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數學教學隨筆【精】

來源:文萃谷 2.35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隨筆吧?隨筆可以觀景抒情,可以睹物談看法,可以讀書談感想,可以一事一議。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學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精】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

我們國小教師面對的是少年兒童,是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人,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我們教師應該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珍愛他們。

1。寬鬆課堂,愉快學習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園地,教師工作的根據地,我們應該重視課堂教學。把和諧帶入課堂,使課堂充滿活力。只有在寬鬆、平等、和諧、生動、充滿活力的氛圍,才能誘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創造思維。教師的教學藝術不僅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教師應把愉快與熱情傳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心情愉快,充滿激情的投入數學學習中去。

2。數學與生活的有效整合才更有意義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與生活永遠無法割捨。離開生活的數學是蒼白無力的。數學只有在實踐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數學的生命之源。教師應盡力創設情景、創造條件,將課堂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加強感知,激發思維。我去年聽了段老師的課以後,感觸很大,段老師的常態課就很有特色,每一節課可以説是精品課,每一節課她都和生活緊密聯繫,每一節課的開始她都一個小故事引出,學生對故事最有感情,例如,我講商中間有0的除法時,我是這樣講的,開始,我説:"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到了,爸爸為了表揚小明,今天要到書店給小明買書,到了光明書店,門口牌子上掛着:"今天搞促銷活動,一套<中國古典名著>是120元,兩套是208元,小明的爸爸不加思考的就給小明買了兩套<中國古典名著>,現在你想提出一個什麼數學問題?這時候,學生舉起了小手,説:'買一套書多少錢?買書和生活緊密聯繫。例如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我是這樣開始的,暑假到了,小花的爸爸,媽媽要到北京去旅遊,到了那裏,他們要住賓館,他們一共住了三天,共交了住宿費267元,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元?國小的數學都和生活緊密聯繫,你仔細挖掘教材,就很容易發現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生活中到處有數學。數學對我們很有用。

3。教法靈活,輕鬆掌握。

學生不是學習機器,教師應合理科學安排。改變超強度、大題量、機械訓練,用時間加汗水提高成績的陳舊做法,要提倡精講精練。只講思路、講方法、引導自己去發現、去探索,把學生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把思維過程還給學生,培養激勵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如教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估算時,267除以3的結果可以把267估成300,也可以把267估成270,估算並沒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口算出結果,接近準確值就可以了。再如今天一共摘了182個菠蘿,每箱裝8個,一共有18個紙箱夠嗎?本題可以用乘法的估算來解決,也可以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只要合理就完全可以。面對應用題不是死板硬套,應掌握方法,有些題有多種解法。有的題可從問題入手,有的題則從已知條件入手。只有掌握了方法,舉一反三,就可做到輕輕鬆鬆學好數學。

4。幽默課堂,充滿活力

一個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愛,幽默驅趕煩惱,帶來歡笑。學生也喜歡有幽默感的教師,在教學中恰倒好處的課堂幽默,完全可驅趕學習的疲勞,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能開拓學生思維的敏捷和判斷力,能進一步融洽師生關係。如一次,一個學生在課堂上老往後轉,還不時説話,我看了他幾回,他仍然旁若無人,視而不見,我不動聲色走到他身前,話鋒一轉提高嗓門對着他説“你屁股上按了滾珠兒啥”從來沒有聽過這句話的同學一下全樂了,全班頓時鬨堂大笑,我當時沒有發火,而是看着這位學生,這位同學不好意思,會心的笑了。接着我意外發現,所有的學生都聚精會神,彷彿一下精神百倍。此時此刻我頓時明白,幽默讓我讓學生得到美的體驗,感受到幽默的魅力。

總之,數學教學充滿學問,充滿魅力,數學課堂更是魅力無窮。教師只有做有心人,善學善鑽善創新數學課堂就會生機勃勃,課堂會更精彩。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2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學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温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學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此時,掌握新知便成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着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説:“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説:“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説:“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悟空和八戒。這裏利用學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啟”而能“發”,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學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説:“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意義。這裏,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悦”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學生受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學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悦、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願學、善學、樂學。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3

現代教學論認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勇於探索的精神是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在兒童的心靈深處有一種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要滿足這種需要,那就要求教師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探索出一套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優化自主學習效果,並逐步使自主成為學生的一種品質,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採取了以下幾點策略:

1、營造自由與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樂學。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否提出較好質量的問題是反映學生參與程度的重要方面。但大多數學生往往不敢、不會、不善和不願發問,此時老師對學生的理解、信任、鼓勵和師生之間的親密情感在發動學生積極參與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會用心靈感覺到教師的情緒,和諧的氣憤會讓學生無顧慮、無壓力,態度表現得積極了,教師的信任與鼓勵更使學生的 思維活躍了,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四不”也慢慢向好的方面轉化了,學生有收穫,充滿希望,樂於學習。

2、誘思導學,使學生會學。

很多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無從下手,教師也是不願意留太多空間給學生自主探索,擔心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或出現學生解題策略多樣化時,把握不甚精到的情況。起初教師可以給學生一些鋪墊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思考,解決某個問題不要立足於表面,注意培養學生深化問題的能力,懂得解完某個問題並不是目的,揭示問題的實質或事物間的內在聯繫才能獲得更有益的啟迪。還可以讓學生藉助集體的智慧,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個個發言,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優等生可以得到發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鍛鍊,學困生可以得到幫助和提高,努力使“教學”變成“助學或幫學”, 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

3、評價分析,使學生要學。

課堂教學,也是一個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大舞台。因此要注意加強思維、語言的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把思維的過程用簡練的語言有層次地加以表述,教師也要尋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讚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歡愉,學生就會多花一些時間去思考,去嘗試,抓住表現自我的機會,使各方 面的能力和技能都得到發展,真正成為知識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總之,培養學生課堂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重點之一,讓學生自主地學會體驗,學會感受,學會發現,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學會創造,讓每個學生都真正的學有所獲。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4

一、成功之處:

1、教學重基礎、全面反饋、再提高、再發現。

2、 貼近實際,專題教學,加強針對性訓練,開展專題教學方式,各個擊破的教學思路。

注重單元試卷、綜合試卷、學生自我評價的反饋,把每一章節的知識聯繫在一起教學,加強知識的連貫性,調動學生的教學積極性,提高每節教學課的效果。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要靈活選擇時機進行專題測試,在專題測試試卷評析的基礎上,要求學生對本張試卷所反映的情況進行一次書面自我評估。在查漏補缺之後,綜合各單元所反映的情況,進行綜合性試卷反饋,即有的放矢的進行鍼對性補缺、定向教學,發現問題,再進行定向突破。訓練中必須要做到定時定量,追求速度和效果的統一,鼓勵學生爭取記錄好人手一冊“總教學錯題集”,靈活運用錯題集,經常翻閲分析,力爭錯誤不再重犯。集中補“缺陷”,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3、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把學生的各種反饋信息經過去偽存真,去表及裏的`分析、歸納和整理,逐層讓學生這個主體去發現、提出新的問題,引導思考、探討、總結, 靈活運用,找到學生掌握的整體性和局部性的缺陷,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不足之處:

1、太相信學生,畢竟是學生自制力差沒督促和檢查錯題集中的體是否掌握。

2、沒有耐心忽視了一些學生。

3、總結的較少。

三、今後的努力方向:

多總結學生做題時出現的錯誤,嚴格要求,達到不失的分就不要失。錯題集要不定時抽查,讓他們自己自覺學會。對學生要耐心讓他們取長補短積極學習更上一層樓。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5

生成資源指課堂即時產生,教師預想之外動態產生的教學資源,這種教學資源是學生真實體驗的一種反映,是一種轉瞬即逝的非常寶貴的教學資源。自主探索是指學習主體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由於生成資源是即興的,靈動的,來自於學習者自身的,因而利用生成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我們的數學課堂會勃發生機,學生會享受數學的無限樂趣。

一、 優化學習環境,萌發生成資源。

有研究表明,生成資源不會憑空產生,它需要“温牀”的培育,這“温牀”是什麼呢?是優化了的學習環境,這環境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硬環境,如多媒體課件,集電光、電聲、圖形、文字於一體的媒體情境,能多重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思維異常活躍,容易產生新異的想法。

二是軟環境,如心理環境,課堂教學存在一種心理場,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心理場能誘發學生的內驅力。教師要營造民主、和諧、積極、向上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消除各種不良學習心理的影響,使潛在的能量得以充分釋放,個性得以張揚,生成便有可能。又如改變教學觀念,轉換師生角色,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開放性問題,給予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學生的思維自由馳騁,便會出現奇蹟。再如運用延時評價,在“再想想,有沒有別的……”中,出現預想不到的局面。教師要製造這種“温牀”,萌生課堂生成資源。

例如筆者在前不久上一節應用題練習課時就碰到了生成資源產生的情況。題目是這樣的,“汽車上原來有35人,有12人上車,有9人下車,現在汽車上有多少人?”我原想讓學生以跟隨小明一起坐車的情景,再結合題目讓學生演一演坐汽車的場景,讓學生找到本題的解答辦法,然後就此打住。實際教學中我習慣地追問了一句,“還有不同的方法了嗎?”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1馬上講出了另一種解法。“12-9=3人,35+3=38人。”他還進一步解釋説,“12- 9算上車比下車的多幾個人,那麼車上的人就會多3個,所以35+3=38人。”當其他同學紛紛贊同學生1的好方法時,學生2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可是如果上車的人數比下車的人數少的話該怎麼辦呢?”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我沒有就此打住,相反還給了學生2一個肯定的表揚,“真是一個好問題,那讓我們不妨將剛才的兩個條件交換一下。(板書:上車9人,下車12人)這個題目該怎麼做呢?”學生們的反映很熱烈,大多數學生選擇第一種解答方法:“35+9=44 人,44-12=32人。”沒想到學生2聽了這個回答仍不滿意地追問:“可是用學生1的辦法就不能做了?”馬上有學生給出了回答,“可以做,可以做。還用 12-9=3人,算下車的比上車的多3人,再算35-3=32人,就是多下了3人後車上剩下的人。”到此,我想可以結束這個題目了,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學生3提出“那如果35人到站後剩下的人數,那車上原來有多少人呢?”我意識到,這絕對是一個探究的好機會,於是我再次將這個生成資源整理並呈現給學生,引導他們思考。“‘有12人上車,9人下車後,汽車上剩下35人。車上原來有多少人?’大家能不能幫他解答。”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討論,用學具操作等活動他們終於找到了解答的方法。沒想到書上的一個題目由於教師優化教學的環境、抓住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生成的有效資源,竟然演化出了幾個不同層次,讓學生想得更有價值,學得更有效。

二、 利用生成資源,凝聚問題情景。

課堂生成資源是否一定會成為探究性學習的問題呢?當然不是。教師要善於應變,及時捕捉來自學生的原始信息,迅速進行判斷、分析,進行一番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加工,提煉出有價值的研究主題,將問題情景呈現在學生面前。“價值標準”就是課堂教學的目標。如果生成資源能夠牽一髮而動全身,通過研究,可以加快目標達成的步伐,那麼,教師要當機立斷,加以利用,甚至改變預設的教學思路,相反,如果沒有價值,或者與“目標”無關,則不能加以利用,否則會適得其反。

筆者上過一節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我先讓學生來説説已學過了哪些平面圖形。學生們説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雖然還沒有學習圓的知識,可説對了,我同樣表示贊成。原來想就此拿出長方體讓學生來比較它與長方形的不同,從而建立起立體圖形的概念,可沒想到,有一個學生提出了反對意見。“球也是平面圖形。”是否馬上就否定他的觀點將學生拉回到教師預設的教學過程中來,還是聽聽這個學生的想法,我選擇了後者。“你能説説你的理由嗎?”“球是圓的呀!”這個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原來他認為圓是平面圖形,所以球也應該是平面圖形。我決定索性放棄預設從“球”與“圓”入手教學立體圖形。我將這個問題交給了學生,“球是圓形嗎?”沒想到班裏的學生雖然有不少反對可也有許多贊成。“那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學生們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其中不乏激烈地爭論。在爭論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在思維的衝突中他們逐步達成了共識,同時對“平面”與“立體”這兩個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就勢順水推舟,通過“圓”與“球”這兩個與本課無關的知識點的學習揭示了“立體圖形”的概念。

三、 直面問題情景,開展探究活動。

呈現了問題情景,就要展開探究活動,有效地進行探究活動,關鍵在於實踐。教師要引領學生新身歷練探究的實踐過程,如猜測,憑藉已有知識、經驗對問題答案進行大膽猜想;假設,從多種猜想中選擇最接近“真理”的作為假設;操作,運用學習工具,動手實踐;驗證,用操作結果證明假設;結論,做出探究結論;運用,運用結論解決問題。如:在上例中學生在爭論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證明自己的觀點,認為“球”與“圓”兩者不同的學生拿出了乒乓球、小籃球,還用瓶蓋在紙上畫了圓,他們要求“反對方”通過用眼睛看、用手摸來感覺、比較兩者的不同;而另一方則想到了將球一分為二,從而得到兩個圓的辦法來維持自己的意見。通過操作、驗證,他們終於得到一個共同的結論,就是球與圓是不同的。同時運用建構的立體圖形的新知,他們也知道了長方體與長方形是不同的,因為長方體是立體圖形,而長方形則是平面圖形。

總之,開發利用生成資源,凝聚問題情景,開展探究活動,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富有激情,富有挑戰,對培養創造型人才大有裨益。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6

經過20多年的國小數學教學歷程,我深刻體會到積極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動和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而且在現行的數學教學大綱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已經提高到相當重要的程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好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一點經驗:

一。 創造有利條件,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有效情境,為學生提供學習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 習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尤其是對於國小生來説,直觀的'、具體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們,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自始至終創設各種方式的情境,以此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

二。 培養師生情感,使其親師信道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使學生親師信道,必須改變過去“一言堂”的課堂環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不再受束縛,使教學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發展,允許學生有想法,鼓勵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把問題交還給學生,激勵學生在互動中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能讓學生自己説出自己歸納的知識內容,教師絕對不説;能讓學生做的教師絕對不包辦;能讓學生自己發現找出答案的教師絕不再作指導。只有在不規範不準確的地方教師才可以作補充説明,絕不允許教師將自己的結論強加給學生。這樣師生間的距離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積極的情感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動能量,從而提高思維和學習潛能。學生聽課也伴隨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以上兩點看似簡單,卻不是一兩天能做到的,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盡心盡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活上多關心學生,拉進師生距離,相信學生定能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到更多,他們學習的進步才是我們最大的成功。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7

三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單元有這樣幾個知識點:一、兩位數乘一位數、整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三、速度、時間、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係;四、積的變化規律;五、估算。這五個知識點在教材的編排上是分兩塊(口算和筆算)逐步呈現的。在解讀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幾個知識點教材在編排上前後聯繫緊密,特別是速度、時間、路程三個量的關係與積的變化規律兩個知識點雖然教材上安排了集中教學的例題,但在這之前有過多次滲透。

考慮到教材編排上的特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時我沒有按照教材安排的次序依次教學,而是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局部整合:

一、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的關係的整合教學:

1、口算這一節,過去已經多次接觸,本班大部分學生都已經熟練掌握,兩課時的教學時間過於充裕;另外,為了更充分地利用主題圖的資源,我將速度、時間、路程的.概念及速度的表示法提前教學,並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第一次初步滲透三個量之間的關係。

2、筆算教學置於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利用學生熟悉的交通工具的速度為媒介,引出筆算內容,學生自主探索筆算方法後,重新審視問題,對比問題,從而發現共同點:速度×時間=路程。至此,教材上還沒有出現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二、積的變化規律,早在三年級時,教材上曾見過類似規律的探索,但當時學生的發現只限於表面現象的觀察,由於沒有明確的引導,學生的思考不能得以深入,這可能就是初次接觸。本單元在教學這一內容之前,教材上安排了兩道有關練習。練習之初,放手讓學生自我發現,但效果不盡人意,為了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利用照樣子寫一寫的形式,讓學生先寫後説,兩次練習後,學生雖然還沒有形成完成的知識塊,但有不少學生已經會用自己的發現去解決新的問題。

面對教材提供的資源,重新整合教材進行教學,我感到這樣處理有一些好處:

一、節省了教學時間,增大的課堂教學容量,本單元教材上安排了9課時的教學時間,可進行整合後,如今我只用了7課時就基本完成了這一單元的教學任務,省下的時間就可以對一些內容進行深入拓展:比如,速算是一個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教學中我就另外安排了一節課進行速算規律的探索。

二、利於學生系統的掌握知識,教材編排本身就已經考慮到這一因素:系統呈現知識,但在具體的單元內,為了體現知識的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特點,有些知識點在編排上系統性不太強,教學起來總感到知識間是一塊一塊的呈現的,但進行整合後,不少知識點都融合在一起,形成密不可分的知識鏈。

三、利於瞭解學生“原生態”的思維情況,孩子雖小,但班上總有一些孩子學習習慣特別好,每天都能提前預習新的內容,這樣一來,課堂上每教學一個新的內容,這些學生就成了老師的代言人,課堂也容易從教師講滑向優生講,不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對教學內容整合後,每一個學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每當出現問題,只有自己想辦法解決,雖然這一過程相當困難,但這確實是學生自己的智慧,值得肯定。當學生們自己發現積的變化規律並用非常準確的數學語言概括: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几倍,積也跟着擴大或縮小几倍,此時學生的興奮是發自內心的。

不過,這樣處理後,也讓我感到一絲遺憾:沒有完整的課堂教學,感悟不深。比如,教學積的變化規律,由於提前孕伏,這節內容是分段進行,當到達教材安排的內容時,大部分學生已基本掌握了這些內容,新授課也就沒了“新”的感覺,只是讓學生利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問題而已。本來我想在這課上有所創新,看來今年是沒有希望了。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8

《乘法分配律》教材對於這部分內容的處理方法與前面講乘法結合律的方法類似。在設計本教案的過程中,我一直抱着“以學生髮展為本”的宗旨,試圖尋找一種在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參與共同的學習活動過程中實現不同的人的數學水平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方式。結合自己所教案例,對本節課教學策略進行以下幾點簡要分析:

1.教師要深入瞭解各層次學生思維實際,提供充分的信息,為各層次學生參與探索學習活動創造條件,沒有學生主體的'主動參與,不會有學生主體的主動發展,教師若不瞭解學生實際,一下子把學習目標定得很高,勢必會造成部分學生高不可攀而坐等觀望,失去信心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以往教學該課時都是以計算引入,有複習舊知,也有比一比誰的計算能力強開場。我想是不是可以拋開計算,帶着愉快的心情進課堂,因此,我在一開始設計了一個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在一個寬鬆愉悦的環境中,走進生活,開始學習新知。這樣所設的起點較低,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2.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列出來的算式就比較開放。學生能自由發揮,對所學內容很感興趣,氣氛熱烈。到通過計算髮現兩個形式不一樣的算式,結果卻是一樣的。這都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得到的結論,是來自於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水平的。

3.總體上我的教學思路是由具體——抽象——具體。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一起來研究抽象的算式,尋找它們各自的特點,從而概括它們的規律。在尋找規律的過程中,有同學是橫向觀察,也有同學是縱向觀察,老師都予以肯定和表揚,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去嘗試解決問題,又能使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得到相應的滿足,獲得相應的成功體驗。

4.在學習中大膽放手,把學生放在主動探索知識規律的主體位置上,讓學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方式去發現規律,驗證規律,表示規律,歸納規律,應用規律。在教學過程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如雖然本節課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還不夠,因此在歸納乘法分配律的內容時,學生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分配律,另外還有部分學困生對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等。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9

《數學課程標準》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等重要理念的指導下,數學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數學、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數學和掌握數學。

一、 聯繫生活,從身邊發現數學

教師聯繫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景在於為學生提供體驗數學的機會,通過數學活動促進學生不斷增強自信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悦,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發展問題和提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生活情景的創設,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色彩。如在教學完整數乘法後,我和學生進行了一節實踐活動課。當時我是這樣來創設情景的: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賞春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遊覽一下,去找一找春天?春遊時得帶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單價:麪包2元;飲料3元;梨子1元;話梅2元;餅乾3元;瓜子2元……讓同學們用30元去買。這樣的情景創設,學生親身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做一個有心人從生活中去發現數學。這樣既達到傳授數學知識的目的,又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之效果。

在體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開發智力的催化劑,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善於發展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數學中,要從孩子的心裏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采的形式展觀給學生。由於國小生年齡小,好動又好奇,對於枯燥的數學公式或概念往往坐不住,甚至感到厭煩。

如在教學完《認識人民幣》一課後,把課堂變成“小商場”,讓學生模擬買東西,學生興致高漲,有的“櫃枱”還模仿商場打出“八折”“九折”來,一些學生就向我討教“八折”“九折”的意思……只有在這樣充滿生活氣息、充滿着情感與智慧交織的數學課堂,學生的個性才會得到發展,才能獲得各方面的滿足與發展。通過類似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從而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無形當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

三、運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聯繫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是為了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一步理解,同時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及價值觀得到發展。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會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例如: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後,設計了這樣的拓展練習,讓學生做一個粉刷教室的預算。這時,學生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需要粉刷的面積是多少?共需要多少材料?購買材料需要多少元……等,同時思考怎樣計算,再親自動手測量教室的長寬高以及門窗的長寬,計算教室需要粉刷的面積,根據每平方米需要的材料求出材料的質量,在市場上調查材料的單價,計算出購買材料的總價,從而完成粉刷教室的預算。學生通過解決一系列的數學問題,加深對長方體表面積綜合應用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並能夠靈活地運用。

數學生活化強調數學與社會生活相接軌,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同時鼓勵學生善於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養成運用數學的態度和分析周圍的事物。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和時代色彩。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0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教後反思

“用2-6乘法口訣求商(一)”一課對於學生學會除法運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節課我根據新課標精神,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抓住教材實質,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引領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調整教材,促進課堂整合

本課更換了例2的教學情境圖,設計意圖相同但我認為更加有利於學生提出和解決問題,同時聯繫幾道練習題的特點,將例2的教學穿插在闖關遊戲之中,分解了例題的.長時間教學,也使整堂課思路更加整合清晰。

二、鼓勵多種算法,優化最佳算法

12÷3= 可以分給幾隻小猴?這裏老師放手讓學生嘗試,有獨立思考,有同桌交流,多種算法的展示,不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通過學習思維的碰撞、語言的交鋒、積極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從多角度解決同一問題並學會從中擇取最佳方法的數學思想。這一活動中,給不同的孩子創造了不同層次的學習,張弛有序,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鍛鍊了能力,學會了學習。

三、聯繫已有知識,培養提出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整節課從始至終抓住新舊知識的生長點,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識做好了孕伏和鋪墊。在教學例題和練習題中又再次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乘除法之間的內在聯繫,不僅加深了學生用口決求商思路的理解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

四、多層練習,促進學生思維

本課安排了學生喜愛的闖關遊戲---新發現,不僅將枯燥的口算練習趣味化,讓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掌握用口訣求商的方法,而且設計了觀察、發現規律的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競爭的意識。

同時利用獎勵卡,激勵學生積極地思考,並對學生的新發現給予評價和鼓勵,長此以往,必將使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1

學在原教材中是一個重點,更是一個難點,很多孩子往往一遇到應用題就不知如何是好了,我想這不僅與原有教材的編排思想有關,更與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與教學方法的使用有很大的關係。

眾所周知,原有的國小數學教材在每個學期都分門別類地安排了一些應用題的學習內容,並且各內容之間既相互銜接又各成一個模塊。很多學習的內容都是以某一模式為代表展開的,學生在學習這些應用題的過程中與其説是開發他們的思維,不如説是讓他們在模仿中學習解題的.技巧。因而,在整個的編排中很突出解題技巧的運用與學習,這樣一來教師往往在課堂上傳授最多的是如何解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想掌握的也是如何解題,雙方的教學重心由發展思維轉向到掌握解題技巧上來了。

可能正是由於我們對應用題這種理解,我們不斷地演繹着教材中的解題技巧,把教材中的每一個與解題有關的技巧吃透、用透,而我們教師在這樣的整個環節當中,都是以一個成人的思維在進行思考,從數學這一科學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沒有想到我們教育對象的年齡特徵。可能正是在這種潛意識的驅動下,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寫出計算時的想法(小標題),理清每一步的數量關係(畫線段圖),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理性地認識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以為這樣一來孩子的應用題就學好了。

然而,事情的結果恰恰與我的出發點相反,雖然一部分孩子初步掌握了線段圖的畫法,但也就是個依葫蘆畫瓢,變化一下數量關係還是不會。還有一部分孩子本來能完整地理解題意並能解決相應的問題,給我這樣一折騰,反而出現了許多不該應有的錯誤,自己原有的思維給擾亂了,沒有收到我預想的學習效果。

面對孩子們出現的這些情況,我想在下一環節的應用題學習中,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誘導和鼓勵學生學習一些科學的思考方法,但不對學生的解題策略進行一些強制性的統一,這樣一來孩子們的思路會更寬一些,想法會更多一些,或許學習的效果會好一些的。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2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做體操是為了鍛鍊身體使身體更加強壯,而數學可以鍛鍊大腦,使人變的更聰明,因此説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也就是説我們學習數學更主要的還是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很多人在學生時代在數學上獲得了不少的獎項,但當他們不從事與數學有關的工作後,他們憑着活躍的思維和紮實的`數學基礎,在其他領域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數學是喚醒人類素質的手段。一談到素質教育似乎就想到了體音美,而與數學無緣。其實數學學科有它獨特的育人功能。比如在解決數學問題中要想成功,孩子要形成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作風,要有積極向上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精神。

據説英國律師至今要在大學裏學習許多數學知識,這也不是因為英國律師學習的課程與數學工具有何直接聯繫,而只是出於這樣的一種考慮:那就是通過嚴格的數學訓練,使之養成一種堅定不移而又客觀公正的品格,使之形成一種嚴格而精確的思維習慣,從而對他們的事業取得成功大有益助。

數學是魔術師,變幻莫測。

數學是美的殿堂。

數學是無限,博大精深,無限永遠……。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3

在教學改革的今天,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及學習內容都發生了變革。新的數學課程理念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是有着更為寬泛的內涵:讓學生願意去親近數學,瞭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這一基本理念出發,我選擇這個課型的,算是對我自身的一種挑戰,也是起一種拋磚引玉的作用吧!

二、興趣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式。

我的教學設計注重了以收集信息為支點,以設計存款活動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例如:在週末的時候,安排學生自己去調查儲蓄知識、教育儲蓄和國債知識。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化,也激發了學生的學興趣,結合前面學過的`有關存款知識,能夠自我探求合理的儲蓄方式,學生既感興趣,又能學以致用。不僅會比較哪種儲蓄收益高,還明白了合理存款的真正含義。我們的家長在《放飛希望》上寫到:“本次的數學作業雖然有難度,但更貼近生活,值得肯定,希望今後多些這方面的能力的鍛鍊。”

三、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利用

再説,當今信息時代,收集、整理、應用、反饋信息是現代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本課的教學課前小研究時,充分利用計算器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減輕煩瑣的計算,騰出時間、精力去思考數學方法,尋找規律,進行探索性的數學活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小組的有效合作

合作交流是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有效學習方式。根據學生收集到的信息,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設計具體的存款方案。小組彙報後,及時讓學生補充不同的思路,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情況。這樣有利發現問題,培養學生勇氣和個性,使學生思維更清晰。通過多媒體的幻燈把學生書寫過程投影到屏幕,學生都能夠看到思路是否正確,書寫過程是否規範 。學生在合作中,鞏固了百分數和利率的相關知識,並在學習中經歷了“數學化”過程,並從中獲得了數學思想、方法與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驗到了學習樂趣及自信與成功。

五、不足之處:

1、應該更多的去關注數學能力差,學習基礎差和一些內秀,膽小的孩子,多給他們提供一些鍛鍊的空間。

2、教學機智不夠。在學生彙報存款方案時,錯失了抓住學生意見的不同點產生分歧,例如學生1説:“我建議媽媽不用計算就可以做出選擇,利率越高,利息就越高!”我出示利率表後讓學生觀察,同意這種説法嗎?學生2:“不同意。為什麼存款六年沒有買三年國債利息高!”我應該抓住這個生成機會的。應該讓學生們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呢?肯定會有學生説:因為這裏是一種組合存款,如果媽媽存款10年或者7年,肯定是”而我只是讓學生們再觀察利率表,再聯繫前面學生的百分數得出:“本金和利率一定的情況下,存款越長利息越高。”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4

記得是這樣一道練習題:從小兔家走50米經過廣場再走90米到學校,從小兔家走60米經過商場再走70米到學校;比較這兩條路怎樣走比較近?

在處理練習題時,學生做的方法很多,為了不打消他們的積極性我讓學生一一上台展示:

有的學生做出了:60+70=130米 ,50+90=140米,130 ﹤ 140,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有的學生只觀察就找到了答案:60比50多10米,而70比90少20米,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一個平時不愛表現自己的學生只用一個式子便説明了:50+70﹤50+90,所以小兔走商場這條路近。

學生們不由自主地為建波鼓起掌來,有的還朝他豎起大拇指!

就這一道練習題從此改變了他,課上回答問題積極了,活躍了;作業書寫也變得漂亮了,同學們再也不説他“啞巴木偶”了。如此大的改變讓我體會頗深:

僅僅一道小小的練習題讓建波在同學們心中刮目相看,是這道練習題改變了他的`學習生活,也許他有可能成為一位數學家;是啊,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微笑的笑臉,一個温柔的動作,一個小小的獎勵都有可能改變他們的想法、做法,讓他們體會到愛時時存在,覺得自己也很了不起!

僅僅一道練習題讓我發現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多走近他們,多表揚他們,讓他們的才智能夠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零距離的師生關係為學生創建了一個自由發展的平台,合作伙伴的默契使學生的解題方式、思維、視野開闊,相信在自由的空間裏有了興趣作“調味劑”學生們會更加可愛!

國小數學教學隨筆15

數學作為開發人腦資源,培養創造力的主力學科,對課堂氛圍,國小生集中精力,進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數學課的導入能以最少的話語,最少的時間,使國小生進入數學王國,並且能承上啟下,温故知新,激起學習慾望,又能聯繫以前知識,為進入學習高潮作準備。

一、用懸念導入

在導入新課時,教者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建“憤”、“緋”情境,使國小生有了強烈的求知慾望,能促使國小生自覺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使情、知交融達到最佳的狀態。例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321”,問國小生這個數能不能被“3”整除,經過計算後,國小生回答:“能!”接着老師讓每個國小生自己準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3整除,哪些數不能被3整除。這時,教室裏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國小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能否被3整除,國小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着,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準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嗎?”國小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國小生們最大的願望。

二、巧用遷移

數學學科的特點是邏輯性、系統性強,新知是舊知的發展和深入。巧用舊知導入新課,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時,老師先給同學們講一段“孫悟空分月餅”的西遊記故事。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路上遇到一位賣月餅的老爺爺,望着那香噴噴的月餅,孫悟空和豬八戒讒得直流口水。老爺爺説:“你們要吃月餅可以,我先得考考你們”。他拿出四個月餅,説:“四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兩人很快答出。然後又拿出兩個月餅平均分給兩人。最後他拿出一個月餅問:“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你們倆,每人得幾個?”悟空和八戒回答説:“半個”。那麼半個用一個數表示怎麼寫呢?這下便難住了悟空和八戒。這裏利用國小生們喜愛的西遊記故事,很自然地從整數除法向認識分數過渡,利用舊知做鋪墊,過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啟”而能“發”,激起了國小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三、借用教具導入

兒童的.世界是獨特的。教學伊始,有目的地引導國小生觀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圖畫等教具,不僅能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國小生的觀察能力和應用數學能力。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時,先出示紅領巾、五角星、學校的多邊形花池等實物圖,讓國小生從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來尋找角。在教學“比的意義”時,老師出示一面國旗,滿懷激情地説:“同學們,今年10月1日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5週年。這是一面國旗,它的長是3分米,寬是2分米”。然後再引出比的意義。這裏,既對國小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師生共同營造出無比自豪的“愉悦”氛圍,同時,美麗的國旗也使國小生受了藝術美的薰陶。

當然,新課的導人方式還有很多,如講故事。猜謎語、做遊戲、聽音樂等。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一切都要圍繞一個目標,那就是為國小生學習新知創造一個愉悦、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國小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國小生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國小生願學、善學、樂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