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有感

來源:文萃谷 1.71W

讀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有感1

讀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有感

一直都喜歡心靈雞湯類的書,劉同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也是一本每一句幾乎都能引起我共鳴的書。

33歲的他在書裏寫了33種孤獨,有的關乎友情,有的關乎愛情,有的關乎親情,亦有的關乎夢想是否被理解的孤獨,但更多的是關乎自己的內心,"其實我們都一樣,偶爾會覺得自己比別人更孤獨".劉同在這本書裏説出了許多讓我感同身受的言語,一語傾心裏又夾雜着釋懷感。

"也許你現在仍然是一個人下班,一個人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呆。然而你卻能一個人下班,一個人乘地鐵,一個人上樓,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發呆。很多人離開另外一個人,就沒有自己。而你卻一個人,度過了所有。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讀到這裏,我不禁聯想到自己如今的生活。前些天,因為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內心的孤獨感又湧了上來。當一個人被一羣人一起排斥的感覺,不得不讓我把平時的大大咧咧和開朗樂觀全部小心翼翼地縮進自己的殼裏。

"總會有不理解你的人""別人對你的看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喜歡並堅持去做了""扛得住多少詆譭,就經得住多少讚美".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會想到一百種説辭用來開導自己,鼓勵自己,感覺自己甚像一個活"阿Q".

那段時間,心裏的孤獨感真的特別重。以前爸媽在身邊,他們會靜心聽我傾訴。只是現在,我覺得長大的我不能再一味向他們吐糟負能量。其實我也知道,沒人能保護你到最後,最堅強的後盾永遠是自己。想到這裏,就感覺好像即使孤獨,也不那麼可怕了。

周國平説"我認為孤獨比交往更重要,一個人如果不能和自己相處的話,我認為他真的是沒有靈魂的".比如一些尋美麗風景的揹包客,他們不覺得孤獨,不是因為他們有人陪伴,而是他們將孤獨作為一種享受。在他們心裏並沒有孤獨,有的只是下一站的落腳點可以在哪裏停留,那裏的風景又是如何。

孤獨似乎是我們生活的必需的,每個人都逃不開,你所感受到的那些寂寥的不知所措,其實是每個生靈都在經歷的。我們總要學着靜靜享受這分分秒秒,學着自己和自己對話,接受孤獨。每個人面對孤獨時,想必都有害怕過,迷惘過。但慢慢的,我覺得孤獨的意義在更多方面其實是成長,是勇氣。經歷過便會有新的體會,就像生命中必須有裂縫,陽光才能照進來。

"放棄是一件容易的事,心一想,力一卸,頓時就輕鬆了。但放棄最壞的結果便是重燃鬥志的可能性為零。一件事可以暫時不做,但不要徹底放棄,而從內心否定自己。"未來,有鮮花有荊棘,但願我們都能堅強、勇敢、無所畏懼。享受孤獨,在孤獨的歲月長燃奮鬥的火炬。

讀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有感2

閲讀這一本書可以説是"蓄謀已久",對它,我是滿懷期待。在這一本書還未發行之前,已經從它的宣傳中產生了興趣,然而卻拖到了現在才捧起。因為我真的想看看了,看看裏面説的孤獨,有何不一樣,而又為什麼,雖敗猶榮。

孤獨是很多種情緒的化身,有時候你不知道它從何而來,有時候,你感受到的孤獨,讓你恐慌、無助。作者劉同説他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裏,無論怎麼佯裝鎮定,心裏還是覺得跟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從一開始的負隅頑抗到後來的平靜接受,才明白一路過來的種種孤獨感,如今看來都是無形中的忘我成長。

書裏面那個以前害羞、靦腆的曾同學,在以前遇到事情支支吾吾的説不出一句完整話的小女生,如今卻站在講台上向十年未曾見過面的老同學訴説自己以往的經歷遭遇,在場的人都難以相信。而她這轉變其中的孤獨恐怕沒人能夠想象。但我想,在走過這一段孤獨的過程裏,第一步應該是學會面對孤獨,因為一味的躲避,是沒有辦法解決問題的。

對於我自己在大眾正式場合就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講話的缺點,我不想逃避,所以仍然逼着自己擠出點詞來説,然而結果通常都是前言不搭後語。就如劉同在書中所説,他以前極其缺乏自信,他是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跟同學交流,而我是不知道該怎麼在正式場合講話。回想起當時在眾目睽睽之下,我卻結結巴巴,講完這一句,突然就沒有了下一句的情景,那一種孤獨感,旁人是無法想象的。我不知道劉同那時候是怎麼克服的,他在書裏面沒有説,他只是講了一個故事,一個人,一個給他前進路上指點了方向的朋友。我想,他是覺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特點,看完之後可以走出自己的最想走的那一步,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就有一千個不同的方法。

我經常遊蕩在各種孤獨裏,一個人吃飯的孤獨,一個人看電影的孤獨,身在人羣中卻沒有被正眼看過的.孤獨,身邊的一羣人都成功了我卻失敗的孤獨。我並不想如此,但我無計可施,對於孤獨我以抵抗的姿態,我拒絕孤獨,我外面穿一層外衣,我嬉皮笑臉,我假裝與世界接軌了,但是我覺得那種孤獨它與我更近了。

劉同説,孤獨並不可怕,它是與自己對話最好的時光。

我覺得,這句話我會感受得比較深,自己一個人呆的時候,孤獨是必備的,但是卻會讓自己想得更多,"我到底想要什麼?""我是不是這樣那樣會更好一點?"諸如此類。然後反過來想想,這樣的孤獨,貌似也不是很差?正如心靈雞湯裏,正在經歷的孤獨,我們稱之為迷茫,經歷過的那些孤獨,我們稱之為成長。

至今仍不明白雖敗猶榮這個"敗"是什麼意思,等我什麼時候可以學會享受孤獨,在孤獨中讀懂自己,或許就能明白了。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説一句,"我的孤獨,雖敗猶榮".

讀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有感3

這個暑假把上個寒假買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看完了。説實話,我個人覺得這本書與大冰的《乖,摸摸頭》是一種系列,都是將自己生活中的故事,無論大小,都娓娓道來。像我現在這樣的年紀,確實很適合看,但也只能是這個年紀,再過就不行了,太小也不適合。

關於這本書,我有四個深刻的感受:一是書中很多話語説得很中肯,直接觸碰到人內心深處,但也有些句子不乏矯揉造作之意。只是我明白,他的“矯揉造作”並非故意,這是一種年輕人獨有的“情懷”,我有,很多人也有。二是它作為一本“青春畫冊”,描繪了各種故事和各種心理感受,自然與很多年輕人的心情相契合,是一本成功的“雞湯”,但它也只能是“雞湯”,卻不能在實際中給我們任何實質性的幫助。當然,我知道,書只是引導人,真正能夠起決定作用的還是讀者本身;三是被作者劉同的用心感動。在書近完結時,劉同邀請了一些朋友發表他們對“孤獨”的看法,但他卻並未就此打住。

書的最後一頁題為“值得被看到的你”,內容空白,卻在最左邊腳頁處附註了一段話,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我要穿越人海,用心問候你”,並附上了他的二維碼,作者的真誠可見一斑。四是雖然作品名為《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但是否就真正意味着所有的孤獨都是“雖敗猶榮”?並不見得。真正“雖敗猶榮”的孤獨,那就是當你也有一天像劉同一樣,能夠站在一定的高度,然後回味這段孤獨,併為此感動、感激時,它才是真正的“雖敗猶榮”。我很慚愧,至今沒看過幾本書,因此對文學作品的理解也有限。或許此番評價並不透徹,但也僅代表這個時期的我的思想和水平。

在看這本書時,我有千萬種心情;在合上這本書後,我平靜從容。從書中走出來,回到現實世界,回到我的世界,一切照舊。要説什麼變了,可能是多了某種潛伏着的思緒。書能改變一個人?只是影響一個人。當我們在書中找到了與自身相似的經歷或情緒時,我們會興奮竊語“是的,我也是這樣”,之後,我們會更渴望看到作者對我們共同的疑惑給予回答或勸慰。閲讀,是看着別人的故事,解決自己的問題。

另外,我讀這本書的收穫之一就是發現劉同是中文系,而我是文學院,有什麼不同嗎?一點都沒有,哈哈!作為中文系學生,看到他在書中説到的他的大學生活,確實有很多觸動。大學裏十分迷茫,卻又不甘這樣浪費時光。作為一箇中文系學生,只能每天寫作練筆,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天被髮表。

每一次寫作課作業被批註後發下來的那一刻,既期待又害怕,心裏忐忑不安,表面卻裝作滿不在乎。因為對於這樣的我而言,被認同就是最大的鼓勵。比較慶幸遇到劉同這個中文系出身的作家,因為無論如何,書中都有一些唯有中文學子才能深有體會的東西。我現在大二,暑假後就要升入大三。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我隨意選擇卻從未後悔的決定。因為它,我愛上了寫作。

在我看來,寫作是最好的與自己對話的方式。只有在寫作時,我才能靜下心來和自己交流。文字成為了記錄我生命中陰晴圓缺的方式。感謝遇見,讓我能有機會,有能力去書寫每一個屬於我的故事。所以,我也是發自心底羨慕和佩服劉同的,因為他能在多年後,在另一個領域中闖出一片天地後,一邊繼續在這個領域奮鬥,一邊回頭拾起以前的夢想,堅持寫作並最終出書成功。他的“業餘是寫作”的人生,應該很幸福吧。希望以後我也能如他一樣,一樣有寫作能力,一樣有生存能力。

買這本書的初衷,是被標題“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所吸引。如我所説,我渴望在書中找到我心中某些問題的答案。然而即使是作者,也不能説寫完這本書後就不迷茫了,所以,我的問題是否解決了?你猜。答案從來不在書中,而在自己心裏。一句“謝謝,珍重”揮手告別那些已經遠去模糊的背影,至於如今還在,未來仍要並肩的人,咱們一起仗劍走天涯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