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堯廟隨筆散文

來源:文萃谷 1.04W

“大哉!帝堯。盛德巍巍,垂衣而治,光被華夷。聖神文武,四嶽是諮。揖遜之典,萬世仰之。”堯帝是後代賢王聖主效仿的楷模,即使四千年過去了,堯帝的功績依然銘刻於世人心中。堯是帝嚳的次子,十五歲時被他的哥哥摯封為唐侯,二十歲的時候就被眾人擁載登了帝位,建都平陽,也就是現在的山西臨汾。我是懷着崇敬的心情,去臨汾瞻仰堯廟的。

臨汾堯廟隨筆散文

10月16日一大早,我們一行七人,就在導遊的帶領下趕往堯廟。堯廟坐落在臨汾市區南三公里處。從停車場步行到山門,只見門額正中鑲嵌着“古帝堯廟”四字,旁門東刻“就日”,西鐫“瞻雲”,這兩個詞出自《史記》:“就之如日,望之如雲”,意為人們依附堯帝如葵花向太陽,萬民瞻望堯帝如五穀盼甘霖。

從山門走入,裏面是石刻的二十四節氣。《史記》記載:堯王命羲氏、和氏勤勉地順應昊大的天象,推算日月星辰的運行,制定了曆法,推演出了二十四節氣,設置了閏月,這就是農曆的前身。直到四千多年後的今天,農曆仍然有着指導農業的現實意義,這是堯帝最最卓越的貢獻之一。

山門往裏約百十米,為儀門。儀門高大而莊嚴,這是古代帝王朝拜堯廟時整理衣冠的地方。“人而無儀,不死何為?”人怎麼能不講禮儀呢?我也鄭重地撣了撣身上的塵土,跨過了儀門。從儀門一直往裏,過五鳳樓到廣運殿,是一條長長的甬道,甬道正中是連續的龍鳳圖案。導遊姑娘説,龍鳳代表吉祥,讓我們都在圖案上走走。走在寬闊的甬道上,我卻有點不忍踩踏這中華民族曾經的偉大圖騰,堯帝在位期間,融合了數不清的有各自圖騰崇拜的小氏族,實現了空前的偉大融合。然後把這些部族各自的圖騰進行組合,才有了“龍”和“鳳”。這些氏族在堯帝的統一領導下,和諧相處,平等相待。甬道的兩邊展示的是襄汾丁村出土的堯時期陶器,當然,其中不少是仿製品,也是為了讓當代人更多地瞭解舊石器晚期的人們的生產、生活狀況。

快到五鳳樓下時,一塊篆刻的`石頭吸引了我,憑藉僅認識的幾個篆字,我居然認出上面鐫刻的紅字是《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傳説堯帝在位時期,有八、九十歲的老人在田間擊壤而歌,歌詞反映出的是當時人們的太平、和諧的生活,他們過得無憂無慮:太陽出來就幹活,太陽落下就回家休息,開鑿井泉就有水飲,耕種田地就有飯吃。他們自食其力,自得其樂,似乎帝王的統治跟他們沒什麼關係。其實,這首詩恰恰反映出帝堯確實是一代聖君,他不派賦税、不增徭役、不逞威、不擾民。通過無為而治,讓人們感覺不到他的存在,而又都過上了自給自足、恬靜安逸、陶然而樂的日子。難怪許多氏族都願意依附堯帝、追隨堯帝,這首歌被收入了《詩經》。

五鳳樓已經近在眼前了,仰望雄偉的無法那個樓,能看到樓頂有直立的陶人三十多個,陶獅為中。據説,堯王常同他的四個大臣登樓遠眺,而當時人們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為“五鳳”,故名“五鳳樓”。堯雖是部落首領,可他從不以首領自居,依然過着平凡而普通的生活。《韓非子》有載:堯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調味,用土缸盛飲水,粗布僅掩身體,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爛不堪不換。這大概也是他不僅受帝王追崇,也被後代民眾景仰的原因。

五鳳樓的後面有堯井亭。這是一個六角星樓閣小亭,小巧玲瓏。它始建於東晉太寧年間,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年。亭中水井據説是堯王為了民眾不受河川水量限制親手所掘。相傳堯井下可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飲。一口小小的水井,同樣能看出處處為民眾着想,把民眾的需要當作自己努力的方向。堯井亭旁邊是距今已1600餘年的漢代奇樹柏抱槐、柏抱楸、鳴鹿柏、夜笑柏等一些奇樹。

堯井亭後面的堯宮,也叫廣運殿。它是堯王召見眾臣共商國事的地方,是廟內的主體建築。殿宇高大寬敞。導遊姑娘説這是唐代建築,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大殿內,有一尊高二米八的堯王像,兩邊站着兩位宰相和兩位閣老。他們一個個慈眉善目,神態安詳。堯宮前左右各立一根木柱,這就是著名的詆譭木,是當年堯王為廣開言路,博納眾諫,聽取民眾意見。為了打消大家的顧忌,達到言者無罪,暢所欲言,就特意樹起了這兩根詆譭木。隨着時代的推移,詆譭木演變成了雕刻精美的石柱,形成蟠龍纏繞的華表,成了歷代帝王皇宮的裝飾物和帝王尊嚴的標誌物,而一個個鮮活的柬臣形象,卻永遠載入了史冊。鄒忌用自己的親歷的“美我事件”告誡齊王,對自己説好話的人一定是有所顧慮,一定要廣開言路,才能多聽到批評意見;而唐代的魏徵敢於直言進諫,被唐太宗稱作是一面鏡子。這些歷史人物和事件,難道僅僅是在警示封建時代的帝王?不也是在提醒我們每一個來此的遊客要聽得進忠言,交得起諍友嗎?

在廣運殿左右分別是舜帝和禹帝的宮殿。堯到了晚年,問眾人,誰可以順應天時繼承帝位?大家先向他推薦他的兒子丹朱,堯認為丹朱愚頑又喜歡爭功,不可以擔當重任;大家又向他推薦共工,堯認為共工善於言辭,用意斜僻,表面恭敬,罪惡滔天,更不能用。最後他讓四方諸侯推薦隱沒在鄉間的人才,諸侯們都向他推薦舜。舜用孝義來對待不守德義的盲人父親、兇狠毒辣的繼母和狂傲無理的弟弟,使他們上進從善,不至於奸惡。堯於是就把兩個女兒嫁給舜,讓她們觀察舜的言行。經過二十年礪利,他才把帝位禪讓給了舜。任人不唯親,以德能取之。一切為部落聯盟利益着想,沒有任何私心雜念。這就是後人心中光明磊落的堯帝。我不知道後世帝王參拜堯廟的時候,有沒有對着堯帝的塑像捫心自問,有沒有為自己爭權奪利、貪圖享受而慚愧;也不知道今天來參拜堯廟的人中有多少是為了救贖靈魂而來。站立在偉大的堯帝和舜帝面前,一切靈魂都是自私的、渺小的,是需要懺悔的。

廣運殿後是寢宮,內塑堯王和夫人像。據説堯王的夫人叫鹿仙女,生於姑射山中。傳説,堯王出訪姑射山,差點被蟒蛇傷害,多虧鹿仙女相救。於是,二人一見鍾情,定了終身。不久,他們以鹿仙女洞為新房,舉行婚禮。當晚,對面的蠟燭山上光華耀眼,照得仙洞如同白晝一般。後來人們便稱新婚之夜為“洞房花燭夜。”婚後,堯忙於治理部落事務,鹿仙女經常在射姑山關照牧馬場。第二年,鹿仙女生了一個男孩,堯很高興,為他起名為“朱”。

從寢宮出來,我們又分別去了安放着被稱為“天下第一鼓”的鼓樓和“華帝堯鍾”的鐘樓。鼓名“敢諫鼓”,同詆譭木一樣,旨在張揚堯帝廣開言路,開張聖聽,納諫除弊,開創了民主理政之先河的功績。鼓用整張牛皮做面,直徑有三米多,據説被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鍾高366釐米,直徑240釐米,由12個齒組成。分別喻一年有366天、24個節氣、12個月。旨在讚譽堯帝締造鐘鳴鼎盛的堯天聖日。

堯廟的最後一個經典是“堯典壁”,佇立在300米的“堯典壁”前,我的思緒彷彿穿越了歷史的時空,聆聽着一代代帝王,一個個名人、學者對堯帝豐功偉績的讚頌。“千古如天日,巍巍與善功。”沒有哪顆星星的光芒可以和太陽相比,沒有誰的功績可以超越堯帝。

堯帝——每一個後人都需仰望而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