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店主元元散文

來源:文萃谷 1.1W

縣城步行街北段是一個小型農貿市場,青菜、水果、五穀雜糧,應有盡有。“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攤位佔據着路肩,密密地挨着。從早到晚,來這兒買東西的人們往來穿梭,絡繹不絕。

小店主元元散文

張家小店就落在此處,LOGO上寫着:“張家糧油米麪鮮肉店”,出店還擺了一個肉攤,鐵架子上一溜十來個鐵鈎子,掛滿了大小不均的新鮮豬肉。

張家小店的店主叫張中元(小名元元),今年二十三歲,長得白白淨淨,身材頎長。元元是妻子老表的兒子,從去年開始,他和媳婦一起經營着這家小店。

對元元我還算熟悉,多年前就認識他了。從張中元這個大名中,我們不難看出家人對他的希冀和期盼。元元的爸爸為了讓他專心讀書,學好文化,將來長大了出息,特意把他和姐姐的兒子一起送到縣城上學,吃住都在我岳父家。所以隔一段時間去岳父家小坐的時候,便可以見到元元這小子。

元元的小嘴巴很甜,每次見了我必先喊姨夫,然後一雙小眼睛骨碌碌亂轉,非常機靈可愛。元元做事滑稽可笑,記得有這麼一回事:明明是自己晚上畫了“地圖”,為了掩飾,便把褥子轉移,“嫁禍”到同牀的小表弟身上。可憐的小表弟搞理搞不過他,氣得滿眼噙淚,一臉委屈無辜的樣子,看上去比竇娥還冤。

元元與小表弟的性格迥然不同。元元活潑外向,愛耍小聰明,學習上不求上進;而小表弟則沉默寡言,埋頭好學,成績優異。元元國中畢業後輟學,還未成年便出外務工;而小表弟在學業上一帆風順,高中畢業後考上了重點大學。真是應了那句至理名言:性格決定命運。

前些年,元元的爸爸和媽媽一同在上海打工,説是打工,實際上是每天推着板車去拆遷户那兒,把拆掉的檁條、窗户、門框以及門板,低價買後拉走,然後轉手賣到廢品收購站,從中賺取點利潤。這樣算下來,光來回路上常常要走幾十公里,掙錢非常辛苦。

有了點積蓄以後,元元的爸爸和媽媽便商量回老家做點生意。一來不誤農事;二來鍛鍊一下元元;三來家人團聚。於是在縣城步行街找了個地段,租了店鋪,待一切齊備了,一個電話把元元叫來,生意交於他打理。同年底,還給元元娶了媳婦,自己也買了部三輪。

走進張家小店,兩間門面約有40平米,裏邊還有兩個小套間供食宿。經營的.雜糧品種豐富:黃豆、綠豆、黑豆、紅小豆、小米、黑米、燕麥、高粱、薏以仁……敞口的袋子在地上佔了一席之地;麪粉只銷售本地雪玉粉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臘象”牌面粉和雪楓粉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鴻馬”牌面粉,靠邊堆得跟小山似的;食用油主要有三個品牌:金龍魚、福臨門和魯花,一箱撂着一箱,整整齊齊地碼放着;大米也只兩個品牌:北大荒和油汪汪,挨着牆有半人多高。

只幾年功夫沒見,生活的歷練,讓元元這孩子變得老成穩健,儼然一位小老闆了。店外遮陽棚下,元元左手拿着磨刀棒,右手持刀,瀟灑地在磨刀棒上反正來回磨礪幾下,然後走到掛着豬肉的位置,面帶笑容,向前來買肉的客户熱心介紹,熟練地用大砍刀砍下成塊的豬肉。客户要瘦的給瘦的,要肥的給肥的,要多少砍多少。需要打成肉絲肉片的,元元會麻利地把大塊的肉切碎了,轉身開動絞肉機,立等就妥。小店的宗旨就是顧客至上,客户就是上帝。

元元靈活大度,從不斤斤計較,做起生意顯得乾脆利落,遊刃有餘。圍在他攤前的顧客特別多,結賬時,一塊二塊的零頭,從來不要,雖然錢不多,但讓人感到心裏舒服。

元元看準行情,適時擴大經營範圍。元元的爸爸每天清晨早早起來,開着農用三輪去鄉下趕集賣肉,增加銷量。為了增加賣點,元元讓媽媽在家幫着滷肉,如豬頭肉、豬耳朵、豬蹄子、豬心肺之類。元元發現市場上臘腸很暢銷,便上網查找資料,學會了製作臘腸的技術。連日來,小店的滷肉和臘腸幾乎天天脱銷。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次,有位顧客夾着個皮包來買大米,付過錢馱了米以後,就匆匆忙忙地離開了,誰承想這人的皮包卻落在了店裏。元元只好代為保管,一邊照顧生意,一邊焦急地等待着失主。直到掌燈時分,失主才慌慌張張的一路尋來,見兩萬元現金一分沒動,失主感激地拿出一千元酬謝,卻被元元婉言謝絕。元元説,不是自己的錢,一分都不能要。

上下班我常常路過步行街,元元每次見了我都會熱情地打招呼:“姨夫,上班去。”或者:“姨夫,下班了,住下在這吃飯吧!”小嘴依然很甜,如同當年。有時見我下班路過,他會迅速地拿起兩個滷好的豬蹄子或者幾串臘腸,快步攆上,塞到我車框裏,“姨夫,這是今天剛煮的,您回家嚐嚐!”

“早起的鳥兒有食吃。”元元起早貪黑,勤於打理,用心念好生意經。周到的服務,靈活的經營形式,讓張家小店的生意紅紅火火,財源廣進。

老天為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為你打開一扇窗。豬往前拱,雞向後撓,各有各的活法。生活就是這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