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經》中的飲茶文化

來源:文萃谷 1.3W

《茶經》的誕生,是中國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誌,是唐代茶業發展的需要和產物,是對唐代茶文化的一個歸納。為此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分享《茶經》中的飲茶文化,歡迎參閲。

《茶經》中的飲茶文化
  我國古代《茶經》中飲茶文化

第一節論述茶的起源、名稱、品質,介紹茶樹的形態特徵、茶葉品質與土壤的關係,指出宜茶的土壤、茶地方位、地形,品種與鮮葉品質的關係,以及栽培方法,飲茶對人體的生理保健功能。還提到湖北巴東和四川東南發現的大茶樹。

第二節談有關採茶葉的用具。詳細介紹製作餅茶所需的19種工具名稱、規格和使用方法。

第三節講茶葉種類和採製方法。指出採茶的重要性和採茶的要求,提出了適時採茶的理論。敍述了製造餅茶的6道工序:蒸熟、搗碎、入模拍壓成形、焙乾、穿成串、封裝,並將餅茶按外形的勻整和色澤分為8個等級。

第四節寫煮茶飲茶之器皿。詳細敍述了28種煮茶、飲茶用具的名稱、形狀、用材、規格、製作方法、用途,以及器具對茶湯品質的影響,還論述了各地茶具的好壞及使用規則。

第五節寫煮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質的優劣,敍述餅茶茶湯的調製,着重講述烤茶的方法,烤炙、煮茶的燃料,泡茶用水和煮茶火候,煮沸程度和方法對茶湯色香味的影響提出茶湯顯現雪白而濃厚的泡沫是其精華所在。

第六節講飲茶風俗,敍述飲茶風尚的起源、傳播和飲茶習俗,提出飲茶的方式方法。

第七節敍述古今有關茶的故事、產地和藥效。記述了唐代以前與茶有關的歷史資料、傳説、掌故、詩詞、雜文、藥方等。

第八節評論各地所產茶葉的優劣。敍説唐代茶葉的產地和品質,將唐代全國茶葉生產區域劃分成八大茶區,每一茶區出產的茶葉按品質分上、中、下、又下四級

第九節談哪些茶具茶器可省略以及在何種情況下可以省略哪些製茶過程、工具或煮茶、飲茶的器皿。如到深山茶地採製茶葉,隨採隨制,可簡化七種工具。

第十節提出把《茶經》所述內容寫在素絹上掛在座旁,《茶經》內容就可一目瞭然。

由此可見,《茶經》的問世,是中國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誌,是唐代茶業發展的需要和產物,是其當時中國人民關於茶的經驗的總結。

《茶經》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總結唐代及唐代以前有關茶事的綜合性茶業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書。作者詳細收集歷代茶葉史料、記述親身調查和實踐的經驗,對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葉歷史、產地、茶的功效、栽培、採製、煎煮、飲用的知識技術都作了闡述,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使茶葉生產從此有了比較完整的.科學依據,對茶葉生產的發展起過一定的推動作用。

  印度人飲紅茶與健康

印度人的生活中不能沒有紅茶。丈夫在外面工作時要喝茶,家庭主婦們打發時間的方法也是喝茶。印度的紅茶舉世聞名,像大吉嶺紅茶、阿薩姆紅茶、尼爾吉里紅茶等等。其中最著名的當然要數大吉嶺紅茶了,它的味道醇香,沖泡成奶茶後,味道更豐富,而且不容易傷胃。曾經有印度茶商這麼説:"沒有大吉嶺茶的生活是毫無樂趣可言的。"印度人吃飯時沒有喝湯的習慣,但在飯後必須要喝一杯香濃的奶茶。

喝紅茶有助於凝神定性,提升精神,能使飲者神清氣爽,心曠神怡。現代科學研究已證實,紅茶中含有咖啡因、可可鹼和茶鹼。它們都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可可鹼和茶鹼還能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還有利尿作用。

印度人喝茶,先在鍋裏煮上紅茶葉,然後加入牛奶和糖。有的還要加入丁香和小豆蔻,熬上一會兒,把裏面的茶葉和香料過濾掉,倒入細小的玻璃杯裏。趁熱喝上一杯,提神解乏。

美國波士頓大學經過調查發現,如果讓心臟病患者每天喝上四杯紅茶的話,血管舒張度可以從6%增加到10%。這雖然不能同常人血管受到刺激後舒張度會增加13%相比,但對於曾經患過心臟病的人來説,已經是夠好的消息了。這項研究的負責人維塔博士説,紅茶的療效雖然不能讓病人的血液流通恢復正常,但是讓血管暢通情況"改善了很多"。他説,紅茶的效果相當於降膽固醇藥、運動、以及維他命C的功效,主要原因是紅茶含有一種抗氧化劑,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肪蛋白,亦即一般所説的"有害膽固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