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的倡議書模板集錦6篇

來源:文萃谷 2.33W

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倡議書,倡議書一般由標題、稱呼、正文、結尾、落款五部分組成。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倡議書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世界讀書日的倡議書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界讀書日的倡議書模板集錦6篇

世界讀書日的倡議書 篇1

春天,註定是一個生命復甦的季節。

1972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向全世界發出“走向閲讀社會”的召喚,號召社會成員人人讀書,讓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讓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 這一天也是著名作家塞萬提斯(西班牙)、莎士比亞(英國)、維加(西班牙)3位著名文學大師的辭世紀念日。“世界讀書日”的目的是鼓勵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發現讀書樂趣,享受讀書之美,並以此對那些推動人類社會和文化進步的人們所做出的偉大貢獻表示感謝和尊重。

書籍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全人類的營養品。閲讀是與聖賢智者在時空上進行的談話,明朝陳繼儒在《讀書十六觀》中説:“讀書以觀聖賢之意,因聖賢之意,以觀自然之理。”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位益友,一切時代的精華盡在書中。讀書是一種精神,一種力量,更是一種責任,一種使命。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係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讀書是生活永恆的主題,它使人睿智、使人高尚。美國詩人狄金森説:“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有沒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着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為此,在第十八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們向全校師生髮出倡議,讓我們盡享閲讀之樂,共建書香校園

讀書豐富一個人的人生閲歷。人,需要思考。書,幫助人們思考。遠離了書籍,也就等於拋棄了前人留下來的豐富的精神財富,放棄了幫助自己思考的重要渠道。“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讀書,使我們的精神不再貧乏,生命不再貧弱,人生不再孤獨,讓我們成為有信念、達情理、知榮辱的人。

讀書塑造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與他的閲讀息息相關;而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閲讀水平。誰在讀書,讀哪些書,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反映了一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影響着這個國家的未來走向。一個不愛讀書的社會是人文精神缺失的社會,一個不願讀書的民族是創造力貧乏的民族。崇尚讀書,才能讓民族的發展保持生命的活力。

讀書鑄就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國家的富強和騰飛必然要以知識凝聚力量,而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在知識經濟社會,讀書是創造力和活力的起點,是文化底藴的基石。一個國家是否有廣泛的大眾閲讀,是否有樂於讀書的社會風尚,決定了人們能否主動吸收各種文化的營養,在潛移默化的滋養中,提升國民素質,營造文明氛圍,引領先進文化。

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們期盼閲讀春天的來臨。“立身以力學為先,力學以讀書為本。”與書為友,熱愛閲讀,讓思考伴隨我們的一生,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營造書香校園,共享讀書樂趣,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讓這美好的習慣豐盈我們的生命!

世界讀書日的倡議書 篇2

在這温暖的四月,一個散發着別樣氣息的節日——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已來臨。

如果您是一位熱愛讀書的人,那麼書就是放眼世界的一扇窗,是通往心靈的一條徑,是閃耀知識的一道光,是折射人生的一面鏡,是揮散陰霾的一柄劍,是握住幸福的一雙手……

一個不重視閲讀的家庭,是一個平庸的家庭;一個不重視閲讀的學校,是一個沉悶枯燥的學校;一個不重視閲讀的社會,是一個人文精神缺失的社會;一個不重視閲讀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希望、沒有文化底藴的民族。回望巍巍中華五千年,有多少文人政客對書籍情有獨鍾,對讀書有熱烈的情懷。中國人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在信息海量及競爭激烈的今天,讀書、求知、思辨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讀書不僅成為一個人修養的標準之一,也成為人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凝聚智慧的重要途徑之一。一個人如果從小就能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一生都會受用無窮。一個民族具有熱愛閲讀的追求與渴望,這個民族就會充滿智慧和希望。因此我們更要通過讀書來獲取知識,增長本領,提升品味,把中華民族五千年特有的傳統文化和更新更多元的因素融合在一起,使之更趨完善,更富魅力!

親愛的朋友,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老約翰繪本館向全市人民發出倡議:在這一天,請走進圖書館或老約翰繪本館湖州站,辦一本借書證,激發閲讀的興趣;在這一天,請走進書店,買一本好書,從此開始閲讀的習慣;在這一天,登錄一個讀書網站,開啟另一種閲讀的方式;在這一天,邀三五同好,品茗論書;在這一天,讓一個聲音時刻提醒自己:“今天,你讀書了嗎?”

全世界讀書人共同的節日——“世界讀書日”期待您的參與!

**圖書館

**年4月23日

世界讀書日的倡議書 篇3

親愛的同學們:

圖書館是文明之聖地,知識之殿堂。書是傳承人類文明的使者,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離不開讀書,幾乎每個人的大學生涯都曾在這裏駐足,文明閲讀行為既體現了您的自身修養,又包含了對他人的關照和尊重。

為讓同學們共同擁有一個温馨的學習環境,在第二十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圖書館向全體讀者發出以下倡議:

1、自覺遵守圖書館規章制度、排隊入館,愛護圖書及館內公共設施,尊重工作人員勞動,不隨意丟放圖書;

2、在館學習時,將手機設為震動和靜音狀態,不大聲喧譁,不發聲朗讀,儘量輕走慢行,為自己和他人營造安靜的學習環境;

3、在座椅上休息或閲覽圖書時,不搶座、不佔座、不吃東西、不喝有色飲料、不亂扔垃圾,保持館內環境衞生;

4、在圖書館的任何一角,均能保持良好的行為,文明用語,相互監督,相互提高。

“求知而來,載知而歸。”親愛的讀者,“文明閲讀、從我做起”讓我們鄭重的簽下自己的名字,許下自己的承若,為創造安靜、整潔、舒適的閲讀環境而努力吧。

圖書館

XX年*月xx日

世界讀書日的倡議書 篇4

四月,“卉木繁榮,和風清穆”,是一年當中最活躍、最美好的月份之一。在這個美好的.月份裏有一個特別美好的節日――世界讀書日。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很多國家在這幾天內都會以各種方式舉辦慶祝活動,以示提倡和重視。這樣美好的節日,我們焉能錯過?

古人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也並非僅僅是讀書人的臆想。讀書不一定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一定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深度;讀書不一定能改變你的相貌,但一定可以改變你的氣質;讀書不一定能馬上給你帶來好運和財富,但必將助你獲得好運和財富。

我們現在的閲讀狀況如何呢?據齊魯工業大學20xx年大學生課外閲讀狀況調查顯示,大學生每年閲讀紙質圖書(課本、期刊除外)的數量,有85%左右在0-10本之間。而每天的課外閲讀(紙質)時間,有81%的學生沒超過2小時。值得注意的是,有8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對他們進行課外閲讀形成最大困擾的問題是:沒有時間!大學生應該是最有時間、最方便進行課外閲讀的羣體之一了,説沒有時間,除了學業負擔的影響,更主要的,恐怕不是真心想去閲讀吧。

“德隨量進,量由識長。”這個“識”,有兩個重要的來源,一是人生的閲歷,通過生活的實踐、思考,來學習如何識人、處事、觀景、辨物等等;另一個就是通過讀書,來彌補生活圈子狹窄所造成的不足,坐擁天地風景,神交千古勝友,品鑑明師精華,知曉古今興衰。

簡單點説,讀書可以讓我們在似是而非面前,眼睛更明亮一些,能夠見微知著,入木三分;讀書可以讓我們在迷茫無措的時候,隨手翻閲前人的心血之作,免費受教;讀書可以讓我們在孤獨苦悶的時候,看到自己不是一個人;或者,在光陰走得特別慢的時候,能夠在書中“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然而,具體還得看你讀什麼,怎麼讀。

讀書不在多少,在於我們是否能聞道則勤而行之。“半部論語治天下”説的也是類似的道理。不過,讀書廣泛總是有好處的,起碼不會見識淺薄,趣味低俗,談吐乏味,人生無聊。至少,在讀書的時候,你就沒空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煩惱了。

一個人在書籍的密林裏散步,是很容易迷路的。你也可能在讀書中浪費了人生有限的光陰,卻看不到心中的風景。讀書久了,也可能會疲憊懈怠,甚至放棄。這時候,我們都會十分需要明師指點或者朋友助力。

在此,我們誠摯地向全校師生髮出倡議:

——讓讀書帶給我們喜悦和平的心境;

——讓讀書帶給我們迷霧指航的明燈;

――讓讀書帶給我們靈機一動的閃現;

――讓讀書帶給我們風雨飄搖中安慰;

――讓書籍教我們學會仁慈;

――讓書籍帶我們認識博大;

――讓書籍幫我們堅定地站立;

――讓書籍助我們自由地飛翔!

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貧窮或是富有,碩果累累還是一無所成,當我們靜下心來讀書時,我們都將成為一名清白的讀者,一粒盛滿未來的種子,一朵含苞待放的花,一艘載有希望的小船!

春風十里,不如讀書的你。親愛的朋友,美好的季節,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黨委宣傳部、校團委、校工會婦委會、圖書館

世界讀書日的倡議書 篇5

4月23日是是世界文學的象徵日,這一天,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羅尼亞地區大眾節日“聖喬治節”。傳説中勇士喬治屠龍救公主,並獲得了公主回贈的禮物——一本書,象徵着知識與力量。每到這一天,加泰羅尼亞的婦女們就給丈夫或男朋友贈送一本書,男人們則會回贈一枝玫瑰花。實際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紀念日,又是美國作家納博科夫、法國作家莫里斯·德魯昂、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克斯內斯等多位文學家的生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5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世界讀書日”,鼓勵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發現讀書的樂趣。幾年來,“世界讀書日”已成為許多國家讀者的一個節日。

在當今浮躁的社會裏,讀書率急劇下降,讀網率飛速上升,生活的符號被娛樂化了。閲讀這樣一種傳承精神與文明的活動已經被放到了最無足輕重的位置了。當物質漸豐時,精神的匱乏便尷尬的凸顯了出來。作為擔負社會復興重任的當代大學生是不是更應該博覽羣書?不論是休閒娛樂還是學習我們都應該將閲讀作為一種生活習慣。每一天都是讀書日,4.23不過是個警醒,提醒我們反思自己到底多久沒有好好看過一本書了?

在20xx月23日這樣一個特別的日子,讓我們把它變得更有意義吧:

這一天,請從來不進圖書館的,到圖書館借一本自己喜歡的好書,認真的讀一遍,

這一天,請陶醉於網絡的方便快捷的找一本紙質的優秀書籍開始閲讀,

這一天,如果你逛街的話請順便去看看從來不曾進過的書店,

這一天,如果你想購物的話,去買一本好書吧,

請從這一天開始,準備一本手邊書,培養隨時閲讀的習慣……

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

世界讀書日的倡議書 篇6

你知道世界讀書日嗎?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將4月23日,作家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的辭世紀念日定為“世界讀書日”,要求社會成員人人讀書,圖書成為生活的必需品,讀書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世界讀書日”宣佈以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此項活動。每年的4月23日,在世界的五大洲,在不同語言的國度裏,人們不約而同地做着同樣的事情—讀書。這是全世界讀書人共同的節日!

莎士比亞説: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在第十三屆“世界讀書日”的今天,校圖書館特向全校師生髮出以下倡議: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讓我們親近圖書!

在這一天,告訴親人和朋友:“今天是‘世界讀書日’,讓我們共同享受讀書的快樂”。

在這一天,走進圖書館,看一本雜誌,借閲一本書。

在這一天,走進書店,買一本自己喜愛的書,並開始閲讀。

在這一天,登錄一個讀書網站。

在這一天,向你的親人、朋友、同事、同學推薦一本書。

在這一天,送一本書給你的親人、朋友、同事、同學。

在這一天,對你周圍的人談論書以及關於書的故事。

從這一天開始,確立一種信仰:“閲讀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閲讀是幸福、快樂、精彩、高尚的人生,要使工作生活成為閲讀學習的過程,讓終身學習、畢生閲讀成為一種習慣和風尚,成為一所學校的風景與文化。”

讀書吧!在這萬物生長的季節,讓迷人的濃濃書香飄溢在我們的校園,讓讀書生活,伴隨着我們以及我們的校園,我們更加自信、充實地走向美好,走向未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