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

來源:文萃谷 4.29K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用到過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湧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蹟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寫事蹟材料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1

黃維依,女,今年15歲。家住富寧縣阿用鄉阿用谷音村,就讀於富寧縣阿用鄉中心學校九年級(102)班。

黃維依同學一家5口人,六年級時她爺爺患病去世,當時妹妹才上四年級,奶奶年近70,體弱多病。因為家境不算寬裕,爸爸媽媽常年要到外地打工賺錢養家餬口,供姐妹倆讀書,爸媽的外出,就把整個家丟下了。沒辦法,黃維依只好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她既要在學校搞好學習,還要回家照顧奶奶和妹妹,幫助奶奶做飯、掃地、做家務等等,爺爺的離去,不幸的遭遇讓她過早體味了生活的貧困與艱辛,但她總是説:“再苦再累,我都要堅持,不能讓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媽媽擔心。”

黃維依奶奶身體不好,不能做太多的事情,所以大部分家務仍是要她做:餵豬洗衣做飯,加上幫妹妹洗衣服。即使辛苦,黃維依仍毫無怨言。爺爺離去後,家裏生活困難,因為沒有誰照顧奶奶。正值青春年少的她,沒有去與別人比吃比穿的,在學校她省吃儉用,吃的是便宜的飯菜。其她同學一星期要花費100元錢,而她們姐妹倆每月一共才用200元錢,爸爸媽媽有時對她説:“孩子啊!你在學校要吃好些,爸爸媽媽在外打工也掙些錢的,別太節約,照顧好自己。”但她知道父母的不易,家庭的困難,望着爸爸媽媽憔悴的面孔和頭上出現的銀絲,黃維依含着淚點點頭,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爸爸媽媽照顧好奶奶和妹妹。

爺爺離去後,不管春夏秋冬,黃維依每週末都按時回家去照顧奶奶,回到家,她總要先幫奶奶洗好衣服,打理好家務,自己有時候都顧不得吃上一口飯。週日忙完家務就得背上書包飛快地趕到學校上晚自習,週五放學又飛快的跑回家幫奶奶做家務。除了學習,做家務、照顧奶奶和妹妹,成了黃維依每週必須做的事,她的少年便是在這樣的忙碌辛勞中一天天度過的。

步入八年級,她的學習任務也變得繁重起來,但她依然堅持照顧奶奶的重任沒有放棄。每週末回家後仍給奶奶洗臉、洗腳,給奶奶講自己在學校一週的收穫,看到奶奶笑,黃維依的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周圍好心的大叔大嬸們有時候也會過來看看她們一家,問她有哪些地方需要幫忙的,但黃維依都會婉言謝絕,因為她覺得,現在她長大了,就要憑自己的能力照顧好這個家。

進入九年級之後,學習任務更繁重了,但年邁的奶奶依然是黃維依最大的牽掛,她甚至想到過放棄學業回家一心一意幫爸爸媽媽照顧奶奶,可每次都會被爸爸媽媽罵:“孩子啊,這麼多年的艱辛我們都走過來了,奶奶有我們照顧,你要好好學,再堅持幾年年,你考上大學就好了”。聽了爸爸媽媽的話,黃維依飽含着淚水,繼續回到學校努力讀書,她在心裏激勵自己:“我要堅強,我不能向生活低頭”。一年來,黃維依精心照顧奶奶的孝心感動了周圍的許多人,大家都對這個善良質樸的女孩豎起了大拇指。

困境使人勤奮,從國小到中學,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作為學生,她一直知道學習是她的主要任務,她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和方法,有自己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先預習,把書認真的看一遍,記下不懂的地方;課上專心聽講,積極動腦思考;課後獨自完成作業,有不會的問題經常與同學討論,儘快問老師,直到弄懂為止,並認真做好複習工作。就是這樣,她一直都能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課餘時間,她總是有比別人多的時間去閲讀更多的書籍,擴大自己的閲讀量,開拓視野,用書籍去豐富頭腦。

正是因為學習的優秀,她經常被老師們評為小幹部,曾擔任班長、學習委員等職務。作為學習委員,她認真負責,積極做本職工作,學生們的每一則學習上不懂的反饋的消息,都能迅速、準確的傳達給班主任及科任老師手裏,從沒出現過任何差錯,她真正成為老師的好幫手,同學老師的學校輔導小幫手。她積極協助其她班委做好一系列的班務工作,與此同時,她也在各個方面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希望成為同學們的榜樣,為她們做好模範帶頭的工作。

在學校,她人緣很好,一直是同學們心中樂於助人的好朋友。在學習上,她經常幫助那些學習不好的同學,有的同學有問題向她請教時,她也會毫不猶豫的、耐心的向她們講解,直到她們弄會為止。為了幫助別人,就算耽誤了自己的時間,自己心中也是快樂的,也是值得的。她始終認為,為了班級的榮譽,她應該盡她的一份力,努力為班級爭光。在老師的教導、父母的呵護下,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名優秀學生,成為老師、同學和家長們心目中尊師愛生、孝老愛親的典範。

走過了艱辛的成長之路,黃維依沒有享受快樂幸福的少年時光,她勇敢地幫爸爸媽媽承擔起贍養老人,照顧奶奶的義務,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為爸媽分擔了生活的重擔。我們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她自己不放棄努力,笑對生活,殘缺貧困的家庭也會充滿愛的温暖,也能收穫美好的明天。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2

姓名:林傑靈

性別:男

所屬地區:廈門市內厝中學

簡介:林傑靈同學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父母雙親都肢體殘疾(父母親均為單臂),但他們身殘志堅,自力更生,經營着一家自選小賣部。正是父母親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力影響着年幼的兒子。在家裏,小小年紀的傑靈是一個孝老愛親的好孩子,從沒聽過他講過一句話抱怨父母的話,從沒給父母添任何麻煩,而是主動、默默地包攬了家裏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孝心故事】

林傑靈是廈門市內厝中學的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他熱愛集體,率先垂範,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在20xx-2019學年度獲得翔安區"三好生"、20xx-2019學年區"美德少年"、20xx-2019學年市"美德少年"。在20xx-2019學年校"有效識記,經典誦讀"競賽活動中獲得一等獎。擔任年段學生會紀律部長、班長和英語學科代表,帶領全體同學不斷進取,蒸蒸日上。他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然而,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孝老愛親之心。

林傑靈同學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父母雙親都肢體殘疾(父母親均為單臂),但他們身殘志堅,自力更生,經營着一家自選小賣部。正是父母親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意志力影響着年幼的兒子。在家裏,小小年紀的傑靈是一個孝老愛親的好孩子,從沒聽過他講過一句話抱怨父母的話,從沒給父母添任何麻煩,而是主動、默默地包攬了家裏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洗衣、煮飯、打掃房間、幫照顧小妹妹,幫助父母站櫃枱賣東西、搬貨。晚飯後,他做完作業後會給父母端上一杯温水,為他們端來熱水洗腳,為父母揉肩、背,陪他們説心裏話……,他把對父母長輩們的感恩和深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在日常生活裏。去年春季,他的爺爺因病去世,足足讓他傷心了很久。今年春節原本身體羸弱的奶奶病情也越來越嚴重,加上不小心摔了一大跤,本來身體就差,這會兒只能回老家,病躺在牀上。傑靈一放寒假便搭車回老家照看病重的奶奶,一呆就是整個寒假。他除了給奶奶做飯,餵飯、熬湯藥,洗衣服,還幫奶奶按肩、揉背。奶奶在他的悉心照料下病情有了很好轉。他整個寒假都陪在他奶奶身邊,沒有出去過一次遊玩,可憐的孩子竟瘦了7、8斤,看到此場景他奶奶不禁流下傷心的淚水。

除了孝順他的親人,傑靈這孩子也對周邊的老人非常尊敬。有位80多歲的老婆婆經常走路到他們店裏來買米,眼看老人步履蹣跚,小杰靈看在眼裏,急忙幫老人提米,攙扶老人一起回家。這樣的舉動,大人們看在眼裏,暖在心頭。逐漸地,老婆婆來店買米及傑靈送老人回家成了每月必做的事,這是如此自然又如此和諧的一幕呀!鄰居們都稱讚有這樣的好孩子真是上天賜給這對不幸夫婦的一塊寶貝。

不久前一個週日中午,一個外地人的4歲的小孩在他家附近走失,小孩急得大哭,剛幫完父親卸貨的傑靈聽到哭聲後,急忙衝去安撫路旁的小孩,瞭解情況後,他把孩子安頓在家裏,讓爸爸媽媽在鄰里告知路人,尋找失主。他自個兒喂小孩吃飯,哄小孩開心,陪孩子開開心心玩了整整一下午,直到下午5:30等來焦急萬分的夫婦,他才匆匆去做作業。這對又悲又喜的夫婦為這樣懂事而富有愛心的孩子感動得當場掉下眼淚,緊緊抱住傑靈不鬆手。

林傑靈用着幼小的身軀卻真摯的情感默默地傳承着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善良、孝順的傳統美德。我們期待他更好、更快、更精彩地成長為一名卓越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3

姓名:王彬

性別:男

所屬地區:江蘇淮安

簡介:王彬的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打工,他和姐姐一直跟着爺爺奶奶生活,姐姐和奶奶的身體都不太好,全家21畝地就只能靠爺爺一個人種了。有時候看見爺爺在辛苦的播種,王彬就想,怎麼才能讓爺爺播種又方便又快捷。

【孝心故事】

王彬的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打工,他和姐姐一直跟着爺爺奶奶生活,姐姐和奶奶的身體都不太好,全家21畝地就只能靠爺爺一個人種了。王彬告訴我們,其實,家裏原本有一台農機具的,但只有爸爸會用。爸爸進城打工後,這台農機具就閒置在家了。

有時候看見爺爺在辛苦的播種,王彬就想,怎麼才能讓爺爺播種又方便又快捷。

為了這個想法,王彬沒少費心思。摸清楚機械播種的原理後,他試着開始在紙上畫自己的設計圖,一次次地畫,再一遍遍地改。經過8個多月的修改,播種機的圖紙終於畫出來了。

圖紙畫好了,王彬翻出了小時候玩過的破舊自行車和滑板車,但如何把這些零部件組接到一起?他拿着自己的設計圖紙又找到了老師。

在老師的幫助下,王彬自己動手切割、組裝,用6個月的時間,終於把20多個零件組接到了一起。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王彬終於把這台自己研製的手推式播種機送給了爺爺。

爺爺表示確實不錯,拿到地裏面一試驗,比人工播種的要減輕不少負擔。王彬做的時候是瞞着爺爺的,想給他一個驚喜。當時問爺爺的時候,爺爺説挺好用的,心裏面就有一點自豪感。

可是,慢慢地王彬發現,爺爺播種時,又扛起了自己的老農具,手推播種機閒置在一邊。在王彬的再三追問下,爺爺終於説出了實情。

爺爺説,那個播種器小種量還行,窟窿眼小,只能下小種量,地軟的時候行,土質過硬,板結也不行,所以一直沒有告訴他,害怕傷害孫子自尊心。

雖然心裏有點失落,但王彬並沒有氣餒,他想利用今年暑假的時間,把手推播種機改進成電動播種機,讓爺爺種地時多省點勁兒,少流點汗。

為了這個想法,王彬一有空就擺弄着這些機器人的零件,去年,他在江蘇省仿生機器人創意大賽上,獲得了綜合一等獎和創意一等獎。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4

在美麗的古城西安,清晨,當第一聲雞叫劃破黑夜,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有那樣一個小小的身影,拿着課本走向學校。在同學眼裏,她是一個愛笑的女生,在老師眼裏,她是一個好學的學生。如果不是聽過她的故事,也許不會想到,這樣一個開朗的女生承擔了多大的責任。

孝心故事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就是"老"在上,"子"在下,孩子把老人放在第一位,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照顧老人。在美麗的古城西安,清晨,當第一聲雞叫劃破黑夜,當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有那樣一個小小的身影,拿着課本走向學校。在同學眼裏,她是一個愛笑的女生,在老師眼裏,她是一個好學的學生。如果不是聽過她的故事,也許不會想到,這樣一個開朗的女生承擔了多大的責任。

李雨佳,就讀於西安市第八中學九年級八班。十六歲,本該是在父母懷裏偶爾撒撒嬌的年紀,但生活卻讓她擁有了堅韌的性格和麪對困難的勇氣。她樂觀自信,在她的臉上絲毫不見艱難與沮喪。她小時候,與其他人家的孩子一樣,擁有着全家人的愛,無憂無慮。但誰也沒想到,在她六歲那年,一場變故奪去了父親的生命,母親也離開了她,但她從來都沒有怨過母親,她知道母親有苦衷。自那以後,她與爺爺奶奶共同生活。那時她的年紀還很小,奶奶在一所國小對面開了一家小商店,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每天下午放學,她總是急匆匆跑回家,坐在小商店門口寫作業。一寫完作業,就幫助奶奶照看商店,只為了讓奶奶多休息一會。每到星期六星期天,在別的同學都在放鬆玩耍的時候,她總是早早起牀為奶奶爺爺買早飯,幫奶奶掃地,拖地,洗碗,做許多力所能及的家務。自小在老師口中聽到的"百行孝為先",被她用實踐很好地體現了出來。

後來,國小遷走了,小商店的生意日漸衰落,奶奶就在外面租了一個小推車,把商店的東西推到別的地方賣。於是,每天早晨六點,別的同學還在睡夢中時,她就準時起牀,幫助奶奶整理貨物,把車子推到目的地,兩年來,日日如此,無一天間斷,祖孫倆一前一後,一個拉,一個推,構成了無聲的畫卷。

爺爺的身體很不好,在一個春天的早晨,爺爺患了腦梗倒下了,半個身子都癱瘓了,高額的醫療費,讓這個僅靠爺爺奶奶的退休工資維持的,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窘境。奶奶為了減少開支,每天都自己做飯送去醫院,她為了減少奶奶的負擔,自告奮勇承擔起了送飯的職責,每天下午,總能看見她伴着夕陽的餘暉走向醫院。每到星期五和星期六的晚上,她就揹着書包趕到醫院,讓奶奶回家休息,自己照看爺爺。爺爺告訴她:"如果我去世了,你要照顧好奶奶和你自己。"每當這時候,她就紅了眼,但也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會做到答應爺爺的那些話。

幾年以後,爺爺呼吸衰竭,離開了人世,只剩下她與奶奶相依為命。奶奶年紀大了,身體越來越不好,她看在眼裏,急在心裏。20xx年夏天,奶奶終於支撐不住,住進了醫院。於是,她日夜陪護在奶奶身邊,白天,幫奶奶洗頭髮,洗腳,督促奶奶吃藥,幫奶奶打飯。到了晚上,她就搬來一張凳子,坐在奶奶的牀邊休息。奶奶做手術那天,她一步也沒有離開過手術室門口。同病房的姐姐阿姨都説,小小年紀擔起這麼大的責任,真是不容易。那年夏天,半個暑假,她都沒有再回過家。等她們回家時,窗户下的牆角里開了一朵小花,好像在迎接她。她想,只要不放棄,以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出院之前醫生告訴她,奶奶不能勞累,於是她主動承擔起了家裏的家務活,也開始學着做飯。每當別的同學在週末痛痛快快地玩一場的時候,她卻只能利用假期,清洗一家人的衣物,打掃房間。奶奶的腰和肩膀總是會痠疼,她每天晚上都會為奶奶揉肩,幫奶奶洗腳,讓奶奶能安然入睡。她懂得生活的不易,知道奶奶的艱難,所以每筆支出都經過深思熟慮,奶奶給她五到十元的早飯錢,她卻總是花最少的錢,把剩下的錢攢起來買書。白天在學校努力學習,晚上把家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她認為,優異的學習成績是對奶奶最好的回報。奶奶有心臟病,她每天晚上都會醒來一次,去奶奶房子看看,為奶奶蓋好被子,確認奶奶的身體狀況。社區的工作人員瞭解到她們家的情況,為她辦了低保,希望能給予這個艱難的家庭一些幫助,她很感激這些幫助過她們的人。她想,以後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儘自己的力幫助別人。

年過七旬的奶奶雙眼都有白內障,右眼已經於20xx年失明,聽力也下降了。每回和奶奶交流時,總要大聲地解釋一遍又一遍,她從來都很耐心,和奶奶解釋清楚每一句話。陪奶奶散步時,她也會始終攙扶着奶奶,時刻提醒奶奶要注意腳下的路。一老一少,她們之間的愛,平平淡淡,溶於這一攙一扶之間。

20xx年春天,本該參加會考的她,因為患病,錯失了會考的機會。得知病情那天,一直堅強的她卻流下了淚水,不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而是為了這個家庭的艱難。她每天看着奶奶往返於醫院的身影,她的心裏湧上無盡的心疼。她總是告訴奶奶,希望奶奶在家休息,不用來醫院看她,可奶奶卻一如既往,為她做飯送飯,她堅持把奶奶送來的飯吃得一粒不剩,一天不落的做治療。她想,只有我的身體好了,奶奶的負擔才能減輕。在醫院住了一個月,就花費了上萬元,幸虧有醫保,報銷掉了一大部分。醫生告訴她,以後每個月都要回醫院複查,複查是一筆大費用,每到複查的時候,她總是很內疚,認為自己加重了奶奶的負擔。可奶奶卻告訴她,讓她好好養病,她們是一家人,沒有誰拖累誰,這就是一家人的真諦,同甘苦,共患難,不論怎樣,我們都不向困難低頭。

她的故事,沒有大風大浪,有的只是細水長流的情誼。孝,不一定在於做了多麼偉大的事情,也可能體現在日常的生活中。雙手送上的食物,一句關心的話語,下樓梯時的攙扶,承擔家務的行動。雖然很忙碌,但她從來也不覺得苦,她認為,只要和奶奶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生活的艱辛沒有擊垮她,反而練就了她樂觀的心態,現在承受的所有磨難,都是為光明的未來鋪下道路,她用行動描繪着屬於她的最美的青春畫卷。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5

段翔的爸爸,在20xx年的那場大地震中不幸脊椎重傷,下肢癱瘓。因為老家在唐家山的深山裏,交通生活不便。現在,段爸爸大部分時間在縣城設施齊全的殘疾人康復中心生活、接受康復治療。每個週末,住校的段翔一放學就會到康復中心去陪爸爸。內向靦腆的男孩很少説話,但醫生們卻對他印象深刻,因為他的細心和堅持感染着醫生也鼓勵着爸爸,段翔説:地震之後,爺爺奶奶特別寶貝我,什麼都不讓我做,但我不能任由這樣,我要力所能及地幫着爺爺奶奶,我要努力學習,走出大山,找到好工作,讓爸爸過上好日子。在老家,段翔會幫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還會在爸爸回家的時候陪爸爸打打簡易乒乓球,給爸爸理髮,這是他從爸爸受傷後就練成的手藝。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6

姓名:周劍

性別:男

所屬地區:四川渠縣

簡介:今年16歲的周劍家住四川渠縣,從小身患殘疾,但他一直堅持着學走路,學文化。他説:“只要自己自強不息,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敬”。

【孝心故事】

小周劍3歲時患了腦癱,漸漸地右手和右腳也開始變形,本來都已經滿地亂跑的周劍,卻只能整天躺在牀上。

周劍媽媽 曾金萍:我心裏也很難受,後來,我就跟他説,兒子,你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媽媽也很愛你。

可小周劍漸漸地躺不下去了,他不想就這樣成為大家的負擔。6歲開始,小周劍吵着要重新學習走路。

周劍: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一點兒都不好掌握平衡,尤其是這兩隻腳,走路的時候光這樣絞到一起。

記者:那你摔倒過嗎?

周劍:成天摔,可以説是走一步摔一下,那個時候,身上到處是傷,沒有一塊好的皮膚。邁上一步就摔上一跤,爬起來接着走,再接着摔。

記者:怎麼沒想到去扶他一下呢?

曾金萍:想到去扶他呀,他不讓我們去扶。

經過一年多的苦練,周劍終於可以藉助棍子走路了。可接下來,周劍就想着要進學校,可自己家距離學校有三公里多的路,爸爸媽媽平時在外打工,家裏只有爺爺奶奶,上學的一段路成了不小的難題。可週劍不怕,他相信自己每天都能走到學校。

就這樣,他風雨無阻地堅持了兩年。可就在周劍要上三年級時,病魔又找了上來,他的手腳經常突然出現嚴重痙攣,不要説上學了,就連正常生活也無法進行。

為了不苦一輩子,現在,周劍每週末都堅持到縣裏的電子商務中心去學習電腦美工知識,他打算今後自己在縣城裏開家門店,用自己的手藝來撐起這個家。

周劍:學好之後,我要去報答爸媽,要報答爺爺奶奶,還要報答那些曾經幫助過我的人,我要自食其力,自己掙錢來養活自己,我覺得自強自立,對我來説,應該就是最大的孝。

周劍:那個時候啥子都沒有去想,只想到這樣能把這個病治好,只要能把這個病治好,再痛再難我都能堅持下去。

三年艱難地治療,周劍的病情終於漸漸地穩定了。這時,他向爸爸媽媽提出了一個要求,能不能給自己買部手機。有了手機,周劍就有了自己的課堂。

周劍:我在家裏面學的時候,會遇到不懂的字呀、或者是不懂的詞呀,我一般是用手機百度或者是查字典。

他用八個月時間在手機上,完成了其他孩子四年的學業。“手機男孩兒”也從村裏傳開了。今年周劍參加了小升中的考試,所有成績都在90分以上。?

周劍:一定要自食其力,我要用知識來撐起明天,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怕吃苦,因為怕吃苦的人會苦一輩子,不怕吃苦的人,只會苦一陣子。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7

一個小小的農家小院,乾淨整潔,樸實無華,這原本是一個快樂、幸福、和諧的大家庭,但所有的一切在20xx年10月17日這一天後戛然而止,這一天,伴隨着一場殘酷的車禍,他的母親成了植物人,父親左腿骨折,一個稚嫩年紀的孩子,過早的承擔起了家庭的重任。你可以不相信,但這是事實!在偏僻的小山村了,就生活着這樣一個家庭。當善良的您聽了他們的故事,在您心中湧動的,絕不僅僅是憐憫,而是心疼,是感動,是敬佩!

故事的主人公叫丁鑫波,今年12歲,是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鎮城國小四年級的一名國小生。丁鑫波7歲那年,一場車禍突然而至,如萬千不幸的故事一樣,小鑫波在車禍之前,有爸爸的關心,媽媽的疼愛,爺爺奶奶的寵愛,家裏養着一輛大汽車,生活也算寬裕,日子過的簡單而平靜。但一切的平靜,在這次車禍後戛然而止。猶如晴天霹靂,所有的平靜不復存在,媽媽成了植物人,不能説話,大小便不能自理,吃飯、洗涮都需要別人來照顧,爸爸的左腿也骨折了,不僅不能照顧母親,連家庭收入也成了問題,因治病不僅將全家的積蓄全部花光,還欠下了數萬元的外債,家庭的重擔壓在了年邁的爺爺奶奶身上,可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20xx年秋天,爺爺也因病去世,全家就靠着奶奶來維持。5年過去了,各種巨大的壓力讓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一個本該享受父母關愛的孩子,過早地承擔了家庭的責任。面對困難,當年那個7歲的男孩兒在困境中沒有低落,沒有退縮,而是選擇了堅強,他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幫着奶奶和爸爸撐起這個家,用孝心為重病的母親撐起了一片天,用行動來詮釋最美孝心少年。他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總有一天,媽媽一定會好起來,一定會重新站起來!5年來,小鑫波在悉心照顧母親的生活起居的同時,從沒有

耽誤自己的學習。樂觀、堅強的他贏得了老師和同學們的讚譽,自尊、自強的他成為了班裏同學學習的榜樣。

在家中,鑫波是父親最好的幫手,帶給母親無限的慰藉,鼓勵母親重燃對生活的希望。雖然他的母親半邊身子處於無意識狀態,語言也無法清楚表達,但只要一個細小的動作,他就能猜出母親想要做什麼,什麼時候該給母親翻身,什麼時候該給餵飯,這些鑫波都知道得一清二楚。現在,他能跟奶奶學着怎麼給媽媽換尿不濕、怎麼給媽媽做按摩。在得知按摩有助於媽媽病情的恢復後,小小的他,每天晚上都會給媽媽擦洗身子,進行全身按摩。按摩是個力氣活,對於國小的孩子來説更是難上加難。每一次,鑫波都會累得氣喘吁吁,但鑫波從未喊過一聲累,從未抱怨過一句,更不曾半途而廢,一邊按摩,鑫波會一邊給媽媽講些學校的事,雖然媽媽根本無法做出迴應,但是他覺得媽媽能聽懂他的講話,並且堅信媽媽一定會好起來,一定會重新站起來!像以前一樣,關心他,擁抱他,如一隻快樂的小鳥。

鑫波要幫着奶奶照顧母親,還要做家務、寫作業,這些他從來不覺得累;在奶奶的幫助下他開始學着給母親做簡單的飯菜,再一口一口地餵給媽媽吃,當他得知為了治病,已借下數萬元的債務時,他還反過來安慰父親説:“爸,彆着急,我是男子漢,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等我考上大學,好好工作,把咱家欠的都錢還上。”這哪像一個上國小的學生啊?這完全是一個成年的大人,甚至比一些大人都懂事!

病牀上的母親心疼孩子,卻無能為力,每每想到這裏,母親的心如刀絞。想着自己的病,念着可憐的孩子,脾氣也越發難以控制,經常用僅能動彈的一隻手捶打牀沿、扔東西。每當這時候,懂事的鑫波總是默默地陪伴着母親,用稚嫩的小手安慰着母親,告訴母親:“媽媽,有您的地方我才有家!”“媽媽,您要

堅強起來!”在鑫波的陪伴下,母親的病也一天天好起來。我曾經問過鑫波:“累嗎?”他説:“不累,習慣了就好了。”我問:“想不想像其他孩子一樣,讓爸爸媽媽帶你出去玩?”話一出口,我愚蠢地以為我的話肯定深深地刺痛了那顆已經飽受磨難的心,沒想到,孩子坦然的回答更讓我心疼至極,不忍再問,鑫波説:“只要有媽媽,我就不怕。有我在,我媽媽就有希望!”

7歲,無憂無慮的年紀,可就是一個個頭不大的7歲孩子,當厄運降臨,他逼着自己堅強起來,用稚嫩的肩膀幫着爸爸為母親撐起一個家!堅強、獨立、樂觀的丁鑫波同學,孝敬長輩,勇擔家庭責任,自強不息、陽光向上,他,就是我們心中的最美孝心少年!

如今,他正憑着自己頑強的毅力,憑着自己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暢遊。願他在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道德的高峯上越攀越高!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8

姓名:邵佳盈

性別:女

所屬地區:內蒙古通遼科區第四中學

簡介:在20xx年的夏天,她遭遇了一個令人心痛的烏雲,她的奶奶心臟病情加重,不得不做手術。那時她才13歲,妹妹8歲,弟弟剛3歲。爸爸媽媽都跟着奶奶去瀋陽做心臟搭橋手術。家裏就剩下了邵佳盈,她的爺爺和弟弟妹妹。這個家就由她來照顧了。

【孝心故事】

邵佳盈,女,今年15歲共青團員。家住在通遼市育新鎮哈拉呼村,就讀於通遼第四中學八年二十一班。該同學孝敬父母,品德端正。

她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大家庭;有和藹可親的爺爺奶奶,有對自己關懷無微不至的爸爸媽媽,還有可愛的弟弟妹妹,家庭雖然不富裕,但每個人都很快樂幸福。

在20xx年的夏天,她遭遇了一個令人心痛的烏雲,她的奶奶心臟病情加重,不得不做手術。那時她才13歲,妹妹8歲,弟弟剛3歲。爸爸媽媽都跟着奶奶去瀋陽做心臟搭橋手術。家裏就剩下了邵佳盈,她的爺爺和弟弟妹妹。這個家就由她來照顧了。

她每天早晨要趕在陽光普照大地之前起牀,收拾屋子,給爺爺和弟弟妹妹做飯,家裏有奶牛,爺爺就要不停地幹活。做完飯後把弟弟妹妹叫醒,喂弟弟妹妹吃飯,然後把妹妹送上學。回到家要照顧弟弟,幫爺爺幹活。但照顧弟弟哪有那麼容易,弟弟太小不聽話,總是吵嚷着要找爸爸媽媽,不停地哭鬧,有時甚至把玩具丟向邵佳盈。但她總是原諒她的弟弟,以各種方式去哄弟弟,從沒抱怨過。她總是對自己説:“我一定要幫助爺爺照顧好這個家,不讓爸爸媽媽擔心。”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距離開學時間也越來越近,終於在開學之前,爸爸媽媽離開家兩個月後,他們回來了。

在邵佳盈見到奶奶的瞬間,淚水奪眶而出,奶奶顯得一點也沒有精神,連走路都不穩,人更是瘦了一大圈,頭髮全都白了。爸爸也顯得很憔悴。奶奶回家以後,還是由她照顧。因為做手術花費了十多萬元。爸爸媽媽為了貼補家用都去打工了。家裏的大部分家務還是由她做。她要向陽光般温暖家人。

後來學校開學了,因為學校離家太遠,不得不住校,這樣家裏就沒有人照顧了,為了讓邵佳盈安心學習,她的媽媽照顧奶奶,然而邵佳盈在學校也依然牽掛她最愛的奶奶。

剛上七年級,面對各科的學習任務,她努力學習。爭取用優秀的成績換來家人的笑容。每次放假回家他除了學習,還跟奶奶分享在自己在學校的事,給奶奶講自己的收穫,看見奶奶臉上的笑容,她的心裏不知道有多開心。很快一學期過去了。到了放寒假的時候。她終於可以回到家繼續照顧奶奶。

她不僅對家人,對其他老人也關心備至,在她家的附近,有一對70多歲的老夫妻,老人的女兒都因為工作太忙,而沒有時間去照顧他們。邵佳盈總是在閒暇時光中幫他們幹活,老人們都非常喜歡她,邵佳盈把他們當作親人,他們也把邵佳盈當作親孫女。當老人的兒女在工作之餘來看望他們時,老人總把兒女給帶來的東西給邵佳盈。在她家有困難時,老人也是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們。老奶奶身體不好,有心腦血管病,有一次老人發病,邵佳盈看見了,及時地讓爸爸把老奶奶送去醫院,老人的子女知道後,對她和她的爸爸十分感激。老人出院後,她的子女為了更好的照顧老人,把老人接去了城裏住。 孝心若只是孝對親人,那不是為最孝;若只是孝對熟人,那孝也不能動天。古時候人們嚮往的社會是老有所依,那麼不僅是自家人養。邵佳盈就是一個養他人之老的女孩兒。有一次,那是很多中的一次。他坐車不遠萬里紅星鎮敬老院去關心那些孤寡老人。但她身體嬌小,不勁折騰,一下車就因暈車而嘔吐不止,但她用涼水拍了拍額頭,整理好心情,帶着她那陽光般燦爛的笑容,走向敬老院,對敬老院裏的那些不曾謀面的老人關懷備至,似對她的親人般。邵佳盈和他們聊天,給他們唱歌,講笑話。給他們洗那也許親孫女兒也不會洗的髒衣服。擦那大人都懶得擦得玻璃,她讓塵封已久的敬老院照進了久違的親情的陽光!

15歲那年,一向健壯的爺爺,突然在吃晚飯時,一口鮮血噴到菜裏,所有人都驚慌失措,一頓歡快的晚飯變成了一場噩夢。大人們帶着她的爺爺去了醫院,邵佳盈也多麼想去陪她爺爺啊!可是這樣的話,誰來照顧弟弟妹妹呢?被爺爺吐血嚇壞哭了的弟弟妹妹還要邵佳盈來安慰啊!於是她放下她同樣不安,同樣驚慌的內心,笑對弟弟妹妹,告訴他們,爺爺只是吃飯燙到了才吐出來。去醫院看看有沒有燙壞。這個略無深度的善意的謊言,至少那兩個天真的小精靈信了。他們問,那麼爺爺一會兒就會回來帶我們去玩是麼?邵佳盈也想問啊!可她知道嗎?不知道!但面對他們兩個,她只能説,對啊!她心裏苦,但她不能表現在弟弟妹妹那裏。她等待着,等待着好消息回來。但她等到的是‘肺結核’爺爺的診斷書。邵佳盈去了醫院,她看着突然消瘦的爺爺,她想哭,可她呈現在她爺爺面前的是她爺爺最喜歡看的她那陽光般的笑臉。之後,她經常來看爺爺,每次放假行李都來不及放回家就去看爺爺。她所遇到的她爺爺喝的湯藥,她都要先嚐嘗苦不苦,燙不燙。終於,邵佳盈15歲生日盼來了大病初癒出院歸來的爺爺。

邵佳盈,一個陽光般温暖了多少寒冷的心,傳播了多少親情的最美孝心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9

姓名:包繼翔

性別:男

所屬地區:宣威市西寧街道靖外明德國小

簡介:母親狠心出走,父親癱瘓,奶奶、爺爺相繼去世,只留下完全不能自理的父親和9歲的兒子包繼翔。原本應有人疼愛、有人呵護的包繼翔,面對無情的打擊,為了讀書和照顧癱瘓的父親,無奈的他用稚嫩的肩膀撐起這個苦難的家,在宣威市西寧街道明德國小附近租一間20餘平方米簡易房,帶着癱瘓的父親上學。

【孝心故事】

帶着父親上學

20xx年2月,一個嬰兒哇哇落地,降生到西寧街道赤水村委會切卡這個美麗的小山村——他就是包繼翔。他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帶來無比的喜悦與希望。但好景不長,20xx年,小繼翔的母親患了嚴重的類風濕關節炎,反覆住院花光了家裏僅有的一點積蓄,但病仍未好轉,關節腫大,周身疼痛無力。經濟上的壓力和身體上的疼痛讓她不堪忍受,為不拖累這個家,她狠心拋下一歲多的孩子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信。

苦難接踵而來。20xx年,小繼翔的父親包其勇在煤礦挖煤時,因坑道塌方致殘,導致高位截癱。出事後,父親長期卧牀,照顧癱瘓的兒子和小繼翔的重擔就落到爺爺和奶奶肩上。每天奶奶按時給小繼翔的父親洗臉、倒水、端飯、檫背、排便、排尿時,小繼翔就站在牀邊,歪着頭睜大眼睛看着奶奶怎麼做。那時,小繼翔想不通,父親這麼大的人,為什麼老是躺着不起來,還要奶奶照顧。後來,隨着他漸漸長大,他懂了,父親再站不起來了。

20xx年至20xx年,奶奶、爺爺分別因車禍和病離開了他們,一次次變故,讓原本幸福的家變得支離破碎,只留下不能完全自理生活的小繼翔和癱瘓的父親。從此,小繼翔失去了依靠。原本還應有人疼愛、有人呵護的小繼翔,在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只能過早地用稚嫩的肩膀勇敢地撐起這個苦難的家。為了讀書和照顧癱瘓的父親,在親戚和朋友的幫助下,他們在明德國小的附近租了一間20餘平方米的簡易房,一邊讀書一邊照顧癱瘓的父親。

簡易房裏,包其勇頭躺着的牀一方,用木方打了一個頂,從頂上的木方上垂吊下三根尼龍繩,左右兩根各栓着一個木把,哪是包其勇翻身時用的;中間打結的尼龍繩,則是他用來上下移動頭部和上身的。靠裏便是小繼翔的牀鋪,和一輛輪椅、一個簡易沙發、一台陳舊的電視機。灶台上,一套簡單的做飯炊具。

"只有我堅強了、開心了,孩子才堅強。我常常鼓勵孩子要戰勝困難,不怕挫折。"包其勇説。在他出事後,他曾想過這樣活着拖累孩子和家人,不如自己早早了斷痛快些,但看到兒子還那麼小、那麼可憐,還有年邁的父母,包其勇又打消了死的念頭,他要好好活着,留在父母身邊,陪在孩子身邊看着他長大。

為照顧癱瘓的父親,小繼翔要學會買菜、做飯、炒菜等,而父親便是他的老師,每次洗菜或做飯時,父親在一旁指導着他。起初要麼菜裏鹽放少了,或鹹了;要麼飯糊了,或稀了,總有不好的時候,時間久了,小繼翔儼然練成了"小廚師",有時候他會在作文裏自誇一下自己的廚藝。每天早晚,小繼翔要幫父親翻兩次身、檫洗兩次背、排兩次尿。每天早上6點半小鬧鐘一響,小繼翔就起牀燒好水,幫父親洗臉和翻身,然後帶着餐具到學校上完早操,吃完早點,再給父親帶上一份。父親吃完早點後,小繼翔洗好餐具,把家裏收拾打掃乾淨,倒上一杯開水讓父親吃上一次藥,才急忙趕到學校上早課。起初,小繼翔每隔兩節課就跑回家看望父親一趟,怕父親想解小便或想喝水,而父親生怕耽誤孩子的學習,每天儘量少喝水或不喝水,一直不讓孩子上課期間回家。每天學校的午餐、晚餐時間,同齡的孩子吃完飯後要麼休息,要麼邀約幾個同學去玩,而小繼翔卻沒有時間去睡去玩,從學校打完飯回到出租屋,照顧好父親吃好後,他才有時間趕回學校做作業。每年暑假,許多家長帶着孩子到外旅遊,小繼翔很羨慕,他曾對父親説:"爸爸,你要是好好的該多好!你就可以帶我去很多地方玩了。"

最艱難的事莫過於幫父親翻身、排小便、洗衣服。父親下肢癱瘓使不上力,百來斤體重對孩子來説太過於沉重,每次翻身,小繼翔都面臨着考驗,父親雙手拉緊牀頭兩邊繩索上的木把,用力把上身微微撐起,然後由他抬起雙腿。起初,父子倆的力總用不到一塊,抬起、放下、又抬起……弄得父親痛苦不堪,就這樣,一遍遍地重複,直到他熟練地配合父親用巧勁翻身。天氣好的時候,小繼翔把父親挪到輪椅上,推着父親出去曬曬太陽,把一天在學校遇到的新鮮事跟父親分享。排尿時,小繼翔脱掉鞋子,跪在父親的旁邊,用雙掌緊貼父親的小腹上下按壓,直到父親的小便排出。有時,由於他的力氣小,再用力按壓也無法將尿排出,沒奈何,父親只能握緊拳頭,將掌心那面貼緊小腹,讓小繼翔抓住上方的繩子,用一隻腳使勁按壓,直至把尿排出。父親的大便非常難解,每次解便,都不要小繼翔幫忙,解大便時,父親常常要用手指輔助才能把大便解出來,可每次小繼翔都事先拿來手紙和端來一盆熱水,放在牀邊的木凳上,等父親解完大便,再用肥皂幫父親洗手,把裝着大小便的塑料袋紮好口,放在牀下的垃圾桶裏。每次檫背,父親打開頭上中間的那條繩結,用勁往上一拉,將上半截身子升起,小繼翔用毛巾抹上香皂,脱掉鞋子,爬到牀上,撩起父親的後衣襟,從上至下給父親一遍又一遍檫着,每檫一次,他要漂洗一次毛巾,直到父親舒服為止。每兩三天要給父親洗一次衣服,每次都是五六件。父親長期卧牀,上衣的領口、袖口特別髒,小繼翔就用肥皂搽上,用刷子先把這兩處洗乾淨,然後再合起來揉。漂洗時,由於他手小、力氣小,父親的衣服大、着水重、擰不動,他就從一頭雙手握着衣服用勁反擰,擰乾水一截放在盆裏,再擰一截。每件衣服都要漂洗三四次。每次洗完衣服,小繼翔都感到手臂生疼,特別是寒冷的冬天,小繼翔洗完衣服,刺骨的水把一雙小手凍得發紫,每在這時,小繼翔就想起奶奶幫他洗衣服的情景,要是奶奶還活着的話,一定不要他洗衣服,想着、想着,鼻子一酸,淚水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

由於身體的緣故,小繼強和父親一直分開睡,每次給父親檫背時,看着父親下肢漸漸萎縮的肌肉,小繼翔心裏十分難過,他含着眼淚説:"爸爸,我想跟你睡一起,哪怕一個晚上。"對於一個10歲的孩子,多麼需要父親一份呵護與疼愛,多麼需要一個撒嬌而温暖的懷抱。然而,這些父親心裏都知道,但他無法把這份愛給他,因為孩子睡覺時總愛動、愛踹,而他的皮膚一踹就破,踹破了就很麻煩。

小繼翔在家裏不但是個堅強的孩子,孝敬父親,而且在學校裏與同學們融洽相處,學習成績很好。和他同年級相處較好的朋友沈天雲、李浩説:"他上課遵守紀律,專心聽講,愛舉手發言。他善解人意,從不跟人吵架,即使把他足球弄個洞也不計較,他的學習成績都比我們好。"

為解決家庭經濟困難,父親從朋友那裏領來刺繡的活,每天坐在牀上一針一線地繡,繡好後,請朋友銷售。去年12月,父親刺繡的一幅"八駿圖"在昆明航模展上拍賣得4000元。小繼翔則利用假期,跟二叔上山挖何首烏、黃芩等中草藥材,曬乾後出賣給藥店。

得知小繼翔的遭遇後,社會各界的人士,紛紛伸出愛心之手,對小繼翔和他的父親進行援助:每逢馬街趕集,老家的親戚和同村的堂叔、堂嬸們經常來看望他們,並給他們捎來雞蛋、洋芋、蔬菜;出租房隔壁的鄰居主動幫小繼翔的父親洗牀單和被子;村委會把小繼翔和他的父親納入農村低保,西寧街道黨對小繼翔進行愛心助學。

為讓小繼翔健康成長,安心上課,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和照顧父親,學校免費為父子倆提供三餐。每學期開學和"六一"節,學校要給小繼翔送去新買的衣服、書包,玩具和作業本、課外讀物,逢年過節,學校要派人看望他們,給他們帶來温暖。

小繼翔説:"感謝有這麼多人關心我,希望爸爸健康快樂,即使我今後考上國中、高中或者大學,我也會帶着爸爸上學,讓我天天陪伴他、照顧他,讓他快樂生活。"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10

每天早上五點多起牀,先給爸爸端掉尿盆,然後燒半鍋開水,一半灌到暖瓶裏,留給爸爸白天喝,一半倒在臉盆裏,兑上涼水,泡上毛巾給爸爸擦手、擦臉……接着做飯,給爸爸餵飯,喂藥,最後自己吃飯,收拾好碗筷再去上學,這就是一個9歲女孩楊金花一天生活的開始,五年如一日,她都習慣成自然了。

20xx年6月16日,一個小生命降臨到了高密市柴溝鎮王家店子村一個普通的農民楊振華家中,孩子的'到來給這個家庭增添了無窮的快樂和幸福,孩子起名金花,就是希望她能一生金貴幸福,將來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可是好景不長,20xx年春,外出打工的楊振華不慎從腳手架上跌下,命雖保住了卻成了終生癱瘓的廢人,並且欠下了一筆數額很大的醫療費,本來還算富裕的家庭也瞬間變得一貧如洗,生活的重擔一下子壓在本來就不算堅強的媽媽身上,度過了艱辛而無望的一年之後,媽媽也終於選擇了放棄,拋下年僅五歲的女兒和癱瘓在牀的丈夫離家出走,至今杳無音信。從此以後這個家庭的角色就發生了徹底的大轉換,原來的倍受呵護的小幼苗一下子成了家庭的頂樑柱,五歲的楊金花和七十七歲的爺爺共同支撐起了支離破碎的家庭,幼小的楊金花從此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擔。

“寒門出孝子”,於是本該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她學會了做飯、炒菜、蒸饅頭,熬稀飯,學會了種菜、餵豬、餵雞,洗衣服,忙家務,學會了給爸爸喂藥、喂水、餵飯,睡覺前給爸爸洗腳,每天堅持給爸爸按摩,捶背,每當夏日來臨,正是褥瘡的高發季節,她總是每天多次給爸爸擦洗身子,幫爸爸翻身,給爸爸身上擦上爽身粉,換上乾淨的衣服,在她的悉心照料下,爸爸從未得過褥瘡。她還給爸爸讀故事,説笑話,引導爸爸開心。爸爸大小便失禁,幼小的金花就為爸爸洗髒衣服,一點一點地用温水擦洗爸爸的身子,為爸爸端尿端屎,她還學會了給爸爸洗頭,甚至還時常用剪刀給爸爸修理頭髮……楊振華看着孝順的孩子常常淚流滿面,他説,像我這樣的廢人説起來還真不如死啦,省得給幼小的孩子帶來這麼大的累贅。但楊金花總是勸慰他,説媽媽已經沒有啦,只要爸爸在我就是有家的孩子,以後我會永遠照顧你,等我長大有力氣啦,我會揹着你去看外面的世界……就這樣,楊振華也鼓起了生活的勇氣,積極配合着康復治療。楊金花的爺爺快80了,身體狀況也不好,經常生病,加上家庭出現如此大的變故,心情也常常不好,時不時傷心落淚,小金花看在眼心,疼在心裏,總是搶着幹力所能及的家務,讓爺爺少幹些,每天早上她總是早起,讓爺爺多睡些,她還給爺爺洗衣服、洗腳,每當有好吃的東西,總讓爺爺爸爸先吃,爺爺生病的時候,她總是跑前跑後,給爺爺求醫買藥。生活是艱辛的,而祖孫三代相依為命的人間真情卻是令人深深感動的。鄰居們每當説起這個孩子,都是又可憐又讚許:“從沒見這麼孝順,這麼懂事的孩子。”

生活中的楊金花總是充滿自信,她陽光開朗,樂於助人,每次學校組織敬老愛老活動,她總是積極主動,不怕髒累,她還經常主動幫助那些孤寡老人,給他們打掃衞生,洗衣服,問寒問暖。日常生活中她始終與人為善,她的臉上總是掛着微笑,不知內情的人很難與她坎坷的命運連在一起。我要努力學習,將來考上大學,當一名醫生,治好爸爸的病,讓爸爸過上幸福的生活,回報那些幫助我的熱心人,回報社會,報效祖國。這是金花的夢想,也是她努力學習的動力。雖然家境貧寒,家庭負擔重,但楊金花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學校、班級組織的各種活動,學習成績一直良好。每天晚上,做完家務,服侍爸爸和爺爺睡覺後,她就認真學習起來,經常學到很晚。由於家庭困難,她很少為自己買課外書,為了更多的學習知識,她經常主動的到學校圖書室借書,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努力的學習知識。她的這種愛學習、肯吃苦的精神,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一致讚許和欽佩。

“百善孝為先”。楊金花,一個不到十歲的女孩,在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美德,她給身邊的人帶來了深深的感動。一個小小少年,為我們樹立了孝老愛親的行動標杆,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淨化,讓我們真正體會和感悟到了濃濃的人間真情!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11

連鬧鐘都不需要,每天早晨6點,包頭市昆都侖區包鋼十二小四年二班男孩張超準時醒來。起牀第一件事情便是去為媽媽做早飯熬稀粥、熱藥。

等服侍媽媽吃過早飯,吃完藥,他簡單收拾一下碗筷便背上書包、獨自穿過十字路口去包鋼十二小上學。雖然才上四年級,但這樣的早晨他已堅持了兩年。

父母離異,母親患有尿毒症。這讓張超比同齡的孩子更加懂事,小小年紀就擔起了照顧家庭照顧媽媽的責任與擔子。

四年前,張超和生病的媽媽以及姐姐從外地來到昆都侖區。為了養家,成績優秀的姐姐不得不輟學打工,獨自支撐起這個搖搖欲墜的家。

因為早晚打了兩份工,姐姐每天早出晚歸。照顧生病的母親和家務活就全部落在了弟弟張超稚嫩的肩膀上。

中午放學,別的同學進門就有熱飯吃。張超回家卻是冷鍋冷灶,媽媽生病基本卧牀,他開始忙碌着為媽媽做飯。張超很不好意思地説:太複雜的我也不會做,我只會炒雞蛋,蛋炒飯……媽媽在旁邊補充:你炒的芹菜也很好吃啊!張超立刻露出開心的笑容。

這個揹着書包的瘦小身影還常常出現在菜市場,並且學着儘量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的菜。大魚、大肉對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説已是極為普通的生活,但對於張超家卻依然稀罕。每次吃肉,他都挑着給媽媽吃,希望能對媽媽的身體有所幫助。

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後,張超還要給媽媽熱藥,洗腳,按摩。張超説,只要媽媽能舒服點,我就感到特別開心。

媽媽一天要吃三次藥,上午10點那次需要自己努力下地去熱藥端藥。張超在學校上學,因為幫不上媽媽而一直耿耿於懷。有一次,晚上給媽媽洗腳時發現媽媽的腳踝處腫了好大一塊,張超立刻心疼得嚎啕大哭,雖然媽媽怕他擔心一再否認,他還是猜出是媽媽下地熱藥時摔倒了。從那以後,只要張超在家,他更是捨不得讓媽媽幹一點點的活。

四年國小,沒有人接送過他,沒有爸爸媽媽來開過家長會,沒有吃過媽媽做的飯……甚至也很少有新衣服穿,但張超説:在學校大家都穿校服,用不着新衣服。

“會不會委屈?有沒有埋怨過媽媽?會不會覺得很累?”張超微微笑着,搖搖頭:媽媽生病,她沒有能力為我做那些。但我有能力為媽媽做一些事情。我一點都不累,我也很開心,我還有很多朋友……”

他想改變這樣的生活,他説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媽媽不再肚子疼,我可以成為足球運動員!”

張超為自己的“願望”積極努力着,學習刻苦紮實,成績優異。還積極參加學校、班級的各種活動,班會、演出、運動會,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也如願進入了學校的足球隊,每天進行一個小時的足球訓練。

當教練誇他“是個很有潛力的孩子”時,得到誇獎和認可的張超再一次開心地笑了起來。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12

八年前,她也是家裏幸福的天使,雖然並不富裕,但一家人其樂融融,和諧温馨,然而有一天,父親病倒了,本就身有殘疾的母親急得神思恍惚,這個家在一夜之後,支離破碎!父親是小時候中過毒的人,成了侏儒症患者,只有不到1米3的身高,加上這一場病,就一直卧牀不起,母親也因為這事,精神上出現不正常的樣子,時而清醒,時而糊糊塗塗,這時胡敏年僅八歲,還只是個國小三年級學生,她開始慢慢地學做家務,每天回到家,在媽媽的指導下煮飯擇菜,然後搭個小凳子在灶台上炒菜,一回生二回熟,現在,胡敏是做家務的一把好手,什麼活都得心應手。家裏條件差,電飯煲就是家裏唯一的電器,無論春夏秋冬,胡敏都只能把換洗下來的衣服拿到小溪邊去洗,寒冬臘月,山裏氣温更低,滴水成冰,手浸濕在水裏,一陣陣刺骨的寒意侵入她的身體,因為長期勞作,她有了一雙和同學不一樣的手,手上的繭見證了這小女孩受過的生活磨難!是啊,15歲,正是一個天真爛漫,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年齡,是一個坐在爸爸的大腿上撒嬌的年齡,胡敏何時有機會允許自己這樣?她每天放學後,還要和小夥伴一起上山去砍柴,家裏本來有一個液化氣灶,但是胡敏不敢常用,只是在父母急着要吃飯的時候偶爾用一次,大部分時間是要燒柴的,因為胡敏知道:一罐液化氣100多塊錢,她可以省出這些,為爸媽買點衣衫啊,大山裏的柴別人家都不砍了,應有盡有,這對於胡敏來説是多麼好的事啊!

曾經有人問她:“最想讓媽媽為你做的事是什麼?”她的回答讓所有人大驚:“我想吃媽媽給我做的一頓飯。”多麼樸實的要求!多麼可憐的要求!吃媽媽做的一頓飯,這是多麼簡單的要求,在胡敏的眼裏卻成了天大的奢望!偶爾有一次,母親顫顫巍巍地給胡敏做了一頓飯,她終於吃到母親做的飯菜了,胡敏高興極了,她記住了這味道,這是媽媽的味道,是愛的味道啊!她曾夢想:每天回到家,等待她的是香噴噴的飯菜,但這個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了,因為她的母親,是一個天生小兒麻痺症患者,雙腿扭曲變形,走路必須拄枴杖,有時候,連坐在椅子上起個身還要在旁人的攙扶下才可以站起來,母親生活勉強能自理,但是沒有勞動能力,時不時還會在走路的時候摔跤,從小到大,胡敏不知道母親懷抱裏的温度,她不曾在母親的懷裏撒嬌!她想:父母都是苦命的人,那就多讓父母感受她的愛吧!放學回到家,她丟下書包就開始煮飯掃地,整理內務,所以,房子雖小,傢俱雖簡單,卻是乾淨整潔的,她覺得:乾淨是能給人好感的,生活在乾淨的屋子裏,能讓這個家看起來好一點,幸福一些。

生活裏胡敏最怕的就是父母生病了,爸爸媽媽生病的時候,胡敏就更忙了,跑藥店,喂藥,打理一天三餐,尤其是幫行動不便的媽媽洗澡上廁所之類,一天下來,胡敏累得動也動不了了!

學習對於這女孩來説,也是不小的壓力,父母都是一字不識的人,學習全靠自己,但她不但把爸媽照顧得很好,而且把學習做得不錯,她每天早晨五點起牀,幫爸爸洗臉刷牙,穿好衣服,然後做好早餐叫媽媽起牀,自己有時候顧不上吃上一口就得背上書包飛快地趕到學校,放學鈴聲一響又飛快地奔跑回家,除了學習,做家務。照顧爸媽的飲食起居,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的少年就是在這樣的勞碌和忙碌中度過的。上了中學,因為家離學校遠,胡敏開始了寄宿生活,每週週日下午離家,週五回家,每到週末,同學們可以放鬆放鬆,胡敏不可以,五天以來,父母換下來的髒衣服要洗,內務要整理,要給父母改善一下伙食,忙完這一切,胡敏也不忘跟鄰居家的小女孩玩玩,自己不在家的日子裏,鄰居伯伯給了父母很多的關照,胡敏是個懂得感恩的孩子,她只能用這種方式表達對鄰居的感謝!

臨近生物地理會考了,她的學習任務變得繁重起來,但她依然堅持每次臨上學前給爸爸洗腳,剪指甲,做身體按摩,每次回家給父母講自己一週的收穫,分享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情,看到父母的笑容,胡敏的心裏比吃了蜜還甜。周圍的大叔大嬸們有時候會過來看望胡敏一家,給他們送來一些水果蔬菜,問她有什麼需要幫助的,但是她都婉言謝絕了,這麼多年來,大家對他們的幫助已經夠多了,不能老是麻煩人家,現在她已經長大了,就要自己努力撐起這個家。她在心裏激勵自己:“我要堅強,絕不能向生活低頭。我要成為父母的依靠,讓他們老來安心。”

走過了艱辛的成長之路,胡敏的少年時光是一種別樣的幸福和快樂,是一種擔當和責任,是一種對父母不離不棄的孝順!這種堅毅和勇敢,在當代青少年身上,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是值得廣大青少年學習的楷模!未來的路還很長,父母年歲的增長,意味着胡敏將承擔更重的責任。但是我們欣喜地看到:胡敏已經長大了。她已經成長為毫不畏懼困難的勇敢的女孩,她在日記裏寫道:“上帝在給你關閉一扇門時,必將給你開啟另一扇窗。我堅信,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自己不放棄,微笑着面對生活,殘缺的家庭也會充滿愛的温暖,也能收穫美好的明天!”

班主任的話:由於山區撤併學校,20xx年下學期,胡敏由三聯中學轉入我校就讀八年級,當這個皮膚黝黑,眼神怯怯的女孩子來到我面前,我問她:“學習費用帶來了嗎?”她説家裏還沒準備錢呢!旁邊同來送孩子讀書的鄰居叔叔忙向我介紹了女孩家中的情況,胡敏插班進來以後,遵守紀律學習認真,作業工整漂亮,深受老師喜愛。11月的某一個週五,我送胡敏回家,想到孩子家裏看看,車子沿着七彎八拐的山路一路顛簸,坐得我只想嘔吐。好不容易到了胡敏的家:高高的土坡上三間平房,是政府和地方上的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忙修好的;兩張牀鋪是好心人送來的;電視,冰箱,洗衣機這些平常人家的家用電器一樣都沒有;寄宿了一週的胡敏回到家,卻沒有一丁點兒女兒要回來的準備工作;只有堂屋的竹篙上,掛有一些髒衣服。胡敏説:爸爸是不做家務的,你喊他動一下他就動一下。廚房裏冷鍋冷灶的,母親邀我們在廚房坐下,這裏生有一個火堆,火堆上用吊着的水壺燒着開水,胡敏媽媽向我們訴苦説:“自己在娘肚子裏沒打個好筋斗,一出生就成這個樣子了,幸虧有了孝順的女兒,女兒作孽啊!”父親呢,從我們進門就沒有開口説一句話,這個69歲的男人,苦難的歲月在他臉上留下了無助和木訥!幸虧有好心的鄰居何伯伯,給我們介紹了她家的情況,算是得到了一點溝通。臨走時我問胡敏:“今天晚上吃什麼菜呢?”胡敏指了指壁櫥裏説:“這兒有雞蛋。”然後又指了指地上的南瓜。我又問“多長時間吃一次肉呢?”胡敏有些害羞,説道:“來客人了就買肉吃。”

是啊,父母完全沒有勞動能力,長年累月地生病,也難怪這個家一貧如洗,真是為難小姑娘了!在同齡孩子像小公主一樣被寵愛着的時候,胡敏卻過早地品嚐了生活的艱辛!

孩子,別言苦!努力錘鍊自己,自有苦盡甘來時!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13

李買瑞,女,20xx年出生,寶雞市第一中學學生

李買瑞同學待人真誠。在擔任班幹部、學課代表期間,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以實際行動帶領大家遵守紀律、認真學習。李買瑞能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同學,對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的同學,她總是能及時地伸出援助之手,儘自己所能地幫助他們。她以一顆真誠的之心,換來了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每一學年她都被同學們民主推選為班級先進個人!。

李買瑞同學熱心公益事業。她積極參與各項社會、社區公益愛心慈善活動,多次和同學在節假日去敬老院、社區老人家送去愛心温暖。並走進貧困山區國小慰問,結對子做朋友,被寶雞電視台拍成電視片。20xx年被寶雞市西關社區表彰授予“社區優秀志願者"稱號,被社區推薦為寶雞市“百名孝老愛親”典型候選人。她還利用假期自發地到“學生跳蚤市場”,把自己不需要的文具和書籍賣給正需要的低年級孩子和家長,再把錢攢起來奉獻愛心。

特別是積極響應寶雞市團市委號召,向張揚、李甜家庭重大交通事故踴躍捐款和慰問,曾被寶雞團市委領導接見,並在寶雞日報、寶雞電視台、寶雞電台、華商報等新聞互聯網網絡媒體中多次轉載和專訪報道。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14

姓名:代祥和

性別:男

所屬地區:隆昌縣石燕職業中學

簡介:十多年前,代祥和的父親因建築事故,意外摔傷至高位截癱,一年後母親也離家出走,從此父子相依為命,依靠一個小賣部維繫着生活。尚不足四歲,本應該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小祥和,用他稚嫩的肩膀,逐漸擔起了照顧父親,料理家務的重擔。

【孝心故事】

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遭遇到許多坎坷,而對於20xx年年僅三歲的代祥和同學來説,命運則過於殘酷了。

十多年前,代祥和的父親因建築事故,意外摔傷至高位截癱,一年後母親也離家出走,從此父子相依為命,依靠一個小賣部維繫着生活。尚不足四歲,本應該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小祥和,用他稚嫩的肩膀,逐漸擔起了照顧父親,料理家務的重擔。

六歲起,小祥和就是每天早早起牀,幫着父親起身,穿衣服系鞋襪,洗臉刷牙,準備好早餐和父親的午餐後,才匆匆的背上書包出門上學。放學後,他又要匆匆的趕回家,幫助照看小店,準備晚飯,打掃衞生,忙完夜間家務後再給父親洗腳、擦身、按摩,照顧父親上牀休息,直到此時,小祥和才能待在父親身邊靜靜地完成自己當天的學業任務。不管再忙再累,他的功課也從來沒有落下過。

癱瘓的人最容易長褥瘡,小祥和得知後,堅持每天給父親檢查身體,做按摩,還用自已捨不得花的長輩們給的零用錢替父親買來了防褥瘡墊。在他細心照料下,父親從沒有長過褥瘡,醫生都説這不能不算一個奇蹟。四年前,父親脊柱上的鋼板不慎折裂鬆散,加上不得巳的久坐,傷口時好時壞,經常感染流血,難以癒合。看見父親痛苦的樣子,小祥和急在心裏,不知道偷偷掉了多少眼淚,更加忙裏忙外,什麼都不讓父親做,定期給父親清創,敷藥,儘可能地減輕父親的傷痛。父親下半身沒知覺,他怕父親冬天凍着,每天早早地幫父親暖好被窩,每次用水,也先試好水温。而且,他還在寒暑假和農忙中逐漸學會了種菜、翻地、收割等農活、重活,成為了家裏家外勞動的一把好手。艱難的的日子就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煎熬着小祥和的意志。

特殊的家庭不僅造就了代祥和同學一片赤孝,而且更加鑄成了他同齡孩子中難得一見的儉樸作風。為了省錢,他學會了給父親理髮。十年來,他從沒有向父親要過一件玩具,更沒有去過一次遊樂園。每每有好吃的東西也都是讓父親先嚐,他從不在外買零食。學習用品儘量從簡。難能可貴之處他居然還從父親和長輩給的生活費中剋扣自己,一角一角的攢,一元一元的蓄。每當零存成整時就交給父親保管,為的是儘早攢夠父親一拖再拖的二次手術費用。小祥和知道,自己的力量雖然綿薄,但多一分積攢,離父親重上手術枱的日子就多一分希望。

小祥和即使在空餘時間裏,也很少外出,他知道父親離不開他。每當此時,父子倆的談心便成了他最奢華的享受。本應該在父母膝下撒嬌的年齡,但代祥和卻早早地把自己歷練成身心堅強,孝心可耀的美德少年。

在學校,他尊敬老師就像尊敬自己的父親一樣,課堂上,認認真真地聽講;佈置的作業,也認真細緻地完成。還積極參加各種班級活動,為班級爭光,為老師添彩,做老師的小幫手。但他從不張揚自己,總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在小祥和心裏,最美好的就是找一個好天氣,把父親從屋子裏用輪椅推出來曬太陽,走走看看,陪父親聊聊天,也只有這個時候他才像個孩子。他有一個理想,就是長大後能當一名醫生,能夠靠自已的努力,讓父親離開傷痛的折磨,讓父親站起來,也讓更多像父親這樣的病人站起來。

中華民族是個古老的民族,“百善孝為先”,是我們民族優良的傳統,我們都應該向代祥和學習,把我們民族的美德發揚光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蹟材料15

“自3歲半開始,爸爸媽媽已有七年不在我身邊,這七年來,全由爺爺奶奶照顧我,如今,他們已滿頭白髮,還要為我操勞。”張鍾文的一篇作文《父母不在身邊的日子》感動了眾多網友。

張鍾文3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為了怕他傷心,家人將真相一直隱瞞,長大後的鐘文,也漸漸懂事,面對善意的謊言,怕爺爺奶奶傷心,他也選擇了將這個祕密一直保留在心裏。

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已經年邁,生活的重擔,壓在了小鐘文稚嫩的肩膀上。

每天一早,疊被子,切菜,做家務,鍾文已經輕車熟路,幾年前,為了鍾文能上鎮上的好學校,他們從十幾裏外的老家龍鳳村,來到王範鎮,為了省錢,一家三口擠在不足10平米的屋子裏。家裏還有幾畝田,租給別人換來一年500斤的口糧,加上低保和困難兒童補助,一個月300多元的收入,便是祖孫三口的温飽依靠,雖然鍾文並不明白這些,但小小年紀的他已懂得了節約。

為了能增加點收入,晚上寫完作業,鍾文就和爺爺出門撿塑料瓶,積少成多,攢在一起可以換書本。

在學校,張鍾文表現很優秀,不僅學習成績好,還在班上擔任學習班長,愛好書法和寫作的鐘文還年年拿獎狀,班主任張少霞説,張鍾文非常懂事,會主動替老師操心,處處時時是別人的榜樣,總是用正能量影響周圍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