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經驗交流

來源:文萃谷 2.87W

德育工作經驗交流:理想 細節 環境

德育工作經驗交流

做了三年的班主任,跟大多數老師的感覺一樣——班主任工作勞心費神,讓人覺得身心疲憊。以前我也常常跟學生較真,生氣,常常用學生的錯來懲罰自己。在不斷地反思中,我心態變得平和了。下面我將用一些實例來支撐我的觀點,交流三點我做班主任的心得體會。本次交流的關鍵詞是:理想、細節、環境。

一、用遠大目標引領學生主動發展

人的內心深處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願望。教育的奧祕在於喚醒和激勵。剛接手這個班,作為國小階段最高年級,在第一次班會課上,我覺得有必要跟同學們談談人生的理想。儘管他們小,不能真正意義上明白“理想”,但最起碼能給學生一個美好的念想。於是拋出了“你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一話題。一方面引導學生自覺不自覺地思考自己人生的遠期目標,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某個角度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在平時的教學管理中,有哪位學困生不做作業了,我就會對他説:“王警官,你怎麼能不做作業呢?”用諸如此類的話語來激勵他們的上進心。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又發現學生的新花招。考試時為了取得好成績而不擇手段。把答案藏在筆套裏已經過時了,新穎的做法是用手摸額頭表示A,摸鼻子表示B……更觸目驚心的是一種新型的筆和紙,把答案寫在紙上一點兒看不出來,但用配套的筆一磨,答案就躍然紙上。發現了這種情況,我特意召開了一次班會,討論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苦口婆心地告訴學生做人的道理:在理想追尋的過程中,容不得半點摻假。做人是第一!我很關注學生真情的教育。

老師們肯定有這樣的體會:監考時發現好多學生試卷做好後沒事幹,玩筆者有之,看天花板的看天花板,用嘴吹頭髮玩,實在無聊就趴下來發呆。真是五花八門,千姿百態。認真檢查試卷的人甚少。每每見到這種情況,我就在思索,而且久久不能釋懷。問題到底出在哪兒?老師有沒有責任?學生為何不能提前交卷?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期中、期末考試時為何不能免考?我們處理問題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嗎?怎樣才能處理好這一切,並能引導學生合理地分配時間,科學地安排時間?我依照這種想法在一次單元測試中做了嘗試:果然是意料之中的情形,同學們做好試卷後沒幾個在認真檢查。絕大多數在熬時間,或想歪主意。於是我宣佈,只要同學們查出一個錯誤,老師就給你雙倍的分數。檢查過了可以提前交卷。他們立刻行動,樂此不疲,多多少少檢查出了錯誤。我也兑現了承諾,幾乎每個人的分數後面都有一個加分。個個喜氣洋洋。評價試卷時,我跟他們交流,加給你們的分數其實是一把雙刃劍,既代表你取得的成績,又看出你的馬虎程度。大家答題時完全可以細心點,做好後認真檢查,但同學們態度不夠端正。今天老師送的不是分數,而是要讓你們銘記一生的道理。我看契機已到,又讓他們想想自己的目標,讓他們明白,在人生成長的路上,孩子們就是在犯錯誤,改正錯誤中進步。追尋理想要用心。通過這件事,我明白了,在班主任工作中,離不開與學生鬥智鬥勇。

二、從小處着手,把工作做細做好

眾所周知,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而習慣養成就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

在培養學生衞生習慣、學習習慣上我花費了大量的盡力。在我的支持下,學生也養成了一些好的習慣。

戴紅領巾是件小事,就是因為事小,學生常常會忘記。我班就安排值日生每天都督查,記載。後來聽一家長説,有一個女生怕忘戴了,竟然睡覺時也不拿下。我知道後,驀然覺得我工作的教條。反思後決定,讓堅持戴紅領巾的同學説説他們好的做法。有一點説得很好,每天放學後把紅領巾記在書包帶上,第二天背書包時一眼就能看到了。上次領導突擊檢查時,我班的紅領巾佩戴情況很好,這就得益於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這件事留給我的啟發是班主任工作要用心做細。

有了這次經驗,我把衞生區打掃工作又做了重新的細化。保證每人有崗位,每節台階包乾到人,並專人負責督查。每到週五,同學們拿着小桶、刷子,一個值日生用大桶拎來清水,放好洗衣粉。其他值日生取一點。一人辛苦,一家幸福。省的大家樓上樓下亂跑。同學們很快就把樓梯、平台刷得光可鑑人。打掃完以後,拖把必須洗乾淨、擠幹後再提到教室後,再整齊的掛在牆上,抹布洗淨平鋪在欄杆上晾乾,以待下次再用。總結衞生打掃情況時,我用非常誇張的語言來激勵他們:胡老師爬樓梯,只要看台階就知道有沒有到班級,因為我們班樓梯打掃得最乾淨。自我感覺,這是我班級管理中做得較為成功的一點。

三、用健康的環境推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人賴以生活的'外部環境,對人的作用很大,甚至可以説,有什麼樣的環境,往往就有什麼樣的人。因而,我努力營造一個平等的育人環境,班幹部全部都是毛遂自薦,競爭演講,再有學生選舉產生。這樣有一定的説服力。學生也會樂於服從管理。我還重視班級的衞生環境和文化氛圍的創設。政教處出台的每週主題教育成為我管理班級的有力抓手。在落實的過程中,我發現隨手亂拋亂扔的現象似乎少了。為了推進這項工作,晨會課時,我跟他們交流:“有沒有人撿過錢?”“見過。”“假如給你三次的機會,你會撿幾次?”“當然三次。”我們交流了很多,最後我啟發學生“有一種行為很美,比金錢更可貴。那就是撿校園裏的垃圾。同學們,你們撿起來的不僅僅是垃圾,而是一種文明。”最後我倡議大家“把垃圾當錢撿,人人爭做文明人。”再加上老師以身作則,效果較好。倘若有人違反校紀校規,就採取“良性懲罰”,他會義不容辭地當上班級的“義務保潔員”,負責一週的衞生督查工作。從懲罰中讓他們明白: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增強他們的責任心。

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家詹姆斯.多布森説:“許多犯罪的人,正是教師從未嚴格要求學生、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教會學生控制自己衝動的結果”,同時主張“有分寸的處罰一下孩子會收到令人懣意的效果。”孫雲曉先生也曾經説過:“沒有懲罰的教育史不完整的且脆弱的教育。”在呼喚“良性懲罰”的同時,更要把握好度。一切要以愛作為基礎,目的是更好的幫助學生髮展。切不可成為“摧殘孩子幼小心靈的黑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