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來源:文萃谷 2.48W

一、課題名稱: 教學文化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研究

課堂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總目標:創設高雅温馨、積極向上、奮發和諧的校園教學文化氛圍,陶冶師生情操,充分發揮師生自主意識,主體參與作用,構建師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師生素質。包括實現工作的突破和創新;德育工作特色鮮明;教學科研質量上乘;課程建設亮點頻現;教師隊伍素質優良;學校管理和諧高效;校園環境富有內涵。在此之下,促進學校全面發展。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是由教學文化本身內涵及功能決定的。

1、構建起和諧、美好的校園教學文化氛圍,使教師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學生過得開心,學得主動。

2、使學校有“魂”(精神)可守,帶動學校沿着良性循環的軌道發展。

3、完備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使各項規章制度合法、科學、人性。

4、以教學文化建設為切入點,推動學校素質教育實踐的深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一般説來,教學文化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性:

(1)羣體性。教學文化既不是某種單一表象的短暫顯現,也不是整體樣式的簡單複合,而是通過校園文化的持久、穩定的表現來反映學校主流與文化趨向。

(2)綜合性。指對社會其他文化既能繼承,又有吸收、選擇、過濾、整合與創造,在此基礎上綜合成一種特定的校園環境與文化氛圍。

(3)規範性。主要體現在教學文化特有的薰陶影響與約束教化,並因其不帶強制性而顯示出道德力量與文化定勢,調整、規範着學校羣體的行為。

(4)發展性。教學文化的發展性一方面是社會發展使然及其映照,而同時又較突出地表現出自身的演進慣性。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範圍

研究內容

1、研究課堂教學的結構組織文化。

2、研究課堂及羣體活動(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方式文化。

3、研究影響教學文化形成的因素。

4、教師的.教學文化。

5、學生的學習文化。

6、師生交往的關係文化。

7、教學進程的活動文化。

8、學生作業文化。

範圍包括:

物質的教學文化建設。包括校園精神文化,校徽校旗的設計、校歌的制定、學校網站的建設與管理等;

制度的教學文化建設。包括日常規範、獎懲條例、教育思想、教師培訓、學生活動、飲食衞生等等;

心態的教學文化建設。包括和諧人際關係的構建、學校精神的打造、師生心靈的呵護、團隊價值觀的形成等等。

四、課題研究的基本指導思想和原則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堅持以人為本”,是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一個新要求。

教育中的“人”包括所有與中國小管理有關的人,即校長、教師、學生等管理者、被管理者。新課程改革要關愛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展,新課程改革要善待每一位教師職工,讓他們都能得到成功。其中,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必須放在第一位,而教師職工的成功則是學生真正發展的基礎。新課程改革要求中國小教育必須以人為本,特別是以學生為本。人文關懷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它要求關注人的生存狀況,維護人的尊嚴,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我國農村國小教育自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成績是眾所周知,有目共睹的,但隨着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農村國小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也逐步浮出水面。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仍舊沒有達到,課堂教學與城鎮相比仍有很大的差別。

研究原則

科學性原則:實事求是。研究要體現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主體性原則:整體規劃,分階段研究研究以教學為主體。選擇問題、資料收集、方案設計、問題解決、結果評價等整個過程都要以教學為主體。

實踐性原則:整體規劃,分階段研究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

開放性原則:教學文化資源是開放的,活動也是開放的。 在此基礎下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文化則是順應國內外基礎教育改革的總趨勢而湧現的具有創新精神的、符合中國國情的新型教學文化。

教育教學工作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基礎與中心,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教學方式方法、課堂氛圍、教學空間的儀器設備等教學全過程的所有因素和細節,都藴含着豐富的文化信息。教學應是和諧學校文化建設的基本活動和過程。

五、課題研究的方法步驟

課題研究方法:

1、比較研究法

2、調查法

3、經驗總結法

4、實驗法

5、行動研究法

6、反思研究法

課題研究的步驟

(一)準備階段為基礎研究階段(2017年6月2017年10月)

1 、在校內介紹、宣傳課題,發動教師積極參與研究,組成課題組,形成課題方案。

《課堂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