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心得體會集錦5篇

來源:文萃谷 2.75W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隨筆》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集錦5篇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篇1

古人云:“家有黃金用斗量,不如孩子本領強”。孩子是父母的寶貝,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所作為。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佔大多數。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往往寄予過高的期望,一次,我去拜訪一位好友,發現她在訓斥女兒,原來她花很高的代價送女兒上了一所知名的鋼琴班,在最近的比賽中只得到第四名,遠不如獲獎同學的風光無限,比照下來,頓感臉上無光。我説孩子怎麼也得了名次,在台上順利演完了節目,獲得了掌聲。對家長的這種心情我們是能夠理解的,孩子能得第一自然可喜可賀,可第一隻有一個,不可能人人享有,況且學鋼琴並非是你和孩子的最終目標,你的目的是為了將鋼琴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一種鋪墊,為孩子將來成長提供便利,既如此,為什麼就不能從中少點排位意識,而從鋼琴本身獲得點什麼呢?

朋友不解的看着我。

“你看,孩子在彈琴過程中得到了艱苦的鍛鍊,撒下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辛酸的眼淚,從中體會到了成功與失敗,同時在比賽中掌握了協作與美感,記憶力,應變力,觀察力,承受力鬥得到了提高,這些才是孩子的最大收穫呀!怎會以為一無所獲呢?”我認為送孩子參加各種興趣愛好,不能急功近利,關鍵是要從中鍛鍊孩子的意志,在於培養孩子的毅力與戰勝困難的勇氣,讓他們的心靈得到淨化與昇華,其心理素質和其它綜合素質都得到磨練與提高,這些才是孩子成長的必需,在擁有這些良好意志與品質面前,一個第一名又顯得多重要呢?我們作家長的,就應該儘量給孩子鼓勵和信心,並用心分析成敗的原因,讓孩子從中獲得比成功更多更有意義的東西。要意識到教育孩子學會競爭的首要任務是教會孩子適應我們這個社會,使他們明白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和生命的真正價值。

下面我從幾個方面談一談怎樣幫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使其健康發展,與大家一起交流與共勉:

一、告訴孩子不要輕視自己

首先要告訴孩子怎樣做人,然後是怎樣做事。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有許多事情做得不好,家長要善於幫助孩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不要訓斥、怒罵,使其喪失自信心、自輕自賤。

二、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長處

父母應該是孩子最重要的朋友。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應當鼓勵孩子,並教會孩子應付困難。任何人都有長處和短處,知道自己有短處並不可怕,但知道自己有短處而不知道自己有長處卻對孩子極其不利。所以父母必須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長處,找出孩子的長處,以此培養、鼓勵、督促孩子向他的長處發展。

三、教育孩子學會競爭

父母有責任教會孩子適應我們這個社會,使他們明白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和生命的真正價值。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篇2

課堂是幼兒園日常教學活動中最常見的教育形式,如何教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通過課堂這一教育形式來完成的,那麼怎麼樣更好的利用這最常見的教育形式教育好我們的孩子,怎麼樣深入的走進課堂,走進孩子的心理是我們目前有待于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案例1:

教研活動:給我們一個固定的題目語言《數小雞》,首先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集體討論出兩個教案,其次,由各個老師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案在自己班級實施教學。我選擇了教案一:1、以圖片的形式,引導幼兒看圖説話,這一環節主要是培養孩子看圖説話的能力和語言的完整表達能力。2、我以遊戲的形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的內容,因為遊戲是幼兒園小班孩子比較常見並且非常喜歡的形式,可以很好的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3、我以情景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孩子鞏固兒歌,情景表演正好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這樣的一節課下來,孩子不但很好的理解了兒歌的內容,最重要的是孩子輕鬆快樂。

  案例2:

開放性評價課堂研討會:我們通過對給定的課程進行評價分析研討。(1)是大班語言活動《徵友啟事》,這個活動主要是通過讓幼兒觀察這兩張《徵友啟事》,讓他們理解這兩張《徵友啟事》所表達的徵友條件的不同。還有是讓幼兒通過故事,從而懂得與人交往時不能對別人要求太高的道理進行一系列的提問、回答、討論等張開的教學活動。通過對教師問題的設置如(發現理解型提問、選擇判斷型提問、創造型的提問,記憶型的提問等)還有幼兒參與的情況,幼兒回答問題的次數來客觀的評價一節課。(2)是中班泥工《杯子的暢想》,這一活動是改變了原有的評課方式,從孩子的作品入手,來評價教師教的程度,看孩子能不能按照老師的提示來很好的在作品上表現出來,能表現呢,就説明老師的引導是對的,有效的。

  案例3:

走進名師應彩雲:這個活動是通過教師現場寫教案,教師現場討論教案,分析教材,現場上課,有專家點評,再次討論上課。最後,再由名師應彩雲老師示範上這節課,進行對比討論。在詩歌課《春雨的聲音》中,我看到了年輕的董老師是抓住了四個知識點,在上課過程中也是按照四個要點平均的分配時間,最後,使得課堂進行的時間久,還有就是重點不突出。而應彩雲老師,是抓住了這四個知識點中的一個以“聲音的節奏”為主幹,以春雨落在不同東西上發出的聲音為脈絡,以遊戲的形式來吸引孩子的目光,一步一步的進行到最後。

孩子的興趣很高,教學的效果很好。

  分析與反思:

1、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如何以孩子為主進行教學呢!我想,這是一個引起我思考的問題,怎麼讓孩子能自主的學習呢!首先,在選材方面,選材是教育後洞中最重要的,我們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他們感興趣的、對孩子身心發展有幫助的內容。其次,在教學方法上,要改變原來的舊方法、舊觀念,要以孩子的主動學為主,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一個引導者,起輔助作用。最後,在形式上,以孩子動手操作,和遊戲的形式為主,讓孩子在操作中去發現問題,並在教師引導下在操作自己解決問題。

2、教育者自身素質的提高。古語説的好:“要給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是我覺得在現在這個知識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自己要有比一桶多得多的水才能滿足孩子和好奇心,求知慾。所以説,作為一名教師,注重自身素質是非常重要的,要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虛心學習。平時多看書,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多多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這些都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3、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沒有事什麼比了解孩子更重要的了,孩子的內心是世界你真的懂嗎?他們真正想要什麼,我們懂嗎?要很好的走進課堂,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做到了解孩子,教孩子想學的,告訴孩子想知道的。這樣才能很好的實施課堂教學。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篇3

學習新教育,我經歷了從抽象到直觀、從理論到實踐的學習過程。第一次接觸新教育,是在去年新教育改革發起人朱永新教授來我市金海岸國小作報告,朱教授介紹了新教育的五大理念、四個改變和六大行動,當時似懂非懂,只是覺得確實有新思想,但很遙遠。第二次學習新教育,是寒假裏領到《新教育》這本書,每天午飯後坐在牀上曬着太陽,邊感受着陽光的温暖邊細細地品讀,才對新教育的理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特別對書中的第二、六、七、八章:新教育的學理基礎、新教育的教師發展、新教育的理想課堂、新教育的每月一事特感興趣。第三次學習新教育,是在學校觀看常麗華老師的報告視頻。第四次學習新教育是去實驗學校聽新教育實驗報告。第五次學習新教育是看到學校的通知要寫學習體會並且有可能發言,才又把《新教育》讀了一遍。雖然每次都是較被動的學習,但確實是一次比一次有收穫。

朱教授認為,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發展為起點,以營造書香校園等六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他的新教育思想,引人深思,令人深受啟發。新教育認為,理念教育是一種生活方式,學習不應該只是“為將來的工作與生活作準備”,教育本該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兒童今天在學校裏所接受的教育,在為長遠的人生與社會理想服務的同時,本身就應該是幸福的生活。

學習新教育,我本人最大的體會就是從新教育榜樣教師常麗華的故事中學到了很多。新教育的學理基礎中發展論是: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看後很有些感觸。迫於應試的壓力,我們教給學生的有多少是可以讓學生享用一生?在應試的指揮棒下,我們一天天在訓練着學生怎樣拿高分。學生的視野被殘酷的禁錮起來,老師的天空也是一樣的遭遇。而常麗華的成功就在於她帶領學生一起打破這個禁錮,快樂地讀書,幸福地學習。作為她的學生是幸福的,學到了一生受用的東西。常麗華的聰明之處就在於她能不斷超越自己,發展自己,找到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課程。教師要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思路和教學個性,不要人云亦云。“讀、寫、繪”正適合國小生學習的特點,而不一定適合國中、高中的語文學習。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我也在反思生物課如何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響應咱校的“三生”教育,我覺得生物課也有必要進行改革,例如,學習七年級下冊人體生理衞生知識時,能否不單純地學習課本知識,而是聯繫生活實際,從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和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這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課。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篇4

社會的進步以前的工業社會的班級授課制不適應現在的信息社會,教師必須儘快地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實施者和創造者。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新教育理念指導之下教師的角色重新定位。

一方面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把教學視為學生通過自主活動主動建構學習意義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意義的建構者;另一方面要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學習”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在是傳統教學中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應是學習環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適宜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由靜態的知識佔有者成為動態的研究者,教師應當成為孜孜不倦的學習者、教學問題的探索者、新的教學思想的實踐者和教育改革的專業決策者。教師通過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研究和改進,實現教師的自我發展和自我提高,進而從策略層面上提高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強時態性。

教師只是課堂的一個參與者、引導者,學生應當成為主角。理想的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課堂教學應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不僅面向學生

的現在,更注重學生面向學生的未來。在課堂教學中,平等的師生關係、靈活的教學方法、先進得手段,使學生自覺的進入學習狀態,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提高潛能得以發揮,能力得到鍛鍊個性得到優化,這就是我們所期望達到的和諧課堂。教育的過程要體現受教育者的主題性。要確立和提高受教育着的主體地位,充分釋放和發揮人的巨大作用,讓他們意識到並主動追求和實現個人在教育過程和自身發展中對未來社會的價值。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題體性就是要順其成長髮展的規律性。

《教育隨筆》心得體會 篇5

讓歌唱活動真正“活”起來

——大班音樂活動《鬍子的故事》教學案例

案例背景:

在以往的經驗中,歌唱活動一直被認為枯燥無味。許多老師在進行歌唱活動時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讓幼兒記住歌詞,一句句地按老師的要求學唱,輕重強弱和快慢全聽老師的,只要能完整、連貫、有表情地演唱,教師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所以,要組織公開活動的老師們在選材時常常會捨棄歌唱活動而選其它。然而,音樂活動中最易為幼兒理解和喜愛的表現形式就是唱歌,如何讓歌唱活動真正“活”起來呢?案例中教師進行了大膽的嘗試。

案例描述:

  一、案例的設計。

設計意圖:在大家的經驗裏,鬍子都是長在男人的臉上的,而且老爺爺的鬍子最長。可在這首歌曲裏幽默地唱出了爺爺、叔叔、爸爸和媽媽的鬍子,令人捧腹。實際上,真正的幽默是建立在積極理解的基礎上的。不僅是孩子,還有童心未泯的成年人,都特別敏感到藴含於這些善意的'“幽默”中。所以,在設計活動時,着重讓幼兒通過動作來表現歌曲,既能幫助孩子記憶歌詞,同時也是一種幽默的感受。

活動目標:

1、能基本準確地唱出歌曲,創編出誇張的動作表情來表現歌曲中的幽默。

2、唱出“拔鬍子”和“畫鬍子”兩處地方的不同。

3、能友好地與同伴合作,並體驗遊戲的愉快。

活動準備:相關的圖片眉筆及與孩子共同做的鬍子CD音樂

活動過程:

1、和聽課老師玩“心有靈犀一點通”的遊戲,孩子們分組扮成老爺爺、小姑娘、解放軍叔叔、小魚等形象出場。

2、教師範唱歌曲,用歌聲來講述《鬍子的故事》。

3、幼兒學唱歌曲。

(1)利用圖片講解歌詞,並嘗試創編動作來表現歌詞。

(2)老師唱歌,請幼兒做表情和動作。

(3)遊戲:照鏡子。孩子們兩個兩個一組,一個當鏡子,一個當照鏡子的,在老師的歌聲提示下做動作。

(4)請幼兒齊唱,並做出誇張的表情和動作。

(5)強調“拔鬍子”和“畫鬍子”兩處地方的不同。

4、分組表演唱。一組孩子唱歌,另一組孩子表演。

5、遊戲:我們也來畫鬍子。

6、遊戲:鬍子Party。

  二、案例的展開

鏡頭一:執教老師在活動開展之前悄悄地對聽課老師們説:“等一下孩子們會模範幾種人物形象出場,請老師們配合一下,假裝有點難猜的樣子,等孩子們投入地表演後,你們再把答案説出來。”活動開始了,教師調動孩子的參與積極性:“孩子們,你們有沒有信心表演好啊?”“有!”“老師們,你們敢來猜嗎?”“敢!”“那好,開始吧!音樂響起來!”第一隊的小解放軍們挺起了胸膛,手在胸前做起了握槍的動作,邁開了“正步”,臉上充滿了喜悦,為自己出色的表現而神氣呢!

鏡頭二:“那就我來當鏡子,你來照吧!”皮皮對小寶説到。小寶想了一下,點了點頭。待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並分好角色後,老師開始唱起了歌曲,孩子們在老師的歌聲提示下,興奮卻又努力控制着情緒地玩起了“照鏡子”的遊戲。扮演照鏡子的孩子要表情誇張的創編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刮鬍子、拔鬍子、畫鬍子的動作,扮演鏡子的孩子則要靈敏地跟着,變化動作和表情。還真是有難度呢!

鏡頭三:教師為幼兒準備了很多造型的鬍子,和紅色、黑色、棕色的眉筆,供孩子們自由選擇裝扮自己。陽陽選了一個黑色卡紙剪的鬍子,他説:“我是解放軍,這個黑色的鬍子最酷。”嘟嘟拿着一隻紅色的眉筆,想了很久,然後對着鏡子在嘴巴的上面畫上了紅色的鬍鬚。也許,還是覺得紅色更適合女孩子吧!一個藍色的八字鬍在角落裏無人光顧,子健看到了,扔了手上的眉筆,撲了過去:“剛好,我就可以扮演蘭精靈了,呵呵!”

鏡頭四:大部分的孩子都“有了鬍子”後,老師放起了音樂,請長鬍子的孩子們去找喜歡的“鬍子”握手交朋友。孩子們興奮地相互握着手,膽子大的孩子還把幾個聽課老師也拉進了活動中一起遊戲。浩東靠在牆邊,有點畏怯地看着大家遊戲。老師走過去,問“浩東,你怎麼不去遊戲啊?”“因為我沒有畫鬍子。”“為什麼不畫呢?”“我覺得很髒!”哦,原來是這樣。“沒關係,那你就當超人吧,超人沒有鬍子!”浩東這才快步走進孩子中參與遊戲。

案例分析:

教師將整個活動一步步地推向了高潮。孩子們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學會了演唱歌曲,又在愉快的遊戲中體驗到同伴之間的互助與友愛。而這次活動能收到這麼好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當我們一線教師天天思考如何教的同時,也應該思索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歌唱活動的順利開展更是依賴於幼兒發揮主觀能動性,自發地參與活動,並在自主學習中得到最大的薰陶。本案例中,教師首先就運用分角色進場這樣一個環節讓幼兒充分體驗到參與的成就感。在眾多老師前面神氣地表演並得到肯定,使幼兒覺得自己才是活動中最重要的成分,自然而然萌發了“主人翁”的意識。

二、用遊戲將活動進行到底。

早期教育家馮德全説過:“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遊戲化,因為兒童本身就處在心理髮展的遊戲世界。”可見讓幼兒置身在遊戲中接受教育的重要性。遊戲完全符合兒童的本性,幼兒雖然喜歡音樂,但對音樂的興趣卻是不持久和易轉移的。案例中教師用遊戲貫穿活動全過程。先運用“照鏡子”的遊戲幫助幼兒記憶歌詞,使幼兒輕輕鬆鬆地掌握了歌曲;再用“我們也來畫鬍子”的遊戲使幼兒體會到參與活動的樂趣,並滑稽地表現出這首歌曲所特有的幽默性;最後,遊戲“鬍子Party”讓孩子真正領略到音樂散發的無限魅力,原來音樂可以這麼好玩。

三、面向全體,注重個性。

我們組織歌唱活動的時候要面向全體幼兒,使每一位幼兒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揮,同時又要尊重幼兒的個性,允許幼兒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學習和表現。在玩“我們也來畫鬍子”的遊戲,教師照顧到每一位孩子的不同喜好,準備了很多造型的鬍子,提供了各色眉筆,讓孩子們自由地挑選。當浩東小朋友拒絕畫鬍子時,老師沒有刻意去要求,而是以尊重和建議的口吻與孩子進行交談,使孩子沒有負擔地參與到下一個環節中。

操作與實踐:

在《幼兒園工作綱要》中指出,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是“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感受和表現”,是音樂教育的宗旨,教師如何把握和實現這一宗旨,如何使音樂教育、歌唱活動開展的有聲色呢?筆者做了如下思考:

一、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加強自身修養。

要讓幼兒擺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使之轉變成自主學、主動學、參與學,關鍵問題是要徹底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真正做到“幼兒在前,老師在後”,“幼兒先探索,老師再引導”。同時,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在實踐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去發現、去探索、去研究、去總結經驗,只有這樣,才能嘗試出更新的教學方法來。

二、勤於積累,善於遷移;勇於創新,巧編巧用。

愛因斯坦曾經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如何才能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幼兒對音樂產生興趣,這需要我們教師做大量的功夫。首先,要勤於積累,善於遷移。在平日裏,教師應有心去搜集和收集各種音樂,如兒歌、童謠,世界名曲,廣東特色潮汕歌曲,奧爾夫經典樂曲等等。然後,面對這些素材的積累,教師要大膽地進行創新,以便在日後的活動中靈活運用。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教師若能靈活地採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寬鬆、愉快的教學環境,做到寓教於趣,寓教於情,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歌唱活動才能真正地“活”起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