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學科教學建議

來源:文萃谷 2.81W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行成良好技術素養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特徵的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國小勞動與技術教學強調在動手與動腦的緊密結合中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以作品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注重通過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教育內容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技術啟蒙。為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質量,特提出本教學建議。

國小學科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與設計

1 學習《V3—6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指南》,理解課程理念,把握課程目標,熟悉課程內容與實施建議。認真鑽研教材,分析、瞭解課時教學內容在本冊教科書中的地位和作用。

2 通過資料分析、學生座談等多種途徑瞭解學生年齡特徵、學習態度、興趣愛好、技術知識基儲設計和製作能力等情況,瞭解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矗

3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確定課時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應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強調學生實驗過程的體驗,突出技術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注重正確的勞動觀和愛勞動情感的培養,關注初步職業意識的形成。

4 教學過程的設計應體現清晰的過程結構,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安排教學環節,通過選用有效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環節與環節之間要注意銜接與過度。教學方法的選擇要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可採用“任務驅動”、“範例教學”、“技術探究”、“設計學習”、“項目學習”、“主題活動” 等教學方法,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組合使用。

5 活動的設計要注意形式的多樣化,學生的活動形式有手工製作、模型裝配、作品評價、產品推介;信息蒐集、實地考察、參觀訪問、討論與辯論、見習與模擬;技術設計、技術實驗、技術幻想、技術作品鑑賞等。

6 提倡教師自制教具,在課前做好作品範例,準備好相關的工具、材料和多媒體影像資料。需要學生自帶的工具、材料,預先通知。提倡利用廢舊材料。

7 對菜刀、水果刀、剪刀等刀具和鋸子、尖嘴鉗等工具的使用,建議制定詳細的安全注意事項。

二、教學組織與實施

8 處理好教師的示範、講解與學生的自主活動之間的關係,儘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以學生動腦、動手為主。

9 教師的講解要精練,準確使用技術語言,凸顯與操作技術密切相關的基礎知識、技術要點和操作步驟。要注意問題的有效性,啟發學生思考,激發主動探究。

10 教師的示範操作要規範,將作品製作過程中操作動作的姿勢、軌跡、頻率、節奏等技術要點清晰地告訴學生,幫助學生突破技術難點和抓住技術要領。示範操作要擴大能見度和提高清晰度。教師的示範可以用相應的視頻、操作流程圖等替代。

11 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合理安排學生的動手時間。學生的實踐重在體驗,避免過分的模仿操作和純粹的`技能訓練。在學生操作期間,建議教師及時巡視,發現問題,並進行鍼對性的指導和糾正。做到個別問題個別指導,共性問題集中指導。

12 充分利用“作品範例”,為學生技術操作提供探究的範本,降低學生技術學習的難度。引導學生在製作作品時關注技術要點的掌握和合理運用。

13 建議編織、科技製作、手工製作、家政等單元的教學中逐步滲透技術設計方面內容,指導學生認識一些簡單圖樣,並用圖樣進行簡單的作品設計。

14 在職業單元的教學中注意職業活動中的技術特徵,可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社會實踐領域相結合;在家政單元的教學中建議與家庭教育緊密結合;種植、養殖單元的教學不僅關注課內的引導,更要關注課外的指導。

15 指導學生對工具的安全使用,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

規程,注意勞動衞生、勞逸結合,確保學生學習的安全性。

三、教學評價與反饋

16 評價的目標要與教學目標相一致,關注三維目標的落實,關注學生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技術意識的形成,創造能力和良好勞動態度與習慣的培養等。

17 評價方式要靈活多樣,可以採用作品展示、作品評定、撰寫心得體會、日常觀察、學期考核等多種形式。

18 對學生的操作要從正確性、速度、協調性等方面及時地進行評價,對學生作品的評價要突出創新點和技術點。

四、課堂拓展與延伸

19 課外作業以佈置任務為主,可採取準備材料、查找資料、調查、課外觀察記錄等多種形式。

20 倡導將勞動與技術活動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節假日活動等結合起來。積極組織開展勞動與技術第二課堂活動,輔導並幫助學生參加科技創新大賽,小製作比賽等活動項目,充分發揮特長生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