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先進事蹟15篇

來源:文萃谷 1.43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説到事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事蹟可以起到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擬事蹟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好人先進事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好人先進事蹟15篇

好人先進事蹟1

人物簡介:管學剛,男,1977年10月出生,農工黨員,現為農工黨連雲港市醫衞支部主任、連雲港光明眼科醫院院長。

事蹟概述:2012年,連雲港光明眼科醫院成立,四年間,管學剛帶領全院的“光明義工”,為社會捐助醫療物資達1420萬元,院義診車輛行駛10萬多公里,免費健康查體5.6萬人次;還到76所學校、幼兒園查體3.77萬人次,發放愛眼、護眼資料45萬份,患者送來錦旗100多面。身為一名眼科醫生,他努力鑽研,醫術高超,幫助無數病人重獲光明,提起他的名字,大家有口皆碑。

管學剛,一位血氣方剛的山東漢子,他從沂水蒙山走來。這裏,曾孕育了“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以其典型人物紅嫂聞名於世。

2012年鮮花盛開的時節,連雲港光明眼科醫院宣告成立。院長管學剛滿懷着革命老區的情愫,不僅把爺爺、父親致力的眼科醫技推向新的層面,為數萬民眾除眼疾送光明,而且把照耀齊魯的紅嫂大愛播撒於港城。

剛建院不久,市委就發出新一輪扶貧開發的號召,管學剛帶着他的團隊,主動融入解困攻堅大格局。在市慈善總會組織的東海“血透中心”項目推進會上,管學剛出手捐贈150萬元醫療設備,代表所有捐贈者講話。

從此,一發不可收。管學剛在港城慈善公益的捐贈薄上,寫下了一串串數字:

2013年5月18日,海州區市民廣場舉行第23個助殘日的大型活動。作為協辦方代表的管學剛致辭,向患有白內障的殘疾人捐贈價值80萬元的醫療物資。

同年12月18日,市慈善總會與市委駐東海縣幫扶工作隊聯手,開展“慈善扶貧項目推進現場會”。光明醫院捐贈10.46萬元手術及醫療物資,用於牛山鎮中國小師生眼健康普查和治療,還向青年教學能手捐贈3個價值16800元的飛秒激光近視手術,向留守兒童捐贈10副價值380元的近視眼鏡。

5月31日,市慈善總會發起的“助學圓夢”暨“一對一”捐助,在石樑河鎮國小啟動。管學剛向東海縣貧困村國小捐助21.6萬醫療物資,主要用於教學能手、貧困學生飛秒激光手術和眼疾治療。同時向海州區白內障貧困患者捐助30萬醫療物資。

11月9日,江蘇第五個‘慈善周’活動在市蒼梧綠園拉開帷幕。管學剛再次伸出援手,通過市慈善總會向困難家庭白內障患者捐助100例內障手術,向市蒼梧國小困難家庭近視學生捐贈眼鏡100副,捐贈手術及物資價值46萬元。

灑向人間都是愛。4年來,他累計捐助醫療物資1420萬元,免費健康查體5.6萬人次,到76所學校、幼兒園,查體3.77萬人次,發放愛眼、護眼資料45萬份。

“光明義工”致力慈善播撒愛心

管學剛掛帥的“光明義工”組織,更是十分活躍。兩台義診車常年奔波在城鄉,每到一地,隊員們就搭帳篷、擺桌子,安裝儀器設備,為每一位前來的羣眾,提供健康查體服務和開展愛眼護眼宣傳。“光明”帳篷,也經常亮相於全市大型公益活動。

光明義工們忘不了,11月下午,蒼梧綠園,市慈善總會、民政局、衞計委的主要領導來到帳篷前,熱情鼓勵正在忙碌的管學剛等醫護人員。當天因前來義診的人多,醫護人員直到天上了黑影,看完最後一個病人才走。

2月27日,義工們來到新浦汽車總站,為春運中的雷鋒車手和乘客義診;3月上旬,來到萬家樂公寓、救助站寄養點看望老人和盲流人員;3月12日,去社會福利院看望孩子們;3月27日,義工們又陪着30多位殘疾智障的孩子們乘坐大客車,觀賞市區建設新貌、景點,看了動物園,還邀請他們作客醫院,欣賞文藝演出。

熱心院長關注民生解民之憂

管學剛不僅以自身的業務專長致力慈善,還常常把自己對民生的一些感悟付諸行動,做一些力所能及且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2013年一個冬夜,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年過六旬的環衞工人坐在馬路牙石上啃煎餅。這一幕深深觸動了他,他發起了為環衞工建“愛心暖房”的倡議,號召沿街店鋪門面房,為環衞工提供落腳休息之地。在媒體的支持下,他的建議得到了300多家單位響應。他率先行動起來,在醫院闢出地方讓環衞工人休息,還向其他休息點贈送茶具等物品。省、市媒體關注這一善舉,南通、揚州及周邊地區相關部門得知後,紛紛前來取經,這一做法在全省推開。

由市城投集團全面鋪開的港城自行車站點,推廣了低碳環保健康的出行方式,受到了市民的廣泛歡迎。但人們忘不了,管學剛也是這項服務的倡導者之一。他的着眼點是解決公交車乘客最後一公里的難題,買了30多輛車,放在新浦公園、120急救中心等處,讓乘客免費騎行。後來,擴大借用範圍,不僅僅限於乘客。

管學剛是一位眼科醫生,他愛説的話是:“生活中不是缺少美,是缺少發現。同樣的道理,生活中也常會遇到些問題,我們看到了,只要力所能及,我們也可以伸伸援助之手”。管學剛這樣説了,他也這樣去做。

他應邀到新浦公園看櫻花,卻打起了路旁一塊空地的主意。隔了一天,一個建報廊的方案擺到了公園管理者的面前。在公園的支持下,他投資的“光明讀報長廊”建起來了。裏面擺放着省、市黨報和其他報刊,4年來,來這裏的閲讀者不計其數。

很多好事,媒體做了報道。有很多好事,管學剛保持低調,不讓外人知道,悄悄地做。有個三年級的國小生,父母分居,他跟着生活的母親又出車禍去世,上學、生活遇到困難。家裏人封門堵路,大鬧相關單位一個多月。管學剛聞訊,化名請派出所轉交6000元,最終化解了矛盾糾紛,也解決了孩子讀書難題。

2005年4月,被授予第五屆莒南縣十大傑出青年;,被授予連雲港市“最美十大慈善人物”,江蘇省第二屆“百佳孝星”,農工黨連雲港市委先進個人;,先後榮獲連雲港市“十大傑出青年”、連雲港市“醫德之星”稱號。

這,就是管學剛,把慈善作為畢生的追求,將大愛灑向人間。他像一盞燈,照耀他人,也亮了自身。

好人先進事蹟2

對隱患把關嚴

6月,上萬名鐵路建設者集結在內蒙古額濟納至新疆哈密之間的大戈壁上,短短18個月,他們要在這“天上不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的生命禁區,修建延綿600多公里的鐵路。時間緊迫、任務艱鉅。剛剛被任命為安全質量部部長的王鎮一頭扎進大漠戈壁,沒日沒夜地忙碌在現場,不厭其煩地組織克缺,全力以赴盯控施工安全,決不放過絲毫安全隱患。

一次,一個施工隊承建的15個涵洞基礎墊層厚度比標準少了幾毫米,施工負責人認為差得不多沒關係,而且戈壁灘上乾旱少雨,不會有問題。可王鎮不聽對方辯解,毫不留情地下發了處罰通知書,要求立即返工整改。還有一次,他在檢查中發現一個橋涵牆模板放偏了,現場十幾名施工人員都説看不出來。可王鎮卻偏不信,經過反覆測量確認,模板果然偏移了2毫米。由於王鎮工作精益求精、敢於較真碰硬,一些職工戲稱他為“黑臉包公”,後來這個綽號竟隨着一張張檢查通報傳遍了整個額哈線。

在額哈鐵路建設期間,王鎮帶領安全質量部檢查發現各類安全質量問題12781個,下發檢查通報30餘份,因為個別嚴重問題,還給施工項目部上級單位發公函15次。

對自己要求嚴

“黑臉包公”王鎮不僅對工程質量要求嚴,對自己要求更嚴。工作中,他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常常廢寢忘食、通宵達旦,無怨無悔地付出着、奉獻着。

去年10月,額哈鐵路進入收尾的關鍵時期,一場大雪卻不期而至,想到前期的問題整改肯定會受影響,當時身患重感冒的王鎮着急得整宿沒睡着覺。為了不給整體進度拖後腿,第二天天剛亮,他顧不上吃藥就到工地殺了個“回馬槍”,看看施工現場的情況。不料,許多人覺得天氣惡劣,理應進行休整,可王鎮卻毫不讓步,硬是“盯着”施工人員熬了個通宵把剩下的問題解決了。

通過這件事情,王鎮意識到日常管理存在不規範問題。於是,在施工分析會上,作為領頭人的他做了檢查,主動承擔了責任,並在隨後幾天連續加班加點,帶領職工們制定出《冬季施工作業指導書》,規範了作業標準、明確了管理職責,使冬季施工更加安全有序、質量可控,受到了中國鐵路總公司和呼鐵局質量監督站的一致好評。

對家庭虧欠多

因為一心撲在施工現場,王鎮根本無暇顧及家庭,心中滿是對家人的愧疚。女兒去年剛滿13歲,正是最依賴父親的年齡,可連升學考試的時候都沒見到爸爸,一打電話就怪爸爸不回家;同為鐵路職工的妻子,工作雖然沒有丈夫那麼忙,但因年近50,工作和家庭一肩挑,已經明顯力不從心。為此,王鎮曾不知多少次對妻子説,等額哈鐵路通了車,就申請回呼和,把這些年欠娘倆的都補回來。可眼看着火車開進了茫茫戈壁,王鎮依然很少回家,因為他又要奔向新的戰場,對家人的承諾再次成為泡影。

然而,對於王鎮來説,屢屢食言固然有愧家人,但一想到額哈鐵路將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大放異彩,他覺得心裏一陣陣温暖。

好人先進事蹟3

楊德品,男,漢族,家住施甸縣老麥鄉楊柳村寺後組。一個沒有上過一天學的52歲盲人,眼睛裏只有黑色,面對重重困境,他卻依然昂首闊步,微笑着面對生活,勇敢地肩負着家庭的重擔,在黑暗中用超出血緣的孝愛親情書寫着人性光輝。

八個月大,從壩區到山區

1963年4月,楊德品出生在由旺鎮木蘭村的一户普通人家,12月的一天,家裏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他們正是老麥鄉楊柳村寺後組楊水榮、餘正英夫婦,由於夫婦倆先前生過幾個孩子沒到一歲就都夭折了,所以這次來目的是領養楊德品。就這樣,八個月大的楊德品被養父養母帶到了新家。

八歲患眼疾,雙目失明

一轉眼,楊德品來到新家已有八年,雖然當時的家庭生活是苦了些,但是楊德品八年的童年生活還算開心。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天,楊德品對父母説他眼睛痛,父母當時就急了,連忙把他送到大隊聯合診所找醫生看,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太差,醫生看了之後也沒説出導致眼痛的具體原因,父母只好帶着楊德品回家了。回到家後,楊德品整整睡了五天,第五天的一個早晨,睜開眼睛,突然眼前一片黑暗,父母這才發現,這個可憐的孩子雙目失明瞭。雖然到了上學年齡,可是由於雙目失明,當同齡人都開心上學時,楊德品就只能在家裏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楊德品一天天長大,到了婚嫁年齡,可是像這樣一位盲人且家庭困難,又有誰家的姑娘願意嫁給他呢?所以,至今楊德品還是孤身一人。他總説,上天還是對他好的,雖然眼睛瞎了,卻讓他健康地活着。

母親摔跤變癱,失去生活一大支柱

母親是家庭生活的一大支柱,20xx年的一天,家裏沒有做飯的柴火了,楊德品當時83歲的老母親餘正英就揹着籃子到山上打算找些柴火回家做飯,由於年紀大了,在背柴火的過程中不小心傷到了腿,回到家又因下雨地面太滑,又在自家院場重重地摔了一跤,把髖關節給摔斷了。由於家裏太窮了,沒得到正規治療,從那時起,母親餘正英就再也沒有站起來過,由當時已經80歲的老父親楊水榮照顧,父親到地裏幹農活時,總會帶着楊德品去,指導他做些簡單的農活。雖然日子依然困苦,但是父子倆幹完農活回到家裏,看到母親總微笑着看着他們,他們的內心卻是快樂的。他總説:“聽見父母笑,我就開心了。”

父親病逝,肩負起家庭重擔

,父親突然病逝,無疑給這個本來就困苦不堪的家庭雪上加霜。自父親去世後,楊德品就肩負起了家庭的重擔,家裏、家外、照顧母親都由他一個人打理。

在村裏還沒有自來水的時候,楊德品常常在晚上12點以後去村裏的一口井裏挑水,從楊德品家到井邊必須經過一條進村公路,白天車多人多危險,所以楊德品只能選擇晚上去,常常摔得鼻青臉腫。母親見了每次都哭,母親説他愛笑,儘管摔得很疼,可是楊德品總會微笑着安慰她説:“媽,不疼,不疼。”

提起幹農活,父親去世了,去地裏只能靠自己,所以楊德品只能在去地裏的路邊或是地邊放個石頭做記號,以防走錯。每逢雨水季節去地裏幹活,是最讓母親心疼的事。常常在地裏幹着活,突然就下起大雨,楊德品就只能站在地裏任雨淋,他也想找個避雨的地方,但是由於眼盲,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裏可以避雨。

11月份,家裏沒做飯的柴火了,楊德品就到離家1公里的地裏去砍長在地邊3米多高的核桃樹。連爬了好多次都沒爬上去,楊德品就在樹幹上砍了好多階梯,最後才爬了上去。他一邊摸索着一邊砍,突然一不小心砍到了左腳的大拇指,由於眼睛看不到,他自己以為傷的不嚴重,所以還是堅持繼續砍餘下的樹枝。後來,有村民去地裏幹活,看到他在樹上,而且樹幹上和地上有好多血,就告訴他腳趾傷的很嚴重,他這才從樹上下來,去村衞生室包紮。在他腳受傷疼得厲害的時候,他也從未喊過一聲,在家裏,他依然像往常一樣,把每頓飯做好,端到母親牀前。

這次受傷後,母親很不放心兒子一個人去地裏,楊德品也擔心母親一個人在家裏,所以他們家的地上經常有這樣的場景:母親坐在田埂上或柴草垛上,陪着在地裏幹活的兒子説説話。幹完活,背上的母親再指引着兒子回家……

村民們都很感動,經常替他到地裏幹農活,他也懂得知恩圖報,經常幫助鄰居做些輕巧的活,比如掰玉米、剝核桃。

由於家裏太困難了,楊德品母子倆一年到頭捨不得吃一次肉,他在家邊的菜地裏種了些蔬菜,他説自己種的蔬菜就夠他們母子吃了。他在地裏種的兩畝玉米收成還不錯,打算養上幾隻雞,自己用石磨把玉米磨成面,等母雞下了蛋,再孵出些小雞。這樣,母親就能夠吃上雞蛋和雞肉了。

遵從母親心願,放棄住進養老院

鄰居們都説楊德品喜歡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他都從來不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始終保持微笑。

楊德品母子雖然納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但生活起居困難的情況讓大家牽掛,民政、殘聯等部門也為他們安排了入住養老院,這樣母子倆的生活算是有了着落。可當把這個消息告訴他們的時候,母親心裏卻不願意離開,她只想在這個生活了一輩子的家裏度過餘生。細心的楊德品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卻能感受到母親的焦慮,他不願母親為難,微笑地婉言謝絕了大家的關心。他説:我看不見,我媽就是我的眼睛;我媽走不了,我就是媽的雙腳;媽在哪裏,哪裏就是家;我在哪裏,都不會讓媽餓着,生活再難,也要笑眯眯地走下去……

這個目不識丁的盲人,因為自強不息的精神,讓生命有了內涵;因為善良,讓歲月温暖而綿長。孝,或許就是面對困境微笑前行的依靠!

好人先進事蹟4

人們常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形容教師,許多教師在三尺講台上默默的耕耘,無私的奉獻着,現在才真正能感覺到自己身邊的許多老師都是我們青年教師學習的榜樣。今天我想借這個機會説一説我身邊的王老師。

愛崗敬業説得具體點就是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要做好本職工作,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住。這就是愛崗,這就是敬業!對待本職工作,應常懷敬畏之心,專心、守職、盡責,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盡心竭力、全身心地投入。上課時,王老師的每一節課在我們聽來都好像是在上公開課,可以説一邁進教室的她是精神百倍,每節課她的聲音都是那麼的洪亮、清晰。有幾次,她重感冒了,她還是堅持上課。下課時,王老師每次的早自修、午補,時間還沒到都會早早的進教室,就算是沒有早讀、午補的時候,她也會坐在教室裏幫助學習困難的同學,督促作業完成慢的同學,她把自己的時間都放在了學生的身上。她是讓家長放心的教師,她是讓我們敬佩的同事,她是學生喜歡的教師和朋友,這樣的老師難道不是我們身邊的好人好事麼?

事實上,我並沒有把王老師的事蹟説得多麼崇高,多麼偉大,事實上對王老師來説,她會覺得自己只是每天做了一些應該做到的平凡小事,但就在這平凡之中,藴含着王老師的愛崗敬業,體現了一個普通教師的好人好事。

愛崗是我們的職責,敬業是我們的本分,青春是我們的資本,奉獻是我們崇高的追求。王老師將愛崗敬業體現在她的每一個平凡的工作日,體現在這一個普通的崗位上,對於我這樣的一個新老師,她就是我身邊的好人好事,她就像是我的一個方向標。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像王老師一樣成為一個愛崗敬業的人,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把工作當成一種使命,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身邊的好人好事!我暗下決心要做一個愛崗敬業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盡情展現才能和智慧,因為學校的發展就是我們年輕人的明天!

好人先進事蹟5

暑期黃山,遊客往來如織。安徽黃山風景區放繩工隊伍全身心投入到各路段和懸崖外圍保潔的工作中,為遊客帶來潔淨的遊玩環境。

黃山放繩工是該景區環衞工隊伍的一個工種,他們腰繫繩索,下至懸崖峭壁,清掃垃圾,由於他們的工作地段陡峭險要,常常被遊客稱之為“峭壁掃地僧”。

13日清晨,當暖陽還未高照,趁着第一批遊客還未上山,放繩工們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從早上6點直到晚上,忙碌奔波在黃山各個角落,期間除了保障遊步道清潔暢通,還要及時下崖處理峭壁上的垃圾,趕上游客錢包等貴重物品掉到崖底求助,他們也會義不容辭地施以援手。

上午,一身黃馬甲、頭頂安全帽、肩挎一捆登山繩的黃山玉屏環衞所放繩工李培生開始前往一處峭壁地段,撿拾礦泉水瓶、黑色塑料袋等垃圾。

峭壁險要,李培生身繫繩索,緩緩下行樊成柱攝從事黃山放繩工20多年的李培生,是“峭壁掃地僧”的代表。

李培生熟練地將拇指粗的登山繩一頭系在遊道旁的放繩樁點上並打好布林結,同時將另一頭牢固地系在自己的腰間。檢查好所有設備安全無障礙後,奮力將登山繩甩至崖底,靈活地跨過護欄,開始了這場懸崖之上的“舞蹈”。

峭壁在太陽的直射下變得火熱。只見李培生一手穩穩地把持着下降器,另一隻手有節奏地抽拉着繩索,雙腳穩穩地蹬在下方的巖體上,步履穩健地在崖璧上尋找着角落裏的垃圾。遇上極為陡峭的坡面,他只能以手為爪牢牢地抓住巖石凸起的部分,不斷變化着身姿保持着身體的平衡。

下崖的十幾分鍾裏,李培生小心翼翼地挪動到垃圾飄落的位置,在雜草之中撿起礦泉水瓶等垃圾,裝進腰間的袋子。

李培生説,身為黃山的一員,20多年來,以黃山為家,以路為友,寧髒一人不污一處。

像李培生這樣的放繩工,黃山風景區共有20餘人,他們肩挎繩索,分佈在各個片區,負責放繩索到懸底撿拾垃圾,只為換來黃山潔淨如洗。在他們看來,維護好黃山的綠水青山是最大的心願。

當前,黃山市正進行打造“全國最乾淨城市”三年行動計劃,到2024年,該市全域鞏固提升乾淨指數標準,形成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最乾淨城市”黃山標準和長效管理體系。黃山風景區也正在瞄準“席地而坐”“最乾淨”目標努力。

好人先進事蹟6

今年,是李培生在黃山風景區工作的第——年頭。從最初的檢票工作,到後來的保潔環衞,2000年,李培生轉崗到了放繩隊伍,成為景區裏的一名放繩工。

“對於那時的我來説,放繩既陌生又恐懼,懸崖垂直落差大的有十幾層樓高,頭一次下去身體直打哆嗦。”回憶第一次“飛檐走壁”,李培生至今難忘當年的“望而生畏”。

但李培生天生有股不服輸的毅力。從第一次當“蜘蛛人”開始,他就暗下決心:“要麼不做,要做就努力做到最好”。

在經過專業訓練和實地操作之後,如今的李培生對這份工作已是駕輕就熟,憑藉一根繩索,在懸崖峭壁上行走自如、如履平地。

繩索的一頭以“8字扣”系在崖壁邊的護環上,另外一頭則系在腰間,打好結、扣上保險,然後李培生便手拉繩索,順着崖壁向下滑去……

這一套流程對於李培生來説,再熟悉不過。到了旅遊旺季,他每天要放繩七八次,上下一趟在一個小時左右,這對體力和耐力都有着極大的考驗。

“很多事情都要親自嘗試,只有試過了才知道行不行。”這是李培生最樸實的想法,而努力上進的他,也會在閒暇時不斷學習摸索,掌握放繩的技巧。

為什麼會從事這麼久的環衞工作?在懸崖上撿垃圾有害怕過麼?是否想過申請調換一個崗位?……類似的問題,李培生曾被無數次問起過,但不論是20年前,還是今天,他的答案都是一致的,“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勇往直前。

翻越、攀爬,再翻越、再攀爬……20多年來,李培生累計放繩高度達1800公里,相當於登上了200座珠穆朗瑪峯的高度。

在黃山風景區,像李培生這樣的放繩工,共有18名,他們肩挎繩索,穿行在陡峭懸崖間,只為換來黃山景區的潔淨如洗。在他們看來,維護好景區的綠水青山是最大的心願,也是堅守的初衷。

這些年,李培生的付出,大家有目共睹,也讓他榮譽無數:2012年當選“中國好人”;2013年被授予“黃山市首屆道德模範提名獎”;2017年榮獲“十大最美環保人提名獎”,同年獲“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並被評為“安徽省勞動模範”。

榮譽面前,李培生總是保持着低調。他説,自己還要在放繩工這個崗位上繼續幹下去,用實際行動呼籲更多遊客能自覺愛護景區的一草一木,讓文明旅遊成為旅遊新風尚。

好人先進事蹟7

李黎明,男,1998年12月退伍後,他被分配到林業處蒼石林場工作。

李黎明是個踏實敬業的人。20xx年初,林場安排李黎明到條件異常艱苦的牛肺溝護林,負責守護9780畝林區的3百多萬顆林木。這日行一趟的“必修課”,他是用雙腳徒步走完這40多裏的崎嶇山路。18年來,他風雨無阻、從不間斷地走了46萬多裏,相當於沿着中國陸地邊境線走了近10圈。

李黎明是個任勞任怨的人。李黎明值守的護林點位於林區深處,交通相當閉塞、條件異常艱苦,糧食蔬菜通常隔一段時間往山裏背一回,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次肉,夏天就喝溪溝水、冬天則嚼野坡雪。剛剛度過39歲生日的李黎明,卻是一個頭發花白、滿臉皺紋、有點駝背的“糟老漢”。儘管如此,李黎明卻從來沒有向組織提過任何要求。

李黎明是個一心都只在工作的人。護林點不通車、不通電,甚至沒有廣播和通訊信號,最近幾年,護林點逐步覆蓋了廣播信號,李黎明的生活中才添加了一部半導體收音機。上任之初,從護林點到最近的汽車站要走36裏山路。他常常要十天、半個月才能下一次山,到了防火期更是要4個月都不能下山。婚後的13年裏,他下山回家的時間累計不超過2年,有9頓年夜飯都是在護林點裏吃的,快9歲的兒子至今還常常錯把這個很少回家的爸爸叫“叔叔”,每每到這時,這個平日裏堅強的漢子都要忍不住流下淚水。

李黎明是個認真到“較真”的人。牛肺子溝林區溝深林密、資源豐富,是不少想發歪財之人“惦記”的“肥肉”。之前,林區內亂砍盜伐、偷挖山苗現象時有發生。李黎明到任後,這個“缺口”就被堵死了,也因此斷了一些人的“財路”。有人找過他,求他“睜隻眼、閉隻眼”;也有人勸過他,讓他多想想上有老、下有小,妻子沒工作的實際困難;甚至有人罵過他、誣告他、打過他,可他一律“不開竅”。時間久了,他又多了個外號——叫“黑臉包公”。

有一次,李黎明巡山時發現了盜伐分子留下的車轍和拖痕,為了將保住國家財產,他在來不及向上級報告的情況下,隻身一人循着印跡展開追蹤,翻山越嶺幾十裏,渾身汗水濕得精透,終於追回了被盜林木,就連落網的盜伐分子都只能無奈地説:“遇上這麼個拼命三郎,我們只好認栽了!”

好人先進事蹟8

自從踏上三尺講台那天起,劉穎老師就把一顆心全交給了學生。她時刻銘記着:教書是良心活,不能虧了孩子們。於是,在教育教學和學習生活中,她一直信奉“愛的教育”,讓學生徜徉在愛的海洋裏。從教20多年來,劉老師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在工作中,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嚴格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家長的尊重,同事的好評,領導的信任,贏得了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和肯定。

一、關愛學生,用愛心感染學生。

劉老師關心學生就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她在思想上關心學生,感情上親近學生,生活上關懷學生。既關心他們的生活,又關心他們的健康,還關心他們是否懂得怎樣做人。她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兒童,作為老師,她時時刻刻都關心每個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學校裏有一個家庭情況很特殊的學生,從小沒有媽媽,爸爸也經常不顧家,劉老師經常給這個學生一些衣服和學習用品,給予生活學習上的幫助。劉老師不僅愛那些優秀的學生,也愛那些成績差的學生,不放棄一位後進生。

六年級有這樣一個孩子,臨近期末考試前的兩個星期,不願意上學了。劉老師聽説後,就到她家去家訪,弄清孩子是什麼原因不願意上學的。原來是這個孩子受了社會上的一些人的教唆。劉老師摸清原因後,就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這個孩子的思想工作,通過家訪,還了解到她的家庭條件不好,劉老師就給這個孩子買新衣服,買學習用品,甚至還讓這個孩子和自己一起吃飯。最後這個孩子被感動了,重新回到了校園。劉老師始終是用一顆樸實的心去愛每一個學生,“愛心”是老師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情操,也是老師工作的主旋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在劉老師的心裏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熠熠生輝的寶石。她經常和孩子們談心,瞭解他們的生活情況和心理活動,為他們驅趕孤獨,幫助他們樹立生活和學習的自信心。在孩子的心目中劉老師是最親密的劉姐姐,她是最温暖的劉媽媽,她是最有愛心最嚴厲的劉老師。她被孩子們評為“我心中的恩師”。多少年來,劉老師就是這樣播撒着愛的種子,收穫着愛的碩果。

二、用真心引領學生成長。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協作,可是,劉老師發現每當與學生説到請家長時,孩子們就表現出一種畏懼和擔心。究其原因,原來在孩子心目中,只有他們犯了錯誤時,老師才會請家長,每次請家長後就會被家長訓斥,重者還要被打,所以孩子們很反感。為了消除孩子們的疑慮,劉老師便試着改變策略,當孩子進步了,就電話通知家長;當孩子做了好人好事,成績有了進步時,劉老師就通過家長微信羣告知家長,讓家長和她一起分享孩子們成功的快樂。劉老師始終以“不放棄每一個學生”為行為準則,樹立他們的自信心。通過不同的方式,讓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看到一點點進步,都給予鼓勵和表揚。讓每一片綠葉都享受“愛”的陽光。

三、關愛老人,奉獻愛心。

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尊敬老人的優秀品質,讓同學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得到提高。每年的重陽節,劉穎老師會帶領部分學生來到棲山鎮中心敬老院去慰問老人,幫老人打掃房間衞生,給老人捶背,學生們也很關切地詢問了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和生活情況,並與他們聊起了家常,當孩子們問老人生活的怎麼樣時,老人激動的説,有黨和政府的關懷,能過的不好嗎。孩子們又為老人表演了我們胡樓國小的舞蹈特色,那優美的舞蹈讓爺爺奶奶們喜笑顏開,演出結束後,老人們又像孩子似的要再來一個。少先隊員們又幫助他們打掃衞生,很快和老人們融入其中。老人表示孩子們的到來,為他們的生活增添了生機和樂趣,劉穎老師帶領學生走近老人,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們關心他人,敬老愛老的美德,也是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鍛鍊自己的機會。

劉穎老師不僅關愛社會上的老人,對待自己的公婆更是盡心盡責。

自1993年結婚之日起,劉穎老師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那時二老均已年過六旬,婆婆體弱多病,有時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劉穎老師像照料自己的母親一樣伺候着婆婆。冬天,劉穎老師早早起牀,為二老做好飯,為了不讓老人吃涼飯,她將飯、菜放入電飯煲裏温着,然後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安頓好老人後然再去上班,即使這樣,劉穎老師上班從沒有遲到過,反而比其他老師還要早。就這樣,她盡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説過一聲累。

前不久,婆婆因腦梗病了,在住院治療期間,丈夫在外地進修,照顧老人的重擔全部落在了劉穎老師的一個人身上,她在婆婆的病榻前守候了整整三天三夜,餵飯、擦澡、按摩、守夜,成了婆婆的特護。劉穎老師始終如一,從不抱怨。她無怨無悔,在她心中,丈夫的母親就是她的母親,照顧公婆就是她的責任。公公和婆婆對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説,“娶到劉穎這樣的好媳婦,我們修來的福。”鄰居也説他們二老有福氣。

四、熱愛工作,創優異成績

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劉老師深深地知道:教育工作責任重大。有人説:“用心靈贏得心靈,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這就意味着教師必須具備奉獻精神,敬業精神。劉老師把教育工作當作了一個用愛心、耐心、細心的堆砌,來贏得孩子們的親近、尊重和愛戴的偉大工程,她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在管理中創新,在和諧中育人。

教學中,劉老師還結合教材的知識建構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立足中等生,扶持後進生,滿足優生。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了多種深度不一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基礎差的學生,給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學生有了壓力才有動力,適當降低教學難度,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更加輕鬆。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劉老師不僅僅教授孩子們書本的知識,還不斷拓寬孩子們的視野。她鼓勵孩子廣泛閲讀;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朗誦比賽、演講比賽;鼓勵孩子勤於習作,不斷向各類國小生報上發表作品;鼓勵孩子參加各種科技競賽活動……因此,她班級裏的很多孩子在她的輔導下,不斷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這些活動的參與不僅開闊了孩子的眼界,也提高了孩子的語文素養。

在劉老師耐心和細心的教育下,班裏學生的成績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屆學生跟隨劉老師兩年,語文成績無論是校級、還是鎮級考試,都是全鎮第一名,在全縣六年級統考中,劉穎老師所帶科學科目,位居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劉老師自20xx年開始連續五年被評為縣優秀教育工作者,20xx年度被評為“徐州市優秀女教師”、徐州市優秀教育工作者。所撰寫的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多篇論文還獲得省級市級獎,今年又被評為繼續教育先進個人。作為一名教師,劉老師説:“我最大的幸福並不是成績的取得,而是學生和家長的信任”。

作為一名國小老師,劉老師用慈母般的情感去温暖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用充滿智慧的靈感去點燃每個孩子心中的希望之火。和孩子共同成長,不斷完善自己,做孩子們心中最美的老師是她一直追求的。

好人先進事蹟9

“我的一生只有28年,我再也沒有機會報答好心人、感恩社會了,我只能説一聲‘謝謝’!”日前,一則村官的絕筆信讓無數網友為之動容。

寫信的是大學生村官徐鋒,他20xx年在安徽歙縣鄭村鎮潭渡村任大學生村官,卻在20xx年底被查出罹患肝癌。肝癌晚期,腫瘤直徑8釐米,最好的辦法是肝移植,手術費至少50萬元。歙縣宣傳部副部長吳建平將徐鋒的遭遇告知歙縣縣委、縣政府,並在當地網絡論壇發起捐款。愛心匯聚而來,徐鋒初期的手術費很快有了着落。

20xx年1月1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迎來一個與徐鋒相匹配的肝源,手術馬上就能開始。

“徐鋒的情況,移植一定要快!”醫生反覆強調。而就在此時,醫院來了一位比徐鋒病情更嚴重的患者。得知這一情況後,徐鋒立刻決定把肝源先讓給更需要的人。“有人比我更急,更需要它,就先讓他移植了,我還能再堅持些日子。”歙縣愛心人士到浙江看望徐鋒時,他笑着説。

欣慰的是,半個月後,醫院終於又找到與徐鋒相匹配的肝源,他的肝移植手術順利完成。“是那麼多好心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只有用更大熱情和努力做好工作,才能回報幫助我的人。”徐鋒生前説。

20xx年,術後剛一個月的徐鋒,出現在鄭村鎮政府門口。鄭村鎮紀委書記朱儁敏回憶:“他戴着口罩,光着腦袋,執意回來工作。”考慮再三,鎮領導班子決定讓徐鋒擔任農經員一職,並私下和各行政村打了招呼:非工作時間不給徐鋒打電話,不安排過重事務。

“我們給他減負,他卻給自己加壓。”朱儁敏説,20xx年5月,鄭村鎮開展扶貧調查,需要蒐集2700位村民的信息。徐鋒堅持參與這項時間短、任務緊的工作,他説自己當了三年多村官,對村裏情況很熟悉,這項工作他再合適不過。就這樣,徐鋒又把所有精力撲到了工作上。

一直以來,話不多的徐鋒,心裏想着的都是如何給鄉親們多做點事。鄭村鎮潭渡行政村黎明自然村盛產粉絲,徐鋒利用專業優勢,建起村級網站,“在網上賣粉絲”的路子,破解了長期以來粉絲難賣的問題。

鄭村鎮老黨員諸葛紀釵,因一場車禍導致癱瘓,老人至今還留着住院時徐鋒帶來的書報:“他來看我,帶來書報和米麪。出院後在我家,這孩子非要給錢,説是規定。我不要,他就偷偷把錢塞碗底下。”

遺憾的是,剛回去工作幾個月,徐鋒病情再次復發——癌細胞擴散到了肝、肺、腿骨。這一次,即使輾轉各地醫院治療也已無濟於事。病重時,徐鋒口述,表哥記錄,留下一封書信,滿滿的都是對社會的感恩。“絕望之際,大家沒有放棄我,積極為我募捐籌款,使我有機會做了肝移植手術。”徐鋒走之前表示,希望將社會捐給自己的剩餘善款,繼續捐給需要幫助的人。鄭村鎮是徐鋒唯一工作過的地方,“那裏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十分留戀這片土地。”“我的願望是在我死後,能埋在這塊土地上。”

12月1日上午,鄭村鎮迎來了久違的晴天,陽光灑滿徐鋒曾工作過的潭渡村。這天,徐鋒被安葬在村裏的公墓,他將和自己眷戀的土地永遠相伴。

好人先進事蹟10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銘記在心,並且用來作為自己行動指南的一句話。它表明,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知識,更要具備良好的師德,使自己所教的學生,不僅在學業上有所收穫,更要學會如何做人。

本人平時在做好知識的傳授的同時更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做到關心他們的生活,尤其是家庭困難的學生對他們的體貼入微,照顧好每一位。在接收新班級時先對學生的家庭有一個系統的瞭解,掌握他們的性格和脾氣,愛好和特長,努力尋找出因人而宜的靈活的教育方式。

一、愛崗敬業,默默奉獻,迎難而上,勇挑重擔

嚴於律已,為人師表是師德的具體表現。我平時能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從不因自己的過錯而遷怒學生,去打罵學生,去污辱學生的人格尊嚴。和學生友好相處是我的長期保持的優良傳統。我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投身教育教學之中,要求學生按時到校,我本人從不缺席遲到,要求學生寫好字,讀好書,掃好地,我首先做出榜樣。我總是和學生和顏悦色,早晨以微笑迎接每一位學生,晚上還是以微笑送走每一位學生。處處以自己的文明舉止去影響感化每一位學生的心靈。

今年九月,我在一次騎車途中,意外受傷,造成腳部受傷,當醫生告訴我至少一個月方能基本康復時,我不由得哭了起來。醫生當時很不理解,説:“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傷,好好歇幾個月就行了,看把你嚇的!”我卻説:“我還有一個班的課呢!我一個月才能上課,我的學生怎麼辦?”人被迫離開了教學第一線,心卻留在了那裏。我讓同年級的老師把學生的作業、試卷捎回來,通過批改作業和試卷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剛能一瘸一拐走路,我就迫不及待地上班了。累是必然的,再加上是未能康復就上的班,一天下來後,受傷的腳都是腫痛難忍,堅強地履行着一個教師應盡的職責。一分付出,一分收穫。在全鄉統考中,我所任的科目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二、以身作則,培養學生健全人格,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以身作則,不令則行。在學生的眼中,教師是一個完美的人,是一個值得可信的人,是一個值得可敬的人。你的言談舉止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強調師德不是強調理論説教,更重要是要塑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的形象。我平時注重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教育學生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幹,陶冶情操,讓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識社會,瞭解自然,為今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今年我所接任的班,學生來自各處,不僅學習成績參差不齊,素質修養更是懸殊。針對這種情況,我深入班級,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然後針對他們不同的思想狀況做工作。班上一個女學生,從生活到學習都不習慣,情緒很是低落。瞭解到這一情後,我先從生活上去關心他,病了,我帶他去看醫生,用自己的錢為他買藥,幾次去他的住處看望他,甚至讓她有一種在家一樣的感覺;然後在學習上給她講法,幫他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讓她樹立信心,最終幫他走出了失敗的低谷,成績上升了。教師節她給我來了一張賀卡,上面寫着:老師,我不會忘記你對我的幫助。你在辦公室給我談心的場面,是我記憶中一道最美的風景!我在心中説:“不,既然你們的父母把你們交給了學校,既然學校把你們交給了我,把你們帶好就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我的感化下,這個班上好幾位學生非常感慨地説:“老師,你用實際行動告訴了我們什麼是責任心!我們知道以後該怎麼做了。”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學生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健康地成長,教師,更是兼任着傳道、受業、解惑的重擔。在平時授課過程中,我特別注意增強學生的文化修養,告訴學生很多做人的道理,引導學生健康地成長。現在很多學生給我的來信中都會説起這些,他們認為正是這些講解培養了他們深厚的文化底藴,培養了他們健康的心理,影響了他們的人生。有一位學生在來信中説:“老師,在學校,我印象最深的,記得最牢的還是你給我們講解的一些做人的道理。你在講台上講解的畫面是我記憶中一道最美的風景!”

我是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國小教師,我只是做了一些我該做的工作。但我認為我的人生是有價值的,因為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這一經典論述;我的生命是有意義的,因為我踐行了“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這一諾言;我的生活是精彩的,因為我已桃李滿天下!

好人先進事蹟11

轉眼間,嫁到村轉眼間已經十年了,她經營着一家理髮店,店雖然不大,但每天來來往往,歡聲笑語,人也不斷。既然是顧客,總有挑剔一點的,但凡遇到面對鏡子把頭搖來搖去,不斷訴説這邊挑一點,那邊再修修的,她總是面帶微笑,微聲問着“這樣行嗎?”、“您滿意嗎?”,手裏拿着工具修修剪剪,從沒有過不耐煩,對所有的顧客一視同仁是她的待客之道。遇到一些調皮和哭鬧的孩子,也耐下心來,一一安慰着,哄着孩子漸漸安靜下來,她手底下卻熟練的上下翻飛,一點不耽誤。

的婆婆是村的老婦女代表、計生幹部,漸漸的年歲大了,而計生工作日漸繁瑣,細細思量之下,素來性格開朗,待人隨和,鄉村鄰里關係融洽,便有交班的意思。為此,2008年,專門報名參加了鄉鎮計生站考試,取得計生幹部資格,逐步接手了村裏的婦女、計生工作。

雖然現在網絡發達,但網上計劃生育知識複雜不一,專門針對育齡婦女普及計劃生育知識,宣傳計劃生育政策,發放《計劃生育優生優育手冊》,協助村民辦理各種生育手續。幫助新婚夫婦認識從新婚到懷孕到分娩後各階段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真正把工作做到分户到個人。

村11歲的小女孩劉禕壑,奶奶李榮貴殘疾行走不便,父親劉滿庫身患強直性脊柱炎,無勞動能力,母親改嫁他鄉,家庭貧困,生活多有不便。瞭解到她的情況後,積極聯繫婦聯相關部門,通過“救助貧困兒童”計劃,為劉禕壑爭取到相關資金救助,緩解一下生活狀況。還有13歲的女孩劉雅馨,父親病故,母親改嫁,跟隨祖父劉德堂生活,走訪瞭解到她的情況後,根據實際情況,上報相關材料,通過“關愛女童”計劃,為雅馨爭取到婦聯部門的資金相關救助,錢雖然不是很多,但讓她們體會到社會的温暖和國家對普通百姓的優惠政策。

所處的家庭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和睦大家庭,上有爺爺奶奶,公公婆婆,叔叔嬸子,下有一雙兒女。這個12口人的大家庭在農村不一般。説他不一般是因為現在在農村這麼大的家庭幾乎沒有了。妯娌之間,婆媳之間,零零碎碎,未免麻煩,一般都獨立分户了。這個大家庭還是耕種在一起,吃喝在一起。大到新建房屋,添置汽車,小到家居佈置,都到不分你我,屬於大家,誰都沒有私心,共同擁有。這在我們十里八村已經找不到第二家了,在這個大家庭裏孝敬公婆長輩,凡事都以長輩為主,是長輩眼中孝敬的好媳婦,是一雙兒女眼中的好媽媽,更是丈夫眼中的好妻子。

她踏踏實實做人,平平凡凡做事,每天忙忙碌碌,日子過的充實有奔頭兒,平淡的日子還在重複,的生活還在繼續。第:辦事處委員事蹟材料

,男,54歲,是市辦事處林莊村村委會委員。今年五十好幾的,就像鄰家的一位長者,和藹、熱情、寬和、親切。幾十年來,他用自己的熱情、愛心為村民們默默無聞的做好事,贏得了村民們的普遍讚揚。

深知自己不僅僅是一名村民,更是村民信賴的村民代表、村委委員,在工作中深知村民的訴求與自己的職責。2013年“百日攻堅”之際,村中決定修繕我村主要道路,雖然有專業的施工隊伍,可是原材料的運送銜接,工人的工作計時都需要心細的人來完成,只有責任心強認真負責,才能保證不出錯不出現多記工冒領工資的情況,這個重任自然地落在了的身上。施工過程中,時間的.拿捏幾乎無誤,保證了原料的及時使用;記工準確無一人工資有誤。除了施工過程中的事項,修路也會遇到與臨街住户的各種問題,因為施工隊對村裏情況不熟悉,也都是靠他來協調的。最終這條道路完美修好,村民出入方便,其中的艱辛與不易心裏很明白,雖然只是默默的付出,可他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做的。之後的“十月突破”中,有大量的清理垃圾任務,又是他主動帶領村民清理垃圾,保證環境衞生,宣傳長效機制。就是這些一點一滴的小事、實事,也許別人都不以為然甚至忽略了,可他覺得只要是對村民有好處的事就是大事,就應該去認真完成。

2013年12月一天的晚上11點,在回家途中經過村邊大橋時,發現一年輕男子喝酒喝多了,站在橋邊十分危險。雖然過往車輛和行人很多,可天黑風冷無人問津。此時村中村民孔令鎖經過,見狀兩人商量後向前詢問醉者狀況,經詢問醉者心情不好又輕生打算,經過細緻詢問,二人問出家人聯繫方式,及時通知家人趕到;二人等到家人來到,卻發現是上年紀的男子的母親,如何回家成了首要問題,二人商議決定送他們回家,為了避免母親不想讓陌生人知道家庭住址的顧慮,二人送到了小區門口交給了保安才離開回家。事後,年輕男子及家人找到了他們並登門致謝,他們説:“這是小事,不要宣揚”。尊重和維護他人生命,在平凡孕育偉大,平凡中體現高尚人生。

最近村裏又有許多事要做,都是關係到村民生產生活的實際事:道邊的電線杆倒了,不僅妨礙了車輛的通行,還將杆上的攝像頭摔壞,知道了積極聯繫聯通維修員到村進行維修,將電線杆挪移,只是一件小事,卻給村民帶來方便;前幾天村中種植小麥需要澆灌凍水,村裏原來的井用水太少,大家要連夜澆灌,為了方便澆水,趕緊聯繫鑽井隊伍入村鑽井,降温的天氣也堅持在現場調解用電交通問題;這幾日村中為東風五小區門市改造問題做調研摸底,村民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支書主任積極回答各種問題,發現了許多問題的相同性,努力尋找政策知識,在村民代表會時向大家解釋,消除不必要的疑惑……

時常有人調侃“一分錢掙不着,你圖個什麼啊?”他一臉笑容地答道:“不圖什麼,就圖自己心裏舒坦。”就這麼為大家做着貢獻,自家的小飯館沒有時間打理,家裏人忙的暈頭轉向,他依然説沒什麼能克服,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蹟、平凡的感情,卻在默默付出的點點滴滴中造就了許多的不平凡,這些點點滴滴的感動匯聚成一個個文明、和諧、温馨的音符,奏響了林莊村文明、和諧、美麗的新篇章。第六篇:普通農村婦女事蹟材料

,36歲,她是嫁到市村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同時,也是一個平凡的農家媳婦。周圍的街坊鄰居都對這個媳婦讚不絕口,令人們印象最深刻也最具有感染力的是她的笑容。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她那張樂觀燦爛笑臉都會温暖每個人的內心。

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淡淡地説:“我只是在盡兒媳、妻子、母親的責任”。知道她的人都説:“她是孝媳、是賢妻、是良母,她在用自己的言行傳承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百善孝為先,她從嫁過來就和公婆一起住,在生活上孝敬公婆,從來都沒有和婆婆紅過臉,她無微不至的照顧着丈夫、公婆、孩子的飲食起居。十幾年的共同生活使本來不曾認識的婆媳產生了濃濃的親情,由剛結婚時的不適應,發展到相濡以沫,靠的是她和婆婆的相互寬容,相互包涵。她説,居家過日子瑣碎小事就是很多,但是隻要你愛自己的丈夫,就一定要愛他的父母,因為是他的父母花費了大量的心血為你準備了你的另一半。你是公公婆婆勞動的最直接的收益者。如果為一些小事在乎太多,婆媳不和,丈夫只能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反過來會大大地影響兩個人的關係,幸福就會離兩人越來越遠。所以,要抓住幸福的繩子就要好好的孝敬公婆。

除此之外,她不但在生活上婆婆,而且還在工作上輔佐婆婆,她的婆婆張書雲是曾經一名人民教師,在村裏的國小裏教書,如今是村裏的副支書。説到這位婆婆,真的要好好的説一説,這位村裏唯一的女村幹部,在村內工作中總是身先士卒,從不怕苦怕累,在百日攻堅清理村內垃圾的時候,帶頭拿起鐵杴走到垃圾堆裏進行清理,村內修路的過程中,每時每刻的在施工一看,督查工程的進度,哪兒裏水管挖破了,哪兒裏要注意,她都事事想到最前面。真的是一位盡職盡責的村幹部。除了工作之外,她從教學的時候就愛孩子,如今退休了也沒有閒着,辦起了自己的幼兒園,起名為繁星幼兒園,但是畢竟上了年紀,婆婆一人撐起這幼兒園負擔太重,於是張玉榮與丈夫都回來幫助婆婆,一心一意地努力把幼兒園辦好。2011年建園初,幼兒園的生源不是很好,畢竟是剛剛起步,附近村裏的家長們都擔心教學質量,都處於觀望狀態,但是婆婆張書雲曾經是村的國小校長,也是一名資深的教師,憑藉這一點,村裏很多鄉親們就奔着婆婆這個人來把孩子交到這,他們放心。正因為如此,她更要好好的教這些孩子們,沒事兒的時候就研究教學方法和兒童心理,儘可能的提高幼兒園的教學質量,她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來關愛着,也對幼兒園的管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行鑽研摸索着,在她和丈夫的幫助之下,幼兒園越辦越好,婆婆也真心的誇讚這個兒媳婦,肯定着她的功勞。而今鄰村的家長們都搶着把孩子往幼兒園送,現如今幼兒園有300個多孩子,小班,中班,大班都齊備,裏面還有這十多個經驗豐富的幼兒教師。繁星幼兒園已經初具規模。這少不了這個兒媳婦的功勞。

還擔當着村裏計生工作的督察員的職責。平日裏幼兒園的工作就已經很忙碌了,但是為了村裏和辦事處的工作能夠更好地落實和實施,就自告奮勇擔當起這個費力不討好的事兒。也正因為平日裏她的人緣好,才能讓這個勸説計劃生育的工作好做一些。這個工作忙起來就不分白天晚上的,相當辛苦。並且還是得罪人的事兒,苦口婆心的勸説超生家庭的村民,將心比心,讓人們真切的理解國家政策,做通了不少人的工作。為村裏工作順利實施做出了貢獻。

無論是家庭還是工作,都讓她打理的井井有條,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她的善良,樸實,讓她獲得了精神的力量源泉,她的寬容,大方,讓她享受人生的平實和幸福,她的勤勞、踏實,讓她贏得生活的富足。她將會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體味真、弘揚善、享受美。第七篇:農村婦女事蹟材料

是村民,47歲,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做事細心,勤勞善良,從一雙粗糙的雙手就能看出她日常生活的艱辛;她衣着樸實無華,不善言辭,就像那靜靜開放在空谷中的幽蘭,散發着自己的光彩,綻放着迷人的芳香。

結婚這麼多年,一直與公公婆婆在一起生活,對家裏的老人非常孝順。從過門到現在,從沒有跟老人頂過嘴、吵過架、耍過脾氣、紅過臉,不管是大事小事都主動徵求老人的意見。多年來,她無怨無悔的扛起了照顧公婆、操持家務的重擔,一年四季,春種秋收,起早貪黑,既要照顧家裏,又要下地幹活,還得照顧孩子,左鄰右舍都説是一個打着燈籠都難找的好兒媳。

平常對孩子們比較嚴格,教育他們要不能浪費,吃穿方面不要和別人攀比。但對她的公公婆婆極為照顧,有什麼好吃的都留給公公婆婆。她還徵求公婆的意見安排好食譜,做他們喜歡吃的飯菜,保證了老人飲食健康。還開玩笑説:“我就是我們家大廚,要變着花樣做好吃營養的飯菜。”為了保持公婆穿着和居住舒適,她及時為他們換洗衣物,晾曬被褥。老年人在家難免憋悶,為了能使公婆心情舒暢,她帶着公婆在院子裏曬太陽,做運動,還經常講笑話或者孩子們的生活趣事逗他們開心。為了讓公公婆婆能睡的更好,每天晚上她都為公公婆婆準備加了夜交藤和合歡皮的洗腳水。人常説閨女是媽的貼身小棉襖,卻是公公婆婆的貼身小棉襖。孝敬老人貴在細心持久,這麼多年一直幫公婆打點好一切,比如擦身、洗臉、剪指甲,增添衣物等等。老人逢人就誇好兒媳。一家人其樂融融,這才是幸福。

經常教育孩子説:“作為一名年輕人,尊敬老人、愛護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應該保持的優良傳統。你們也得銘記,而且要爭取做得更好,努力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對爺爺奶奶要孝敬,從小他們照顧你們,現在你們長大了,而他們變成了老小孩,就換你們來照顧他們。”樸實的語言中,説出了最基礎最真實的道理。耳濡目染,孩子們也爭着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爺爺奶奶,逢年過節也都要給爺爺奶奶帶來老人愛吃的食品和喜愛的衣物。

多年來,通情達理,持家有方,團結鄰里,家庭和睦的事蹟廣為鄰里所稱道。她用家庭婦女特有的勤勞、善良、純樸,用她全身心的愛讓她的家庭始終保持着一種祥和的氣氛。第八篇:淳樸老人事蹟材料

村村民,是一位60多歲淳樸老人,在平時生活中十分樂於助人,特別具有親和力,深受村領導和村民尊重和信賴。

去年,村裏安裝了攝像頭以防偷村民和村裏公共財物,管理攝像頭的任務交給做事認真的,他每天都會檢查監控運行情況,村民小到有丟狗的,丟豬的,丟玉米的,都會第一時間去找讓他幫着調監控錄像去找偷東西的人。有時候甚至半夜找到讓他幫忙解決問題,可是他仍然沒任何怨言幫着村民查看監控錄像,之後跟着村民去抓小偷。村民們很受感動,給他東西或其他獎勵他都委婉拒絕,並笑呵呵地説,“鄰居有問題,自己能幫的肯定幫啊,説別的就見外了。”村民都一致覺得為人誠信,樂於助人,心地善良。他從來不為自己怎麼做會有應得的報酬,而是覺得村民需要他,他就本着能幫就幫的精神去幫忙,絲毫沒有怨言。

他説他最想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對村盡一份自己的責任。他是這麼説的,更是這麼做的。他把助人為樂當做自己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儘可能地去幫助別人來充實自己,別人快樂的同時他也快樂。他説他現在60歲還幫得動,要幫到70歲,80歲,90歲,直到自己幫不動的那一天。這份心態極其珍貴。

四川汶川地震、雅安地震,他每次都積極響應號召,每次都積極主動捐衣捐物,只要是自己能準備出的東西,都會毫不猶豫的拿出來捐獻給需要的受災人員,充分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鄰里相幫,患難相恤,助人為樂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他始終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幫助更多的人,也充分體現了其對生命價值、社會、人類和人生觀的一種積極態度。

正是因為這種無私奉獻,助人為樂的村民存在,通過這些助人為樂的努力和行動,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助關愛,人與社會的相互融合,政府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好人先進事蹟12

眾所周知,西寧營業部一直擔負着旅客貨物發送,大宗貨物批量運輸的工作任務。每天迎接的是來自全國各地成千上萬的旅客,各個年齡階層,夾雜着天南海北口音奔波的人羣,大家來到車站,把來自青藏地區的特色產品寄送給他們的家人、朋友。那麼如何做好與這些旅客的溝通,讓旅客安心的將貨物寄送出去,是考驗營業部導巡員的一項重要任務。

都偉明同志在作為導巡員的工作期間,兢兢業業的完成了本職的工作任務,除此之外她還做了很多大量額外的工作。

一、業績顯著,工作成績有目共睹

每有旅客相來諮詢,都偉明同志都會熱情接待,詳細介紹服務種類,資費標準。把旅客當作家人,細緻耐心的解答旅客的疑惑和不解,積極引導客户辦理快遞業務,有時客户通過了解,還會主動辦理高資費時限、高鐵業務。同時,因為廣泛的接觸客户,對客户信息的收集和掌握也相對到位,對後續的產品銷售做到了基本的鋪墊。當然,用服務來感動客户,用赤誠的心為旅客服務,一直是西寧營業部的標準。

二、尊老愛幼,身體力行幫助旅客

有時碰到年歲較大的旅客,都偉明同志都會主動幫助搬運貨物。有一次,一位老大爺打算寄送60公斤的貨物,由於是一個大件,搬運起來十分不便。恰時,所有的裝卸師傅正在忙着裝卸貨物。這時都偉明同志剛好旁經過,瞭解到老大爺的困難後,都偉明同志二話沒説,推着板車幫忙搬運起來,作為一名女同志,特別是一名剛生育完處於恢復期的母親,搬運這件貨物的困難可想而知,正是設身處地的為旅客考慮,解決實際問題這一精神信念支持着她默默無聞的無私奉獻。

三、同甘共苦,積極主動協助同事

隨着營業部業務量的增長,制票窗口的同志要對大批貨物進行信息錄入,工作時間的延長是常有的事情,往往這個時候也是旅客寄送貨物相對較多的時候,都偉明同志作為導巡員,這時也會主動協助制票窗口的同志進行工作。經常性的加班有時也會造成家人的不解,但當她面對家庭和工作的選擇時,她仍然選擇了工作。

當大家讚揚都偉明同志的時候,她總會説,這沒什麼,都是我應該做的。一種淡然處之的心態,一種甘於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就這麼在營業部紮下根來。作為我們一線職工來講,我們的工作是光榮而艱鉅的,光榮而在於平淡,艱鉅而在於漫長。但就是因為像都偉明同志這樣的許多同志的默默奉獻,我們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貢獻,為公司既好又快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中鐵快運西寧營業部的全體同仁一起加油,向都偉明同志學習!

好人先進事蹟13

在大彭實驗國小三年級三班,有一個九歲的小女孩,她雖然不是很漂亮,但卻有着一顆善良真誠的心靈,她個頭雖然不高,但卻有着一股執着向上的追求,她雖然年紀不大,但卻有着一腔勇於負責的精神,多年來在老師和父母的教育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她德、智、體、美、勞得到了全面發展,成了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她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擔任所在班集體的班長,在老師的關愛下得到了鍛鍊和成長,出色的表現和真誠的付出,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同學們的信賴、家長們的喜愛——她就是三年級三班的族彤彤同學。

她勤奮好學、品學兼優、樂觀向上。從踏入國小校園連續三年來,先後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少先隊員,還多次在繪畫、書法、運動會等活動中獲獎。

她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靈。有人説,金子是最純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靈。族彤彤同學有一顆潔白無暇、善良真誠的心靈,她心地善良、追求純真、無私無邪。在家裏,對待親人,關注親人的冷暖,經常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打掃衞生,摘菜洗菜、洗衣服,讓親情其樂融融。對待鄰里,她文明禮貌、與人為善,休息時間絕不會製造噪音影響鄰里的休息,深得鄰里喜愛。在學校,她有一顆真誠的愛心。對於困難同學,她總是樂於伸出援助的小手,助人為樂,真誠奉賢,有時同學忘了帶課本回家,她知道後總是趕緊做完作業把課本借給同學使用。對於學習上的後進生,她也是及時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對於博大複雜的世界,她有一顆天真的童心,小小心靈裝滿了追求真、善、美的理念。

她有一股執着向上的追求。“向上”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力量源泉,族彤彤同學的身上有着一股強烈“向上”的追求。她追求思想向上。從呀呀學語到接受家庭啟蒙和幼兒、國小教育,初諳世事的她就一直在追求着思想的向上:“做個好孩子,做個好學生”。她尊敬長輩和師長,團結同學,遵守校規校紀,對人講禮貌,自覺遵守國小生行為規範和社會公德,深得鄰居、家長、老師和同學們的好評。進入國小校園不久,通過學習,當她知道了少先隊組織是少年兒童的先進組織後,她每時每刻就把自己置於組織的約束之下,嚴格要求自己,身體力行少先隊員的先進性;她追求學習向上。對待學習,她一絲不苟,並有一股可貴的鑽勁兒和韌勁兒,語文、數學、英語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她追求全面發展,她興趣廣泛,除認真學習課本知識外,她還特別喜歡看書、繪畫、體育和音樂。

她有一腔勇於負責的精神。在學校裏她力爭成為老師的好助手,同學們的好服務員。族彤彤同學從國小一年級開始當選為班長,自當上班長那一天起,她就用稚嫩的肩膀承擔起了一份責任。一年級時她管着教室的鑰匙,為了讓同學們能夠提前進教室,她總是比其他同學提前到校,放學後最後一個離開,不論是颳風還是下雨,不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她常年堅持,從沒有失誤過一次。在各項活動中她總是積極參與,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為班級贏得了很多的榮譽。因為她是班長,勞動時她總是搶着幹最髒最重的活兒,從不偷懶,也不會拿出班長的架子只指揮別人幹,下課後同學們休息她卻還在忙着收發作業本。有同學不守紀律了,她會及時給同學們指出來。有同學遇到不懂的問題了她要耐心輔導,連放學後還有同學甚至是家長找她問這問那。對於這些,她沒有半句怨言。

她愛學習、愛思考、勤於實踐,堅持努力學好各門功課,並且積極參加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瞭解社會,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她善於觀察,勤學好問,根據自己的想象,經常在家制作一些小東西,種植一些小植物,實踐讓她吸取了甘甜,擁有了豐潤,豐滿了羽翼。

好人先進事蹟14

老師們、同志們: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參加趙圈鎮學校專場“xx好人”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

“xx好人”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是區委宣傳部今年精心組織開展的一項重要活動,目的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區委關於大力加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要求,通過深入學校、醫院、機關、社區、農村開展巡迴報告活動,廣泛宣傳我們xx區的道德模範人物,把他們的先進事蹟傳播到全區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中去,使人們心有榜樣、見賢思齊,形成人人學先進、人人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在全區繼續掀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潮,為建設美麗xx凝聚強大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

近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明程度不斷提升,先後開展了兩屆“xx好人”評選表彰活動,全區共有28名先進個人和2個優秀團體榮獲“xx好人”榮譽稱號,先後湧現出了全省傑出青年志願者高岑岑、河北雷鋒孟凡領、最美“80後”助人團體等一大批道德模範人物。當前,第三屆“xx好人”評選活動正在進行,已被區委、區政府列為xx區201年重項工作之一。

今天參加宣講報告的同志,他們都工作或生活在我們xx區,是我區“xx好人”羣體的優秀代表。雖然他們都自平凡的工作崗位和普通的家庭,但他們的事蹟卻一點也不平凡,都有着感人至深的經歷,有着美好崇高的思想,有着催人奮進的精神。聆聽他們的事蹟報告,我們每個人都有可學之處,都可以讓自身的正能量變得更加強大、更加厚重。

古人講,厚德載物。道德是立身之本。只有重視自身的道德建設,才能在社會上得以生存,才能在工作上有大的發展。特別是對於教育工作這個特殊的行業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更是至關重要,人民羣眾也對我們充滿期待。藉此機會,向廣大教師提出三點希望:一要把道德建設融入自身發展。我們要以此次報告會為契機,自覺學習和弘揚“xx好人”的優秀精神,努力爭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在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更加註重職業道德素質的提高,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努力成長為師德高尚、能力突出、作風過硬的優秀人民教師。二要把道德建設融入日常工作。我們要牢固樹立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教育事業負責的精神,大力發揚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奮勇拼搏的優良作風,讓高尚的師德體現在學生健康成長和不斷進步的每個細節之中,履行好教育工作者的神聖使命,不斷創造出更加優異的工作成績,為加快xx教育事業發展增光添彩。三要把道德建設融入社會生活。走出校門,我們依然要無愧於人民教師這一光榮稱號。在家庭,我們要自覺弘揚尊老愛幼、勤儉節約、樂於助人的傳統美德,爭做構建和諧家庭的模範;在社會,我們要做樂善好施、遵紀守法、熱愛公益的好公民,時時處處維護好人民教師這一光輝形象,隨時隨地展現明xx人的風采,為把我區建設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道德高地”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預祝“xx好人”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好人先進事蹟15

“一牆之隔”的“一家人”

7月的上海熱浪滾滾,記者在長興坊一棟居民樓的底樓見到了剛為邱家母女買菜歸來的張玉生。他一進屋,躺在牀上的邱家小妹就哭着問他:“‘舅舅’我的腿不會站不起來了吧,我不能殘廢啊,人家都説長得好看的小姑娘,殘廢了就可惜了。”張玉生忙哄着她説:“沒事的,明天帶你去看醫生,看好就好了。”

陪同前往的居委幹部小甘告訴記者,邱家小妹因小時候受到驚嚇而致精神重殘,病情時好時壞,平日裏都是靠張玉生這麼哄着。自從她哥哥邱光生因突發腦溢血去世後,這一鬨已經哄了廿多年……

兒時玩伴離世他接棒照顧母女

1986年的秋天,隨着上海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原先隸屬打浦橋斜徐路斜三居委會的老街坊們,大都在同一時期,被拆遷安置到康健街道長興坊小區散住。邱家住79號,張家則住在68號。不僅相隔不遠,遇到節假日,兩人還時常在一起喝酒聊天。

可是平靜的日子沒過上幾年,1992年夏秋季節的一天,邱光生突然昏迷不醒,醫院診斷為腦溢血,經搶救無效離開了人世。

當時,熟知情況的街坊都説,這真是屋漏又逢連天雨啊。因為在這之前,小邱的爸爸“老廣東”也已經因病去世。所以邱光生走後,家裏只剩下一個退休在家體弱無助的媽媽,和那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小妹。要説經濟狀況,邱家這個拆遷過來的窮家庭,住的竟還是未經裝修的毛坯房。

“我跟小邱從小一起長大,在棚户區的時候就穿着開襠褲在一起玩,在我兒子小的時候他還幫忙照顧過。”從未想到兒時的玩伴竟然年紀輕輕就因病辭世,面對這個要錢沒錢、要人沒人的困難家庭,心地善良的張玉生實在看不下去。於是,他隔三岔五地上門,不時地伸出手幫一把。隨着時間的慢慢流逝,張玉生伸手相助的內容越來越寬泛,以至於他慢慢成為了支撐這個困難家庭的重要“靠山”。

假“舅舅”真感情長年累月送温暖

邱家小妹邱玉琳,與張玉生年齡也只相差11歲,應該叫張玉生為“哥哥”,但是她卻口口聲聲地喊他“舅舅”。其實這倒是一個精神不健全的病人,通過日常生活的耳聞目睹,對自己所尊敬的人發自內心的一個恰當稱呼。

在邱玉琳的印象中,自己平時生活上吃吃喝喝的要求,都是由“舅舅”解決的;碰到就診、取藥等難以搞定的困難,也大多找“舅舅”來擺平。正因為“舅舅”的權威不可動搖,所以邱玉琳發病時,任何人的話都可以不聽,而“舅舅”的話卻是必須聽的。

一次,小妹發病衝出家門要找媽媽,鄰居們沒拉住,趕緊打電話給張玉生。張玉生正在外面吃飯,接到電話就放下碗筷打車往回趕,在小區門口的車站攔住了小妹。見到“舅舅”,小妹立刻安靜下來,張玉生説:“媽媽在家裏,你回去找去。”小妹聽了,乖乖地往家走。

再説張玉生對待小邱的老母親孫銀妹,那更勝過親兒子。去年下半年,區裏適老改造項目落實下來。要説也是個大好事,孫銀妹卻犯了愁——施工一週的日子怎麼過啊?張玉生看破老人的心事,胸脯直拍説包在自己身上。他與居委會安排的小區其他志願者一道,不僅順利解決了母女倆“吃飯難”的問題,還幫忙收拾屋子,自己掏腰包添置毛巾架、防滑墊等小物件,讓孫銀妹感動不已。

隨着年歲的增加,孫銀妹生病的時候越來越多。俗話説,久病牀前無孝子,張玉生卻以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孝心。不管是請醫生登門,看病配藥,還是陪同她去醫院門診、打吊針,忙前忙後,他都絕無怨言。今年2月23日,孫銀妹因心衰住進市八院,直到3月16日病情穩定後才出院。整個住院期間,全是張玉生一手照應。以至孫銀妹同病室的病友們異口同聲,都誇這個“兒子”好孝順。後來聽説張玉生和孫銀妹只是鄰里關係,一個個都搖頭表示這“絕不可能”。

面對命運不公他盡最大的努力

邱家沒有空調,沒有冰箱,在紅色高温警報頻發的夏季,母女倆僅靠一台電扇度夏。年已八旬的孫銀妹,她一方面為自己每月只有三千多元的養老金犯愁,一方面又懷有另外的心思。多年來她持家過日子,在生活方面是省之又省。張玉生説:“你根本想不到,她們前幾年電費都只有幾塊錢,老太既捨不得用電,也捨不得用水,還捨不得用氣。”

張玉生明白孫銀妹想省下家裏的每一分錢,實現自己離世後,女兒能夠在自己家裏生活,直至終老的願望。平日裏,雖説“包攬”了邱家的日常起居,但張玉生從不沾手邱家的錢財。每個月,孫銀妹會交給張玉生700元錢,而這就是邱家一個月的飯錢。張玉生精打細算,不僅要滿足母女倆的營養需要,又要照顧到老人家的飲食偏好,時不時地還自掏腰包給邱小妹開點“小灶”。

除此之外,邱家的大事小事,張玉生都會幫孫銀妹籌劃、打點。平日裏買米買油等重活,都是由張玉生拿着“解困卡”一趟趟跑糧油商店拎到家。

邱家小妹5年前患上乳腺癌,被切除了一側乳房,近期癌症又有轉移的跡象。每天,張玉生至少要到邱家兩次,而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復發帶來的疼痛會引發小妹的精神疾病。“剛開始純粹是道義上的感情投入,時間久了就發展為生活中的一種慣性,再後來就自然而然地上升為親情”。張玉生口中的“三部曲”讓現在的兩家,雖不是骨肉至親,卻享有“一家人”的情感待遇。張家人自家有事儘量不煩張玉生,反而把邱家的事當成自家的事讓張玉生去認真打點。平時無論邱家需要做什麼,哪怕有時發生衝突,即便暫且丟下自家的事,也要張玉生去幫邱家一把。身為共產黨員的妻子孔秀珍,以及長期一起生活的兒子、兒媳,他們數年來從無怨言的鼎力支持,讓張玉生幫邱家做事時腰桿筆直,滿心寬慰。

自己身體不好仍會抗下一輩子的責任

他是柴米油鹽一把抓、事事親勞的“保姆”,也是給予心靈上關懷與依靠的“舅舅”,但他真正的身份僅僅是“鄰居”。從一個生龍活虎的中年人跨入了老年人的行列,張玉生二十多年如一日照顧鄰居母子,用行動詮釋了一個普通人的價值選擇。

5年前的一天,張玉生當眾昏倒,被鄰居送到醫院檢查,原來他是患上了較為嚴重的冠心病,不得已在體內安裝了支架。可他放心不下邱家母女,出院沒多久,就又開始每天上門探望,忙前忙後。問他母女倆這樣一直需要有人照顧,他自己身體不好怎麼辦,張玉生説:“只要身體允許,我會照顧她倆一輩子。”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人的奉獻會讓你毫不猶豫地給出“偉大”的評價,他們不圖名不圖利,把助人為樂的意義升格為內心的踏實與安定,把點滴小事做成眾口傳唱的愛之讚歌。如果社會上能有更多的人挺身而出,伸出善意的援手,既能讓年過花甲的好人張玉生“減負”,亦能讓孫銀妹這樣的特困家庭感受到和諧社會的更多陽光。如果能有這樣的結局,一定會讓所有知道這個故事的人從心底裏感到特別的温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