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來源:文萃谷 1.32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比例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例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範文

《比例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範文1

【教學內容】《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32-33頁例1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明確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條件,並熟練地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能根據不同要求,正確的列出比例式。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

【自學內容】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什麼叫做比例?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今天是星期天,小瑜和小麗一起到文具店去買東西。

(1)小瑜用12元買了4本數學本,小麗用9元買了3本,誰買的本子便宜些?

(2)反饋:

①誰買的本子便宜些?説説你的理由。 ②還有別的方法嗎?

③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麼?

二、關鍵點撥

1、比例的意義。

出示課件:一輛汽車第一次2小時行駛80千米,第二次5小時行駛200千米。列表如下:

時間(時)25

路程(千米)80200

根據表中的數量你能寫出幾個比例?你是怎麼想的?他們的比值分別表示什麼?

2、小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最關鍵是看什麼?

3、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

生討論彙報:比是表示兩個數相除,有兩項;比例是一個等式,表示兩個比相等,有四項。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課本第33頁“做一做”第1題。

2、獨立完成“做一做”第2題後反饋交流。

3、5:8和1:5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麼?你能想出一個辦法給5:8找個朋友組成比例嗎?

反饋:

(1)你給5:8找的朋友是(),組成的比例是(),向大家介紹你用了什麼方法找到的。

(2)想一想,能與5:8組成比例的朋友能找幾個?你認為這無數個朋友有什麼共同特點?

四、分享收穫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聽課隨想

反思與體會:

在本節課中,我充分重視了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即在學生理解掌握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找準了新知識的生長點,為學生探究新知搭建了平台。其次,主要採取探究的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小組合作,組間交流的.作用。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教學,我都把知識的探究過程留給了學生,問題讓學生去發現,共性讓學生去探索,將學習內容的“大板塊”交給學生,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空間。採取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獲取結論,並對結果進行相互評價,從而使他們體會成功,共享合作學習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最後,針對在以往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完比例後把比例和比混淆的問題,我還特意增加了比和比例從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等方面進行橫向對比的教學環節,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當然,縱觀全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如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探討的問題更貼近生活?教師要進行怎樣的引導還值得我進一步思考。

《比例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範文2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理解什麼是相關聯的量。

2 掌握正比例的意義及字母表達式。

3 學會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板書:關聯):知道關聯是什麼意思嗎? 生:指事物之間有聯繫。

生:也可以指事物之間相互影響。

師:對,關聯就是指事物之間發生牽連和影響。 師:能舉一些生活中相互關聯的例子嗎? 生:天氣熱了,我們身上穿的衣服就少一些;天氣冷了,穿的衣服就會多一些,氣温與我們穿的衣服是相關聯的。

生:我的考試分數多了,爸爸媽媽就很高興;如果少了,他們的臉上就會陰雲密佈,所以我的考試分數與家長的臉色也是相關聯的。

(其他學生大笑)

生:我想姚明打球時,姚明的動作與防守他的對方隊員的動作也是相關聯的,即姚明怎麼動,對方總有一個相應的對策,不可能永遠不變。

這時,一名學生乾脆帶着他的同桌走到講台上,兩個人當着全班學生的面,做起了學生經常玩的推手遊戲,即一人推手,另一人立刻向後閃開。然後這位學生説:“我們剛才的動作也是相關聯的。”

生:上星期,我們班舉行智力競賽,每個小組每答對一題就得到10分,答對兩題得到20分……答對的題目越多,分數也就越高。因此,我認為答對的題目與最後的成績也是相關聯的。

  二、新授

師:好一個答對的題目與最後的成績相關聯!我們把它們的情況列成下面的表格,可以嗎?

師:從這個表格中。你還知道什麼?

生:答對一題得10分,答對兩題得20分,答對三題得30分……

師:表中有哪兩個量?它們的關係怎樣?

生:答對的題目與最後的成績,它們是兩個相關聯的量。

師:你們能夠從中發現什麼規律?

生:從左向右看,答對的題目越多,分數就越高;從右向左看,答對的題目越少,成績就越低。

師:還能發現什麼呢?

生:答對的次數擴大多少倍,得分也隨着擴大多少倍;反之,答對的次數縮小多少倍,得分也隨着縮小多少倍。

師(小結):也就是説,成績隨着答對的次數變化而變化,像這樣的兩個量也叫做相關聯的`量。

師:你能在這兩種量中,找到一組對應的數嗎?誰能説説在成績和答對的次數兩種量中,相對應的數的比嗎?比值是多少? (隨着學生的回答,師板書:10/1=10.20/2=10.30/3=10.40/4=10……)

師:剛才這位同學在算出比值的時候,你們發現了什麼? 生:不管怎樣,它們的比值不變。

師:這個比值實際上就是什麼呀?(板書:每題的分數) 師:你能用一個關係式表示嗎?

板書關係式:成績/答對的題目=每題的分數(一定) 師:我們再來看一道題目。請每個小組的小組長,將桌上信封中的信息單分給每一位同學。同學們可以根據上面的四個問題進行分析,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如果你們遇到了什麼問題,可以舉手,老師非常樂意幫助你們。(投影出示例1)

1表中有( )和( )兩種量。

2 路程是怎樣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

3 任意寫出三個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並算出它們的比值。

4 比值實際上表示( ),請用式子表示它們的關係。

(學生交流彙報,師板書關係式)

師(指着剛剛學習的兩個表格):這是我們剛才分析過的兩個表,它們有什麼共同點嗎?(板書:兩個相關聯的量)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結合學生的發言,教師逐一板書,最後由學生通過看書,歸納出正比例的意義,由此完成概念教學)

反思:

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入手,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並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生動素材引入新課 ,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基礎,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設了生動活潑的情境,課堂氣氛活躍。

以往教學此內容時,學生理解相關聯的量僅僅侷限於“比值一定”,與後面學習“反比例的意義”教學未能形成有效的聯繫,因而教學收效不大。此次教學,首先從教學目標上進行修改,增加了第一個教學目標,即“理解什麼是相關聯的量”。

《比例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範文3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比例的形成過程,理解比例的意義,掌握組成比例的關鍵條件,並能正確的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通過自主探索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能運用比例的性質進行判斷。

3、通過動手、動腦、觀察、計算、討論等方式,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全面參與教學活動。

4、通過探索國旗中藴含的數學知識,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

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和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滲透情感,導入新課

1、媒體出示國旗畫面,學生觀察,激發愛國情操。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

校園升旗儀式。

教室場景。

簽約儀式。

師:四幅不同的場景,都有共同的標誌——五星紅旗,五星紅旗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徵;這些國旗有大有小,你知道這些國旗的長和寬是多少嗎?

2、媒體出示國旗的長和寬,並提出問題。

天安門升國旗儀式:長5米,寬10/3米。

校園升旗儀式:長2.4米,寬1.6米。

教室場景:長60釐米,寬40釐米。

簽約儀式:長15釐米,寬10釐米。

師:這些國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國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這中間隱含着什麼共同點呢?

師生交流,得出每面國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們的長和寬隱含着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呢?

3、學生探索,發現問題。

師:每面國旗的大小不一樣,但是它的長和寬中卻隱含着共同的特點,是什麼呢?

學生自主觀察、計算,發現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

二、認識比例,發現特徵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義。

媒體出示操場上的國旗和教室裏國旗長和寬。學生計算出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

並板書:2.4∶1.6=3/2。

60∶40=3/2。

師指出這兩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值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接,並指出像這樣的式子叫比例。

並板書:2.4∶1.6=60∶40。

2、認識比例,知道比例各項的名稱。

⑴學生照樣子利用主題圖仿寫一個比例,並説出自己是怎樣寫出來的。

⑵學生嘗試説説什麼叫比例。

⑶教學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

自學課本第34頁的第一段話,初步認識比例各項的名稱。 出示其中一個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學生説説自己寫的比例的`各項的名稱。

⑷教學比例的另一種寫法,學生嘗試將自己寫的比例換一種寫法。 ⑸判斷下列幾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 媒體出示,學生判斷並説出理由。

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⑴6∶10和9∶15。

⑵20∶5和1∶4。

⑶1/2∶1/3和6∶4。

⑷0.6∶0.2和3/4∶1/4。

思考:比和比例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學生自主思考,集體交流,瞭解比例和比的聯繫和區別。

3、自主練習,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⑴媒體出示

8∶4=()∶()15:10=()∶412∶()=()∶5。

媒體依次出示三道題,學生獨立完成並思考:為什麼這樣填?你有其它的發現嗎?

⑵師提出問題:在一個比例中,它們項有什麼特點?

⑶學生觀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嘗試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

⑷集體交流,發現性質。學生自主交流,發現: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⑸觀察自己寫的其它幾個比例,驗證發現。

⑹小結性質。

學生嘗試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説一説自己的發現。 媒體出示學生的發現,教師指出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提高認識

1、基本練習

判斷,媒體出示。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⑴6∶3和8∶5。

⑵0.2∶2.5和4∶50。

⑶1/3∶1/6和1/2∶1/4。

⑷1.2∶3/4和4/5∶5。

2、拓展練習。

比一比,誰寫得多。

在這九個數中,任選四個數組成比例,並説説是怎樣寫出來的。

四、總結全課,昇華認識

學生回顧全課,説説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板書設計: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4∶1.6=3/2

60∶40=3/2

《比例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範文4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理解反比例的意義,並能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

2.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繫,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流程:

  一、複習鋪墊,猜想引入

師:(1)表格裏有哪兩個相關聯的量?

(2)這兩個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關係嗎?為什麼?

2.猜想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種新的比例關係反比例關係。(板書:反比例)

師:從字面上看反比例與正比例會是怎樣的關係?

生:相反的。

師: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聯繫正比例關係猜想一下,在反比例關係中,一個量會怎樣隨着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變化會有怎樣的規律?

生:(略)

反思:根據學生認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規律,從概念的名稱正、反兩宇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顧名思義,對反比例的意義展開合理的猜想,激起學生研究問題的願望。

二、提供材料,組織研究

1.探究反比例的意義

師: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還需要進一步證明。下面我提供給大家幾張表格,以小組為單位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1)表中有哪兩個相關聯的量?

(2)兩個相關聯的量,一個量是怎樣隨着另一個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變化規律是什麼?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迴查看,並做適當指導。)

3.彙報研究結果

(在彙報交流時,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當分析到表3時,大家開始爭論起來。)

生1:剩下的路程隨着已行路程的擴大而縮小,但積不一定。

生2:已行路程十剩下路程=總路程(一定)。

生3:我認為第一個同學的説法不準確,應該換成增加和減小 (最後通過對比大家達成共識:只有表2和表3的變化規律有共性。)

師:表2和表3中兩個量的變化規律有哪些共性?(生答略。) 師:這兩個相關聯的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反比例關係。(完成板書。)

師: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兩個相關聯的'量,用C表示它們的積,你認為反比例關係可以用哪個關係式表示?[板書]

反思:教材中兩個例題是典型的反比例關係,但問題過瘦過小,思路過於狹窄,雖然學生易懂,但容易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通過增加表3,更利於學生髮現長寬=長方形的面積(一定)這一關係式,有助於學生探究規律。同時還增加了表1、表4,把正比例關係、反比例關係、與反比例雷同(和一定)的情況混合在一起,給學生提供了甄別問題的機會。

4.做一做(略)

5.學習例6

師:剛才我們是參照表格中的具體數據來研究兩個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係,如果這兩個量直接用語言文字來描述,你還會判斷它們成不成反比例關係嗎?(投影出示例題。)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基本練習。(略)

2.拓展應用。

師: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先自己舉例,寫在本子上,再集體交流。)

交流時,學生們爭先恐後,列舉了許多反比例的例子。課正在順利進行時,一個同學舉的正方形的邊長邊長=面積(一定),邊長和邊長成反比例的例子引起了學生們的爭論。,教師沒有馬上做判斷,而是問學生:能説出你的理由嗎?有的學生説:因為乘積一定,所以邊長和邊長成反比例關係。對他的意見有的同學點頭稱是,而有的同學卻搖頭忽然,一名同學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大聲叫起來:不對!邊長不隨着邊長的擴大而縮小!這是一種量!一句話使大家恍然大悟:對啊!邊長是一種量,它們不是相關聯的兩個量,所以邊長和邊長不成反比例。後來又有一名同學舉例:邊長4=正方形的周長(一定),邊長和4成反比例。話音剛落,學生們就齊喊起來:不對!邊長和4不是相關聯的兩個量。

反思:通過你能舉一個反比例的例子嗎?這樣一個開放性練習題,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使新舊知識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這同時也是對數量關係一次很好的整理複習機會,通過舉例進一步明確如何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3.綜合練習

  四、總結

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而現行的國小數學高年級教材,內容偏窄、偏深,部分知識抽象嚴密、邏輯性強、脱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新教材相比明顯滯後。如何將新的課改理念與舊教材有機整合,是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應該思考探索的課題。

《比例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範文5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P62——6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從具體實例中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量之間相依互變的關係,感受有效表示數量關係及其變化規律的不同數學模型,進一步培養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從生活現象中探索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設計理念: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從而發現成正比例量的規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徵。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凡是能讓學生自己發現的,就讓學生親自去探究。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規律的能力。

  一、複習鋪墊激情促思

1、説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係。

(1)速度時間路程

(2)單價數量總價

(3)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2、師:這些是我們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係,每組數量之間是有聯繫的,存在着相依關係。當其中一種量變化時,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一定的規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奧祕嗎?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

學生口答,相互補充

二、初步感知探究規律

1、出示例1的表格(略)

説説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

(1)引導學生觀察表中的數據,説一説這兩種量的數值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初步感知兩種量的變化情況,得出: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板書:相關聯的量)

(2)引導學生觀察表中數據,尋找兩種量的變化規律。

根據學生交流的實際情況,及時肯定並確認這一規律,特別是有意識地從後一種角度突出這一規律。

根據發現的規律啟發學生思考:這個比值表示什麼?上面的規律能否用一個式子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關係式:路程/時間=速度(一定)

(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着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説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板書: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

2、教學“試一試”

學生填表後觀察表中數據,依次討論表下的4個問題。

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作適當的板書

3、抽象表達正比例的意義

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兩個例子,説説它們的共同點。啟發學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係可以用怎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k(一定)

揭示板書課題。

先觀察思考,再同桌説説

大組討論、交流

學生可能發現一種量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另一種量也隨着擴大(縮小)到原來的幾倍。也可能發現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不變。

學生根據板書完整地説一説表中路程和時間成什麼關係

學生獨立填表

完整説説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成什麼關係

學生概括

三、鞏固應用深化規律

1、練一練

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麼?

2、練習十三第1題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組織討論和交流。

要求學生完整地説出判斷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三第2題

先獨立判斷,再有條理地説明判斷的理由。

4、練習十三第3題

先説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樣的比放大,放大後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幾釐米,再畫一畫。

分別求出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麪積,並填寫表格。

討論、明確:只有當兩種相關聯的量的比值一定時,它們才成正比例。

5、思考:明明三歲時體重12千克,十一歲時體重44千克。於是小張就説:“明明的體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認為小張的説法對嗎?為什麼?

討論、交流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説明判斷的理由

説一説,畫一畫

填一填,議一議

討論

  四、總結回顧評價反思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

《比例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範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40頁的例3,完成隨後的練一練和練習九的第3—7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比例的意義,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難點:

在學生觀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教學準備:

兩張照片。

預習作業:

1、預習課本第40頁例3

2、分別寫出每張照片長和寬的比,並比較這兩個比的關係,知道什麼叫做比例。

3、在課本上完成第40頁練一練。

教學過程:

一、預習效果檢測

1、昨天學習了圖形的放大和縮小?放大或縮小後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有什麼關係?

2、關於比你有哪些瞭解?(生答:比的意義、各部分名稱、基本性質等。)

還記得怎樣求比值嗎?希望這些知識能對你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有幫助。

3、什麼叫做比例?

二、合作探究

1、認識比例

(1)呈現放大請後的兩張長方形照片及相關的數據。要求學生分別寫出每張照片長和寬的比。

(2)比較寫出的兩個比,説説這兩個比有什麼關係?你是怎樣發現的?(求比值,或把它們分別化成最簡比)

(3)是啊,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像這樣的比值相等的例子,這種現象早就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和研究。人們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等號連起來,寫成一種新的式子,如:6.4:4=9.6:6。或6.4/4=9.6/6 數學中規定,像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板書:比例)

(4)你能説説什麼叫比例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在此基礎上概括出比例的意義)

(5)學生讀一讀,明確: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組成比例;

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兩個比,且比值相等。

2、學以致用

(1)學習比例的意義有什麼用呢?(可以判斷兩個比是否可以組成比例。)

(2)分別寫出照片放大後和放大前的'長的比和寬的比,這兩個比也能組成比例嗎?

學生獨立完成,再説説是怎樣想的?由此可以使學生對比例意義的豐富感知。

(3)你能根據以上照片提供的數據,再寫出兩個比,並將它們組成比例嗎?

3、交流“練一練”的完成情況。

三、當堂達標檢測

1、做練習九第3題。

先寫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説清楚相應的兩個比是否能夠組成比例的理由。

2、做練習九第4題

獨立審題,説説解題步驟,在獨立完成。同時找兩個同學板演。

3、做練習九第7題

(1)弄懂什麼是“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如240米是4分鐘走的路程,所以240米與4分鐘是相對應的兩個量。

(2)分組完成,同時四人板書,再講評。

完成後反饋、引導學生進行彙報交流,及時修正自己的答案。 提出疑問,總結全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