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的散文隨筆

來源:文萃谷 1.99W

連着下了幾日的綿綿雨,天氣變的深涼,眺望窗外的道路,飄落些許黃葉,荷花池中的荷葉也漸漸泛黃看去。噢,秋,真的來了。

清秋的散文隨筆

從時令上來講,今年的立秋已經是二十多天以前的事了,但真正讓人嚐到秋味,當是下得很像樣的白露雨之際,一個禮拜後便是白露,我想這幾天的雨也算是白露雨吧。不知不覺秋意正濃,秋來,涼意透過空氣,給你新的温度。樹上的葉子逐漸泛黃,誰也阻擋不了它們紛紛飄落,終於耐過流火之暑,人們開始拾掇捲起涼蓆,打包電扇一類降温器件,街上的行人大多數也添件外套,着起了秋裝。

兒時鄉下原上的秋總是漫長的,你可以窺見雲天收夏色的情景,也可以逮到木葉動秋聲的詩趣。從夏到秋的過度也是娓娓而來的,温度降而升,升了也降,從短褲短袖到襯衣外套也許短短一週,也許十天半月也不是不可能。如今仍然記得上學時候清潔區總有掃不完的落葉,一入秋,滿校園蟬翼似地柳葉、槐葉等等,徐徐飄落,也正是一葉而知秋。有人説秋風無情,它搖落枯葉,吹散温暖,帶來寒意,我卻覺得它是“道是無情卻有情”,秋風吹黃了夏日的綠,帶走的.是黃葉,帶來的卻是新生,夏去秋來,四季更替,生命的輪迴,如同人生一般,渴望心靈的相通,追憶失去的記憶。後來多少年,總覺得春與秋是不得以被感知的,或者説是不能強烈的被感知。好像一年四季少了春秋,只剩下漫長的炎夏與寒冬。夏天不再是兒時的炎熱,甚至説是灼燒的燙;冬日也很少是大雪紛紛,一片白茫茫的人間仙境。我想西安居民是最有發言權的,這與環境污染、氣候變暖是否有關?我也不知。

無論秋長秋短,秋天的愛始終是在田野裏,鄉下人稱為“收秋”,是説收穫秋天的莊稼,與秋收意思近似,但也是有區別的。原上果園田野裏的景象,不是田園詩人陶淵明的“草盛豆苗稀”。石榴爆開了晶亮的心,同五月的榴花一樣火燙火燙;稻穀、葵花已垂下了沉甸甸的高貴的頭顱,向哺育它的大地感激地鞠躬致意;拂去葵花盤上的花蕊,籽兒飽滿鮮嫩,曬在窗台上日後食用,砍下健壯的葵花稈子,靠在柴堆旁,留作冬日燒火取暖。果園內的蘋果樹、桃樹、梨樹等等,滿滿都是沉甸甸的果實,這些都是秋天的饋贈。秋是慷慨的、無私的,它創造了無數神奇的禮物,而這些禮物便是對勤勞的莊稼人最好的回報。

秋,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的摯愛,最富有詩意的季節也莫過於秋了。古人為秋寫下了一首首精妙的讚歌與詩語:漢武帝劉徹《秋風辭》的“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落黃兮雁南歸”;陶淵明的“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將圓”;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李白的“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蘇東坡的“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他們極力的渲染秋景,毫不吝嗇筆墨,借秋抒情以感懷人生。

秋,如少女般優雅,如一首曼妙的音符,彈奏着季節的靜美。只有心境平和的人,才能體會到秋的詩意。秋葉舞,秋意濃,秋怡人……醉了風,醉了雨,醉了萬物,也醉了你我。

這幾日的綿綿秋雨,土地有了好墒,人們也感覺到了濃濃的秋意。看窗外的風景,天高,雲闊,清靜,淡然,正如秋天的黃土地,雖有收有播,有生有死,卻永久的富有生命力,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天涼好個秋,是的,一眨眼又是一度秋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