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歷的意義以及影響

來源:文萃谷 9.74K

不論是應聘普通的職位,還是中高級職位,求職者總會被問到過去的工作經歷。哪怕簡歷上已將過往工作經歷詳細列出,面試官還是會讓我們重複一遍,並就某些細節進行“盤問”。面試的大半時間都花費在“工作經歷”相關的問題上,而且不少企業都是如此。

工作經歷的意義以及影響

有人説,工作經歷只能代表過去,並不能代表將來。過去我的工作經歷一般,我的績效表現一般,這不能代表我不能勝任一份更好的工作,更不代表我不能取得優秀的績效。是的,凡事沒有絕對,我相信這是可能的。但問題是,這個機率很低,而且這並不是工作經歷代表的全部意義。

工作經歷的意義,或者説它對我們的影響,至少表現在以下方面:

工作經歷決定了工作經驗。我們過去做的工作,經歷的事情,瑣碎的小事或大塊的項目,都是工作經驗的積累。這種積累,使我們下一次遇到同類型工作時,能夠快速準確有效地完成。通過佈置一次高管會議場地,我們知道了領導座次如何安排、茶葉和咖啡的擺放位置、選用哪種筆以便於高管做筆記等等;當下一次有類似會議場地需要佈置時,我們只需參考過去的標準,就能快速做好這項工作。通過策劃和實施一次應屆生培養計劃,我們掌握了應屆生培養計劃制定的要點、實施的關鍵點等信息;當下一份工作需要做類似計劃時,我們可採用同樣的方法,做出一份培養計劃。當然,這其中有一個條件,即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能夠用心去做,事前有準備,事後有總結。不然的話,經歷就不能決定經驗。

真正做過某件事情的人,和沒有人實際經歷的人,只用看一點,就能區分開來:對細節的把控程度。倘若我們只是從網絡、論壇等途徑看到別人的做法,而沒有親自操作過,那麼,我們固然能夠講出大致思路,但對於細節之處,則難免有差錯。我們看到傑克·韋爾奇在GE推行績效強制分佈,那條著名的“活力曲線”讓GE起死回生,於是我們認為強制分佈是個好辦法。從沒在績效管理上使用過強制分佈法的我們,照着他的經驗制定“活力曲線”。人家定10%的人為不合格,我們也定10%。卻沒想過,我們的員工基數才200人, 10%的淘汰率,意味着一年就得把公司的人換一遍。

工作經歷能夠幫助面試官預測求職者今後的職業發展趨勢。就像我們在紙上畫線一樣,前面的軌跡決定了後面的走向;突然由很低到很高或者由很高到很低的情況,有,但不是常態。我們在預測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時,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求職者過往的工作經歷一直非常坎坷,他今後的職業發展,可能也會坎坷。如果同樣一個人,只是過往初期的工作經歷非常坎坷,越靠近當前時間的工作經歷,越是平坦,職業上屬於漸入佳境的狀態,那麼他下一份工作很可能更入佳境。如果一位求職者的工作經歷一直侷限於某一個很具體的模塊,那麼他要負責全盤工作,可能還需要鍛鍊;當下,單一模塊的工作更適合他。

工作經歷與其它經歷一樣,影響着我們的性格、解決問題的.思路、心態、視野等。不妨回想一下,當你畢業後進入第二家公司時,是不是總覺得第一家公司的做法都是正確的?是不是無意之中會以第一家公司的做法為參考?如果上家公司的文化很嚴謹,凡事力求細微之處都百分百精準,這種要求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把一個粗心的你,變成一個細心周全的人。如果前東家面對競爭,毫不懼怕,上至老闆,下至普通同事,全部擰成一股繩,以眾人的智慧和努力與競爭對手PK,這種精神一定會感染你。如果過去經歷過許多團隊項目工作,在團隊協作方面做得很棒,那麼你是一個合作者的可能性就增加了。如果你經歷的公司,總是把你當作一顆螺絲釘,多年來你只是負責做好這顆螺絲釘的工作,那麼你的全局意識或多或少會有不足。

工作經歷可以幫助面試官預測,求職者下一份工作的績效情況。如果求職者過去在績效上一直處於需要“被拯救”的角色,在下一份工作中,真正能夠做到重新開始、出人意料的,絕對非常非常少。所以,忽略這種可能性吧。如果求職者過去的績效不好,就不要指望他接下來能有多好;如果求職者過去的績效一直處於上游,而且公司都還不錯,那麼他以後的績效一定不會有多差。這裏不得不再提“公司”的效應。如果有名牌公司的工作經歷,只要不是被辭退的,面試官一般會看好求職者的績效水平;如果只有一般公司的工作經歷,面試官通常會比較擔心求職者的“真實”績效水平。這不是歧視或偏見,可能是實踐證明如此。

你有什麼樣的經歷,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對於求職者來説,瞭解工作經歷的意義,可使我們在面臨職業選擇時,考慮得更加全面、長遠,不會為了眼前短暫的利益而捨棄長遠利益,更有利於職業生涯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