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狗貓鼠

來源:文萃谷 1.9W

【篇一:狗貓鼠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狗貓鼠

著名的作家——魯迅先生,他對外自稱是仇貓的。光從《狗。貓。鼠》就可以看出。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魯迅仇貓,被嘲笑是狗。然後分析一些關於貓狗結構的傳聞,最後是説貓和老鼠的淵源。

相較於狗,貓,鼠,我認識最多的當屬貓了。不曾想到仇貓的原因竟可以有這麼多,相比之下,我對貓是不怎麼排斥的。魯迅仇貓的原因之一,貓有人們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折磨弱者,我是堅決反對的,但對於貓食鼠我也不抱憤恨的感情,畢竟這是貓的生存獵食。況且我對那些黑不溜秋地老鼠是以厭惡的心態看待,想起老鼠那對暗紅的眼睛,我就又看到吸血鬼的恐懼,也因如此,我從不買紅眼的兔子。對於一些漂亮的珍珠寵物鼠,我是不會厭惡的,畢竟種類不同,我不是會牽仇的人。若是魯迅仇貓,那麼愛貓的人必定大有人在。如鄭振鐸,他可是萬千寵愛於貓啊。他並不像魯迅認為貓是虛偽的,媚態的。他眼裏的貓美麗,活潑,可愛,神氣……貓的優點也盡在他的心中和文章裏。

貓不像狗那樣大,它嬌小,乾淨,不似狗的那身味道。而且抱着貓睡覺也是非常幸福的,他睡覺是的打呼嚕也是動人心絃的。若説貓是生活中的人的話,那麼必定是聰明機智的。狗是忠誠,老實的人。若想得到主人的青睞就必定要展示自己的本領。就像武將,聰明需躺在主人懷裏就奪走了主人所有的青睞,就像文臣,按歷史潮流來説,武力不能解決一切,而智慧才是勝敗的關鍵勝敗的。所以愛貓者比比皆是。但有一點能歸納出來,性情温和的人必定愛貓多一些,而那些豪爽剛烈,以事業本領為重的人會更愛狗。嚴肅與温柔的人也就是像狗與貓的性格一樣。

狗,貓,鼠因人而異,不同的人自然會有不同的感受。但不論何時,正直,勇敢,敢作敢當,清楚知道自己的地位,不做逆於自己的行為,能力的事。必定不遭嘲諷。狗,貓,鼠皆有他們動人的地方。

【篇二:狗貓鼠讀書筆記】

説起仇貓,魯迅先生自己覺得理由充足,光明正大。貓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但在我個人的觀點看,貓的性格並非僅限如此。貓的天性是貪玩,也懂得感恩。資產階級文人對上面的人會阿諛奉承,對下面的人卻視而不見。先生借貓的媚態間接批判資產階級文人大談人倫綱常,繁文縟節。究其根源,就是批判資產階級文人的高談闊論和陰險的嘴臉。藉此表達魯迅先生為代表的提倡新文化教育體制的倡導者的堅定信念。

鼠在本文中輕描淡寫,我反覆思量鼠大概就是代表弱者吧!舊社會窮人受盡欺凌,受盡苦難。魯迅先生經常和窮人接近;他有一顆熱忱的同情心,體恤窮人,接濟他們的生活。

隱鼠是先生飼養的寵物。很可愛,與人親近。藉此來表達童年生活中的一種樂趣和童真,用隱鼠聊以自慰。歸根結底,魯迅先生的新文化教育體制得不到重視和推廣應用。用先生在文中所寫:“我也總可望成為所謂“指導青年”的“前輩”,藉此話來諷刺資產階級文人的頑固不化迂腐的陳舊思想。

在魯迅先生的那個年代,中國還處於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社會。封建思想教育仍佔據着對青年教育的主導地位。青年一代渴望接受新的文化教育,卻遭到無理的阻撓。1925年的女師大風潮學生運動遭到了鎮壓,更使魯迅先生堅定了對新文化教育體制的'推廣的信念。

魯迅先生的一生致力於青年教育的工作,用他的思想影響着青年一代,激勵着青年對革命的熱情,對革命的信念。掀起革命的大風潮推翻黑暗的舊社會,推翻資產階級的黑暗統治。間接以文代武來推動革命的步伐,從而實現革命的勝利。

魯迅先生用他畢生的心血,用他的實際行動履行了他的諾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

【篇三:狗貓鼠讀書筆記作文

《狗·貓·鼠》是我讀《朝花夕拾》中第一篇回憶性的散文。第一次讀的時候因為是白話文,所以我有一些詞和文字都不懂意思,然後我就請教媽媽,問問媽媽這些詞語的意思,懂得意思之後便開始邊讀邊想文章的意思,讀完後再讀上幾遍,就可以跟媽媽交流了。

我們先是把《狗·貓·鼠》每個自然段的段意説一下,然後分成三個意義段,再説一説每個意義段的段意,最後總結全文。第一個意義段的意思是:魯迅先生是恨貓的。第二個的意思是:貓和狗是怎樣結仇的。第三個的意思是:魯迅恨貓的原因。第四個的意思是:魯迅是怎樣為小老鼠報仇的。

我們又交流了一下魯迅先生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因為在1925年的時候,他支持學生運動,受到“正人君子”們各種“流言”的攻擊和誹謗。魯迅就用筆寫下文章與他們對抗,《貓·狗·鼠》就是其中的一篇。

媽媽的話:讀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有些地方對你來説是比較難懂。你以前曾經很疑惑:中國古人原來滿口“之乎者也”,可我們現在卻不這麼説,這是什麼怎麼回事呢?魯迅先生經歷了中國文學從文言文向白話文的轉變,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他的文章是見證這段歷史的里程碑,是每個國人必讀的。試着瞭解魯迅先生和他的文章,你也許會找到答案。

【篇四:狗貓鼠讀書筆記】

魯迅是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朝花夕拾》生動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畫面,有力地鞭撻了假、惡、醜,宣揚了真、善、美,體現出了他大憎大愛,愛憎分明的情懷。《狗·貓·鼠》就是這部散文集裏的一篇佳作。

作者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並總結了貓的幾點罪行:貓對自己捉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它嗥叫時,令人心煩;它吃了作者小時候心愛的一隻小隱鼠。雖然後來證實並非貓所害,但作者對貓是不會產生好感的,而且它後來確實吃了小兔子……從而表述了作者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嗷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其實作者闡述的不喜歡貓的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相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如果別人犯了什麼錯,受到批評,説不定那種人就會在某個角落裏偷偷地奸笑。魯迅先生富有諷刺性的文章也反映了他愛憎分明的胸懷,因此他才能毅然扔下筆,棄醫從文,他才知道“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由此看來,愛憎分明,可以説是立世之道,時代發展的源泉,是作為當代中學生的我們學習的。

愛憎分明,需要從現在做起。面對躺在車輪下的“小悦悦”無人救起,面對連撞數人並害怕傷者不死又連捅八刀的藥家鑫,面對無人敢攙扶的老人,面對失蹤數天、編造被拐謊言的18歲女孩,你會採取怎樣的態度?也許,我們的世界正是缺少了愛憎分明,才會釀成一場場悲劇、騙局。“智者明辨是非”、“不宜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積極實踐,以科學的知識和豐富的經歷提高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該做的事儘量做好,不該做的事堅決不做,努力做到知行統一;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一定要明辨是與非,鮮明地表達自己的立場和態度,堅持原則,做出正確選擇……

愛憎分明,立世之道。時代在召喚着我們,讓我們高舉起青春旗幟,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學會大愛大憎,做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篇五:狗貓鼠讀書筆記】

不曾發現,狗和貓原來是有着過節的冤家;也不曾知道,魯迅先生原來是仇貓的。

現在讀了《狗·貓·鼠》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

魯迅先生仇貓是有着正當理由的:一是貓欺負和折磨弱者,二是貓有一副令人仇恨的媚態,三是它們的嗥叫令人心煩。然而這些都不是魯迅先生起初仇貓的原因;那是後來才添加進去的。

令幼年魯迅仇貓的原因很簡單:它吃了魯迅心愛的隱鼠。真是單純!後來知道隱鼠是被長媽媽踩死的,魯迅這才恍然大悟,但仇貓的感情非但沒有減淡,而是更深刻了。

為什麼呢?因為這裏的貓不是單指貓,更是指那些“媚態的貓”——那些“現代評論派”的人。魯迅先生借自己的仇貓而用辛辣的筆調無情諷刺了現代評論派文人的“媚態的貓”式的嘴臉。

看到這,我不免為貓抱不平。仇貓的人的確很多啊!我們身邊就有不少人經常打貓、趕貓甚至吃它們。但是,貓本無罪,為何要仇貓呢?

誠然,貓有着一些令人討厭的惡習,如玩弄獵物、有時很嬌媚。但是這畢竟只是它們先天的秉性,是無法改變的。人為什麼要給它戴上“媚態的貓”的臭名?常説人在進步,但借本無傷人之力的文字語言,借那些“只能嗥叫的動物”去攻擊人,這絕不是進步的表現。又如狗,和貓根本沒什麼深仇大恨。有時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貓狗逗着玩的情形,而不至於恨之入骨,見了貓就窮追不捨。然而人卻偏要説“看哪!狗不是仇貓的麼?魯迅先生卻自己承認是仇貓的,而他還説要打‘落水狗’!”這是所謂的“君子”應有的言行嗎?這是人的墮落啊!

人類的進步,往往伴隨着血腥無情的戰鬥,我想這應該是正常的吧。但是把戰鬥擴展到其他生物上,指桑罵槐般戰鬥,未免有點放肆。

貓也罷,狗也罷,不過是一些無辜的生靈。自人類會走路、會打獵那一天起,它們就已經追隨人類了。然而作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如今卻被用作人與人鬥爭的工具,那是它們的不幸,也是人的不義。同一搖籃下,人與動物之間應該多一份尊重。

【篇六:《狗·貓·鼠》讀書筆記】

説起仇貓,魯迅先生自己覺得理由充足,光明正大。貓有一種幸災樂禍的心態。但在我個人的觀點看,貓的性格並非僅限如此。貓的天性是貪玩,也懂得感恩。資產階級文人對上面的人會阿諛奉承,對下面的人卻視而不見。先生借貓的媚態間接批判資產階級文人大談人倫綱常,繁文縟節。究其根源,就是批判資產階級文人的高談闊論和陰險的嘴臉。藉此表達魯迅先生為代表的提倡新文化教育體制的倡導者的堅定信念。

鼠在本文中輕描淡寫,我反覆思量鼠大概就是代表弱者吧!舊社會窮人受盡欺凌,受盡苦難。魯迅先生經常和窮人接近;他有一顆熱忱的同情心,體恤窮人,接濟他們的生活。

隱鼠是先生飼養的寵物。很可愛,與人親近。藉此來表達童年生活中的一種樂趣和童真,用隱鼠聊以自慰。歸根結底,魯迅先生的新文化教育體制得不到重視和推廣應用。用先生在文中所寫:“我也總可望成為所謂“指導青年”的“前輩”,藉此話來諷刺資產階級文人的頑固不化迂腐的陳舊思想。

在魯迅先生的那個年代,中國還處於半封建半資本主義的社會。封建思想教育仍佔據着對青年教育的主導地位。青年一代渴望接受新的文化教育,卻遭到無理的阻撓。1925年的女師大風潮學生運動遭到了鎮壓,更使魯迅先生堅定了對新文化教育體制的推廣的信念。

魯迅先生的一生致力於青年教育的工作,用他的思想影響着青年一代,激勵着青年對革命的熱情,對革命的信念。掀起革命的大風潮推翻黑暗的舊社會,推翻資產階級的黑暗統治。間接以文代武來推動革命的步伐,從而實現革命的勝利。

魯迅先生用他畢生的心血,用他的實際行動履行了他的諾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