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賞析

來源:文萃谷 2.89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你還在找尋優秀經典的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詞賞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古詩詞賞析

古詩詞賞析1

虞美人

蘇軾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

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於淚。

誰教風鑑塵埃?

醖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蘇軾詞作鑑賞

此詞為元豐七年(1084)十一月作者至高郵與秦觀相會後,於淮上飲別之詞。詞中反映了蘇、秦兩人的深摯情誼。

起二句,寫淮上飲別後的情景。秦觀厚意拳拳,自高郵相送,溯運河而上,經寶應至山陽,止於淮上,途程二百餘里。臨流帳飲,惜別依依。詞人歸卧船中,只聽到淮水波聲,如拍枕畔,不知不覺又天亮了。着一“曉”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寧貼。“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見之月。據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載,蘇軾於冬至日抵山陽,十二月一日抵泗州。與秦觀別時當十一月底,所見之月是天亮前從東方升起不久的殘月,故“窺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二語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開封向東南流,經應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於泗州入淮。蘇軾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後溯汴水西行入應天府。

流水無情,隨着故人東去,而自己卻載滿一船離愁別恨,獨向西行。“無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類似的意思,蘇詞中也有,而本詞之佳,全“載一船離恨”一語。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蘇軾是詞,則把愁恨物質化了,可以載船中,逆流而去。這個妙喻被後人競相摹擬。李清照《武陵春》詞:“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聲名竟出蘇詞之上。

“西州”,龍榆生《東坡樂府箋》引傅注以為揚州,其實詞中只是泛指西邊的州郡,即東坡此行的目的地。

過片二句,追憶當年兩人同遊的情景。元豐二年,東坡自徐州徙知湖州,與秦觀偕行,過無錫,遊惠山,唱和甚樂。復會於松江,至吳興,泊西觀音院,遍遊諸寺。詞雲“竹溪花浦曾同醉”,當指此時情事。“酒味”,指當日的歡聚:“淚”,謂別後的悲辛。元豐二年端午後,秦觀別東坡,赴會稽。七月,東坡因烏台詩案下詔獄,秦觀聞訊,急渡江至吳興尋問消息。以後幾年間,蘇軾居黃州貶所,與秦觀不復相見。“酒味多於淚”,當有感而發。末兩句故作反語,足見真情。“風鑑”,指以風貌品評人物。吳處厚《青箱雜記》卷四:“風鑑一事,乃昔賢甄識人物拔擢賢才之所急。”東坡對秦觀的賞拔,可謂不遺餘力。熙寧七年(1074年),東坡得讀秦觀詩詞,大為驚歎,遂結神交。三年後兩人相見,過從甚歡。後屢次向王安石推薦秦觀。

可見文人高士之友誼實非常人可比。

古詩詞賞析2

  踏莎行·將歸

數罷歸期,歸期又數,歸期暫定明中午。幾回夢裏見卿卿,知卿日夜思吾苦。

短信難傳,聯通塞堵,山崩頻把歸期阻。者遭確認是東風,先將消息栓鴻羽。

  滿庭芳·題梅圖寄意

賸夢姻緣,痴心圖畫,幾番旦暮曾經。昨宵熙月,一霎絮雲傾。瘦玉泠香簪雪,擔當盡、萬結愉情。三生算,羅浮共住,待福字修成。

春明,猶寂寂,蟠煙廡院,鎖暝蓴汀。欲素心相託,分付飛翎。不那疏闌盡倚,終非肯、拋卻沉酲。苔枝滑,微吟數闋,顧影但私叮。

  金錯刀·同題次韻梅兮若女史二首

之一山居

聽澗曲,宴樵蘇,依山傍石醉瓜廬。一憑榻底流雲轉,共向風前大字書。

閒趣領,俗緣疏,於中只合酒相呼。千嚀萬囀黃鶯唱,管莫空名歇是無。

之二遣思

朝喚盞,夜呼廬,縱鷹走馬豈真途。原非浪子飄搖客,不識人間帶色書。

心尚在,夢偏無,渾渾噩噩背元初。東村野市西街店,當了毛裘綠醑沽。

  金縷曲沸氖濾能?

心事誰能領。正南風,吹雲障日,卷花成病。一點浮埃推手過,搔了指間清影。空歎識、林園悄靜。漫把微言相諍説,到頭來贏得斜陽冷。流怨積,奔如井。

天長地闊從頭省。記當初、高台縱馬,若般豪興。半角城頭旌徽矗,欲要天狼射淨。無忖想、悉歸虛境。人事尚來從變化,況人心不古時非正。朝寂寞,夜嘶哽。

  浣溪沙反撾納蕭然涵子?

甘苦人生一嘬茶,爽心豈用藉西瓜。居當定所不須車。

有子自然期出息,無根未必不番花。神仙活計是無涯。

  浣溪沙反偉材狂生?

狂矣如何漫任狂,天然格調敢承當。秋風秋煞一除光。

做事但知匡正義,吟詩向不喜寒霜。管他清澈與蒼茫。

  浣谿紗芬澇?

入夜趨行手莫招,傳言魅影渡河橋。想來此事恐非謠。

已見山頭風亂轉,還聽溝側石狂飄。小心過得即良宵。

  浣溪沙反温湟肚鋟繚?

水鳥不啼山鳥啼,江天滿眼賦歸辭。回頭瞥見畫樓低。

大抵遊人思過往,每因觸境合當時。開心莫使雁聲迷。

鷓鴣天凡叫旃嘶牟莩柯對?

沾露秋風寸許涼,天街小草尚青強。光輝歲月輕回首,寂寞昏晨欲染荒。

天下事,趣無疆,憐他園菊又芬芳。何須更待桃花灼,夢底寒梅味最長。

  水調歌頭吩鋪ㄉ?

山在修武,居太行南首。

太行風景異,最異數雲台。不獨雲鬟霧繞,莫便問蒼苔。十步九泉三瀑,百步萬巖千壑,激水淨塵埃。流往甚邊去,進自甚方來。

子房洞,摩詰句,藥王骸。多少名賢勝蹟,故事費思猜。今我亦來尋住,可有詩人相伴,一釋古情懷。跂石睹長峽,絕色是丹崖。

  菩薩蠻紛?

閒愁無數花無數,冰蟾微露欹牆處。淡淡酒詩心,西風侵又侵。

誰人曾對詠,琴書漫記省。遙憶故鄉山,長楊天外天。

  滿庭芳分星?

又是中秋,憑添離恨,天涯浪跡頻年。欲歸無計,獨坐惜冰蟾。把個當頭月子,和心著,權作團圓。無那也,箇中情味,渾不似鄉關。

堪憐。遊子緒,無聊至甚,孜孜煎纏。更鄰家玉笛,隔葉吹傳。遙憶深閨瘦影,愁如我,遍倚闌干。西風緊,宜歸蘭室,抱個夢兒眠。

古詩詞賞析3

  《夜泊牛渚懷古》

  作者: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去,楓葉落紛紛。

  【註解】:

1、西江:古稱約自南京至今江西一段長江為西江,牛緒也在西江這一段中。

2、謝將軍:東晉謝尚,今河南太康縣人,官鎮西將軍,鎮守牛渚時,秋夜泛舟賞月,適袁宏在運租船中湧已作《詠史》詩,音辭都很好,遂大加讚賞,邀其前來,談到天明。

  【韻譯】:

秋夜行舟停泊在西江牛渚山,

天空湛藍湛藍沒有一絲遊雲。

我登上小船仰望明朗的秋月,

徒然記起了東晉的謝尚將軍。

我也是一個善於吟唱的高手,

但識賢的謝尚如今難得有聞。

知音難遇明早只好掛帆遠去,

前景宛若深秋楓葉飄落紛紛。

  【評析】:

望月懷古,抒發不遇知音之傷感。首聯開門見山點明牛渚夜泊及其夜景;頷聯由望月過渡到懷古。從謝尚聞袁宏詠史事件中,領略到對於文學的愛好和對才

能的尊重,是與地位高低無關的。頸聯是由懷古回到現實,發出感慨,抒發不遇知音的深沉感喟。末聯宕開寫景,想象明朝掛帆遠去的情景,烘托不遇知音之淒涼寂寞。

寫景清新雋永而不粉飾抒情豪爽豁達而不忸怩作態。

詩為五律,卻無對偶。有人認為李白才高,放逸不羈,興之所至,隨口諷誦,不顧及對偶。此説自有其理。

古詩詞賞析4

訴衷情·寒食

湧金門外小瀛洲。寒食更風流。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

晴日暖,淡煙浮。恣嬉遊。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一片雲頭。

古詩簡介

《訴衷情·寒食》描寫西湖寒食遊覽之盛況。開頭兩句點明地點、時令。“寒食更風流”則是全篇點睛之筆。以下“紅船”、“花外”極寫遊人之盛和西湖的具體環境。“三千粉黛”以下三句,用數字領起全篇精神。“三千”極寫“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樓”寬敞。實際詞人如此為之的深意是表達富貴榮華都如過眼雲煙的人生感悟。這首寒食詞通篇熱烈,最後歸結到四大皆空的境界:“一片雲頭”。此詞構思新穎,立意深刻。

註釋

①湧金門:西湖地名。

②小瀛州:西湖中小島。

③紅船:彩飾遊船,即“畫舸”。

賞析/鑑賞

此詞寫西湖寒食時節遊人盛況。全詞奇麗清婉而造境空靈,歌詠西湖的詩詞佳作中別饒風姿,構思新穎,立意深刻。

上片開頭兩句點明地點、時令。首句稱西湖為“小瀛洲”。“瀛洲”為海上神山之一。月山有水的勝地,用海上神山比之也正相合。而西湖之秀美又不似海山之壯浪,着一“小”字最貼切不過。下句“寒食更風流”則是全篇點睛之筆。“風流”一詞本常用於寫人,用寫湖山,是暗將西湖比作了西子。寒食佳節,作為遊覽勝地的西湖更是別有景象,不同常日,故“寒食更風流”。“更風流”進一層,仍是籠統言之,三句以下才具體描寫,用語皆疏淡而有味。把遊湖大船稱做“紅船”,與“風流”“小瀛洲”配色相宜。厲鶚《湖船錄》引釋道原詩:“水口紅船是妾家”,則紅船或是妓船,故有“歌吹”。“花外有高樓”則用空間錯位的筆觸畫出坐落湖畔山麓的畫樓。這是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湖上飄着一層柔曼的輕紗,過片“晴日暖,淡煙浮”就清妙地畫出這番景緻。於是春花、紅船、畫樓、湖光、山色共同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畫外還伴奏着簫管歌吹之音樂。於此處下“恣嬉遊”這三字,才覺真力彌滿,遊春士女之眾可想而知。詞人卻並不鋪寫這種盛況,而採有了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手法寫道:“三千粉黛,十二闌干”。以“粉黛”代美人,言外香風滿湖,與“風流”二字照應。美人竟然如此之多,則滿湖遊眾之多更不待言了。“闌干”與“高樓”照映,又包括湖上的亭閣,使人窺斑見豹。

結尾三句用數字領起全篇精神。“三千”極寫“粉黛”之多,“十二”描“高樓”寬敞。實際詞人如此為之的深意是表達富貴榮華都如過眼雲煙的人生感悟。同時語言精整而凝鍊。特別是鼎足對的運用很有趣味,寫隨數目的遞減,景象漸由湖面移向天外,形象由繁多而漸次渾一,意境也逐漸高遠,至最後的“一片雲頭”之句,頗含不盡之意。《維摩經》雲:“是身如浮雲,須臾變滅,”李白《宮中行樂詞》雲:“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作者巧用“浮雲”之喻,於寫足繁華熱鬧之後,著一冷語,遂使全篇頓添深意。

古詩詞賞析5

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

顧炎武【注】

十日靜秋老,相望各一涯。

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閲鬢華。

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注】顧炎武,明清之際著名學者、詩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權貴鬥爭。清兵南下,參加人民抗清起義。入清後,多次拒絕清廷徵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勢,志存恢復。

9.分析江山閲鬢華中閲的妙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0.請簡要分析詩作中作者所表達的豐富情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閲有看到、見證之意。這裏用了擬人手法,生動逼真地寫出了江山見證了我頭髮變白的過程,表明了作者對恢復明朝矢志不渝、堅持到底的決心。(手法2分,分析2分)

10.這首詩既有對遠在他鄉的友人的思念;(1分)又有對自己身世飄零的感慨;(1分)更隱含着深沉的愛國情懷。(2分)

【解析】

9.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煉字題,煉字類題目一般從以下幾方面着手:該字的字典義+臨時語境義,該字使用的表達技巧+表達效果,該字所傳遞的作者的情感、態度。

考點: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10.試題分析:這是一首酬答詩。王處士,名煒,是作者的好友。此詩寫出了他們雖天涯淪落,卻肝膽相照的友情,寫得沉着深摯。它在抒寫離情別愫之中,又交織着對國家興亡的深沉感慨,而這兩種情感卻是如此有機地熔鑄在一起,整首詩蒼涼沉鬱,情深意切,表達了作者對清朝統治者的不滿,對恢復明朝統治的矢志不渝。頗能打動讀者的心絃。詩文的風格深沉藴藉,語勢有停頓轉折。

考點: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古詩詞賞析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註釋:

1、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約在陽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斷魂:指心裏憂鬱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樣。

3、遙指:指向遠處。

4、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

賞析:

清明節,傳統有與親友結伴踏青、祭祖掃墓的習俗。可是詩中的“行人”卻獨自在他鄉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獨、淒涼的,再加上春雨綿綿不絕,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煩亂和惆悵,情緒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憂愁之中,趕快打聽哪兒有喝酒的地方,讓自己能置身於人和酒的熱流之中。於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點出那遠處的一片杏花林。詩歌的結句使人感到悠遠而詩意又顯得非常清新、明快。

《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本詩寫一個離鄉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綿綿的清明時節慾借酒澆愁的心情。詩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灣灣、春雨飄灑,構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煙雨畫”。

本詩在1992年香港“唐詩十佳”評選中,被評為第二佳。

古詩詞賞析7

1.閲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問題。

(一)豐樂亭遊春①(其一)(4分)

歐陽修

綠樹交加山鳥啼,晴風盪漾落花飛。

鳥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歸。

【註釋】①此詩作於慶曆七年,歐陽修被貶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豐樂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遠,為歐陽修所建。

1.詩歌的第一、二句寫了哪些景物?體現了豐樂亭景色怎樣的特點?(2分)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綠樹、山鳥、晴風、落花(答出3項及以上給1分)、明媚(1分)

2.表達了詩人熱愛自然、珍惜春天、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2分)

2.閲讀下面古詩文,完成問題。

舟過謝潭三首(之一)

(宋)楊萬里

風頭才北忽成南,轉眼黃田到謝潭。

彷彿一峯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巖。

【註釋】①褰(qiān)幃:掀起簾子。

1.本詩第二句中的“轉眼”與詩中▲一字相呼應,寫出了▲。(2分)

2.詩最後一句中的“急”字體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2分)

【答案】1.忽船行之快(第一問答“才”也可)

2.急切、好奇、驚喜。(三點中答出兩點即可)

3.閲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問題。

浣溪沙歐陽修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

白髮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注:歐陽修早年被貶潁州,晚年又隱居於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稱西湖,風景優美,是當時的名勝之地。歐陽修常來此遊覽。六幺,為唐代琵琶曲名。

1.詞的上片中“逐”和“出”兩個字用得極其精妙,請任選一個字進行賞析(2分)

2.詞的下片描繪了一幅湖上宴樂圖,從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態?(2分)

【答案】1.“出”符合盪鞦韆時在圍牆之上時隱時現的情況,暗中寫出了鞦韆女的形象。

2.詞人春日泛舟,與民同樂的愉快心情。

古詩詞賞析8

塞外雜詠

天山萬笏聳瓊瑤①,導我西行伴寂寥②。

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③。

  註釋

①萬笏(hù户):天山羣峯。笏,古代朝會時所拿的一種狹長板子,有事則書於上,以免遺忘,形似一曲背老人。這裏以其形狀羣峯。瓊瑤:美玉,比喻天山上的積雪。

②寂寥:這裏是寂寞、空虛意。

③滿頭晴雪:指詩人的白髮。共難消:與天山上的積雪一樣不易消除。

  鑑賞

1840年,英軍入侵天津海口,清政府派直隸總督琦善前往談判,並將林則徐撤職查辦,隨後充軍伊犁(今屬新疆)。《塞外雜詠》即林則徐充軍途中,見天山風貌有感而發。林則徐雖不以文名,其詩卻自有獨到之處,尤其是他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不愧為世人敬仰。

詩從寫景入手:“天山萬笏聳瓊瑤,導我西行伴寂寥。”天山雪峯,數以萬計,笏一般陡峭,玉一般潔白,它們導着作者西行,一路上與作者為伴、互慰寂寥。詩中所謂的“寂寥”,不僅是林則徐在充軍途中的寂寞,更是他在政治立場上的孤獨。清朝後期,朝廷腐敗無能,外國侵略者先是以鴉片毒害中國,待中國“幾無可以禦敵之兵,無可以充餉之銀”時,繼而又以槍炮掠奪土地。人民水深火熱,國家危在旦夕。在此緊要關頭,林則徐極力主張抗外,並以“虎門銷煙”事件震驚中外。而以皇帝為首的“求和派”卻甘受屈辱,苟且偏安,並無理地排斥和打擊“主戰派”。林則徐的心情,與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在《摸魚兒》中所寫的“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一樣,空有殺敵報國的拳拳忠心,卻得不到朝廷理會,其中的“寂寥”,可謂刻骨銘心。

林則徐置身於茫茫雪原,由雪山的寂寞聯想到自己的寂寞,繼而想到整個“主戰派”被朝廷冷落,想到中國沿海正在遭受侵略者的蹂躪,不能不悲憤。悲憤之極,又無可奈何,只有喧泄於長笑之中。“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共難消。”山是不會笑的,但此時的雪山在詩人心中卻是有靈魂的——它們和詩人一樣,滿頭都是難消的“晴雪”。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訴衷情》裏説:“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林則徐此時也已年近花甲,當他放眼荒漠而淒涼的雪原,或許也有一種“心在沿海,身老天山”的感慨。不同的是,宋朝的敵人是金國,天山一帶正是戰鬥的前線。二人所處的時代不同,環境也不同,但他們的命運又極其相似。不管“匹馬戍梁州”的陸游,還是虎門銷煙的林則徐,他們所面對的,一個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朝廷,一個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滿清政府,他們的理想和抱負,最終都只能是“關河夢斷”,“塵暗貂裘”。

“我與山靈相對笑,滿頭晴雪更難消。”一代民族英雄林則徐在墮落的王朝裏倍受排擠,被貶途中,只有寂寥雪山相伴,憂心如焚卻無人可傾訴,只能與山靈相對笑,他笑出了報國無門的內心之痛,扼腕長歎,一夜黑髮變銀絲,他的笑令人悲痛。

讀完這首詩,讀者不難感受到詩人對當時腐朽政治的痛心和不滿。林則徐是“禁煙派”和“主戰派”的代表人物,為廣東禁煙和沿海防敵做出了重大成績。到頭來,朝廷卻給林則徐和其他禁煙官兵加上了“誤國病民”的罪名。林則徐心中的委屈之大、悲憤之深,不言而喻。然而詩中並無灰心、沉落之意,這正是詩的可貴之處。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林則徐也是這樣,他並沒有因為個人的榮辱得失而忘記了國家和民族。林則徐在謫戍伊犁期間,仍為加強邊防做出了重大貢獻,並通過譯輯《四洲志》首先察覺了沙俄窺視中國的野心。他老病之時,仍大聲疾呼:“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吾老矣,君等見之。”歷史證明,他的預見完全正確。

古詩詞賞析9

新年作

(唐)劉長卿

多心新歲切①,天畔獨潸然②。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岑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③。

已似長沙傅④,從今又幾年⑤。

《新年作》作者簡介:

劉長卿(? -786至791),字文房。唐河間縣(今屬河北)人,一作宣城(今屬安徽)人。天寶中進士。官監察御史。因性情耿直,開罪權貴,一度被誣下獄。不久,被眨潘州南巴(今廣東茂名縣)尉。官終隨州(今湖北隨縣)刺史,世稱劉隨州。劉長卿的詩多反映仕途坎坷、社會離亂之作。五言詩歌長寫景,時稱“五言長城”。有《劉隨州詩集》.

 《新年作》賞析註釋:

①切,急迫。

⑦潸(shan)然,流淚貌。

③風煙,風塵,比喻紛擾,艱辛的世俗生活。

④長沙傅,漢代賈誼,為大臣忌謗,貶為長沙王太傅,故稱。

⑤“從今”句,指被貶生活不知又要度過多長時間。

 《新年作》賞析:

新年佳節,家人團聚,其樂融融。而詩人卻海角天涯,客居他鄉,自然倍感寂寞,鄉思綿綿而潸然淚下了。但詩人劉長卿的筆鋒沒有就此止步,而導引着人們的思緒拾級而上。“老至居人下”,一個“老”字平添了孤獨的悲哀,而況又“居人下”,點出了貶官異地,寄人籬下的苦況。步步深入,多層次地剖現了詩人痛感時光流逝,歸心似箭的沉重心情。最後四句以具體形象描繪了劉長卿與山猿、江柳同度歲月的寂寞淒涼生活,委婉地發出了對權貴、奸佞小人的控訴。《新年作》全詩如山間嗚咽的流泉,曲折而下,宛轉動人。

古詩詞賞析10

謁金門·春又老

宋代王安石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渾不掃,夢迴情意悄。紅箋寄與添煩惱,細寫相思多少。醉後幾行書字小,淚痕都揾了。

賞析

南陌酒香梅小,南陌是一個地名,南陌的.酒,還是很香,滿樹的梅花卻瘦弱了。這裏有對比的意思。雖然對比的意思很糟糕,酒香對梅小。但這正是高明之處,酒香是過去聞到的,梅小是此時的。是回憶和現實的比較。回憶是美好的,現實是潦倒的。

遍地落花渾不掃夢迴情意悄紅箋寄與添煩惱細寫相思多少醉後幾行書字小淚痕都揾了。這幾句就很簡單了。遍地落花渾不掃,落花滿地也不曾去掃,此時的我仍舊是在夢中啊。夢裏我回到了那個戀愛的季節,多麼狂熱、多麼美好。(紅箋是書信的意思,古人喜歡把信紙折成箋。)寫信給他只是讓自己越來越想他,徒增煩惱,在信中寄託了我多少的相思之情。醉後,)古人無論男子還是女子都愛喝酒,因為詩歌都是這麼寫的,其實這多半是配合詩詞的意境罷了。)這句的表面意思就是喝酒了後,給你想情書,一邊哭,一邊寫。哭的眼淚都幹了,眼睛也模糊了,字也越寫越小。

這就是以一個女子口吻來寫的詞,宋朝的人為什麼喜歡這麼寫的。可憐永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這是唐朝,唐朝的男人出外打戰,女人在家想男人。建功立業是每個男人的夢想。然而宋朝太弱小了,他們不能。所以只好回憶回憶了。

古詩詞賞析11

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茅屋數間窗窈窕。塵不到,時時自有春風掃。

午枕覺來聞語鳥,欹眠似聽朝雞早。忽憶故人今總老。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

【賞析】

王安石晚年這首山水詞所表現的是一種恬靜的美, 就中反映出他在退出政治舞台後的生活情趣和心情:

對世途感到厭倦,而對大自然則無限嚮往,動輒借自 然景物以抒發自己的幽懷。全詞以景起,以情結,而

情與景之間,由茅屋午夢加以溝通,使上下片寫景與 抒情之間不覺截然有分界。

起首二句寫得極為娟秀,為人所稱譽,乃融化他人句而來。吳聿《觀林詩話》記王安石嘗於江上人家壁間見一絕,深味其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藍’,為躊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詞,有‘平岸小橋千嶂抱,柔藍一水縈花草’之句。蓋追用其詞。此見詞人善於融煉詩句,渾然天成。他用一水來概括一江春水,添縈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爛漫,豐富了原句的內容,提取原詩精華,調合得巧妙自然。柔藍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輕盈貼切,形象生動,使詞的畫面呈現出一種美麗、清新、寧靜的色彩美。

茅屋數間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裏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寫的《竹裏》詩可與此參讀:竹裏編茅倚石根,竹莖疏處見前村。閒眠盡日無人到,自有春風為掃門。此即詞中茅屋數間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裏》詩的全部情景,但情韻連續,融成一片,更見精嚴。午枕覺來聞語鳥一句,見出詞人那種與花鳥共憂喜、與山水通性情的悠閒的情致與恬淡的心境。欹眠句,從睡醒聞鳥聲,聯想到當年從政早朝時騎馬聽朝雞,恍如隔世。這並非久靜思動,卻是絢爛歸於平淡後常有的心理反應。

其比較的結果,馬上的雞聲還是比此時枕上的鳥聲動聽。此意由下文再補足。忽憶故人今總老,反襯自己之已老。而此時貪愛閒話的午夢,已丟卻盧生邯鄲道上所作的建功樹名,出將入相的黃粱幻夢(見唐沈既濟《枕中記》)。

王安石二次罷相隱居金陵以後,心境漸漸平淡下來。葉夢得《避暑錄話》記載:王荊公不愛靜坐,非卧即行。晚卜居鐘山謝公墩,畜一驢,每食罷,必日一至鐘山,縱步山間,倦則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歸。這種曠日的遊歷體察,引發詞人創作了不少描寫水光山色的景物詞。這首詞,藝術的錘鍊上比早年更為成熟。歷來的評論家,極推崇王安石晚年寫景抒情的小詩,而往往忽略這類風格的詞。其實,這首得比其同類的詩還要出色。此詞的主要特色,是善於融詩入詞。

古詩詞賞析12

《夏至日作》

唐朝·權德輿

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夏至避暑北池》

唐代·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裏,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羣物,獨遊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竹枝詞》

唐朝·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夏至》

宋朝·張耒

長養功已極,大運忽雲遷。

人間漫未知,微陰生九原。

殺生忽更柄,寒暑將成年。

崔巍幹雲樹,安得保芳鮮。

幾微物所忽,漸進理必然。

韙哉觀化子,默坐付忘言。

古詩詞賞析13

別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門郢樹煙。

注:①宗一:柳宗元的從弟,元和十一年春,自柳州赴江陵。越江,未詳所指,疑即柳州諸江也。②桂嶺:這裏泛指柳州附近的山。③洞庭:在柳州至江陵途中。

(1)從題材上看,這首詩是( ),詩眼是( )(4分)

(2)請簡析尾聯表達技巧及抒發的感情(4分)

11.(1)送別詩、黯然。理由:首聯寫自己身世飄零之時又遭逢兄弟離別,黯然神傷;頷聯回憶自己被貶謫的經歷,憤懣與愁苦;頸聯寫別後山川阻隔,相見很難,令人傷感;尾聯寫今後寄以相思之夢,以表思念之苦。四聯句子無不跟黯然相關。

(2)表達特色:想象(化實為虛或以虛寫實)、融情於景。作者寫別後以思念入夢,在夢中經常夢見弟弟去的郢一帶的煙樹,(或在迷離恍惚的煙樹間與宗一相見),化實為虛,意境迷離,將思念之意表現得異常深切感人。

古詩詞賞析14

《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翻譯」

大風勁吹啊浮雲飛揚,

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

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賞析」

《大風歌》是一首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後凱旋而歸故里,擊築而歌的歌詞。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十一年),淮南王英布。秦末漢初名將。六縣(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稱黥布。起兵反漢,劉邦抱病御駕親征。公元前195年,劉邦凱旋而歸,途經故鄉沛縣,乃置酒沛宮,邀家鄉父老子弟歡宴,把酒話舊,感慨萬千,酒酣興起,擊築(按:一種古樂器)而歌。當時,劉邦且歌且舞,由120 名少年兒童伴唱,羣情為之激昂,劉邦歌畢,流下行行熱淚。《史記·高祖本紀》:“(高祖)令兒皆和習之。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高祖駕崩之後,又令沛邑按四季在他的宗廟裏歌唱舞蹈。惠帝、景帝、武帝三朝,都把它作為在樂府裏經常練習的舊樂章。故漢朝人稱之為《三侯之章》,後人題為《大風歌》(始於《藝文類聚》),並紀其盛,曰“歌風台”,後漢蔡邕以大篆書歌勒石,至今二千年。

這首詩歌只有三句,23字,卻字字金石,擲地有聲,其奮發有為之志,悲壯豪放;建功立業之心,氣勢磅礴;安邦憂國之慮,凝重深切。可謂壯懷激烈,感人肺腑!

第一句:大風起兮雲飛揚。表意為:大風颳起來了,雲隨着風翻騰奔湧啊!唐代的李善曾解釋説:“風起雲飛,以喻羣雄競逐,而天下亂也。”(汲古閣本李善注《文選》卷二十八))“羣雄競逐而天下亂”,顯然是指秦末羣雄紛起、爭奪天下的情狀。(按:“羣雄競逐”的“雄”,在《文選》有些版本中作為“兇”,則當指漢初英布等人的叛亂,有誤。)

第二句: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意思是説,這是我平定天下後,威震四海,而榮歸故鄉啊!威:威力;威武。加:凌駕。海內:四海之內,就是“天下”的意思。我國古人認為天下是一片大陸,四周大海環繞,海外則荒不可知。兮:表示語氣的詞,類似現在的“啊”。

從這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劉邦坦率承認:他之所以“威加海內”,首先有賴於“大風起兮雲飛揚”的局面。但是,風雲並非人力所能支配,這種局面並不是由劉邦造成的,而是他的運氣好,偶然碰上了這種局面。後來,他終於登上了帝位,這是他抓住機遇,努力奮鬥,充分施展才智的結果。

這兩句,劉邦以自然界的風雲變化,意為把他推上皇帝寶座的客觀條件,顯示了劉邦的躊躇滿志。

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意思是:怎樣得到猛士去守衞國家的邊疆啊!安得:怎樣得到。身為皇帝的劉邦認為,要保住天下,必須有猛士為之守衞四方,但世上有沒有這樣的猛士?如果有,能否找到他們並使之為自己服務呢?從平定韓信、彭越、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叛亂事件後劉邦的心態分析,可見此時的劉邦不但毫無把握,而且深感憂慮和不安,這是一種深層次的思考。

為什麼這麼説呢?我們知道,楚漢戰爭,是劉邦與項羽的智慧較量。在這場戰爭中,劉邦之所以能夠戰勝項羽,主要是蕭何、韓信、張良等人聚於劉邦麾下,而劉邦又善於用人之長,適才量力謀圖大計。

相傳劉邦與韓信曾經有過一段對話,從這段對話中就可以看出劉邦在用人方面的過人之處。劉邦問韓信:“寡人能帶多少兵?”韓信説:“不過十萬。”劉邦又問:“你又能帶多少兵呢?”韓信回答:“韓信將兵,多多益善。”劉邦甚為不悦。韓信接着又説:“皇上不善將兵,而善將將。”劉邦悦。

由此可見,用人之道,自古帝王無不重視。但真正能用對人才,用好人才,並取得成功的並不多見,而劉邦就是這樣一位集大成者。有一次,劉邦在洛陽南宮開慶功宴,他坦然地説:“夫運籌策帷帳(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按:即張良)。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饢(供給糧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統率)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史記·高祖本紀》)

當然,在楚漢戰爭中,劉邦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還與依靠許多支軍隊的協同作戰分不開。這些軍隊,有的是劉邦的盟軍,本無統屬關係;有的雖然原是他的部屬,由於在戰爭中實力迅速增強,已成尾大不掉之勢。但是,這些軍隊也會成為劉邦的一大隱患。項羽失敗後,如果這些軍隊聯合起來反對劉邦,劉邦是無法應付的。所以,劉邦在登上帝位的同時,他不得不把幾支主要軍隊的首領封為王,讓他們各自統治一片相當大的地區。可是,這些諸侯絕不可能永遠效忠於劉邦。劉邦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當發現他們一旦有叛亂的跡象,劉邦就會以各個擊破的策略,把他們消滅,以鞏固自己的政權。

《大風歌》是一首即興而作的歌辭,寓意深刻。使我們既能看出劉邦是一位當取天下的英雄,有遠大的理想與抱負;也能看出他在戰勝西楚霸王項羽,成了漢朝的開國皇帝后,他那興奮、歡樂、躊躇滿志的情態;更能看出他平定叛亂後內心深處隱藏着的恐懼、憂慮、悲哀的矛盾心理。

如果説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表現了失敗者的悲哀,那麼《大風歌》就顯示了勝利者的悲哀。而作為這兩種悲哀的紐帶的,則是個人力量的渺小和安邦定國艱難的傷感。不是嗎?此時酒酣歌舞的劉邦,想起過去自己怎樣戰勝項羽,後來又怎樣平定韓信、彭越叛亂,這次又怎樣討伐英布叛亂,又想到以後怎樣治理好國家,再上哪兒去找擁戴、效忠於他的猛士來幫他守衞疆土呢?這就難怪他借酒當歌“慷慨傷懷,泣數行下”了。

古人云:詩言志。從《大風歌》可以看出,劉邦決非草莽之輩,而是一個具有雄才大略、遠見卓識的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的英雄;是一個百折不撓,“能鬥智時決不鬥力”, 善於處理人際關係,有高超的用人、馭人能力的帝王。

有一次,項羽、劉邦見到秦始皇的車駕,項羽説:“彼可取而代也!”劉邦回答:“大丈夫當如是!”可見,不以成敗論英雄。劉邦也好,項羽也罷,都是英雄。因為他們都有英雄的生活。故唐代詩人陳陶《歌風台》詩曰:

“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風詞。

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盡解詩。”

《大風歌》是一首並無文飾的口語化的楚辭體歌謠,宋代陳巖肖説:“漢高帝(祖)《大風歌》不事華藻,而氣概遠大,真英主也。”(《康溪詩話》捲上)南宋朱熹道:“漢高祖的《大風歌》是自千載以來,人主之詞,亦未有若是其壯麗而奇偉也。嗚呼,雄哉!”(《楚辭集註》卷一)明代的胡應麟更稱譽《大風歌》是“千秋氣概之祖”。(《詩蔽》內編卷三)清代袁枚評價劉邦“馬上歸來句亦工”,意思是説劉邦馳騁疆場歸來,詩也寫得很好。清代王夫之認為《大風歌》其神韻所不待論。(《古詩評選》)由此可見,歷代文人、學者對《大風歌》評價之高,推崇之至。

因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創作短歌的皇帝,所以他的《大風歌》被譽為“千古人主第一詞。”

古詩詞賞析15

【其一】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脣。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卧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賞析: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處,原為漢武帝所造。唐玄宗開元年間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環列。其南有紫雲樓、芙蓉苑;西有杏園、慈恩寺。是著名遊覽勝地。

第一首寫他在曲江看花吃酒,佈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稱“賞心樂事”了,但作者卻別有懷抱,一上來就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惜春情緒,產生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他一沒有寫已經來到曲江,二沒有寫來到曲江時的節令,三沒有寫曲江周圍花木繁饒,而只用“風飄萬點”四字,就概括了這一切。“風飄萬點”,不止是客觀地寫景,綴上“正愁人”三字,重點就落在見景生情、託物言志上了。“風飄萬點”,這對於春風得意的人來説,會煞是好看,該不會又“正愁人”。但是作者面對的是“風飄萬點”,那“愁”卻早已萌生於前此的“一片花飛”,因而用跌筆開頭:“一片花飛減卻春!”歷盡漫長的嚴冬,好容易盼到春天來了,花兒開了。這春天,這花兒,是很值得人們珍惜的。然而“一片花飛”,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別珍惜春天的詩人就不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兒上的一個花瓣。因一瓣花兒被風吹落就感到春色已減,暗暗發愁,可如今,面對着的分明是“風飄萬點”的嚴酷現實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沒有概念化的毛病,簡直力透紙背。

“風飄萬點”已成現實,那尚未被風飄走的花兒就更值得愛惜。然而那風還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飄走,眼看即將飄盡了。第三句就寫這番情景:“且看欲盡花經眼。”“經眼”之花“欲盡”,只能“且看”。“且”,是暫且、姑且之意。而當眼睜睜地看着枝頭殘花一片、一片地被風飄走,加入那“萬點”的行列,心中滋味就不怎麼樣了。於是來了第四句:“莫厭傷多酒入脣。”吃酒為了消愁。一片花飛已愁;風飄萬點更愁;枝上殘花繼續飄落,即將告盡,愁上添愁。因而“酒”已“傷多”,卻禁不住繼續“入脣”啊!

蔣弱六雲:“只一落花,連寫三句,極反覆層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絕。”這是頗有見地的。然而作者沒有説明要如此“反覆層折”地寫落花,以致魂消欲絕的原因,究竟是僅僅歎春光易逝,還是有慨於難於直陳的人事問題。

第三聯“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卧麒麟。”就寫到了人事。或謂此聯“更發奇想驚人”,乍看確乎“奇”得出人意外,細想卻恰恰在人意中。詩人“且看欲盡花經眼”,目光隨着那“風飄萬點”在移動:落到江上,就看見原來住人的小堂如今卻巢着翡翠──翡翠鳥築起了窩,何等荒涼;落到苑邊,就看見原來雄踞高冢之前的石雕墓飾麒麟倒卧在地,不勝寂寞。經過安史之亂,曲江往日的盛況遠沒有恢復;可是,好容易盼來的春天,眼看和萬點落花一起,就要被風葬送了!這並不是什麼“驚人”的“奇想”,而是觸景傷情。面對這殘敗景象的辦法,仍不外是“莫厭傷多酒入脣”,只不過換了一種漂亮的説法,就是“行樂”: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

這兩句意思是:難道“物理”就是這樣的嗎?如果只能如此,無法改變,那就只須行樂,何必讓浮榮絆住此身,失掉自由呢?

聯繫全篇來看,所謂“行樂”,不過是他自己所説的“沉飲聊自遣”、或李白所説的“舉懷消愁愁更愁”而已,“樂”云乎哉!

絆此身的浮榮指的就是“左拾遺”那個從八品上的諫官。因為疏救房琯,觸怒了肅宗,從此,為肅宗疏遠。作為諫官,他的意見卻不被採納,還藴含着招災惹禍的危機。這首詩就是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暮春任“左拾遺”時寫的。到了這年六月,果然受到處罰,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從寫此詩到被貶,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明乎此,就會對這首詩有比較確切的理解。

熱門標籤