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人與海》的讀書心得

來源:文萃谷 1.28W

《老人與海》讓我懂得了堅持就是勝利,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老人與海》的讀書心得,希望對您有用。

關於《老人與海》的讀書心得

  關於《老人與海》的讀書心得一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腮幫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反射的光線所引起的良性皮膚癌變。褐斑從他臉的兩側一直蔓延下去,他的雙手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了刻得很深的傷疤。但是這些傷疤中沒有一塊是新的。它們象無魚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古老,除了那雙眼睛,它們象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

要想釣大魚就要有孤身入深海的堅毅、單刀刺鯊魚的勇氣、揚長庇短的智慧和周旋到底永不放棄的韌勁。

“不過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他説。“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

我以前能做到的事情,現在依舊可以重新做一遍。經歷過和沒經歷過就是不一樣,大大的魚骨架就是此次航行的戰利品。他朝前望望,只見一行野鴨飛過水上。它們有時候給藍天襯托得清清楚楚,有時候又影影綽綽。這時候他覺得,一個人在海上絕沒有孤單的時候,想想你用手頭現有的東西能做什麼事兒吧。

老人與海 “我的鬧鐘就是這一把年紀,”老頭兒説,“也不知道為什麼,上了年紀的人都醒的很早,大概是想多擁有一點時間吧。”他不再夢見風暴,不再夢見婦女們,不再夢見偉大的事件,不再夢見大魚,不再夢見打架,不再夢見角力,不再夢見他的妻子。他如今只夢見一些地方和海灘上的獅子。

小説中的老人希望用捕得大魚作為自身價值的體現。當他被大魚拉的手受傷,背流血,在浩瀚海洋中與兇猛的鯊魚爭鬥,以小刀,木漿捍衞自己辛苦捕到的獵物,他不放棄不服輸,即使最終大魚被吃的一點不剩。這可能是一次失敗的漁獵但老人並沒有被現實打敗。他在捕魚時表現出的超強毅力與勇氣值得我們學習。

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可能不用面臨如此殘酷的現實,但我們也必須努力打拼,為美好的未來,為自己的的‘大魚’拼搏不懈,到最後無論是成功與否,都值得得到他人的鼓勵與尊重。用拼搏的精神給予自己前進的自信。

  關於《老人與海》的讀書心得二

海明威是20世紀美國傑出的小説家,“二三十年代“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他著作頗豐,但其中影響力最大的還是《老人與海》。這本書我以前已經看過,但這一次看卻有全新的感受,特別是聯繫到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在全書剛開始的'時候,老漁夫聖地亞哥已經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了,一直跟隨老人出海的孩子馬諾林也被安排到了別的船上,老人只好一個人孤零零地出海。可以説,老人是跌到了谷底。然而否極泰來,這時,老人卻抓到了一條前所未有的大魚,“它經過船底居然要那麼久,他不敢相信它竟有這麼長”。從這裏開始,全書進入了精彩的部分。關於老人,有着諸多解讀,最著名的一種就是認為老人聖地亞哥就是上帝。不過,我卻對老人與那條大魚的關係有一種離奇的看法。

我認為,那條大馬哈魚,就是老人自己。

這個看法,是受到了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啟發。電影講述了少年派在一次海難中,一個人遺落在大海的一艘小船上,船上除了他,還有一頭老虎、一條鬣狗、一匹斑馬和一隻猩猩,開啟了一段奇幻之旅。電影結尾,只有派和老虎活了下來,被人所救。人們不相信他的故事,於是他告訴人們,廚子是豺狼,水手是斑馬,媽媽是猩猩,派自己是孟加拉虎。這個故事被人接受了。

回過頭來,《老人與海》中老人聖地亞哥的捕魚過程和電影的精彩程度可以説不相上下,老人和大魚的對應、少年派和老虎的對應,驚人地相似。老人一開始就沒有把大魚當作自己的獵物,而是當作對手,“希望能看見我這對手的樣子,就算只看一眼也行”。而且,無疑兩者是勢均力敵的,“我對它一點辦法也沒有,他對我也沒一點辦法”。老人和大魚有着太多的相似之處:強大———老人和碼頭上力氣最大的人比手勁比了一天一夜,而魚也和老人周旋了兩天兩夜,“它太出色了,太奇特了”;年老———老人不知道有多大年紀,但是“他身上的一切都顯得那麼古老”,同樣的,大魚也很老,“誰知道它究竟有多大年齡了”。

老人和魚的相遇,是巧合,也是命中註定。本來“它的選擇就是在黑暗的深水中待着,遠遠地躲開所有的圈套、引誘和羅網。我的選擇是去誰都沒到過的地方找它。”老人在這次出海捕魚之前,可以説陷入了人生的低谷,他來尋找這條大魚,就是在尋找自己。在找到了自己之後,老人的第一任務就是捕獲他、征服它,這個過程,也是自我征服、自我救贖的過程,所以老人要對魚説“魚呀,我奉陪到你死”。這個過程,是異常艱難的,因為老人和魚是勢均力敵的,就像酒店裏的那次扳手勁。老人對於魚,對於自己,是“我愛你,特別敬重你。但不管怎樣,今天我都要把你殺掉。”

老人逐漸感到了疼痛、疲勞、手發麻、抽筋,這些描述,其實説的也是大魚的感受,老人不斷變得虛弱,大魚也被逐漸殺死。為了表明老人就是魚、魚就是老人,這裏直接點明瞭———“我希望自己就是這條魚,他想,用盡它所有的力氣,而將要對付的只是我的毅力和智慧。”老人的精神,在與魚抗衡中,逐漸融為一體,“它可以供多少人吃啊,他想。但那些人配吃它嗎?不配,肯定不配。就憑它的行為風格和它那強烈的自尊心,誰都沒有吃它的資格。”這高貴的品格、行為風格、自尊心,説的就是聖地亞哥。

在於大魚搏擊的最後,老人和魚融為一體,下面這段話,與其説是老人在對魚説,不如説是老人對自己的告白————“我從未見過比你更龐大、更漂亮、更沉穩或更高尚的東西,老弟。來,害死我吧。我不在乎誰把誰害死。”

然後,老人殺死了大魚,可以説老人戰勝了自己。本來以為一切都結束了,但沒想到,卻引來了成羣結隊的鯊魚。這個時候,守護大魚,就是守護老人自己、守護自己的精神。“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這是老人面對這個世界的宣言。隨着大馬哈魚被鯊魚們撕扯殆盡,老人的身體也筋疲力盡,但老人從未放棄抗爭,也從來沒有動搖過意志————“跟它們拼,”他説,“我要和他們拼到死。”

最後,大魚被吃完了,只剩下一副骨架,可以説,這條大魚和老人被毀滅了。“他往海里吐了一口説:‘吃了它,加拉諾鯊魚。去做夢吧,夢到你們把一個人殺死了。”————大魚就是老人,再明顯不過了。當老人認為自己被打敗時,孩子説“你沒有被它們打敗”。確實,正如老人的宣言,他(和大魚)只是被毀滅了肉體,卻沒有被打敗。

老人的這段奇幻旅程,不但是肉體的大考驗,更是靈魂的大考驗。無疑,老人通過了這次考驗,他也就有了當獅子的資格。

  關於《老人與海》的讀書心得三

《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漢形象。

古巴的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獨自一個人出海打魚,在一無所獲的48天之後釣到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是老人從來沒見過也沒聽説過的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一條大魚。魚大勁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兩天兩夜,老人在這兩天兩夜中經歷了從未經受的艱難考驗,終於把大魚刺死,拴在船頭。然而這時卻遇上了鯊魚,老人與鯊魚進行了殊死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吃光了,老人最後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禿禿的魚骨架。

海明威為什麼沒有讓老人最終勝利呢? 用小説中老人的話來説:“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儘可以被毀滅,但卻不能被打敗。”這就是《老人與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認,只要是人就都會有缺陷。當一個人承認了這個缺陷並努力去戰勝它而不是去屈從它的時候,無論最後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一副空骨架,這都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

曾經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過、奮鬥過,難道他不是一個勝利者嗎?老漁夫就是敢於挑戰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氣和信心的勝利者。從世俗勝利觀的角度看,老漁夫不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儘管開始他戰勝了大馬林魚,但是最終大馬林魚還是讓鯊魚吃了,他只是帶着大馬林魚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説,鯊魚才是勝利者。可是,在理想主義者眼裏,老漁夫就是勝利者,因為他始終沒有向大海沒有向大馬林魚更沒有向鯊魚妥協和投降。就如音樂大師貝多芬所説“我可以被摧毀,但我不能被征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