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地貌實習報告

來源:文萃谷 1.06W

一、 實驗目的:通過實地觀測瞭解認識嘉陵江北碚段地貌特徵。

嘉陵江地貌實習報告

二、 實驗時間:2015年12月9日

三、 研究區地理位置

1、 地理單元:嘉陵江北碚段位於川東平行嶺谷華鎣山帚狀山脈北碚向斜北段

2、行政位置:重慶市北碚區朝陽街道和北温泉街道 經緯度:(29°50′N,106°26′E)

四、 嘉陵江北碚段地貌形成條件

1、 地質特徵:

北碚向斜谷地中出露有中上侏羅紀自流井統和重慶統的地層。除自流井統頂部有薄層灰巖外,其他皆為長石砂巖、頁巖互層。本區第三紀以來長期地接受侵蝕,故缺少第三紀沉積物,而第四紀的堆積物也僅在沿河階地上及某些地勢低窪的地區有零星保存。

2、 氣候條件:

北碚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有春早、夏熱、秋短、冬遲特徵。

最高氣温44.3℃。最低氣温-3.1℃,年平均氣温18.2℃。跟主城差不多

3、 水文條件:

嘉陵江在此處流向為西北——東南向,流過温塘峽後,河道為順直微彎型。主

要支流為馬鞍溪,也有部分小支流匯入。嘉陵江的水量為長江各支流的第二位,在北碚多年流量平均為每秒2,130立方米。最大年均流量為每秒3,120立方米,最小值為1,140立方米。在北碚永文站處最高洪水位為214米(清同治九年六月十八日),最低枯水位為176.61米(1973年3月9日)。嘉陵江為長江水系中含沙量最高的支流,多年平均值為每立方米含泥沙2.33公斤,極端數據為32.8公斤(1969年9月28日)。

4、 植被條件:

由於本區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水熱條件較好,所以本區植被條件較好。

在嘉陵江兩岸,目之所及,均是被各種草類所覆蓋,但是高大樹木較少,大多數樹木為近年新栽樹木。

5、 人類活動:

本區由於地處城區,人類經濟活動開展眾多,所以自然地理要素深受影響。人類在嘉陵江兩岸修築了大量的沿江遊覽觀光道路、台階。同時為了謀求經濟利益,江面上也有大量固定式遊船供遊客使用。在嘉陵江的二、三級階地上,人類為了利用階地面地勢平坦的優勢,修築了大量工廠、住宅,導致現在階地已難以辨認。在江上,挖沙船的存在也讓嘉陵江河流水文條件發生變化。同時,一些水利設施如丁字壩等等,也起到了改變嘉陵江水文條件的作用。

五、 嘉陵江北碚段地貌類型及其形成條件、特徵、分佈規律

(一)、構造地貌:

1、單斜丘陵:

經過褶皺後的巖層大部分呈傾斜狀,發育在褶曲一翼單向傾斜巖層上的地貌,統稱為單斜地貌。單斜構造丘陵主要分佈於背斜構造山地的兩側,為侏羅系砂泥巖或灰巖組成。山體形態因砂、泥巖互層,抗蝕力懸殊,泥巖出露地區常發育次成谷,砂巖則成單面山或豬背脊的硬蓋。單斜構造丘陵多沿構造線展布,常有數列平行排列,其列數取決砂巖的層次,即一層一列單斜構造丘陵。它的高度向背斜山地逐漸升高,從低丘、中丘、高丘,呈迭瓦式組合。其起伏較緩,連綿不斷,高差一般小於200米。單斜丘陵兩側坡度不等,順傾坡和緩約15°左右,逆傾坡較為陡峻,通常為25°左右。

2、豬背山:

當組成單斜山的巖層傾角較陡,山兩側的坡度也較陡,形成兩坡近於對稱的山體時,則形成豬背山。在此次考察中,由於單斜山體為砂、泥巖互層,抗蝕力懸殊,泥巖出露地區常發育次成谷,砂巖形成了豬背脊,形成了一山二谷的地貌形態。

(二)、坡地重力地貌:

1、崩塌:

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巖塊、土體在重力作用下 ,發生突然的急劇的傾落運動。多發生在大於60°~70°的斜坡上。崩塌的物質,稱為崩塌體。崩塌體為土質者,稱為土崩;崩塌體為巖質者,稱為巖崩;大規模的巖崩,稱為山崩。崩塌可以發生在任何地帶,山崩限於高山峽谷區內。崩塌體與坡體的分離界面稱為崩塌面,崩塌面往往就是傾角很大的界面,如節理、片理、劈理、層面、破碎帶等。崩塌體的運動方式為傾倒、崩落。崩塌體碎塊在運動過程中滾動或跳躍,最後在坡腳處形成堆積地貌——崩塌倒石錐。崩塌倒石錐結構鬆散、雜亂、無層理、多孔隙;由於崩塌所產生的氣浪作用,使細小顆粒的運動距離更遠一些,因而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的分選性。

2、滑坡:

滑坡是山區建設中經常遇到的一種自然災害。坡面上的大量土體、巖體或其他碎屑堆積,主要在重力與水的作用下,沿一定滑動面整體下滑的現象。在馬鞍溪溪口附近坡面上有一處醉林,證明了此處曾經存在時間不久的滑坡現象。

形成原因:地處河流凹岸,基部常被河流沖刷和掏蝕。大雨、暴雨使得河流的水位暴漲,浸水範圍擴大,使土體容量驟增,加大滑動力,減小土體抗滑強度,導致發生滑坡。

3、坍岸:

在馬鞍溪溪口上游地段的凹岸有明顯的河岸整塊下挫坍落現象,此現象就稱為塌岸。 形成原因:由於河水對岸邊的沖刷與掏蝕,使得斜坡基部被掏空,上部的土體失去支撐而發生河岸整塊下挫坍落。

(三) 、流水地貌

1、溝谷流水地貌

(1)、洪積扇:在馬鞍溪溪口處,有一片較大的洪積扇。

形成原因:河流自溝谷出山口後,坡降驟減,溝谷水流所攜帶的物質大量堆積,形成了以溝口為頂點的衝出錐或洪積扇。

特徵:自扇頂至扇緣組成洪積扇物質顆粒越來越細,分選性越來越好,層理越來越清晰。 分佈規律:主要位於河流的出山口部位。

2、河流地貌

(1)、巖檻與壺穴:北碚的白魚石,其實也就是巖檻,而其上則分佈着大量的壺穴。

巖檻是橫亙於河底的堅硬基巖,它與下游河牀形成一個不連續的陡坡,常形成瀑布或跌水,並構成上游河段的地方侵蝕基準面。巖檻的形成與構造、巖性有關,斷層活動帶或巖脈露頭處常常形成巖檻。

壺穴是基巖河牀中被水流衝磨的深穴。壺穴分佈在山區石質河牀基巖節理充分發育或 構造的破碎帶。山區河牀坡降大,水流急,能衝擊巖石節理面或破碎帶,掏蝕河牀,形成深潭裏的'水流旋渦挾着礫石對河牀進行磨蝕,能形成數米或更深的壺穴。

(2)、階地:嘉陵江兩岸分佈着三級階地,因第一級階地形成時間較新,所以還依稀 見,而第二、第三階地則因為形成時間較為久遠而難以分辨。當一個地區受到構造上升或氣候劇變,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牀之上,成為近於階梯狀地形,即河流階地。階地表面常遺留昔日谷底或河漫灘的沉積物,高出現今洪水期水面。階地在形態上可分為階地面和階坡(前坎)。階地面通常向河流下游方傾斜,有一定的連續性。階地面和下部階坡交接的地方是階地前緣,常受後期侵蝕變得不明顯,階地面的後緣,往往被坡積物質覆蓋。河流谷地可以發生多次淤積和下切,從而出現多級階地。階地級序通常由下向上標記, 這是由於低階地形成期較晚,形態保存比較完整,便於對比,而高階地往往殘缺不全。有時也採用地名來標誌有代表性的階地。

六、 嘉陵江北碚段地貌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一)、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現狀:

1、白魚石的存在,使河流中間部位流速升高,不利通航,當然作為旅遊景點還是很好的。

2、航道淺灘也不利於嘉陵江的通航,使得人類不得不採取挖沙船作業,來定期解決此類問題。

3、河流的凹岸侵蝕作用,會使部分地段下方受到侵蝕,有可能造成滑坡,使人類蒙受損失。從而人類不得不修築堤壩、植樹來減緩這種彎道環流對凹岸的侵蝕。

(二)、人類對不同地貌的利用現狀:

1、河流兩岸的第二三級階地由於地形平坦,已經被人們廣泛地開發為住宅、工業用地。

2、河流兩岸,人們修了大量的台階、小道、觀光平台,對嘉陵江進行了一系列的旅遊開發。

3、深槽處由於水深,人們利用它來停泊大型船隻。

4、航道淺灘由於對航運有潛在威脅,所以人類便在航道淺灘處進行挖沙,能產生雙重經濟效益

(三)、意見及建議:

1、 對容易滑坡地段,進行坡面加固、植樹、修建堤壩等等處理。

2、 對臨江危險地段,修建護欄,保護遊客安全。

3、 臨江遊覽區,增設垃圾桶,保護自然環境。

4、 多修城區下河灘通道,方便遊客下河灘觀光。

5、 深槽處設置警戒牌,防止遊客行人落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