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貧困生的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3.72K

週日,我走訪了兩名貧困生的家庭。這兩名貧困生在學校都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從表面看,孩子們是很樂觀很開朗的。但是通過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才知道,實質上孩子們心裏是很自卑的,對自己的未來充滿迷茫。這使我深刻地認識到關心貧困生不僅要從物質方面給貧困生以幫助;更需要教師精神上的細心呵護與關懷。

對貧困生的心得體會

首先要引導貧困生正確理解貧困、正視貧困

學校有一定量的助學金來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然而有的貧困生雖然極其需要資助,卻因為面子或尊嚴而羞於開口申請助學金,甚至當老師找到他們時,還不承認自己是貧困生。這是不能正視貧困的一種表現。

貧困不是誰的錯,它是與整個國家的歷史進程和時代發展現狀相聯繫的。既然貧困無法逃避,那就要堅強面對。有人説過“苦難本是一條狗。生活中,它不經意就向我們撲來。如果我們畏懼、躲避,它就兇殘地追着我們不放;如果我們直起身子,揮舞着拳頭向它大聲吆喝,它就只有夾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無數事例證明,貧困和苦難都是人生的一劑良藥。你把它當成負擔背在身上,它就是你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你用正確的心態看待它,它就是你奮發進取的源源動力。以上道理應向貧困生講透,讓他們正視貧困。

其次給予貧困生更多關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外界的點點滴滴時刻影響着貧困生的精神世界。一方面,他們貌似堅強地直麪人生;另一方面,他們的內心在脆弱地咀嚼苦澀。但與外界的干擾相比,貧困生的自我設障更可怕。針對這一點,教育者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解決貧困生的心理障礙:第一,更多地關心貧困生的學習與生活,不要讓他們感到自己是“被愛遺忘的角落”。第二,大多數貧困孩子具有許多優秀的品質,如勤儉節約、正直善良、刻苦自律。教育者應不斷展示他們的優點,鼓勵引導他們進步,幫助他們逐漸擺脱自卑的陰影,變得堅強自信。第三,鼓勵他們積極參加集體活動,給他們創造與其他同學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和交往中融入班級,感受到集體的活力與温暖。第四,引導全班同學樹立“平等、博愛”的思想。在班級中大力提倡勤儉節約,反對追求物質享受,創造出一種“人人以樸素、自然、儉約為榮,以浪費、奢侈、豪華為恥”的班級氛圍。第五,還要力所能及地關心貧困生的家庭。貧困生多數是進城務工人員、下崗職工、殘疾人員或單親家庭的子女。他們長期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是社會“幫、扶、助”的對象,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壓抑、甚至自暴自棄的傾向。這樣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着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人貧不能志短,教育者應鼓勵貧困生的家人為孩子樹立樂觀、自信、堅強的榜樣。總之,在指導貧困生進行自我心態調整的同時,還要給他們創造二個平等、和諧的生活環境。只有內外結合,才能幫助他們逐漸走出自我封閉的心理狀態,達到“心理脱貧”的目的`。

再次應教育貧困生擁有正確的感恩心態

我們應該引導貧困生以這樣的心態接受捐助:今天我接受援助,是因為我比別人更需要。與此同時,還應教育貧困生正確地理解感恩並且學會感恩。雖然俗話説“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但對於接受了資助的貧困生,應勸慰他們不必將感恩戴德的事壓在心頭,成為新的心理負擔。這是因為,從資助者的角度看,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希望得到報答,而是希望幫助貧困生完成學業,以便將來對家庭和社會多做貢獻。

一位著名人士曾經説過,“我有時一文不名,但我從不貧窮。缺錢是經濟狀態,貧窮則是一種心態。”面對貧困的學生,為師者在給予他們物質資助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緩解沉重的心理壓力,獲得一種直面困難、戰勝困難的無形力量,讓他們雖貧猶富,讓美麗的人生從貧困中走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