面前這位書生的的確確是蘇東坡先生。

我連忙拱手作揖:“蘇先生在上,請受小輩一拜!”蘇先生立馬將我扶起,説:“小夥子,別多禮,你還沒回答我的問題呢!”我想,我可不能讓他知道我是新時代來的。於是,不慌不忙地答道:“我認為此題用於此詩甚為恰當!”“那你就是我的.知己嘍!”蘇先生頗為激動。“能成為蘇先生的知己,是晚輩的榮幸。”我欣喜若狂。

我們倆一邊走一邊談笑風生,簡直是一對忘年之交。“不如我們去看看蘇堤吧!”蘇先生提議道。我欣然贊同。於是我們倆漫步在蘇堤邊,“蘇堤果然是名不虛傳,不僅外表美觀,而且抗洪能力強……”我不禁讚道。“哪裏哪裏,這不過是一堆泥土罷了。”蘇先生謙虛地説。就在這時,狂風四起,烏雲密佈,眨眼間,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眼前的一切消失了……

原來這是一場夢啊!我回味着與蘇先生相處時的點點滴滴,心中充滿了不捨與期待:蘇先生不僅在文學上有很高的造詣,而且在藝術和科學方面也頗具天賦;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平易近人,為人謙遜。實在令人欽佩!

【篇七:蘇軾,我想對你説】

轉角,一條小舟悠悠的漂來,來的方向是黃州城。

“慢些罷。”赤壁磯前,船上那位着一身素衣的男人拍了拍撐船的少年。“先生,這是赤壁,當年赤壁之戰的地方……”“我知道,我知道……”那男人微笑着,點了點頭。

望着眼前這高可穿空的亂石,他輕輕地的歎了口氣“兩年了,兩年了……”是啊,兩年了,已記不清多少次來這裏,就好像記不清曾多少次向聖上進諫,共商國是一樣。“先生是來黃州兩年了吧?那先生一定知道這赤壁的。那先生可知道周公瑾大破曹軍的故事?”“周公瑾……”他細細的咀嚼着這三個字,像是品一杯香茗。

少年歪頭細細的看着這男人,他確實已經不是那麼年輕了,歲月悄悄的為他記下了曾經的點滴,喜悦也好,悲傷也罷,都已化作皺紋刻在他的額上;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都已化作銀絲布滿他的兩鬢。此刻,他就這樣默默的佇着,望着眼前這熟悉而又親切的赤壁,似乎也望見了他的曾經,他那陌生而疏遠的曾經。

半晌,他的眼中閃過一道亮光,於是,一首影響了千年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從他口中吟出,激情與豪邁渲染了整條長江,滾滾長江,頓時激起千堆雪。“先生好文采啊!”少年羨慕的看着那人,男人依舊微笑着,只是眼中多了一份悲傷。“回吧。”於是少年撐船送他至岸邊。下船時,他看了看少年,“孩子,要學周公瑾,不要學我……”少年呆呆的望着他遠去的身影,心裏竟有種莫名的衝動,向跑上去,卻欲行又止了。

蘇軾,千年之後,你是否還記得那天我為你撐船,你説要我學周公瑾,不要學你,但我想,我是一定要學你的。我不僅要學你“欲把西湖比西子”的浪漫,學你“千里共嬋娟”的細膩,學你“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情深。我還要學你“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正氣,學你“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然,蘇軾,我只想對你説“是男兒就要走向遠方,走向遠方是為了讓生命輝煌!”我要用你那“大江東去”的激情迎接生活,我要用你那“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豁達與坦然面對失敗,其實,我們都一樣,只要有“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的壯志,我們就能創造“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這天狼”的奇蹟!

【篇八:走進蘇軾】

蘇東坡亦豪邁亦曠達亦俊秀亦從容亦淡泊亦寧靜,在人們的心目中一直揮之不去。他的詩如仙界散落的花朵,氣韻生動,神思逸飛,是心靈流淌出來的智慧,是神筆馬良勾畫出來的美景。不知上天給他注入什麼天資,使他的詩,你信手拈來,都不會覺得俗氣,如同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邁酣暢,“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慷慨縱橫,“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冷靜獨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深沉豁達,一首詩一種風格。他的心中包藏着浩瀚無邊的大海,重重疊疊的山巒,萬般風情由他駕馭。

林語堂眼中的絕不是高居於文學史殿堂的蘇東坡,他闡述的是一個才情兼備、魅力四射的蘇東坡。他如冰山上的雪蓮,純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外冷內熱,是個有情有義的君子。《水調歌頭》裏的手足情讓世世代代的後人感慨萬分。

但他有豈是將愛只傾注與家庭之人?他報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用文學抒寫心中對朝廷黑暗的強烈不滿。你只有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才能明白在詩歌的華麗包裝下,情神異濃才是他真正的本色。

他以自由的眼光俯瞰人生,從不被他人左右,經歷過大喜大悲後,他“終於獲得一種自由完善感和靈魂歸宿感”。

蘇東坡,就如同他的名字——子瞻,在滾滾紅塵中,用他獨具匠心的眼光,於文學之巔山,嘹望人間悲情冷暖。他是個樂天派,是百姓的朋友,是大文豪,是大書法家,是巨儒政治家,是詩人……是一個卓爾不凡的英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