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鄉愁散文

來源:文萃谷 2.32W

1919年冬天,柯尚惠(柯慶施)在陶行知的幫助下,和章衣萍結伴,離開了家鄉, 誰也沒想到柯尚惠、章衣萍這兩個在胡晉接(績溪人)眼中的“思識一時誤謬”的叛逆,日後出人頭地, 章衣萍成了新文化運動的干將,成為著名作家,而柯尚惠加入了共產黨,成為“上海王”,官至副總理。

淡淡的鄉愁散文

竹溪是柯尚惠的家鄉,北村是章衣萍的家鄉,七姑山橫在兩村之間,從北村沿水嶺古道大約走兩個小時左右到達竹溪, 水嶺古道是用花崗巖石板鋪成的,水嶺上設有茶亭,據説乾隆下江南時走過,並在七姑山上寫“從吾”、“行餘”四個令人費解的字,因此水嶺古道又稱乾隆古道。

竹溪建於1231年,是南宋時柯正三的兒子柯六祿為避戰亂的遷居地,因當地盛產水竹(一種小元竹)又稱水竹坑。竹溪有三座石牌坊,分別建於清咸豐年間、同治年間和光緒年間,均為矢志守節、殉難烈婦、殉夫死難的貞女所立。村頭有一單孔石拱橋,長十餘丈,洞門高五丈,寬三丈,橫跨華源河,今人仿北岸,在橋上建有廊房;村中建有柯氏支祠餘慶堂,三進三天井,五開間,佔地600多平米,有84根大木柱,現有保存明清民居二十餘幢;村頭水口有楓村、柏樹、樟樹、紅蓮子樹,還有一棵皂莢樹。

串丳是竹溪特有的祭祀貢品,據説元朝柯五三後人中了狀元,泰定皇帝賜賞羊肉餡的丳,柯狀元未吃,説是要家與母共嘗,為此皇帝賞柯母一串, 柯狀元回家後將羊肉串丳給母親,其母並沒有吃,而是將羊肉串丳研究,製作了豬肉串丳(chan),並在舊曆七月十五日貢宴祭祖,至於串丳的製作過程是將精豬肉塊用竹籤串好放至麪粉、麪醬粉和水調成麪糊狀中,然後撈出下油鍋炸熟後即可,其關鍵入味的.是竹溪打的麪醬。

竹溪位於乾隆古道的黃金地帶,是績溪、旌德走餘杭,去淳安的重要中轉站。從竹溪村頭看七姑山,七姑山如一頂宰相帽,而北村遠眺七姑山,七姑山如一個筆架;竹溪、北村這兩個七姑山腳下的村落居然是兩個名人的家鄉,並且客死異鄉。對他們來説家鄉是心中的結永遠也解不開, 章衣萍在他的文字中多次描寫家鄉的一點一滴, 柯尚惠生前多次和子女嘮叨竹溪的風土人情,一直想回竹溪看看;1962年4月上旬柯尚惠在杭州開會期間,特地邀請歙縣書記和兒時夥伴到杭州,瞭解竹溪現狀。

1998年8月2日,經國務院批准 ,柯尚惠骨灰撒在徽州大山之中,此時柯尚惠巳離開竹溪整整79年;2002年一塊由柯尚惠書寫的“誠實”石碑落在七姑山南側山脈中,據説這兩個字取自1919年5月柯尚惠的一篇筆記。一代徽人,魂歸故土,只是沒有章衣萍的陪伴,少了當年的那份塵埃,而更多的是華源河流不盡的淡淡鄉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