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茶文化

來源:文萃谷 2.73W

生活中的茶文化不僅僅是指一種飲品,它有與宗教、民俗等文化有關聯的豐富文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茶文化的相關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生活中的茶文化
  茶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與作用

每個時代的人都在不同條件下追求着生活對於自己的意義。毋庸置疑,現代與以往時代的最大不同之處,在於科學的巨大進步所帶來的一系列變化。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和競爭前所未有地發揮了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然而它也給現代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種種問題。反思這個時代,我們不禁想起了一千多年前禪宗所面對的時代課題。其時,禪宗的大師們面對的是無法窮盡的佛教遺產:浩瀚的經卷、林立的宗派、無數的高僧。它構成了一個個巨大的屏障,其實質是佛教中國化的問題,也就是印度經文如何在中國生活中實踐化、從而宗教化的問題。六祖慧能大師在這一時代課題面前,掀起了一場禪宗革命。它最終使禪成為生活本身——生活禪。而茶文化在其中扮演了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茶禪一味,不僅僅是一個命題而已,它給禪、給整個時代的生活都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它是那個時代的福音。那麼,現代茶文化能給我們這個時代帶來新的福音麼?

我們已然看到茶文化在中國大地上三十年來持續蓬勃地發展着。這一事實本身説明了茶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與作用。茶必定要比世界所有其他飲料而更為人們所喜愛,茶文化也必定要在現代人的生活中產生更為深刻而廣泛的影響。這是茶的定命。然而在新的'世紀面前,我們仍需要新的茶文化境界,新的茶文化精神。在新的時代課題面前,我們要接受新的挑戰。我們要重新體味一下茶文化在現代生活中的內涵,當然,我們更要進一步發掘茶文化對於現代人的意義。

當人類社會進入近幾個世紀後,科學技術以令人瞠目的速度迅猛發展,成為現代化的基本標誌。科技進步使人類日漸打破大自然的束縛,古人連做夢也想不到的事,現在也能做到了。然而幾百年來人類生活的巨大改變,同時又使人對自然的興趣越來越變成了技術性興趣,人們更多地實際從事的是控制和操縱自然。用蒂利希十分精彩的話來説,世界已經被“解除了魔力”。總之,技術逐漸變成自律的,它製造出一個無所不能的世界,具有自身規律,拒斥一切傳統。這種自律技術行為的侵入正改變着我們的文化。

  閩南:生活裏的茶文化

“客人登門,茶水當先”用這句話來形容閩南人的待客之道最為貼切,在閩南人家,客人一進門就要立刻燒火煮水,添加茶葉。對於閩南人來説,喝茶是生活中的一大享受,正所謂“寧可百日無肉,不可一日無茶”。可見,在閩南人的生活中已經離不開茶了。今天,連贊小編帶着大家一起走進閩南人生活裏的茶文化。

在閩南人心目中茶的地位,甚至比酒還重要。因此,在廈門同安一帶有“寒夜客來茶當酒”的説法。平日裏接待客人,最常用的是安溪鐵觀音、水仙、毛蟹、黃旦等烏龍茶。閩南人飲茶是很有講究的,其精華是茶藝,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茶具、火候、環境。泡茶時,喜歡使用蓋碗,先用燒開的水將小茶壺及小茶杯燙熱。沖泡時,壺口距茶壺約1尺餘,斟茶時手卻放得很低,稱之為“高衝低斟”。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自成妙境。斟茶的過程也很有講究,幾個茶杯相挨着,來回斟至七八分,這就是“關公巡城”,最後幾滴濃茶,也要分滴各杯,以示公正。

此外,在客人接受主人斟茶的時候,還有一個習俗,就是以右手中指、食指三叩桌面。關於這個“三扣桌”是有來源的,據説當年乾隆帝微服出訪,為大臣斟茶。大臣不能當地下跪,又恐失了禮儀,於是用兩指三叩桌面,以示兩腳跪地三叩頭。這後來也漸漸成了閩南及廣東潮汕一帶茶俗之一。閩南人喝茶還很講究“品”,品茶時要眼、鼻、口並用,色、香、味同辨。一些地方待客品茗時頭遍茶還要倒掉。品時,要小口相呷,形如啜酒。整個“品”、“飲”過程進退有節,出入如儀。

同時,閩南茶文化中,“和”道精神尤為重要。在當地,如果村民之間出現了什麼糾紛,或者夫妻之間產生了隔閡,只要長輩、雙方家長出面開個“茶話會”,邊喝茶邊調解,事情一般很快就可以解決。這種茶文化中的“和”不僅體現了閩南人淳樸的鄉風鄉俗,也看出了茶在閩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

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與人們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茶道的“和、靜、清、儉”精神,恰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及人的全面發展要求相適應。因此,現代社會弘揚茶道有着積極、深遠的意義。

三千年道統在中國歷史上曾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到了近現代在西方理性主義的衝擊下,亦曾被徹底否決。但當今隨着社會的發展,矛盾衝突的日益加劇,天地人道和諧共處的問題已成為擺在人類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人類社會正處於一個大變革的時期,機遇與危機都是前所未見的,人類生存狀態處於尖鋭的矛盾之中:—方面,新科技革命使人類擁有徵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積累了超過以往世紀總和的物質財富,展現出十分誘人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人的異化程度有增無減,現代文明創造的物質力量已達到可於瞬間毀滅人類的水平,這是“外在危機”;同時.現代文明形成的種種異己力量也在摧毀人的心靈,導致人的異化,“使人背離了他的真正目的”,“阻礙人的成長”,這是“內在危機”。於是,追求經濟增長、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三者協調共進的“可持續發展”,日漸成為世人的共識。人類的使命並不只是謀求在物質上掌握世界,從提高人類生存質量的意義上説,物質增長不是進步的目的,而只是未來進步的一個前提條件,通過這一手段的運用,使人類能夠在精神上掌握自身,達到精神與物質的和諧統一。

茶道所藴涵的超越、和諧、儉省等精神是值得我們大力弘揚的。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核心就是“和諧”,就是謀求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維持新的平衡,協調發展,即指從那種根深蒂固的動物性的、重佔有的、片面的生存觀念提升到注重生存意義與生命質量,強調人、社會、自然全面協調發展因而具有自我反思、約束及調節機制與效應的屬人的生存觀念,求得各方面的和諧發展,步調一致,做到當前發展與未來發展相結合,當代人利益與後代人利益相結合,發展經濟與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相結合,使我們的子孫後代能持續發展和安居樂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同為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相輔相成。人既需激烈、昂奮、粗獷、豪放的陽剛之秉賦,也需平和、寂靜、清悠、素儉、精進的陰柔之素質,陰陽共濟,剛韌並存,乃有助健全人格之養成。酒性為陽,飲酒助豪情,茶性為陰,品茶添清雅。一俠一隱,一個熱烈,一個冷靜,故茶對人性的完善,有獨特價值。

人們在功利生活中,難免產生浮躁、庸惰、焦慮、內心衝突等消極心理,心靈復歸清靜、恬淡和振作,是人所企求的心理需要。目前,我國正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躍遷,又值經濟體制轉軌,人們對競爭的激烈、生活節奏的緊張和人際疏離已有深刻體驗,故人性復歸的衝動尤顯迫切。茶的儉淡、精清、恬靜、沖和的特質,與此種心理需要正相契合,故“茶道”內容,應反映現實社會處境下人們的心靈渴求,引導人們追求品茶精神境界,使品茶生活成為人生旅途的“綠色棲所”:茶香飄處,收斂奢欲,洗心滌煩,振作向上,消除情乏,自我整合,人倫和諧,其樂融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