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深入中國人骨髓的茶文化

來源:文萃谷 1.92W

中國人深入骨髓的茶文化

關於深入中國人骨髓的茶文化

中國人走到哪裏,都應該喝茶。

我們當下的茶葉基礎知識和茶文化的普及與推廣顯現出諸多亂象:一是缺乏統一的權威版本,眾説紛紜,甚至相互矛盾;二是缺少通俗化、生動化、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和推廣手段;三是把茶知識和茶文化神祕化、妖魔化,少數“茶人”故弄玄虛、故作風雅。這些亂象無益於推動大眾化的飲茶之風,甚至導致消費者對茶“敬而遠之”。

我們獻給消費者的主要還是傳統的茶“葉”,主要還是以農產品的方式售賣,主要還是無品牌的散茶,而且泡茶的工具(茶具)和喝茶的方式也都主要是傳統的。四個“主要”想表達的是中國茶行業的創新不足,或者説茶行業的創新遠沒有形成主流。

其次,眼下的茶業市場上充斥着高價茶,千元級的茶葉已經是“大路貨”了,萬元級的茶葉也不算稀奇,今年又開始熱炒十萬元級的茶葉。高價茶總是被包裝在奢華的包裝裏,能夠想到的包裝材料、包裝用品和包裝工藝、包裝方式幾乎全部都用上了,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顯然,這些奢華包裝的高價茶、天價茶不屬於大眾消費者,而且,這些茶的過度營銷造成了;不買千元級的茶,都不好意思進茶葉店,不喝千元級的茶,都不好意思説自己喜歡喝茶。

反倒是大眾消費者喝得起的十元級、百元級的茶,在從種植到營銷的整個茶產業鏈中都沒有被重視。大眾茶當然首先是價格低端,但絕不應該是產品低檔,更不應該是品質低級。

從茶葉種植乃至整個茶產業的角度來説,沒有大眾化的產品,茶資源就難以得到充分利用;沒有大眾化的茶葉消費市場,茶產業就難以真正發展起來。

近兩年又頻頻爆出令消費者更為揪心的'事情,這就是茶葉飲用的安全性問題。主要是茶葉中的稀土含量、農藥殘留量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資超出安全標準。這其實包含了三個層面的問題:一是茶葉中的有害物質到底有沒有?二是這些有害物質是否超出了安全標準?三是這些有害物質有多少能夠進入我們人體?這些問題已經引起國家有關部門、行業協會和行業科學家的高度重視,他們都向消費者報告了權威的結論,希望我們的媒體謹慎和客觀地報道這些重大又敏感的問題。

茶,喝或者不喝,的確是個問題。如何讓茶葉全面迴歸和融於中國人的生活,以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與生活品位,茶行業當然首當其責,同時也需要更多人的關注、關心和推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