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廟會散文

來源:文萃谷 3.14W

大表哥再一次打電話過來,催問能否去他們村去趕廟會。説實在的,已經有兩年由於各種事物的干擾沒能去他哥家去趕廟會了,打心眼裏今年真想去。可一想到眼下正是迎接上級檢查的關鍵時候,還有那麼多事情要去應酬,再説即使想去,也不一定能請得了假,於是,便再一次給了大表哥一個婉轉的答覆,説盡量去。聽得出,大表哥的口氣很不滿意。

趕廟會散文

這又使我想起小時候去舅舅家趕廟會的情景來。舅舅家神堂坡是離我的老家南門五里地的一個大村鎮,廟會的規模很大,不光涉及周遭十里八鄉的村民,甚至幾十裏以外的人們都要來做買做賣。因此,每到那天,我們學校都要放一天假,我們全家在媽媽的帶領下,歡歡喜喜地去舅舅家趕廟會。

一大清早,通往舅舅村的道路上便擠滿了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從遠處看,彷彿一條連接了兩個村子的直線。推車的,擔擔的;手上跨着籃子,攜家帶口的農婦,趕着馬車,車上載滿各種貨物的農夫,構成了鄉間一道特有的風景。人們擁擠着,説笑着,各個臉上都透露出喜色。最熱鬧的要數我們這些孩子們,見縫插針地穿梭於人羣中,嬉鬧着,不時受到大人們的斥責。離村不遠,就聽到村裏整個沸騰了,人喊馬嘶,叫賣聲不絕於耳。等進了村,更是人山人海,擁擠不動。街道兩旁的攤位一個挨一個,每個攤位前面都圍滿了買主,相互之間討價還價,只留下中間窄窄的通道供人走。舅舅家住在村南,需走好幾條街才能到達。等我們滿頭大汗地到了舅舅家後,多半時候已經十點多鐘了。親戚們一個個忙不迭地迎出門外,熱情地問寒問暖。

那時,由於我年紀小,在舅舅家特別受優待,炒花生、玉米花、糖果之類隨便吃。非但如此,由於姥姥家在村子裏户主大,親戚朋友也多,當家子也多,媽媽總要帶我各家各户走上一圈,每到一家,親戚們都親親熱熱的,問長問短,使人倍感温暖。現在想來,那就是所謂的血濃於水吧。在眾多的親戚當中,最疼愛我的就要數大表哥了。吃完中午飯,大表哥就領着我到廟會上去逛逛,看看玩雜耍的,翻翻小人書,還會給我買上一些薄荷糖、“洋茄子”(一種口上紮了細竹管的氣球)、石板、石筆等等。印象最深的,要數在一個攤位前給背心印圖案,白背心上前面印上的是一個體育運動員,後面印上數字9,頓時一件不起眼的背心便增色不少。最後轉到的總是牲口市,看經紀人怎樣煞有介事地在衣服底下用手勢討價還價,爭得面紅耳赤,真有意思。待我們逛完廟會回到舅舅家裏,已經是下午四五點鐘,這時,媽媽也串門回來,親戚們一陣寒暄後,就該回家了。回家的時候,妗子總會讓媽媽帶來的饃饃帶回去,一番推讓後,最後勝利的也總是妗子。之後,便是跟媽媽依依不捨的離開舅舅家,被熙熙攘攘的人羣攜裹着,走上回家的路途。

隨着時代的變遷,經濟的發展,商品的日益豐富,人們往往足不出户就可以買到心儀的'物品。再加上農村集市貿易規模的擴大,作為商品交換的重要渠道的廟會在規模上小了許多,在人們眼中的地位逐漸被淡化了。近年來去趕廟會,開着摩托竟然能在主會場上慢慢穿過。自打在縣城安家後,離舅舅家遠了許多,再加浮躁的生活造成的整日的忙忙碌碌,所以自打舅舅、舅母去世後,很少去大表哥家去趕廟會。即使去,也總是備上一份厚禮,十點多鐘出發,進村後繞開主街區,從村邊繞道村南,然後在大表哥家美美的吃上一頓豐盛的酒宴,彷彿趕廟會的意義就是與大表哥禮節性地見上一面而已。久而久之,與大表哥在情感上彷彿產生了些許的隔膜,再也找不回童年的那份真摯。這次大表哥催問此事,言語中流露出的失望、抱怨總讓人感到心酸。我想,無論時代怎樣變遷,血濃於水的親情也不應該淡漠,對,我不能再猶豫,我要馬上給大表哥打電話,告訴他無論遇到什麼情況,我都一定推脱掉。我不但要去,而且要帶着老婆孩子一起去。不僅僅去趕那頓飯,還要和大表哥一起,去廟會上逛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