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的酒文化

來源:文萃谷 2.78W

喝酒喝的是菜,酒類有別,菜亦有異。為此由學習啦小編為大家分享全國各地的酒文化,歡迎參閲。

全國各地的酒文化
  全國各地喝酒習俗

袁枚《隨園食單》裏“戒縱酒”篇所言:“所謂惟酒是務,焉知其味,前治味之道掃地矣。”只顧一味喝酒,妄對精心烹製的美味,袁才子主張邊品嚐美味邊喝酒,或先嚐過菜品再放開量喝。“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飲酒斟過了三遍,各味菜餚已然嘗過,品酒更品菜,多麼愜意!尋常百姓喝酒,酒類品種、地域習俗不同,對酒菜的選擇各有千秋。

京城的“老北京”喝二鍋頭,須是56度的,豬耳朵、花生米、葱芯拌豆腐絲各一盤,齊了,那是最佳、最愛的下酒物。當然,北京不少知名店鋪的各類滷、薰醬貨也很受人青睞。

滬上人家多喝老酒,亦即紹興酒,薰魚、糖醋小排、糟雞,還有素火腿、素鴨等最是得意的下酒菜。

江浙一帶,南京人白乾、紹酒皆可用,鹽水鴨、鹽水鴨肫、薰魚、炸臭豆腐乾等必不可少。

蘇杭、無錫多飲紹興黃酒,糖醋排骨、餚肉、醉雞、醬鴨、油燜蝦、醃筍乾、黃泥螺,加之陸稿薦、採芝齋、稻香村等百年字號多種品類的滷醬製品,酒菜可謂極大豐富。紹興的咸亨酒店因魯迅先生的《孔乙己》而得名,於今做成了大買賣,茴香豆、毛豆、鹽水花生、青魚乾、醉雞、臭豆腐早已成為招牌酒菜。

天津百姓最愛白乾,度數越高越帶勁。中華老字號天寶樓的醬肉、醬肘子、粉腸、小肚兒、大臘腸、燒雞、乳鴿,月盛齋的醬牛肉、腱子肉、牛蹄筋,冠生園的雞腿、雞翅、雞爪、雞脖和滷豆腐乾……無不受酒友們的光顧。而一包醬雜樣、大果仁、芽烏豆、炸素丸子,搭配很是得當,也是盡下白酒的好搭檔。我覺得這並非窮喝,像″老北京″的豬耳朵幾樣菜一樣,是從多種選擇的實踐中優選出的最適宜下酒的美味。

津城愛酒的人,還愛在家裏動手做涼拌菜,且多彩多姿。拌粉皮、拌菜心、拌黃瓜、拌菠菜、拌西紅柿、拌豆角、拌蘿蔔、拌豆腐、拌豆腐絲、拌蜇頭蜇皮、拌麻蛤、拌肚絲、拌腰花、拌白肉……都是下酒的好菜。至於熱炒酒菜餚,家家户户各有千秋,天津的家庭主婦們更是配置得很到位。

喝酒喝的是菜,酒類有別,菜亦有異。無須多説,愛酒常飲者各有其好,酒菜也會安排得當。反之,有的人習慣於先想到吃什麼菜,再選擇飲何類酒。顯然,他是會飲、善飲的。

  最古的中山王酒

1977年,在河南省平山縣地區發掘戰國時中山王的墓。在整理出土文物時,發現有兩個裝有液體的銅壺,這兩個銅壺分別藏於墓穴東西兩個庫中。外形為一扁一圓。東庫藏的扁形壺,西庫藏的圓形壺。兩個壺都有子母口及咬合很緊的銅蓋。該墓地勢較高,室內乾燥,沒有積水痕跡。發掘人員當場將這兩個壺的.生鏽的密封蓋打開,發現壺中有液體,一種青翠透明似現在的竹葉青;另一種呈黛綠色。出土時,兩壺都鏽封的很嚴密,啟封時,酒香撲鼻。這兩種古酒竟能儲存二千多年,至今不壞,證明了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至221年),我國的釀酒技術已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故宮博物院於1978年10月委託北京市發酵工業研究所對壺中的液體進行鑑定。11月,北京市發酵工業研究所派人去故宮博物院取樣鑑定。從外觀察,兩個壺整體完好,並不滲漏。首先將東庫的扁形壺打開,開蓋時有特殊氣味,其壺內液體未滿至壺口,壺壁沒有液體下降的痕跡,液體呈淺翡翠綠色,透明,有很多像泥土狀的棕色沉澱物。壺底有少量的銅鏽塊。壺中有一塊直徑大約5釐米呈扁橢圓形鴨蛋狀的固狀物;將西庫圓壺打開,開蓋時也有特殊氣味,壺內液體也未至壺口,但壺壁上有液體下降5釐米的痕跡。液體呈黛綠色,發暗,不太透明。壺底有很多沉澱物。

鑑定人員用虹吸法將兩壺內的液體分別轉移到玻璃瓶內。並用廣口瓶提取部分樣品到化驗室進行查驗。12月完成鑑定,綜合分析為:

1、兩壺液體均含有乙醇;

2、液體的沉澱物很多,不是蒸餾酒;

3、不含有酒石酸鹽,故不是水果酒;

4、含氮量較高,含有乳酸、丁酸。確定氮是屬於動物性或植物性蛋白物質。

根據化驗結果,判定該液體為奶汁或穀物釀造的酒。有些專家認為是一種配製酒,因壺中鴨蛋形固狀物是人為加進去的,作為藥材或香源在酒中進行浸漬泡製。

總之,無論中山王酒是奶汁酒還是穀物酒或是配製酒,它是我國也是世界是現存最古老的酒。距今已有2200餘年之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