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白鹿原》中理想知識分子的形象

來源:文萃谷 1.16W

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祕的序曲預示着不祥。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鬥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話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雲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慄。我認為此書的可貴之處不僅是描繪了一幅現實的民族畫,更可貴的是本書作者的寫書態度:在此書中你看不到作者對共產主義如何如何好的放肆鼓吹,也讀不到他對封建思想或是國民異黨的大肆戕伐,而只是現實平和的在娓娓道來一件件家常事,可能繁瑣,也可能不吸引人。但是這才稱得上是一部真實的歷史。文中任何一個人物,都有着他獨特的個性與經歷,你無法依照他一時的思想立場來判斷他的好壞。也許是為歷來所接受的文化禁錮,也許是為現實社會所逼迫,也許你只是最單純地想保全自己,也許只是想保護某些想保護的人,做出了罪惡萬分的舉動,但過了一段時間這一決定卻又讓眾人覺得明智無比。這正是現實的歷史,也是歷史的現實。而我此文所要表達的就是文中現實的歷史中的朱先生——帶有些許傳奇色彩的'人物,同時也是知識分子的理想形象。下面請隨我來淺談一下在朱夫子身上表現的知識分子的一些理想形象特徵。

分析《白鹿原》中理想知識分子的形象

一、 朱夫子的知識分子所具備的才能

文中記載:“書中並未説明朱先生具體叫什麼。他自幼聰明過人,16歲應縣考得中秀才,22歲赴省試以精妙文章中了頭名文舉人。23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他為父守靈盡孝不赴公車,按清延規定舉人資格即將不保,但陝西巡撫方升厚愛其才更欽佩其孝道,便奏明朝廷力主推薦,才使皇上破例批准省試結果,保住了舉人的資格。方巡撫隨即委以重任,但他婉言謝絕。”由巡撫賞識,以及皇上破格允許可以得知,知識分子所具備的才能在朱先生這裏表現的一覽無遺。

二、 朱先生的德能

文中記載:“在不講學的那些歲月裏他的主要工作是編縣誌,而在歷史的非常時期他卻總是放下手頭的工作為民請命。國民革命時他意識到清王朝再也迴天無力,於是他“單槍匹馬”面見方巡撫,委婉的勸告他退兵,他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西安的百姓不至於被屠殺。方巡撫也以百姓利益為重,隨即撤退20萬大軍,所以説朱先生挽救了西安百姓。他是順應時勢的,也基本走在時代的前列,他能很快接受正義的思想,而即使在強權面前也要反對違背道德不利於民眾的各種政策。他曾經為白鹿村擬出一個《鄉約》,其中第一條“德業相助”是我最欣賞也最推崇的,其中寫道:‘德謂:見善必行,聞過必改,能治其身,能修其家,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卸童僕,能敬長上,能睦親鄰,能擇交遊,能守廉潔,能廣施惠,能受寄託,能救串難,能規過失,能為人謀事,能為眾集事,能解鬥爭,能決是非,能興利除害,能居官舉職,凡有一善為從所推者,皆書於籍以為善行。業謂:居家則事父兄,教子弟,待妻妾;在外則事長上,結朋友,教後生,卸童僕,至於讀書治田營家濟物好禮樂射卸書數之類,皆可為之,非此類皆為無益。我認為這個《鄉約》即使現在也依然有着很重要的意義,它是儒家道德的精華,在當今提倡以德治國的社會大環境下它就是最好的規範。”而這也正體現了朱先生身上的所具備的德能。

三、 朱先生獨特的思想

文中記載着:他的思想極為新鮮,他在當時小農社會裏,竟然能提出“房是招牌地是累,攢下銀錢是催命鬼”這樣新穎的觀點來。他後來一直在白鹿書院裏講學,直到國民革命提倡新學為止,他的思想影響了一代人,連他自己都覺得意,他在收黑娃這最後一個弟子時説:“我的弟子有經商的,有居官的,有鬧紅的,有務農的,獨獨沒有當土匪。我收下你,我的弟子就行行俱全了。”這最後一個弟子竟是他最得意的門生。”獨特的思想很重要,這在現實人云亦云的社會中是很難得的,而朱先生做到了。我想這正是朱先生被稱為最完美的人物的重要原因吧!

四、 其他

當然除了上述三點以外,朱先生還有很多完美知識分子的軼事,比如:國民革命時他意識到清王朝再也迴天無力,於是他“單槍匹馬”面見方巡撫,委婉的勸告他退兵,他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西安的百姓不至於被屠殺。方巡撫也以百姓利益為重,隨即撤退20萬大軍,所以説朱先生挽救了西安百姓。他是順應時勢的,也基本走在時代的前列,他能很快接受正義的思想,而即使在強權面前也要反對違背道德不利於民眾的各種政策。

後記:要想品論 朱先生的形象,我想借用一下書中他的關門弟子的一副輓聯吧:自信人生無憾事,死後方敢對青天!也許這也是朱先生追求的人生境界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